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南与漳浦的改革开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917
颗粒名称: 项南与漳浦的改革开放
分类号: D616
页数: 5
页码: 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项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清正廉洁的好官,他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他在漳浦大力倡导改革开放,肯定山海开发的成绩,并题写对联“念好山海经,黄土变成金”。他的文章脍炙人口,但他仍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并与晚辈一起推敲文章。
关键词: 漳浦县 项南 改革开放

内容

在人们的印象里,原中顾委委员、福建省委原第一书记项南总是那么精力充沛,总是那么步履匆匆,总是那么廉政勤政。就在他逝世的当天,从早到晚,工作日程也是安排得满满的。1997年11月10日22时30分,项南在公务活动过程中,因心脏病突发遽然倒下,享年79岁。他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实在是太劳累了!
  这么德高望重的长者,这么清正廉洁的好官,怎么说走就走了呢?项南虽然离开人世11年了,但他仍活在人民心中。人们在谈及项南时,怀念崇敬之情,均溢于言表。漳浦县委原书记黄步翔说:“往事历历,项南的教诲犹在耳边。他的做人、做事、做官、做文章,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项南一生坚持真理,为人坦率正直,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宽容大度,生活节俭朴素。他崇高的思想品质、优良的工作作风、顽强拼搏的革命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一)
  漳浦的改革开放,漳浦的大念山海经,是与项南的大力倡导分不开的。他在担任福建省委书记期间,来过漳浦5次,在担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期间,来过漳浦2次,他对漳浦的山山水水倾注了满腔热忱。当时我作为漳浦县委报道组记者,参与其行程并采访报道,有着切身的感受。可以说,福建的山海经是从漳浦念起来的,漳浦是项南在福建推进改革开放的试验田。1981年初,项南在担任省委书记后不久,即来到漳浦县考察。在这里听到的看到的都令他兴奋,他称赞当时的县委书记黄步翔等人“思想活跃,富有创业精神。对继续增产粮油糖、开发山、利用海很有一套设想,有那股子肯想问题有事业心的劲头,那股子不满现状敢冲旧框框的勇气”。1982年,漳浦县掀起山海开发的热潮,县委书记黄步翔发动大种荔枝,因天旱死掉了一批苗木,有人写匿名信诬告。项南旗帜鲜明,对黄步翔说:“你不应受到批评而应受到奖励!”并亲自为福建日报撰写社论《不许诬告》。1983年9月,项南再次来到漳浦,肯定山海开发的成绩,他为顶马场起名“漳浦县花果中心”,并题写对联:“念好山海经,黄土变成金。”指出:“远山要绿化,坡地要果化,溪边岸上要竹化,村庄要香化,道路要白叶桉化。”1984年他又来到漳浦,把县台湾工作部的全体同志找去座谈,交待他们利用民间交往的渠道开展对台贸易,引进台湾的农业优良品种。于是,有了台湾草虾,有了百果园,有了闽台农业合作的蓬勃兴起……
  (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司马迁《史记》)项南品德高尚,行为光明正大,我在与他一段接触交往中,油然产生了高山景行的敬意。
  那是1993年初,我计划将自己的新闻作品集出版,起名《金浦潮》,以反映漳浦县改革开放十四年来的进程和成果。请谁题写书名和作序呢?厦门日报记者林育农建议:“请项南!他对漳浦的改革开放最了解、最支持、最有发言权。”“他肯吗?”“肯!项南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项南写去一封信,很快就有了回音。2月13日他在北京用毛笔回信:“来信收到。写序没有最新材料,也无基本数据,不好写。可否速寄一点资料给我,包括县委、县府1992年的工作总结,然后再作考虑写与不写。现在把书名寄去,横竖各一,供你选择。”随信附“金浦潮”题字两幅,令我兴奋异常。随后我将有关材料寄去,心想有项南的书名题签就很不错了,所以对写序的事并不抱有太多的奢望。
  1993年5月14日,项南的秘书从福州温泉宾馆打电话告知我序写好了,我一听喜出望外。正好有出差任务,第二天我即赶往福州,直扑项南下榻的温泉宾馆。秘书见到我,即递给我一封信并《赞拓荒者(代序)》,信中说:“很对不起,现在才交稿。你看这样写行不行?如可用,请多加修改。并把打印稿给我两份。”接着,我进入会客室,拜见项南,在座的有省文联主席许怀中。项南很客气地与我打了招呼,就把我介绍给许怀中:“他是漳浦的记者,写了很多文章,现在出书请我写序。这篇序我花了功夫,已改了三稿,你再帮助推敲推敲。”许怀中接过文稿,认真地看了,称赞写得好,并未提修改意见。项南感慨地说:“从古到今总少不了这样的怪事:干事的,经常挨批评,受冤枉,日子很不好过;不干事的,倒很主动,永远当个批评者。当别人一旦有误,他就居高临下,抓住不放,用大帽子压人,搞得别人一无是处,而他的日子却过得挺自在。”他指着文稿中“谁成天捉摸人”一句,说:“捉摸人三个字,是这样写,还是写成琢磨人,或琢摸人,请订正。另外,文中引用的李康《运命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请与原文对照一下,以免引用出错。”项南是写文章的行家里手,他的许多文章脍炙人口,想不到他又是这样地谦虚谨慎,一字一句地与晚辈的我一起推敲,并“请多加修改”,令我感动和不安。言谈中,他对拓荒者的种种遭遇深感同情和不平,我告诉他,黄步翔调离后,漳浦人民怀念他,在漳浦寄选市人大代表时,他唯一的以全票当选。项南听了很高兴地说:“人民是明白的,历史是公正的!”5月18日,项南从南平传来序言的定稿,文中又有许多修改,并加了一段话:“漳浦县那位因开拓而闻名的县领导,在他调离漳浦多年之后,仍然在人大代表选举中,获得最高的选票,这就是人民对拓荒者的最大信任。”
  (三)
  此后,我与项南有过多次信件往返,又请他为《金浦乡讯》题写了报头,他一连写了四幅,供我选用。如今,看到项南的这些亲笔信,感到特别亲切。知恩图报,有债必偿,这是做人的起码准则。项南是大官、大手笔,我是基层新闻工作者,地位悬殊,他能平等待我,有求必应,于是我就欠下了他的人情债。想要从物质上报答,只能是碰壁。项南是现代清官,律己甚严,当时来漳浦吃饭四菜一汤,多一样也不要;一次到大南坂农场会议室,想听听汇报,一看桌上摆着梨、苹果,连坐都不坐,批评几句扭头就走。那次我去福州拜见他,又是麻烦他写序,思来想去,带了点土特产送他。他说:“我从来不收人家的礼物,你的心意领了,但东西一定要带回去!”后来,我给他寄去了稿费,心想这总该收下吧,想不到1993年9月13日,他来信说:“谢谢你给我如此丰厚的稿费,实在不敢当。我已如数交给基金会,作为扶贫之用了。”并附收据,注明民族团结杂志社“民间扶贫任重道远”一文稿费105元;《金浦潮》题词及序稿费200元,计305元。另外,他给《金浦乡讯》提写刊头的稿费40元也作了捐赠,同一张收据上注明:“人民日报4月5日‘谈先富帮后富’一文稿费80元、福建日报5月2日文章30元,老区报323期‘富不忘贫’20元、今日中国杂志访谈录15元计185元。”他把这些合理合法的收入统统奉献给了他所从事的事业,奉献给了贫困地区的人民,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由此我想到了高山,想到了大海,想到了“求名当求千秋名,计利当计万世利”。项公没有走,他的功烈光照八闽,仁风播行千秋,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本书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的情况。其中包括文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回顾、蒲台关系、人物春秋、文化艺术、文物古迹、史海钩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严利人
责任者
项南
相关人物
黄步翔
相关人物
林育农
相关人物
许怀中
相关人物
李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