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交通推动经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923
颗粒名称: 打造现代交通推动经济建设
其他题名: 漳浦县交通建设30年
分类号: F512.757
页数: 11
页码: 52-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交通建设30年的情况。其中包括启动“先行工程”、修建高速公路、农村水泥公路建设、港口码头建设、公路桥梁和隧道建设、飞速发展的运输业和车辆维修业、培养和造就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队伍等。
关键词: 漳浦县 30年 交通建设

内容

在历史的长河中,漳浦的水陆交通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旧中国贫穷落后,漳浦交通一直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以后,漳浦交通进入恢复发展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漳浦农业生机勃勃,乡镇企业异常突起,三资企业、集体个私企业千帆竞发,经济形势咄咄逼人。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要想富,先修路”,“要大富,修大路”,逐渐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识,政府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全县人民齐动员踊跃参与,漳浦县交通建设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先行工程”的启动,高速公路的修建,乡村水泥公路及港口码头的建设,漳浦交通道路和交通运输布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至2007年底止,漳浦境内有国道2条,省道1条,县道12条,乡道33条,村道176条,计224条,总里程1097.66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0.55公里,全县村村通公路,并实现水泥路面化,公路等级水平大大提高,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框架,以县级干线公路为支撑,以乡村公路以及港口码头为基础的现代交通新格局。
  古人云:“山川之行,千古不易”。但是,现代化的交通布局和先进的交通工具,改变了漳浦的穷山恶水和艰难险阻,解除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瓶颈,有力地推动我县政治、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启动“先行工程”
  改革开放初期,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县就开始发展交通事业,增加交通设施和完善交通布局。首先对国道、省道、县道的改造,开通和发展乡村道路。1980年,国道324线在漳浦境内路段全部铺成柏油路面,1989年,盘陀岭隧道开始施工;1984年,省道牛旧线佛昙段铺设柏油路面,1986年又在松仔岭降坡改线370米;1982-1986年,先后开通11条乡村公路。其次是路桥建设,1985-1988年,先后建成100米以上大桥3座(马口桥、后港桥、溪南桥),50米以上中桥3座(马苑桥、六角桥、丰桥)。至1989年,全县公路137条,其中国道1条,省道3条,县道8条,专用公路4条,乡村公路121条,总里程74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53公里,三级公路94公里,四级公路301公里,等外公路299公里,除8个偏僻村庄通拖拉机外,其他乡村都可通行汽车,全县基本形成公路网。但是,当时只有国道324线是柏油路,省道、县道是普通碎石土路,乡村公路大都是土路,交通道路和交通设施档次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运输车辆的增加,普遍存在着道路不平、雨天泥泞满目、晴天尘土飞扬和阻车、塞车“瓶颈现象”,我县交通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把优先发展交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为今后十年和“八·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1992年10月,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实施“先行工程”加快公路干线建设的决议》,给漳浦交通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历史机遇。1994年1月,漳浦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做出《关于实施“先行工程”加快公路干线建设的决定》,全县上下,闻风而动,从县委、县政府到各乡镇党委、政府,都反公路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广泛发动群众,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把政府行为转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出现了踊跃投工投劳、捐资筹款的动人景象。
  我县的“先行工程”始于对国道324线漳浦段按部颂二级公路标准、水泥砼路面进行拓宽改造。1989年-1991年,对盘陀岭路段和漳浦城关路段的改建。盘陀岭路段改建工程主要内容是舍弃盘陀岭上岭和下岭路段,开通单孔遂道及建造连接线,隧道长820米,连接线长4.5公里,总投资2500万元,新旧路程缩短1.965公里,该工程竣工后,结束了千百年来“盘陀岭上几盘陀”,人们望岭兴叹的局面;城关路段改线改建是国道324线避开县城市区,从绥安工业开发区经过,全长6公里,新建一座鹿溪大桥,长210.4米,宽9米,双向二车道,工程总投资1100万元,改建后的新线比旧路缩短了770米。1994年-1995年,国道324线进行全面拓宽改建,工程分南、北两段,全长48.62公里,路基宽23米,砼路面宽15米,同时鹿溪大桥扩建为四车道23米宽,工程总投资1.12亿元。1996年12月,为满足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要,盘陀岭第二孔公路隧道工程开工,隧道全长950米,连接线3.5公里,工程投资5578.85万元。至此,国道324线漳浦路段经过8年的拓宽改建工程全线告捷。
  省道漳东线漳浦路段的拓宽改建。该路段全程85公里,路基宽均6米,1994年全线铺设柏油路面,1997年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12米,砼路面宽9米,大、中桥20座,工程造价1.767亿元。由于该路段线长,途经九个乡镇,工程投资大,县政府决定由沿途乡镇负责辖区内路基拓宽工程,从1999年起,各乡镇陆续动工。至2007年底,累计完成路基扩宽59公里,铺砼路面51公里,改建浯江大桥1座,长145.46米,小桥4座82.5米,累计完成投资1.1754亿元。
  霞美公路飞机跑道的建设。飞机跑道建在漳云线霞美路段,1999年11月动工,2001年5月竣工,该工程全长3.92公里,其中飞机跑道长3.92公里,道基宽26米,水泥砼路面宽20米,跑道两侧清除超高障碍物90米,两端连接线长1.42公里,路基宽23米,水泥砼路面宽9米。
  县、乡、村道路改造工程。从1991-1993年,三年间全县新建和改造的县乡村道路28条,总里程112.6公里,修建了中桥4座,长202米,共投资796.8万元。1994年底,全县对省道漳云线漳浦路段、牛旧线漳浦路段沥青路面改造63.52公里;杜古线、坑虎线、三佛线、火佛线、官西线、溪寨线、割南线、前整线等8条县道铺设沥青路面101.599公里;石查线、东马线、象车线等公道铺设沥青路面14.80公里,三年共计铺设沥青路面180.01公里,总投资4280万元。这是建设国以来第一次全县性提高公路路面等级化的大建设。
  牛旧线绥安路段拓宽改建。1998年4月,漳浦县委、县政府成立牛旧线拓宽改建指挥部,决定对牛旧线最繁忙的绥旧路段先行拓宽改建,由于绥旧路段跨越绥安、旧镇二个镇,两镇政府也分别成立公路建设指挥部,负责各自辖区内的果树作物、建筑物及土地征迁。1998年6月,该工程破土动工。路基拓宽改建由绥安镇政府负责从海关路口至鹿溪糖厂路口路段,长9.285公里,旧镇镇政府负责鹿溪糖厂路口至旧镇楼仔村路段,长4.62公里。至1999年路面工程全部完工。原牛旧线从人口稠密、车辆拥挤的绥安镇城区穿过。改建后新线从绥安开发区经过,以海关路口为起点,过朝阳路口至黄仓口与旧线重合;从黄仓口至旧镇楼仔村路段进行截弯取直和降坡。改建后的绥旧路段长13.905公里,路基宽40米,水泥砼路面宽30米。绥旧路段拓宽改造大大地改变了漳浦县城的交通形势。
  杜古(杜浔至古雷)公路的改建。原杜古公路是建国初期修建的支前战备公路,全长27.8公里,不少路段是沿埭岸而建,路窄弯多,有一个被称为“十八弯”路段,行车更不安全,严重地阻碍国防建设和古雷港区的开发以及古雷镇经济的发展。为此,漳浦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把杜古公路的改建提上议事日程,并于2001年成立杜古线国防战备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杜浔、古雷两个镇政府也相应成立镇公路建设指挥部,开始路基工程建设。杜古新线以漳诏高速公路杜浔互通入口和漳东线交汇处为起点,沿古雷半岛东海岸南下,至岱仔村庙前,与原杜古线交汇为起点,里程为24.35公里,路基宽23米,先铺设二车道砼路面9米,工程总投资概算为5809万元。该工程于2003年10月完工,实际建设到龙口村,里程为20.8公里。新建的杜古公路,避开人口密集的村镇,改变了以往占路为市的现象,其路线平直,宽敞美观,行车顺畅,不仅是一条交通战备公路,而且是古雷港区的一条疏港公路。
  二、修建高速公路
  漳诏高速公路漳浦路段的修建,是漳浦交通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漳诏高速公路是国家沿海主干线在闽境南部最后一段,全长140.55公里。漳诏高速公路漳浦路段从赤岭油坑入境,途经湖西、赤土、旧镇、霞美、杜浔、沙西9个乡镇48个行政村,主线全长66.6公里,湖西至佛昙连接线7.54公里,捆绑工程石榴至绥安10.5公里,工程总造价25亿元。1998年3月19日“漳浦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成立,1999年11月8日,漳诏高速公路漳浦段率先动工,全线于2002年12月28日竣工并通车运营。由于漳浦路段穿越峻岭和沿海发达地区,工程既艰险而又复杂,各承建单位不畏艰险,克服一个个困难,攻克一个个技术难点,共完成土石方量795722万立方米,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48.34万立方米,涵洞213道,中小桥1521米/32座,大桥1423米/8座,旧镇特大桥1466/1座,鼓志山隧道2545米/2604米双孔,互通立交桥三处(既赵家堡、旧镇、杜浔),分离式立交34处,上、下行通道80处。
  在建设高速公路的过程中,漳浦县委、县政府,沿途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以及县高速办、征迁办工作人员通力协作,顾全大局,做出无私的奉献。全线共征用土地7337.939亩,拆迁房屋5.83万平方米,坟墓1.6万座,果树25.3320万株。征迁电力杆1754根,35KV高压电力线1019米,10KV高压线60790米,0.4KV线长5706米,部队电信光缆33760米。迁改供水管道13290米,村民供电、电话线5750米。在建设施工中,部份水电站、水库、渠道、石陂等水利设施受影响,部份农田作物、果树,水毁受涝,学校、民房因施工爆破受震损坏,部份交通道路被占用等。漳诏高速公路公司通过漳浦县高速办,给予一定的补偿,三年共支付各种补偿费1417.6万元(不包括征地赔偿费)。同时还投资695万元,在漳浦县境内建设了刘坂至过田公路、沙西海月岩旅游公路、田墩至祖妈林水库的防汛公路、旧镇城外漳东线至旧镇500吨级码头的疏港公路以及湖西大示桥一座。
  漳诏高速公路的修建,缩短了我县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的距离,对加快漳浦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步伐,促进古雷深水港区的开发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三、农村水泥公路建设
  2003年,省政府根据交通部关于“至2010年,乡到行政村公路消灭无路面状态,通公路的行政村班车通过率达到95%以上”的建设目标,提出用五年时间,实现全省农村村村通水泥公路,并开始实施“年万里农村公路网工程”建设。根据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当年3月,漳浦县人大召开十三届第六次会议,做出《加快我县县乡等级水泥路建设的决议》,提出用4年时间建成县乡等级水泥路500公里,绝大部分行政村实现通水泥路的目标。县成立“漳浦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机构,采取舆论鼓动、政府推动、全民发动、能人带动、县乡村部门联动的措施和办法,再一次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热潮。全县人民再一次总动员,从8-9岁小学生,到80多岁老人,纷纷捐款筹资,出谋献策,县委、县政府各科局直接挂钩各个行政村,从资金和人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省、市及地方财政也拨款给予支持。交通部门配合当地干部群众,从工程规划、测量、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工程验收等环节,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全过程的操作和管理。县委、县政府通过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年”、“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至2007年11月,全县共建成农村水泥路893.3公里,总投入资金4.5346亿元,全县293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目前村道水泥路正逐步向各自然村沿伸。
  农村水泥路建设,是建国以来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规模最大、发动群众最广泛、投入资金最多、工程质量最好的一次建设工程。一条条宽敞整洁的农村水泥路,与县道、省道、国道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形成我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路变,村变,人的精神面貌大改变,广大农村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四、公路桥梁和隧道建设
  路桥和隧道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运用,我县的路桥和隧道建设无论从工程的规模,还是工程技术水平,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改革开放初期,修建100米以上大桥3座,50米以上中桥3座,除马口大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其余的都是石拱桥结构,容易冲毁倒塌。1990年以来修建的桥梁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既美观又坚固,共新建千米特大桥1座,新建重建百米以上大桥10座,中桥40座,分离式立交中桥37座,小桥70座。其中,在新建的漳诏高速公路上集中了大部份桥梁,有旧镇特大桥1座,全长1466米,宽23米;大桥8座,油坑大桥,长367米,梧岭大桥,长139米,小示大桥,长132米,赵家互通立交桥,总长305米,湖西大桥,长105米,湖西改线大桥,长105米,溪东大桥与西林大桥,两桥共长528米;分离式立交中桥35座,中桥20座,小桥26座。在国道324线新建鹿溪大桥1座,长210.4米,宽23米,在省道漳东线重建浯江大桥1座,长145米,宽13米。座座桥梁,千姿百态,或小巧玲珑,或势如长虹,断崖天堑,化为通途。
  隧道建设,开创了我县交通建设的先河。1990年以后,先后建成盘陀岭隧道和鼓志山隧道。盘陀岭隧道位于国道324线漳浦县与云霄县交界的盘陀岭路段,双孔道,全长分别为822.3米、950米。鼓志山隧道位于漳浦县湖西与赤岭交界的鼓志(古致)山下,是漳诏高速公路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双孔道,全长分别是2545米、2600米。两条隧道宛如地下长龙,穿越高山峻岭,解除了长期以来人民群众望岭兴叹的困扰。
  五、港口码头建设
  开发利用漳浦绵长的海岸线和港港、港口优势,这是漳浦的未来和希望。改革开放以后,县人民政府致力于港口和旧码头的开发建设。1983年元月,下寨500吨级二泊位码头建成投入使用。1985年1月,旧镇200吨级对台贸易码头建成,1992年12月又建成500吨级码头泊位1座。1986年和1995年,先后二次疏浚旧镇港,使千年古港重获新生。2000年12月,古雷汕尾5000吨级综合建材码头建设竣工;2004年10月,六鳌3000吨级硅沙码头(包括虎头山陆岛码头)建设竣工;2007年,一德石化专用码头和古雷5000吨级滚装码头建设竣工。另外,建成6个陆岛码头(岱嵩50吨级、整美50吨级、白石100吨级、江口200吨级、林进屿100吨级、虎头山200吨级),续建5个陆岛码头(杏仔300吨级、沙洲200吨级、红屿100吨级、菜屿及横屿各200吨级)。至2007年,漳浦县已建成生产性码头岸线526米,生产性泊位总数10个,其中5000吨级泊位1个,3000吨级泊位1个,200-500吨级泊位8个,年综合货物通过能力78万吨货,6.3万人次客。码头的建成使用,大大促进海上交通和海岛经济的开发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我县古雷港即将成为一座临海工业城市,“福建漳州古雷港”,即将由蓝图变成现实。二十多年来,港名从古雷下垵港、漳浦古雷港、漳州古雷港,到福建漳州古雷港,这一个个名字的变换和提升,揭示着古雷港的苏醒、启动和崛起。根据交通部第三航务勘察设计院2003年完成的测量成果,古雷港区先期规划的岸线长6.87公里,规划布局万吨以上泊位22个,其中25万吨级2个,20万吨级4个,10万吨级2个,5万吨级6个,2万吨级4个,1万吨级4个。天然良港蕴藏无限商机,海内外客商纷纷前来考察洽谈,从2003年至2006年底,已有9个大型项目签约,总投资210亿元。
  六、飞速发展的运输业和车辆维修业
  繁荣的市场经济,现代的交通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给我县的运输行业带来新的飞跃,运输队伍由国营、集体单位扩展到全社会办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亦被日趋发达的陆路运输所代替。
  陆路运输。1990年,全县货运汽车478辆、总吨位1680吨;客运汽车81辆、总座位1680座:轮式拖拉机183辆、手扶拖拉机2795辆、农用车269辆。全年客运量154.95万人次,周转量6638.5万人公里;货运量280.74万吨,周转量8668.07万吨公里。至2006年,全县营运货车1442辆,总吨位4116吨,客车213辆,总座位3701座位,手扶拖拉机1310辆,农用车200辆。全年货运量517万吨,周转量37800万吨公里;客运量392万人次,周转量21560万人次。客、货运输量分别比1990年增长2培以上。
  水路运输,1990年运输船只21艘,载量3319吨,货运量5万吨,周转量1996.1万吨公里。1999年运输船7载重1990吨,货运量6.8万吨,周转量2627.5万吨公里。至2006年,我县水路运输已被陆路运输和外轮运输所替代。
  随着社会车辆迅速增加,车辆维修和车辆检测行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发展壮大。1990年,全县有经营资质的维修企业:二类企业22家,三类企业43家,专项维修企业92家。当时认证要求较低,规模较小。通过清理整顿,提高维修经营资质准入关,至2006年,全县有一类企业1家,二类企业28家,三类企业24家,检测企业1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
  七、培养和造就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队伍
  在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县打造出一支有文化、有业务素质的能征善战的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队伍,他们是漳浦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他们用辛劳和汗水铸就了漳浦现代交通的辉煌。
  从一支支农村修路队到一支支公路建设工程队,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到一个筑路工人,乃至于工程负责人,从一把把锄头、一辆辆手推车,到一台台铲车、挖土机,一辆辆载重汽车,揭示着公路建设队伍的成长过程。全国劳动模范、漳浦县政协常委黄全和和他的工程队,就是我县公路建设队伍的杰出典范。他和他的工程队甘于吃苦,注重科技,讲究工程质量,在漳浦大地上,开通一条条公路,浇注一条条水泥路,为漳浦的交通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漳浦的交通运输管理队伍从1978年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93人,在这支队伍中有大专以上学历14人,中专、高中学历62人,会计师1人,工程师3人,助理会计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助理经济师1人,助理轮船师2人,县设立交通运输管理所,下辖10个运输管理站。他们不仅奋战在交通建设的第一线,而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了交通综合大楼和一座座运管站、办公楼。交通综合大楼于1999年12月竣工,占地面积6.684亩,建筑面积8878m2,高12层,总投资1600万元。全县10个运管站有6个建成了办公楼,总占地面积7319m2,总建筑面积3334m2,且配备了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大大改善。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漳浦交通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辉煌。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也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如今,穿越漳浦境内的厦深铁路又开工建设了,漳浦的现代交通将更上一层楼。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本书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的情况。其中包括文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回顾、蒲台关系、人物春秋、文化艺术、文物古迹、史海钩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剑英
责任者
黄全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