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旧镇城·旧镇铳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946
颗粒名称:
旧镇城·旧镇铳城
分类号:
K878.2
页数:
4
页码:
218-2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旧镇城是明嘉靖间旧镇居民为防寇患而建的城堡,后扩建西边城墙以防御清军。施邦曜在明崇祯间建旧镇铳城作为炮台,而非旧镇城。漳浦县志误将铳城记为旧镇城,需更正。
关键词:
漳浦县
文物古迹
天后宫
内容
《漳浦县志·建置志》“城池”条载城池17座,土堡30多座,凡官建的都称城,民建的称堡或寨。在17座城池中,除县城外,属镇海卫的有镇海城、铜山城、陆鳌城(还有悬钟城,因已割属诏安县,故不载入);属巡检司城的有井尾司城、青山司城(先建在陆鳌青山,后因建陆鳌所城,迁青山司城于赤湖亭里的莆头)、古雷司城、后葛司城(在杜浔近城村的楼内城)、盘陀司城;属驻兵城堡的有长桥城、马口城、将军岭城,秦溪城、霞陵城;属民居城的有云霄镇城、赤湖城和旧镇城,其中云霄城、赤湖城属官建民助,有碑文记述修建情况,既是民居,又是驻兵据点和官署。云霄城原驻防参将,改驻游击,又是云霄厅署所在地;赤湖城设公馆,亦称公馆城,供官员差旅住宿兼驻兵,其修建及功用均有文章或碑记叙述明确。在这些城池中,唯独旧镇城,记述非常简单,只有“在邑东十五里,明季知府施邦曜建,迁界时堕。”寥寥几字,既没有记述其民众要求建城及官方批准督建的情况,也没有指出其驻兵的功用。那么,旧镇有没有城?城是谁建的?什么时候建?而施邦曜有没有在旧城建城?建什么城?什么时候建的?做什么用途?
查阅《旧镇郑氏族谱》,旧镇郑氏祖妣郑光德妻赵氏,携四个儿子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到漳浦旧镇结庐定居,子孙兴盛。谱载:“明嘉靖四十三年,倭寇扰掠县郊,乡人大骇,鸠众筑城,名曰土堡,立神庙,盖祠亭。”据此可知,旧镇土堡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以郑氏为首,聚集乡人共建,以防寇患。同时建神庙(李辅胜庙),建郑氏宗祠。后来,民间习惯把旧镇城称为“城内”,而城的东郊张、陈、李等杂姓居住地称“城外”,至今沿用。又载:“清顺治八月辛卯秋九月,石井藩主国姓,字成功,师次镇港,叙其亲,盖清源之裔。时遣部将潘庚钟堕倒县城,县署移于旧镇,增筑土堡,立社、坛,置山寨,左右峙者十有四处。年春元宵,大张灯彩,以庆春王,示令五里路内各乡,毋得演唱喧哗,闹我镇境,是所谓亲亲而仁民也。”又载:“委潘部将(庚钟)筑堡,自西门下转弯至龙眼营社,再转至董门头。”据《漳浦县志·寇乱》载:“顺治八年十二月十二日,郑成功大举袭县,土著将弁潜为内应,掳驻防副将杨世德、知县范进幽之。”顺治十年七月,郑成功诈降,其党散入邑地,征索租饷,县官不能行法。”“顺治十二年四月六日,郑成功檄潘庚钟堕县城,并及公署。邑民逃窜山谷。贼(指郑成功)即旧镇为邑治。”据上所述,《旧镇郑氏族谱》跟《漳浦县志》所载基本相同。郑成功既然以旧镇为县治所在地,必须加强城堡防御功能,尤其是西边的城防,正是清军进攻的重点,自西门下至董门头,增筑城墙,扩大城的范围,更利于防守。所以,扩大后的旧镇城称为千丁城。
旧镇处鹿溪出海口,是一个贸易良港,宋代设敦照务(官署),专办盐敦事务收税发照,称为敦照镇。又因古代春秋有一个叫计然的人,善于经营,所以又称旧镇为计然城。所以,旧镇纯属贸易为主的经济城镇,并非军事要地。至清初郑成功设旧镇为县治时,才驻兵防守。
《旧镇郑氏族谱》修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冬,记载旧镇建城两次:一为明嘉靖间民建居民城堡;一为清顺治间郑军扩建西边城墙,防清兵进攻。没有明天启、崇祯间曾由官方督建旧镇城的记载。
那么,《漳浦县志》“旧镇城”条所载是什么城呢?原来在旧镇东侧一里的港边石柄山上,有一座铳城,称旧镇铳城,又因在石柄山上,也称为石柄铳城。铳城就是炮台,在小山丘上围筑一座小城堡,周长约400米,南面正对六鳌虎头山,海船从浮从湾的虎头山外驶进旧镇港,均在此炮台射程之内。这是明代防倭、防海寇的重要军事设施。崇祯七年,施邦曜任福建右参政分守漳南道时,建这座铳城,并在城下西侧巨石上镌刻“分守漳南道右参政施爷惠建铳城功德碑,明崇祯柒季孟夏立。”二十五个大字,分三行,字迹清晰,至今尚存。碑文明载,施邦曜建的是旧镇铳城,而不是旧镇城。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旧镇原建有一座旧镇城,为郑氏聚居地,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由郑氏族人倡建,纯属民建。清顺治间,郑成功以旧镇城为县城,扩建西门以下城墙,以防清军从西面攻袭。顺治十八年(1661年)“迁界”时,旧镇划为界外,旧镇城拆毁;施邦曜任漳州知府时没有在旧镇建城,而是在明崇祯七年(1634年)任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漳南道时,在石柄山上建旧镇铳城,作为炮台之用,这是海防军事设施,防御海寇船只进入旧镇港侵扰。
《漳浦县志》将“旧镇铳城”误载为“旧镇城”,如果修志者有实地到旧镇考察铳城的摩崖石刻,应不至于误载史迹的。2004年点校《漳浦县志》时,编者在“旧镇城”条后加注铳城的摩崖石刻全文,以备读者查考。
〔相关链接〕
施邦曜施邦曜,字尔韬,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明史》作“四十一年进士”,现据《明进士题名碑录》改正),历官工部郎中、漳州知府、福建副使、福建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光禄寺卿、通政使、左副都御史。李自成进京,崇祯吊死,施邦曜服毒自杀。赠太子太保、左都御史,谥忠介。清代赐谥忠愍。
秦溪城 在秦溪村营脚社北边,距旧镇二里多,称“兵营”,南边村社也得名“营脚”。城墙周长约400米,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后来东、西两城门堵住,仅留南门通营脚社。现存东门门匾“晏晏海门”于营脚社中。秦溪城建于康熙元年(1662年),迁界时拆毁旧镇城,将石料运至此地建军事驻防城堡。营脚村民指点东门外墙根下的那些荒草堆,就是当年驻防士兵的坟墓。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本书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的情况。其中包括文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回顾、蒲台关系、人物春秋、文化艺术、文物古迹、史海钩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圃人
责任者
施邦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秦溪城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