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革命武装三次解放漳浦县城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977
颗粒名称:
革命武装三次解放漳浦县城简介
分类号:
K295.7
页数:
4
页码:
122-125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武装革命斗争年代,人民革命武装三次解放漳浦县城的历史事件。
关键词:
武装革命
革命史
漳浦县
内容
在武装革命斗争年代,人民革命武装共三次解放漳浦县城,这在漳州乃至闽南革命上,当属绝无仅有的事例,因而是浓墨重彩、熠熠生辉的一页。值此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特做一简介。
第一次是中央红军东路军进驻漳浦。1932年4月20日,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同志率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当天,毛泽东在漳州芝山红楼听取邓子恢和王占春关于闽南革命斗争情况的汇报后,毛泽东高瞻远瞩,以其对闽南革命斗争发展趋势的把握和预见,高屋建瓴地指出,这次红军打下漳州,并不是要长期占领城市。当前的革命重心仍然在农村。必须抓紧时机,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以小山城、龙岭、龙溪圩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还与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厦门中心市委书记王海萍和蔡协民、邓子恢、王占春等人多次讨论发展漳州地区革命斗争的问题,制定了闽南工作方针。4月22日,致电周恩来,“现决以龙溪圩为中心,向南、平、云、浦、龙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同日,在东路军连以上干部会上作《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及第二次行动问题》报告中进行动员和周密部署,并为建立以小山城、龙岭、龙溪圩为中心的靖和浦革命根据地行动挑选精兵良将。军事方面,特调红三军承担武装保卫任务,这是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所写的诗词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词句是直接流露对红三军赫赫战功的褒扬。如“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原红三军军长)”等等,在领导建立革命根据地人选方面,毛泽东同志更是深思熟虑,颇具匠心。如邓子恢、葛耀山(红三军政委)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里,由63名党和红军高层领导人组成的执行委员会的执行委员(1934年间,红三军军长徐彦刚也当选任执行委员)。又如红三军军长徐彦刚、七师师长陈伯钧,是秋收起义后,先行上井岗山做王佐、袁文才思想工作,为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基础做出贡献的3人中的2位。又如地方领导人方面,蔡协民,曾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党代表。曾志,曾任井冈山红军医院总政委。王海萍,曾任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王占春,时任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等等,都是创建革命根据地富有经验的行家里手和文韬武略难得干才。4月24日,红三军根据毛泽东同志指示,进军漳浦,时张贞残部及地方反动武装闻风逃窜。红三军解放漳浦大部分地区,在漳浦县城成立革命委员会,并在广大农村,开仓救贫、宣传抗日,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等革命斗争,5月中旬,在城郊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使靖和浦苏区完全形成,开创了闽南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第二次是红三团攻占漳浦县城。1932年6月2日,国民党军张贞残部纠集翁必达、陈祥云的“剿赤自卫队”、“剿赤救乡军”和地方民团共2000多人向象牙庄、庵后、龙岭进犯,红三团严阵以待,打退敌人三次冲锋,并伺机出击,打死打伤敌人200多名,缴获长枪40多支,迫使敌军夹着尾巴逃回县城。当夜,乘胜追击的红三团在夜幕掩护下,突然从西湖城门处进攻,在梦中尚惊魂未定的敌人,措手不及,无心抵抗,争先恐后从九曲岭处溃逃,退往旧镇一带,反动自卫队队长翁必达在枪响时连外衣也顾不上穿,逃到东门外,躲在东门桥下,才得以保住性命。红三团在攻下县城战斗中,活抓民团团长陈祖武及秘书,由于此次攻城目的在于打破敌人对革命根据地进犯,因而经过几天休整后,5日下午,红三团凯旋回师根据地。
第三次是靖和浦命武装解放漳浦县城。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扫荡苟延残喘、行将就木的蒋家王朝的匆匆进军脚步,历经艰难百战多的靖和浦党组织和革命武装迅速发展壮大,所控制地域不断扩大,至8月下句,初步形成对漳浦县城包围态势,解放县城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时,龟缩在漳浦县城内尚有国民党军刘汝明兵团2个团兵力和700余名地方武装、警察,但已处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惶惶不可终日之中,暗地里忙于准备溜之大吉。而国民党福建省参议员、驻会委员、漳浦党部书记长柯汉扬在省参议长丁超五的影响下,与县警察局长李松辉商议,决心顺应历史潮流,走弃暗投明的道路,与中共靖和浦县工委取得联系,接受了相机率领警察起义事宜,县城里的一些地方开明人士也接连派人与县工委接洽,表示愿箪食壶浆迎接县独立大队解放县城。尽管此时敌我兵力尚对比悬殊,但决定战争胜负在于人心向背,解放漳浦县城时机己经成熟,靖和浦县工委只待闽南地委一声令下,便付诸行动。
9月17日,靖和浦县工委接到闽南地委紧急通知,改变了提前解放漳浦县城的计划。地委执委、县工委书记柯永麟率靖和浦独立大队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漳州城。19日,投入围歼市郊国民党军溃兵的战斗。20日,从程溪圩出发,解放漳浦水陆交通枢纽重镇官浔镇。22日,地方工作团的郑光星等同志入城侦察,进一步了解、核实敌情。23日上午,靖和浦县工委率领独立大队和工作团从石榴坂出发,分三路奔赴县城,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时国民党政权在漳浦县城的势力已寿终正寝,人去楼空。才走马上任3天的国民党漳浦县长翁化清闻风匆促带着县自卫队残兵抱头鼠窜东部沿海山区,亡命天涯。参加起义的警官,已于22日深夜开往离县城5华里的革命基点村溪南待命,送别黑夜后,在23日的阳光灿烂照耀下,宣布起义,投向人民怀抱,走上新生和光明之路。而靖和浦党组织、革命武装在人民群众倾心支持下,经过17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再次解放漳浦县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漳浦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生活和生产建设掀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八辑》内容涵盖了农业、教育、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漳浦县自建国以来的变迁和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国坚
责任者
相关事件
1932年4月中央红...
相关事件
1932年6月红三团...
相关事件
1949年4月靖和浦...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