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重建东溪先生高公祠记》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947
颗粒名称: 读《重建东溪先生高公祠记》碑
分类号: K877.42
页数: 6
页码: 222-2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高东溪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忠臣,曾上书请求斩除蔡京等奸臣。他的祠堂在漳州和漳浦县重建过,但原碑已被毁。本文根据原碑和漳浦县志的记载,重新整理了高东溪的事迹和祠堂重建的历史。
关键词: 漳浦县 文物古迹 碑记

内容

高东溪先生名登,字彦先,东溪是其别号。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出生于漳浦九都宅兜社(今杜浔镇路打村宅兜社),11岁丧父,母亲陈氏(邻村后姚前埔社人)养育其成人。入太学,与太学生陈东上书请斩“六贼”(指蔡京等6个奸臣)。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授富川县主簿,升古县令,他敢与奸相秦桧作斗争,被编管广西容州,卒于容州。他一生为国尽忠,事母尽孝,为当代人所尊崇,死后20年,在漳州学宫旁建祠崇祀。朱熹任漳州知州时,为该祠题匾“忠孝两全”、“百世师表”,撰联“获鹿感鱼,千秋称孝子;朋东仇桧,万古识忠臣。”并撰写《东溪高先生祠记》。
  明成化间,漳浦县人(今属云霄)举人吴震上疏于朝,请在漳浦县城建祠崇祀高东溪,事下礼部,准予建祠。成化十六年(1480年)动工兴建,翌年完成。成化十九年(1483年),兵科都给事中、漳浦县人(今云霄人)吴原请礼部左侍郎徐溥撰写《重建东溪先生高公祠记》刻碑立于祠中。碑文录载《漳浦县志·艺文》(以下简称“艺文”),篇名改为《重建东溪祠堂记》。这里所谓“重建”,是指在漳州城已有建祠,且已倾圮,此为再建,而就漳浦县而言,实为始建。
  文革期间,石碑被錾凿成两半,作为围墙门柱顶的盖帽构件。去年整修东溪祠,拆掉门柱,石碑重放祠中。笔者闻讯至祠,拜读原碑全文,得见庐山真面目。
  原碑分碑首和碑文两部分。碑首篆刻文字分5行,每行2字,共10字,已被截去上面1排的“重、东、先、高、祠”五字,剩下为“建、溪、先、公、记”五字,补齐为《重建东溪先生高公祠记》。碑文共26行,开头1行为文章名称《漳浦县重建东溪先生高公祠记》;第2~4行分别为撰文、书丹、篆额者的落款;第5~23行为正文,每行满行为52字,其中提行超格者有第7行“今上”超格两字,第8行“朝事”、第12行“朝廷”、第23行“国朝”各超格1字;第24行为撰文时间;第25~26行为立石者署名,其中“教谕”、“举人”、“义官”、“邑士”、“同立石”刻于两行骑缝。
  经校对,发现原碑文与“艺文”字句不同的几种情况:(1)属“艺文”增字的。如“已获大贤人君子之文”的“人”字,“与陈东再上书诣阙”中的“陈”字,“王时雍纵兵欲尽歼之”中的“纵兵”两字,皆原文所无;(2)属“艺文”缺字的。如“经始于成化十六年”中的“十”字,“既而托其县人”中的“既”字,“乞加恩礼起复之”中的“之”字,“故于祠之成”中的“之”字;(3)属“艺文”改动的。如“徽国朱文公实为之记”中的“实”改为“始”,“命义官陈琰、耆老欧愚辈计材督役”中的“计”改为“训”,“将刻石置诸祠下”中的“诸”改为“之”,“予惟公初祠之建”句改为“予惟公之初祠”,“军民不期而会者数万”中“会”改为“集”,“当得与末议”中的“与”改为“预”;(4)石碑錾断外,毁掉一至二字,即每行第23、24字,这些字绝大部分可从“艺文”补出,但有1处“经始于成化十六年”恰好“十”字被毁掉,而“艺文”只有“成化六年”,时间明显有错,今据徐溥、姜谅、汪瑾等任职时间,补为“十”字;(5)属“艺文”漏录的句。
  “艺文”正文最后至“俾刻之以著”,而碑文在此句后面尚有“国朝之令典,以为臣子忠义之劝云!”14个字。笔者在点校《漳浦县志》时,读此文有似完未完之感,但无原碑可供校对,今读碑,才知道“艺文”漏录最后1行。因古文格式至此遇到“国朝”两字须提行,所以前行到“著”字为止,以下14字自成1行。前辈抄录时失误,漏录最后1行,而历次的修志者竟然没有发觉碑文不完整,为之一叹!现抄录补齐,以臻完璧。
  现将原碑全文抄录如下。(“/”为碑刻每行终了的记号,加着重号“·”者为被凿毁的字)
  重建东溪先生高公祠记(碑首篆额)
  漳浦县重建东溪先生高公祠记/
  赐进士及第、嘉议大夫、礼部左侍郎、经筵讲官、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同修国史、东海徐溥撰文/
  赐进士出身、承事郎、兵科都给事中、邑人吴原书丹/
  赐进士出身、承德郎、工部屯田主事、邑人陈奂篆额/
  宋迪功郎东溪先生高公,讳登,字彦先,闽之漳浦人也。没葬县东,既二十年,郡博士田澹仰公直节,始祠之学宫之旁,徽国朱文公实为/之记。历岁既久,祠益倾颓,以至于今,废将无存,过者往往犹能道其事而深惜之。太学生吴震,公乡人,以谓/今上尝诏天下,褒崇忠义,考公为人,宜加褒崇,特疏其事请于/朝。事下礼部,议如震言。每岁之春,有司致祭,复修其坟茔,设一人守之,著为令。于是,知漳州府姜谅、同知蒋浚率凡知漳浦县汪瑾、县丞钟鼎,/命义官陈琰、耆老欧愚辈计材督役,重建是祠。经始于成化十六年,又逾年而祠成。其规制、礼典视前盖有加而无不及。既而托其县人、/今兵科给事中吴君原,请予记之,将刻石以置诸祠下。
  予惟公初祠之建,已获大贤君子之文。公之直节,足以表于当时信于后世矣。/顾予何人,敢执笔以继其后?虽然,公之事,人固能道之,而未必知其详,况忠言危行,虽复书之,人无厌者。且/朝廷褒崇之意,郡县承奉之劳,乡邦建白之义,又皆不可以不书乎?按《宋史》:公宣和间游太学,适金人犯京师,公与陈东等上书乞斩六贼。/廷臣复建和议,夺种师道、李纲兵柄。与东再抱书诣阙,军民不期而集者数万,王时壅欲尽歼之,公与十人屹立不为动。钦宗即位,擢吴敏、/张邦昌为相,敏又雪前相李邦彦无辜,乞加恩礼起复之。公言:“从敏请,是大失天下之望,人心自此离矣。”于是,凡五上书,皆不报。初,金人/至,六馆诸生将遁去,公曰:“君在,可乎?”已而退师,敏遂讽使人斥公。绍兴二年廷对,有司恶其言直。授富川主簿,多善政。秩满,归至广,为帅/连南夫奏辟赈饥。终任,召赴都堂审察,遂上疏万言及时议六篇。秦桧恶其讥己,格其言。授静江府古县令,善政益多。帅胡舜陟谄桧,以/古县为桧所生地,欲祠其父,公沮之,舜陟怒,陷以死罪。会舜陟死,而事白。广漕辟摄归善令,因差考试,公摘经史中要语命题:策《闽、浙水/灾所致之由》。郡守李仲文驰以达桧,桧震怒,坐以前事,取旨,编管容州。公授徒以给,家事一不问,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后,丞相梁克家暨守臣争疏其事以闻,得追复其官。公性至孝,其学以慎独为本。所著有《家论》、《忠/辨》等篇。盖史传所载,其略如此。
  窃惟公生当宋叔世,言论事行卓然不群,真所谓一代之人豪也。盖其尽忠,则陈东之党与;其嫉恶,则秦/桧之仇雠。东之死,宜公之斥,其势相因者也;桧之显,宜公之晦,其道相反者也。今去当时已久,言及东与公之事,犹能使人称赞不已;至/桧,则未有不唾骂者。人心之公,于是可见。予忝佐宗伯,于凡褒崇之典,当得与末议。故于祠之成,勉书此,俾刻之以著/国朝之令典,以为臣子忠义之劝云!/
  成化十九年岁次癸卯夏四月望书/
  郎中吴瓌,主事吴超,教谕口口、杨武、经历吴骥,监生叶谐,冠带监生陈柬,阴阳训术凌斐,举人郑普、吴震、程贵、徐口,义官陈口、余庆、沈冠、丘黉、林稠、陈敏、邑士陈旃、林璠、程黼、程潜、沈元、程宏、蔡宽、陈策、徐襟、蔡琚同立石/〔相关链接〕
  (一)撰文、书丹、篆额者简介
  (1)徐溥,字时用,号谦斋,江苏宜兴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第二名,榜眼及第,历官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礼部左右侍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华盖殿大学士、少师兼太子太师。撰写本文时任礼部左侍郎。他用人惟贤,诗文清润有思致,著有《谦斋集》。
  (2)吴原,字道本,号云坡,本县云霄镇城(今云霄县城)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历官兵科都给事中、太仆寺卿、户部右侍郎,终户部左侍郎。书写本碑文时任兵科都给事中。他宽厚乐施,善记忆,著有《云坡集》等。
  (3)陈奂,字朝美,号古愚,本县鉴湖(今佛昙镇后许)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历官工部主事、员外郎、户部郎中、贵州参议,为本碑篆额时任工部主事。有《旭罗岩》诗载《漳浦县志·艺文》。
  (二)立石者选介
  ①吴瓖,字仲伟,号省庵,吴原从弟。成化五年(1469年)进士,官至云南右布政使,时任南京兵部郎中。
  ②吴超,字华越,号起仁,县城西郊马坑人。成化十四年(1479年)进士,官至广西参议,时任户部主事。
  ③吴震,字道复,号直斋,吴原弟。成化四年(1468年)举人,官至广东提举。本碑文记述他为太学生时,认为原建在漳州城中的高东溪祠已废,宜在漳浦重建祠堂加以褒崇,特上疏朝廷。经礼部议论批准,在漳浦县城建祠崇祀,高东溪祠由是而建。
  (三)倡议建祠及始建时间
  (1)本碑文记述“太学生吴震,公乡人,以谓今上尝诏天下,褒崇忠义,考公为人,宜加褒崇,特疏其事请于朝。”吴震于成化四年(1468年)中式举人,倡议建祠事应在此前。而《漳浦县志·祀典》“高东溪祠”条载“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举人吴震上言登有忠孝大节,宜专祀于邑,制可。”两说时间相差10年以上。但应以原碑文为准,“祀典”条至清代所写,而吴震已中举,不再是太学生,故以举人称之,时间以为在建祠前两年,故写为十四年,实为误写。
  (2)开始建祠时间应在成化十六年,十七年建成,十九年撰碑文。徐溥于成化十五年任礼部右侍郎,寻转左,撰文时为礼部左侍郎。姜谅系成化十五至二十一年任漳州知府,而《漳浦县志》载知县汪瑾于成化十八年任,县丞钟鼎于弘治十七年任,对照本碑文,俱有误。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本书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的情况。其中包括文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回顾、蒲台关系、人物春秋、文化艺术、文物古迹、史海钩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高东溪先生
相关人物
徐溥
相关人物
吴原
相关人物
陈奂
相关人物
吴瓖
相关人物
吴超
相关人物
吴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