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选种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962
颗粒名称: 广西选种记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7
页码: 26-3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担任副县长分管农业工作时,如何通过品种革命和主攻单产等措施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文章介绍了当时采取的措施,如举办杂优育秧技术培训、联户集体育秧、育商品秧等,并强调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困难。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良种 漳浦县

内容

为我县粮食生产上新一个台阶,1989年12月8日至18日,我等一行7人,驱车赴广西南宁、玉林等地,考察引进水稻杂优品种,此行得到广西种子公司的热情接待和鼎力支持,圆满完成任务。为我县杂优品种推广普及、品种的优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后每一年,县种子公司都从广西调进大批优质的杂优品种,惠及千家万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地位没有变,省、地(市)县、乡抓农业的领导网络和农技网络非常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措施相当到位,可操作性强。可以说是行政手段、经济投入、科技措施多管齐下。在诸多措施中,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实现粮食总量这一条,是刚性指标,关键措施。我县是福建省农业大县,是粮食主产区之一,省市特别关注。县委、县政府历来就把农业生产摆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大念山海经,大搞山海开发,发展林果茶渔虾贝的同时,切实抓好25万亩耕地的粮食生产。从领导力量配备、技术人员到位、财力、物资保障到政策的优惠倾斜等方面来保证粮食生产上台阶上水平。当时,(指1980—1990)县委县政府班子领导职数较少,县委班子成员7人,政府班子一正三副,但对分管农业的领导力量配备上是强有力的。县委书记黄步翔(1974.11—1986.7)、县长卢亚来(1980.4—1983.9)、张如崧(1983.9—1987.10)都是长期从事农村、农业工作的专家、行家,分管农村、农业工作的县领导戴全成、陈启宙、陈辉等同志也同样是农字号出身的领导,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乡镇场的一二把手,大多数也是长期从事农村农业工作的干部,对农村工作相当老炼。县乡两级有这样的领导结构,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措施部署的推行,基本能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八十年代末,我县粮蔗生产任务繁重,粮食生产方面,上级推行“吨谷田”建设,是硬指标硬任务,糖蔗生产方面,为保证新投产(1984年2月)的日榨蔗2000吨(1990年12月技改后日榨量2500吨)的鹿溪糖厂每年(榨季)有25—30万吨供榨量,同样是硬任务硬指标。当时,我任副县长,但未分管过农业,县委主要领导可能是基于“农业对口”方面的考虑,在1989年1月6日县委、县政府两套班子联席会上,对班子成员分管工作做了调整,就把农业局、社企局划给我分管,同时相应减少原分管的部门。
  尽管自己是“农科”出身,接受任务以后,心感压力很大。查阅有关资料,我县自1982年以来,粮食生产因粮蔗、粮果、粮渔“争地”矛盾加剧,种粮的比较经济效益偏低,出现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总产上不去。(1982年:25.0595万吨;1983年:23.977万吨;1984年:22.269万吨;1985年:19.427万吨;1986年:19.384万吨;1987年:22.13万吨;1988年:22.13万吨)。1989年4月15日,省政府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苏昌培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在听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工作汇报之后,要求我县粮食生产在今明两年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即要赶超1982年的水平。会上苏副省长还就此话题风趣地说,这次下来,是来向你们讨粮食的。语重心长地要求我们一是要把粮食安全摆上工作的首位,把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粮食生产的形势与任务就如此严峻,担当此责任,确实令人寝食不安,时不我待。
  我们及时召开农口会议,传达苏副省长指示,总结分析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的原因,寻找差距制订措施,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赶超历史最高水平的奋斗目标。农委、农业局、乡镇分管农业的领导都振作起来,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决心打一场以品种革命、主攻单产的攻坚战。所谓品种革命就是推广实践证明可创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下称“杂优”)。这是主攻单产的一条捷径。对于杂优推广及制种,我县七十年代中期,曾在沙西、杜浔、佛昙等乡镇引进种植及制种,由于当时杂优品系很少,仅汕优63,特优63等几个,这些品系,生育期偏长、晚熟,造成推广困难。以后几年,品种有所增加,如特优64,汕优64,但株偏高,叶片大,容易发生病虫害,仍然难以推广。推广不开的另一条很主要原因,是育秧管理难度大。常规水稻每亩大田需15—20斤稻种,而播杂优每亩大田只需稻种2斤,给农户育秧管理带来不便。时至1989年省内外杂优品系已有很大发展,选择适应我县大田播种的品系已不是难题,大家都聚焦于育秧关上。为了突破育秧难这一环节,同志们集思广益,采取以下几条措施。一是举办杂优育秧技术培训,县农技站培训村农技人员、技术骨干,乡镇农技站培训村干及部分农户,每期用半天时间传授育秧技术;改育水秧为湿润育秧;二是联户集体育秧,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改分散零星育秧为集体大坵育秧:三是育商品秧,以乡镇为单位,由农技站、村农技员合作搞批量商品秧,供应农户大田种植。这几条措施的落实,效果很显著。1989年全县早稻23.33万亩,产量9.16万吨,单产393公斤,其中全县推广杂优3.41亩,单产425公斤,每亩比常规品种增产43公斤。农户掌握到技术要领,尝到了丰产的甜头。当年晚季,全县水稻播种面积25.27万亩,其中推广杂优4.75万亩,单产435公斤。当年早晚两季推行杂优8.16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16.79%。这一年全县粮食总产达25.6万吨,超历史最高的1982年0.54万吨,提前一年实现苏副省长对我县粮食生产提出的目标,受到省政府的表彰(见闽政(1990)综22号文件〕。
  1989年我县打了一场粮食生产翻身仗,极大地激励奋战在田间地头的县乡镇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农口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技人员,大家乘胜前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委和农业局领导在年终总结表彰会上,不失时机地提出明年的粮食总产再超历史(即超1989年),并制订引进高产、优质杂优品系,扩大杂优播种面积,提高吨谷田概率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增产措施。
  从农业通报获知广西杂优制种技术过关,制种面积大,种源广,所培育的“汕优桂”、“博优”等品系丰产性能好,稻谷品质佳的信息之后,认为很有必要立即组织人员实地考察一番,只要是适合本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优品种,都要争取批量引进。经县委主要领导批准,1989年12月8日,由我带队,成员有县政协副主席、高级农艺师、农技站长阮仲铭,盘陀乡乡长陈黎明、农业局副局长胡山云、县种子公司经理胡荣桂、县政府办王少平,乘坐农业局一辆面包车,一路西行。当时沿途公路多为双车道沙土路,面包车时速在60公里左右。8日当天行至广东惠东,行程420公里;9日赶至广东西北部的德庆县,行程450公里;10日到达广西玉林,玉林市是考察的第一站,因事先有电话联系,到时,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梁明权(梁副书记和我同是1988年第八期市长研讨班同学)、市农业局和种子公司的领导热情接待我们,详细介绍该市水稻杂优各品系的生育特征、品质、单产等指标数据。我们选择了5个品种、市农业局的领导承诺要以优惠价格和优质服务做好首次“卖买”,为两地间建立起长期的互利互惠友好关系打基础。当下我们签订了合同。11日上午,我们告别了玉林,匆匆上路,朝西向着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进发。
  玉林距南宁380公里,过贵县入宾阳,越是靠近南宁,道路等级越高,面包车提起速度,奔驰在宽敞的柏油公路上。下午4点许到达南宁,很快地与自治区种子公司取得联系,前来接待的同志把我们安顿在靠近种子公司的自治区工商局招待所住宿。
  经过4天的长途跋涉,同志们都很劳累疲倦。用过晚饭,已是仲冬季节的南宁,天气还很炎热,大家就在住地楼下的市场散步乘凉。这是一处规模不小的农贸市场。市场的夜市很热闹,一个个小吃摊点整齐有序地摆满市场,每个摊点的小锅灶上烟雾缭绕,人头攒动,男女老幼三五成群围坐在小圆桌、小方桌周围,津津有味地在吃什么东西。靠近一看,原来是清一色田螺(当地称田螺为螺蛳,吸田螺称“攻螺蛳”),陪我们一块散步的同志(已忘了他的姓名)告诉我们,“这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风味小食,是用田螺(颗粒比我们漳浦的大)煮调味可口的杂烩汤而成。每到夜晚,一家子或三五个同事好友散步至此,每人花五角一元钱来碗螺蛳汤,围坐一块,边聊边尝已成习惯”。眼前果然如此:摊摊满座,人人忙碌,吸田螺发出的响声此起彼伏,蔚为奇观……。每个地方的生活饮食习惯各有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点不差。有机会常到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就能见多识广,这是题外话。
  13日上午,自治区种子公司副经理郑恒受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广西杂优制种技术、面积、分布以及所培育的品种系列的特性特征。他是高级农艺师,从事杂交水稻科研与制种技术创新推广做出重大贡献,是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常委。他是广西桂平县人,45岁(1989年)。在交流座谈会上,他知道大家是来自福建漳浦县,便主动和大家认“老乡”,坦诚地讲述他的家史,他说据族谱记载,先人于明末清初为避难,兄弟4人从漳州府漳浦县月屿保辗转迁徙到广西桂平、贵县,并在此定居繁衍,己历300余年,今己形成几个村庄,村民还保留闽南话。(座谈中老郑也说出几句闽南话),表示以后一定要安排时间到漳浦祖居地走一走,正由于亲缘使然,大家的气氛突然升温”,变得更热烈、融洽。郑经理即当场拍板可提供现库存(明年早季用种)小批量种子;明年可提供“汕优桂99”、“博优96”优良品种万斤以上。他待人真诚厚道,讲话朴实果断,初次见面,就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为今后我县广西调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0年2月14日,广西博白县种子公司庞经理来浦签订晚季供种合同,郑恒受同志委托庞经理到月屿走一趟。2月15日,由我和阮仲铭、胡荣桂等人专程陪庞到赤湖镇月屿村寻根谒祖)。
  14日早上,我们离开了南宁,登上返程的旅途。返程路线定从钦州、合浦、北海进入广东南部。钦州是原计划的看点之一,因任务在南宁得到圆满解决,所以途经钦州作短暂停留,把半天时间安排到北海市参观。北海市黄菊利副市长,也是1988年在北京学习时的同学。由于事先有电话联系,他得知福建“同学”造访,非常高兴。黄副市长来北海履职之前,在自治区建设厅任职,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高级工程师,为人和蔼可亲。我们抵达后,黄副市长亲自陪我们参观旧城区和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区。坐落在北部湾畔的北海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全国六大渔场之一。北海旧城区不大,规划并正在实施的新城区范围很大,道路、港口、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建设标准起点很高。黄副市长带我们“走马观花”,看新城区道路建设,看港口码头,看北海银滩(滨海旅游景区)等。城建是他的本行,介绍建设情况也传授经验,尽管是农业之外的工作,仍受益匪浅。(20年过去了,今日北海已是广西南端、北部湾北岸一颗璀灿的明珠)
  15日上午,我们离开北海,驱车赶路返乡。当晚住广东阳江,16日晚投宿惠州,17日晚住潮州,18日下午到家。广西之行首尾10天,来去匆匆,一心为了引进杂优稻种,沿途风光只从车窗眺望。(仅途经北海造访“同学”,用半天时间与此行引种无关的事),在当时的道路交通条件下,算是高效率。回来后,在一次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农业工作时,该领导表扬“这种方法值得提倡”,十分肯定此行成绩,汇报之余轻松问及有没有顺便到桂林玩一玩。我回答说,南宁到桂林往返最少要3天,为了赶时间没有去。这位领导点头称赞精神难能可贵。至今,同行的同志每每谈起此行,还回味无穷,津津乐道,此行办事的专一,食宿的简朴,同学的情意和巧遇郑经理这位“老乡”,使要办的事项项完满……。
  从广西选订的杂优稻种,均按合同如期运达,并全部用于1990年的早晚两季。广西引进的博优系列、汕优系列在我县各乡镇大田表现良好,米质也佳,单产在480—508.4公斤,全县34个行政村实现“杂优村”。深得农民欢迎,为以后推广杂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0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6473.8公顷(84.7107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32218.6公顷(48.328万亩),在水稻播种面积中,推广杂优8150公顷(12.225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25.3%,比1989年提高28.5个百分点,单产508.4公斤。是年全县粮食总产26.6万吨,刷新粮食生产新纪录,1991年1月19日,国务院授予漳浦县人民政府“1990年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从此以后,县农业局、种子公司与广西种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关系,每年都派人到广西调进杂优稻种,一直到今天。每次到广西,均受到自治区种子公司领导、受到郑恒受副厅长的关照支持。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八辑》内容涵盖了农业、教育、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漳浦县自建国以来的变迁和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桂味
责任者
黄步翔
相关人物
卢亚
相关人物
张如崧
相关人物
陈启宙
相关人物
陈辉
相关人物
苏昌培
相关人物
高水平
相关人物
阮仲铭
相关人物
陈黎明
相关人物
胡山云
相关人物
胡荣桂
相关人物
王少平
相关人物
梁明权
相关人物
郑恒受
相关人物
黄菊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广西种子公司
相关机构
漳浦县政府办
相关机构
自治区政协常委
相关机构
漳浦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漳浦县农业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南宁市
相关地名
玉林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沙西镇
相关地名
大田县
相关地名
双车道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惠东县
相关地名
德庆县
相关地名
玉林市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南宁市
相关地名
宾阳县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桂平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桂平市
相关地名
赤湖镇
相关地名
钦州市
相关地名
合浦县
相关地名
北海市
相关地名
北海市
相关地名
阳江市
相关地名
惠州市
相关地名
潮州市
相关地名
桂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