福建省人民革命大学第一期同学在漳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982
颗粒名称: 福建省人民革命大学第一期同学在漳浦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4
页码: 138-141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福建省人民革命大学的学习经历以及在漳浦县的工作经历。文章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思想感悟,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表达了他们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关键词: 革命大学 工作经历 漳浦县

内容

1950年3月,由于福建前线工作办事处的需求,福建省人民革命大学第一期尚未结业,就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支前任务,后被安排在漳浦工作,并定居下来的林漱岑、黄奕鼎、赵学樵、郑振松等四位同学,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福建省人民革命大学创建60周年之际,回忆在漳浦的经历,深有感受。
  福建省人民革命大学创办于建国前夕,是我省第一所以培养地方干部为宗旨的“抗大”式政治学校。校长张鼎丞(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副校长方毅(省委副书记)、教育长伍洪祥(省委委员、省委组织部部长)。
  1949年9月25日,福建省人民革命大学(以下简称“革大”)开学。我们幸运地被录取,光荣地成为一名学员。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植无产阶级世界观。并逐步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战士。
  我们在福建革大经过学习《目前形势与任务》,了解中国革命胜利形势,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社会发展史,树立劳动创造人类、创造世界的观念,认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国家本质、五种社会形态发展,了解社会发展规律,领会历史唯物主义;学习《青年修养》,树立劳动观念,组织观念,群众观念,确立实事求是态度和自我批评精神,进行自我反省改造,建立革命人生观;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政治协商共同纲领》,明确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意义,现阶段党的总路线总政策,以及最基本的政策思想,为离校后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1950年3月24日,革大将要结业,张鼎丞校长在省府大礼堂给全校师生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报告,他尖锐地指出:“有的人半条心为革命,一半为了自己,在遇到革命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或环境困难时,最容易发生动摇;有的人两条心,表面为革命,其实反革命。我们必须做到一条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下,还是一心一意为人民。”这段精辟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直到今天保持革命晚节,仍然起着鞭策和激励的作用。为了革命需要,革大结业典礼尚未举行,于1950年3月25日下午,我们随同680位同学踏上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征程,在闽南一带搞支援前线,筹集调运粮食等工作。
  1950年秋,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全国总动员。形势发生骤变。解放台湾的任务被搁置。我们的支前工作暂告结束。应中共漳浦县委要求,林漱岑、林广东、林志敏、郑树洪、杨大聪、马戒三、赵学樵等7位同学留在漳浦。黄应嵩同学等一些人暂留漳浦参加土地改革,结束后调回漳州分配工作。留在漳浦工作的马戒三、杨大聪、林志敏、林漱岑、赵学樵等被分配在县人民政府粮食科。林广东在财政科,郑树洪在司法科。1952年后,郑树洪、林志敏、杨大聪、马戒三先后调离漳浦。郑树洪、林广东去漳州,杨大聪回福州,林志敏调往浦城,马戒三调任县政府粮食科副科长、民政科科长、农税科科长、漳浦报社总编辑(更名马非)、宣传部副部长,于1966年6月后,调往福建日报社。
  1951年9月,郑振松同学从龙溪专署财粮科调来漳浦。1965年,黄奕鼎同学从龙溪地委宣传部调来漳浦。
  1951年,漳浦县农业税科成立,我调往该科搞“土整”和农业税征收工作。1952年,在长桥区公所任副区长。1953年到中共福建省党校理论辅导员班学习半年,回县后在县委党校任理论辅导员。1955年,下放到石榴区公所任3年财粮干部。1957年“反右”后调回在县委办公室当干事10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结束,在朝阳渠东风、顶马、苦竹溪等渡槽搞水利建设后,参加省龙坎铁路大会战。1971年,到漳浦盐场办事组工作5年。1976年,调回县在县工业交通办公室工作。1980年,去县工业局任副局长5年。1985年,工业局撤销合并到县经济委员会,在县经委办公室任主任,当经委调研员3年。1991年退休,属“5.12”干部。退休后,去石古台商企业金兰纺织有限公司任副厂长。1993年至1997年,在漳浦和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三兴集团公司服务。1997年12月底辞去台商企业工作回家安度晚年。由于闲不住,而参与社会活动,学打门球,上县老年大学,学唱歌画画,上时政课,习作近体诗,学跳交谊舞,生活很充实。2007年,参与福建省老年学学会漳浦研究小组活动,写些有关老年学问题的文章,《要统筹兼顾老有所为》,被省老年学学会《老龄问题研究》采用刊出。2008年冬,受省老年学学会漳浦研究小组指派,应中国老年学学会征稿,写了《略论农村老年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农村老年文化现状初探》、《树立新观念,研究新问题,开启新思路,推动农村老年文化大发展》等文章,后两篇文章被评为优秀论文。
  林漱岑同学于1951年12月,从县粮食科调到县建设科任副科长。1953年调去筹建大南坂农场,到万安接收县劳改队,筹建大南坂农场万安分场。1955年,调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1956年,调任县农业局副局长。1987年,任县农业局局长。1991年离休,安度晚年。
  郑振松同学支前结束后,被分配到龙溪专员公署(今漳州市人民政府)财粮科任科员。1951年,调来漳浦县在县税务局会计股任股长。1959年,调任县财政局农业财务股股长。1969年,调去石榴人民公社任会计辅导员。1972年,参加筹建漳浦糖厂(白糖厂)任总会计、行政组副组长。因眼睛视网膜萎缩提前于1999年退休,属于“5.12”干部。
  黄奕鼎同学支前结束后,于1950年秋,在龙溪县第四区任粮食助理员。1952年,调任第一区副区长。1955年,任第十区区委书记。1959年,去上海华东党校学习后安排在龙溪地委宣传部讲师团任讲师。1965年,调来漳浦县任县委党校副校长。1973年,调任县教育局副局长。1982年,调任县地震办副主任,后任主任。1992年离休,安度晚年。
  4位同学在漳浦五六十年,在各自不同的平凡岗位上,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兢兢业业,勤勤垦垦工作一生,为漳浦县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尽力尽责。值得欣慰的是,牢记党的教导,保持共产党员应有品德,经受住解放初期复杂严峻、出生入死的对敌斗争考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方面磨炼,坚信共产主义信念,做到不变节、不贪腐,没有一个落后掉队,保持革命晚节。并教育培养好子女,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这是福建省人民革命大学为人民服务教导的结果。留在漳浦的革大同学,都安居乐业,享受晚年,第三、四代正在茁壮成长。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八辑》内容涵盖了农业、教育、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漳浦县自建国以来的变迁和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学樵
责任者
林漱岑
相关人物
黄奕
相关人物
赵学樵
相关人物
郑振松
相关人物
张鼎丞
相关人物
伍洪祥
相关人物
林志敏
相关人物
郑树洪
相关人物
杨大聪
相关人物
马戒三
相关人物
黄应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漳浦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福建日报社
相关机构
龙溪地委宣传部
相关机构
长桥区公所
相关机构
福建省党校
相关机构
石榴区公所
相关机构
中国老年学学会
相关机构
漳州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石榴人民公社
相关机构
上海华东党校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建国镇
相关地名
闽南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
龙溪镇
相关地名
朝阳市
相关地名
三兴镇
相关地名
大南坂镇
相关地名
万安县
相关地名
龙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