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果硕茶飘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961
颗粒名称: 林森果硕茶飘香
其他题名: 来自漳浦开发50万亩果园的报告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12
页码: 14-2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在改革开放初期进行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措施,包括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果树基地的建设、山海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漳浦县

内容

1979年,是十年动乱结束,进入改革开放,谱写中华民族振兴史的第一年。
  作为龙溪地区(今漳州市)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海洋大县,拥有面积1981平方公里(现为2135平方公里),下辖20个乡镇、11个国有农林茶盐场的县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金漳浦”、“海滨邹鲁”。但十年动乱加上往前推的农村政策过份强调的“以粮为纲”,使漳浦山海优势丢尽,占十分之八的山海资源,产值仅占种植业的九分之一,与千年文明古县身份大相径庭。
  全县山地面积164万亩,1980年勘察荒山面积106万亩,森林覆盖率15%,是全省5个荒山超过百万亩的县份之一。水果园面积5.02万亩,品种只有老祖宗留下的荔枝3万亩、柑桔3千7百亩、香蕉400亩、凤梨1.03万亩,总产量仅317万公斤。
  全县二大河系鹿溪、南溪和5条小河流由于聚雨区内山林荒芜水土流失,年年洪水一泛滥,岸垮堤崩,一泡雨就能使上百个村庄受淹,雨过天晴十天不雨就火烧埔。
  全县浅海滩涂面积51万亩,1980年水产品仅1376万公斤,其中海水产品1321万公斤(浅海流刺、木桁作业),淡养水产品57万公斤(池塘水库),养殖业也仅有泥蚶2—300亩,对虾187亩。
  山区种水稻,沿海种地瓜、花生和大豆,都是传统农业,粗耕粗作,早期年平均亩单产115公斤,中晚稻128公斤。
  197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19亿元,财政收入688万元,1980年796万元。而财政支出分别为1309万元,1411万元,收不抵支。人均国民收入176元,农民人均收入1979年59.83元,1980年61.03元。
  各类经济型工业企业1979年全县也仅有100家家庭作坊式工厂。1980年工业总产值4158万元,净产值850万元。(以上引用数字为80年不变价)
  (一)
  由于农业的单一经营,漳浦这片富饶的土地,却只能“捧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这就是摆在浩劫后漳浦县委、县革委会头头脑脑们必须面对的现状。唯一可以让人放心的是人心思定,人心思稳,盼望富裕的人心企盼。这就可以达到人心可依,人心可用,只要你的作为是为他们所想的。
  在经过一年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到户的争论和对农村状况的调查研究后,1981年8月,县委决定奋战一年,发动群众上山种荔枝二百万株,建立10万亩果树基地。
  这是为改变漳浦长期落后的面貌,具有长远意义的一着棋。然为,这一决定,却引起了强烈反响,反对的人说,县委书记领着县委乱放炮,放着粮田不去好好抓,却别出心裁开什么果园,一年要种二百万株,上千年来祖宗才种上15万株,谈何容易。苗、工、钱从哪里来。
  大家知道,山上造一亩林,种一亩果,滩涂上养一亩海蛎,鱼池里养一亩鱼和虾,一年收入至少二三百元,多至上千元。如果死抠54万亩耕地,放着164万亩山地,51万亩浅海滩涂不去开发,漳浦能改革开放出什么名堂呢?要出成果,就必须打山海的主意。在财政收支入不敷出的状况下,只能从山开始,所以
  县委首先提出开发果园,利用山的资源,为漳浦的振兴起带头作用。
  但是,万事开头难,开山种200万株果树,有三个问题要解决,一是种果要挖一个上宽1.2米,下宽0.8-1米,深1米的果穴,工程量量很大,二是要200万株果苗,苗源不足,三是完成10万亩开发任务需要75万元,财政这时还拿不出来。在这些困难面前,县委领导们没有只说不做,当“甩手掌柜”。县委常委会分工,由书记亲自挂帅,完成开挖200万个果穴的组织工作。分管财务的副县长筹集75万资金,农业局长完成200万株果苗培育和调集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问题在大家共同努力,1982年5月份,200万个果穴,200万株果苗和开发10万亩果园的75万资金在省里有关厅局和银行的支持下到位。除种上127万荔枝外,还种上了橄榄、柿子、龙眼、香蕉、柑桔等果树50多万株。但由于夏日干旱,栽下的果苗枯死一部分,加上管理没跟上,荔枝只成活75万株。有资料表明,从明代广东布政使陈亹、广西按察使林功懋从广东引进荔枝到家乡佛昙大坑(鉴湖)和旧镇乌石栽种的千年间,漳浦全县再经解放后30多年努力,也只发展荔枝47万株,按每亩16株计,也只有3万亩左右。而这次一年就成活70多万株,虽没达到目标,但栽种了相当于历史以来荔枝园的一倍半以上,加上其他的果树一年栽活140多万株,这成果也是鼓舞人心的,是漳浦治穷致富的全新行动。
  (二)
  初战告捷,但在首轮开发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山顶不绿化,水土流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无序的开挖大穴,也要冒水土流失的风险。管理无法跟上,会冒成活率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大面积开发果园,绿化山地,一缺劳动力,二无资金,三少技术,四无管理手段,五缺产品加工和产品流通渠道。
  针对上而的问题,县委在1982年冬季,由长桥公社团委会组织100人青年突击队,指派团县委一名副书记负责在长桥顶马试验场试挖水平条壕式果园,以求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为使百万山地绿化,林权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仍然制约山地开发;完成35万亩果园开发需要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和组织管理者,更需要一个有制度有章程有服务宗旨的管理机构。在开发的过程中也需要典型引路。为此,在1982年我们决定再次开发天鹅山。这里是一个有千亩寸长不长的风化沙质土壤的连片山坡地,解放后曾三次开发均未成功。我们带领农业部门和水土办一批干部进行实地勘查,重新制定发展规划,改进开垦办法,选择适当树种,组织劳力包括机关干部上山,一口气干了几个月。经过两年努力,天鹅山开出连片千亩果园,种植了适宜天鹅山土质条件的杨梅、余甘、龙眼等5万多株果树,同时营造350亩防风林,天鹅山的“天鹅”飞起来了,让人们看到了开发山地果园的希望与前景。
  为了使开发山海的举措让全县人民有一个思想准备,1983年3月23日,在全县召开的有2003人参加的农村三级扩干会议上,县委提出,要把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到林、牧、副、渔、工、商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去,使责任制来个大发展。使农业经济又们个大发展。
  1983年3月27日,县委主要领导经过三个多月写成的《如何解决漳浦林业问题的调查报告》完稿后,立即印发各个公社和县直各单位。在这份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县林业工作,近几年下了决心,想把它搞上去,但年年造林,年年不见到新林,而且越来越少,这是什么问题?”分析的结果,病根有三条:(1)对林业生产特点认识不足,抓不住要害(场在林在,场散林光):(2)对山地分布不均衡特点认识不足(山少的不重视,山多的管不了,类似的结合部有10大片,43万亩);(3)对供需矛盾认识不足。《报告》提出,请老“包”上山,在“管”字上面下功夫,办法是,联合办场,合股办场,可以县社联办,社社联办,也可以大队之间联办,跨区域办林场。资金来源国家适当补贴投资,大部分贷款解决,由农行贷款,利息从林业局育林基金支付,本金分十年逐步还清,得利按比例分成。山林所有权不变,但谁开发,谁管理,谁受益,谁办谁得利,长期不变。县同时启动山林所有权和使用权确认发证工作,以打消联合办场各方的疑虑。这就是当年办十大林场的最初思路。在当初,用贷款造林是石破天惊的大举动。大家知道,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和物力造林,收效却不大,而且林业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慢,产出率有限,举债造林,匪夷所思,岂不为子孙背债。
  然而,山顶林戴帽,山腰绕果园,谷底竹满沟(后改为山坡茶飘香)简称山上林果茶,才是漳浦念“山经”的真面目。林业周期长,可以种果树,种茶叶,种花卉,以短养长,以长促短,关键在于布局,在于管理。县里专门贷款600万,每个林场60万,作为他们的开办资金。
  1982、1983年两年,漳浦县在开山造林种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仅是个开头,全县待开发的宜林山地尚有百万亩,适宜发展养殖业浅海滩涂二十万亩,真正大干还在后头。因此,大胆改革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已成为十分逼切的问题。
  改革,到底从哪里着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请教。在霞美乡,这是一个有山有海的地方,是县里最早自发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方,这里把田分了,把地分了,把海堤牡蛎石分了,个别村连生产队原先的队部也把埕砖挖起一块分了。要大规模开发山和海,这时的群众,才意识到一家一户力量太单薄。虽然分田分海初步尝到甜头,但也仅仅是解决温饱,要致富,就必须像县里在调研中树立典型那样,搞规模开发,搞规模管理,才能得到规模效益,真正脱贫致富,否则小打小闹,谁也富不起来。
  这里话要倒回来说,在过去的二年间,我们在山和海的开发间,发现了不少在动乱岁月里,农民自己悄悄开发自己周围的山海资源,迅速致富的事迹。霞美公社一个村子有一家蔡姓人家,门对而是个小港湾。几年里,他和儿子亲朋好友们悄悄地搞围垦60多亩,养殖草虾,一年就收回成本,二年就大发,成为当时难得的万元户,十万元户;长桥公社青果村有一个叶姓农民,在谁也不要的一个山坳里,也是靠亲朋好友的帮忙,在山脚下围了一块60来亩的小果园。他在山坳里挖了一个2亩左右的蓄水池,同时兼养牛蛙和家鱼,池边种上香蕉和竹子,缓坡地,他种上荔枝,龙眼和柑桔,再往上陡坡地,种上土杨梅和相思树作为绿化带。我们当时对这种立体种植很感兴趣。总结为山顶头戴帽,山坡果环绕,山脚种翠竹,有水养鱼虾,并向全县进行宣传推广,以典型引路发动群众投入念山海经的大开发活动种去。
  但到了要搞大规模开发,群众们为难了。他们反映,不是我们不开山围海致富,主要是我们一家一户势单力薄,从资金、技术到种苗、饲料(农资供应)都有困难,东西卖得出去卖不出去也不知晓,最好有人帮忙我们解决。有的群众则提出建议要求县里组织一个能服务的联合体,为他们提供系列化服务。
  松散型的联合体,这是一种新鲜的想法,引起了我们县委主要领导的高度注意,也使我们反复进行思考和探讨。是啊,用什么方法才能实现再造一个海的漳浦和山的漳浦:林果种上了,大规模开发的资金哪里来?开发若搞上去,管理工作如何落实?产品多了,保鲜、加工、包装、流通环节怎么办?一家一户田分了,山地怎么开发?农民不懂技术,不会管理,谁来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那种产品可以成为拳头,建创汇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等问题,令人深思。
  1983年4月,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再次来到漳浦视察。他向漳浦的同志介绍了许多国内外农业生产模式,包括日本的、美国的、以色列农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用大工业生产的理念来改造漳浦这块“风水宝地”,成立“托拉斯”式的管理模式,并建议这个管理组织名字叫做“中心”。即根据行业叫做花果中心、水产中心、林业中心、糖业中心和牧畜中心。这就是日后漳浦陆续建立的五大服务中心。“中心”是一个多层次,松散的经济实体,用经济合同的形式,与国家、集体、个人经济建立长期的生产业务关系,达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权责利一元化的目的。专业户在这里获得科技信息、信贷资金、优质种苗、技术指导、生产资料、加工运输、产品销售等服务。
  省委书记的漳浦行,拨亮了县委班子心中的一盏灯。在班子取得一致意见后,选将点兵,上山下海大念“山海经”。首先办起水果中心和水产中心,县委书记亲任董事长,分工一名县委副书记和一名县委常委专职分管山海开发事宜。
  要围海搞养殖,开山造果园,大面积的山海开发,急需大量资金,我们县委领导带着农行行长,跑福州,跑北京,求爷爷告奶奶,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得到了不少省厅的大力支持。到后来世界银行向中国提供一笔援建性质的低息国际贷款,许多人不敢要,怕负子孙债,可我们不犹豫,一口气要了二亿元人民币值的贷款,使海的前亭佛坛两镇的花厝围垦、霞美刘坂围垦、沙西屿头围垦等三大垦区上万亩虾池围垦工程上了马;长桥、官浔、赤岭、赤土、南浦、中西、前亭、湖西、城关、石榴、盘陀、旧镇、霞美等乡镇和十大林场的山地开发项目也先后风风火火地动了起来。
  最让人担忧的是大面积开发山地的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学习外地经验和自己在顶马实验场(后改为示范场)的实践经验,推出水平条壕式的开垦方式,经过一冬一春甚至1小时74毫米暴雨的洗礼,说明这种开垦方式是科学的,可以解决水土流失的开发弊端(三十年的风雨考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了保证开发项目的质量和整体规划的准确实施,县委选兵选将选行家,筛选出10个水产、水利专家到各海域垦区指挥工程,监督质量。又派出县委办、政府办、农办、农业局5名大学生到5个片区指挥山地开发。
  不管是海还是山,是林还是果,统一筹款,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标准质量,然后折价统一合同交农民承包经营。
  漳浦开拓性创办“中心”这一管理模式,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民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有组织的规划和开发避免了山海生产的无序行为。统一筹措资金解决了农民资金短缺借贷难的问题。一家一户无法解决劳动力集中开发的问题交由“中心”处理。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了农民技术问题和供销难题。县里同时筹建大型果汁厂和扩建罐头厂,以解决保鲜或万一产能过剩的问题,使农民们大规模专心搞开发管理,大念“山海经”吃下定心丸。
  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在八十年代初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确让人有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感觉。
  当时中国经济理论界一位权威人士闻讯到漳浦考察后极力赞赏“漳浦模式”提发展方向。尔后,漳浦这种做法经新华社《国内动态》刊登后,时任中共中央要职的领导即批示:“这种服务中心的专业联合形式,可能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形式,应予关注”。
  花果中心成立后,开始阶段是由一乡三场(长桥乡,长桥农场,顶马示范场和石坑林场)联合组成。首先对周围三十万亩山地进行整体规划,并筹集180万元,组织县里三个开发公司承包开发水平条壕式果园3.5万亩,其中千亩连片的果园有6个,种植各种水果154万株,造林12万亩,并建立了一个有1700亩规模的亚热带水果品种园和果树苗圃,引进泰国芒果、美国汕梨、墨西哥香蕉、菲律宾菠萝和国内如浙江温州的东魁杨梅、台湾的巨峰葡萄、罗汉果、二十一世纪梨、莲雾等优良水果34种。
  “中心”的兴起和发达,我们县委着手品牌效应,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打出“霞美牡蛎”“旧镇鱼虾”“六敖紫菜”“竹屿泥蚶”四大品牌,建立四大商品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地。“中心”的建设使漳浦外向型经济和创汇农业的格局初步形成。随着开发山海行动高潮不断迭起,许多乡民要求山的开发规模要扩大,我们引进世行贷款后,决定把花果中心扩大至全县18个乡镇6个国营农林茶场和10个联办林场(10个林场后建立林业中心单独经营),共有专业户和联合体12903个,占全县农户近10%。拥有新开辟的水平条壕式果园8万亩。培育和引进种植的各类水果247万株(其中柑桔70万株、荔枝70万株、杨梅100万株、枇杷5万株、龙眼2万株,还有余甘、凤梨、香蕉等)形成了以旧镇、城关、赤土为主的荔枝生产基地,以盘陀、长桥、官浔为主的茶基地,长桥、赤岭、南浦为主的柑桔生产基地和湖西、佛坛为主的龙眼基地,全县山地新老果园至84年初己达15万亩,另有耕地香蕉果园3万多亩。
  花果中心创办后,主要任务是组织、协调、指挥各地进行有规划的开发,并向从事开发的群体和专业户提供系列化服务。内容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技术开发,“中心”组织、协调各乡场有计划合理地连片开垦荒山和荒坡,建设水平条壕式的标准果园。其好处是留草带可防止水土流失,过剩雨水可以渗入条壕沟内,表土回填可充分利用地力,沟式深挖有利果苗生长,解决了过去开荒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坐苗现象。如赤岭有一千亩山坡地用原始开荒法,都过去五年了荔枝树就是不肯长大结果,后经水平整地科学改造后,第二年就丰收丰产。二是资金借贷服务,由中心担保,农业银行可放心向专业户承包户提供贷款,中心先借垫,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统一开发,然后核算成本后折价落实到承包户(只计成本,不算管理费用)。1983年至1984年,“中心”向国内农行担保贷款240万元开发果园3.5万亩。1986年又向世行贷款4000万元,开发果园5万多亩。三是科技信息服务,主要是建立科研基地,有顶马示范场,龙山园艺园,中西鸟咀柑桔试验场,有标准果园3000亩,主要任务是进行小规模商品生产测试和立体果业实验先行先试,除培育新品种外,还担负引进培育优良果树苗种任务,至86年己培育优良果树品种120万株,引进欧、亚、美、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81个果树优良品种25万株。中心还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近百期,讲座10场,培训农民技术员900多名,又聘请20多名有经验的果农和退休农艺师承包果园管理,建立示范点。四是生产供销服务,主要是为开发群体提供生产资料,调运金鸡牌锄头2万把,调运复合肥、中央氮、过钙等300多吨,还有海土、蘑菇土上千吨。五是加工储运服务,已着手筹建年产4000吨的果汁厂和3000吨蜜饯厂。中心本部的实验室己试产出小批量果汁和果酱,大生产后产能过剩问题已在逐步实施的各项工程中加于研究,加于重视,采取措施,是可以得到解决。
  (三)
  漳浦通过花果中心和其他四个专业中心的这种服务组织形式,在领导群众大念“山海经”,开发山海资源,发展商品经济中,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人民日报》《农村工作通讯》《解放军报》新华社专稿、省内报刊都做了大量报道和宣传,使漳浦的山海经越唱越响,越唱越大。沿至现在25年,还一直在不断进行中,还没有歇下脚步的迹象。
  当前,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改革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有许多路要走。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当年,我们从办“中心”中得到一些启发,一是加强领导的关键在于搞好服务;二是善于采取经济手段来加强服务:三是从实际出发建立社会服务组织。这些思路和组织都是符合当时农民利益的。我们帮助规划和开垦,在对全县山海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制订了各自区域的生产发展规划,制订各自区域生产主项即支柱产业,开发需要有序、科学地进行。我们进行技术指导、推行承包,采取多种形式为生产者提供种、养技术,并做好技术培训和普及推广工作,技术咨询和承包生产的服务,使科技在农村普及推广。我们建立科研、种苗基地,力争满足种养户的需求,这也是一个急需的服务,是以科学为前提的。我们努力解决大规模开发的资金问题,凡从事开发性生产的农民或乡镇中小企业,到现在仍普遍存在资金的瓶颈制约问题,当年是,今后也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总之,农村的生产问题,一是资金问题,二是技术问题,三是借贷问题,四是流通问题,五是社会服务问题。这五大问题,依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教育和提高他们的素质来加于解决。
  现在,中央政府对农村实行惠农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我们和农民的对话机制也少了很多。那么,我们的“三农”工作如何持续地进行呢,当年漳浦县委带领群众大念山海经的组织形式,又能给我们以什么的启迪呢。
  大念山海经已过了二十五年,改革开放也已过了三十个年头。当年开发的35万亩果园据航拍测定,现在全县的果园面积已超过50万亩达到了60多万亩。全县30年共造林面积226万亩,使漳浦的154万山地基本绿化,一座座山峦披绿装,一条条溪流水澄清。千山绿涛起澎湃,万亩果茶飘韵香,当年的山海经是念对了,我们感到欣慰。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八辑》内容涵盖了农业、教育、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漳浦县自建国以来的变迁和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步翔
责任者
程德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南溪区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旧镇镇
相关地名
乌石镇
相关地名
解放区
相关地名
新林镇
相关地名
霞美乡
相关地名
霞美镇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官浔镇
相关地名
中西区
相关地名
前亭镇
相关地名
湖西乡
相关地名
城关区
相关地名
长桥乡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龙山区
相关地名
大洋洲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