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蓝董事长寻根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906
颗粒名称: 台胞蓝董事长寻根记
分类号: K820.857
页数: 3
页码: 168-170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一位名叫蓝焕长的台湾蓝氏后裔寻根记。蓝氏先祖蓝瑞芳生于清朝时期,后来离开福建前往台湾生活并立业。蓝焕长先生从小就牢记祖父的遗嘱,希望能够带着家人回到福建漳浦县蔡坑的蓝氏祖地,进行祭拜和寻根认祖。文章详细描述了蓝焕长先生寻根的过程,包括他在福建龙海和漳浦县寻根的经历,最终确定了赤岭乡前园村蔡坑社为蓝氏祖地。蓝焕长先生在找到祖地后进行了祭拜并且捐献了资金,之后还参与了前园小学教学楼的兴建,展现了对祖地的深厚情感和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整个故事展现了台湾蓝氏后裔对祖地的情感联系,以及两岸同胞的情谊和互助精神。
关键词: 漳浦县 蓝焕长 蓝氏后裔

内容

1994年5月10日,漳州《闽南日报》登出一则别致的文字,题目是“蓝氏祖地,你在那里?”即时引起漳州市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关注。据了解,这是一位名叫蓝焕长的台商,在漳州以至龙岩一带寻觅祖地未得要领后,由一位助人为乐的侨胞张永和先代出主意,刊登呼唤知情者引导寻觅祖地的“广告”。台湾蓝姓祖地有两处,一在龙海“蓝教”(隆教),一在漳浦赤岭和湖西。据知,蓝焕长先生已到龙海查寻过了,未能查到他的祖地,于是,漳州市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定漳浦县台湾事务办公室积极配合蓝焕长先生查寻祖地。当时我在漳浦县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接待工作,这责任便落在我和我同事的肩上。
  蓝焕长先生说:他是宜兰县人,从小牢记祖父的遗嘱,要后代一家到祖地蔡坑,在蓝氏祖祠烧香拜祖。他的祖父蓝瑞芳,乳名歹囝,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咸丰六年(1856年)七岁丧母,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岁丧父,兄瑞德(乳名黑炭)也因上山砍柴受伤身亡,瑞芳与寡嫂相依为命,艰苦度日。寡嫂对瑞芳的劳动要求和生活待遇都很苛刻,一次,瑞芳不小心打破一个碗,被寡嫂打得遍体鳞伤,并且不让吃粥,迫得他躲在牛栏里过夜。同治元年(1862年),瑞芳十三岁,便离家出走,跟人到台湾谋生,住宜兰,长大后,成家立业,生子振泰、振昌、振兴,孙仁义、仁同、敦仁、焕长、丰源、络德、丰荣、训正等。这次,焕长与堂兄仁义随同从漳平移居台湾的陈正平先生等人同来福建考察投资环境,并寻根认祖。因为陈正平原籍漳平,属龙岩地区,所以先到龙岩、漳平一带考察、寻根。他只从祖、父辈口传中得知,祖地在漳州府漳浦县蔡坑,不知道漳浦县在那里,所以寻到漳平去,却是找不到一个叫蔡坑的蓝姓乡村,转到漳州市,听说龙海有蓝姓乡村,也找不到蔡坑,因此登报“寻呼”。
  我们根据蓝焕长先生提供的简单家谱及祖、父辈交代的资料,组织有关人员到湖西、赤岭两个蓝氏聚居的乡开展调查,通过访间、座谈,核实祖先传衍的传说,研究各村庄族谱,并多次请教地方历史学者及高龄老人,认真分析,在县、乡各级政府和民众大力帮助下,经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认定赤岭乡前园村蔡杭社为蓝焕长先生祖地。
  蔡坑位于赤岭乡北面,是四面环山的偏僻小村,在宋代,原是蔡姓发祥地,元代遭寇乱,族人外迁,明代有人回来重建家园,后又遭寇乱,全部外迁,在龙海、漳浦一带传下众多后裔,而自清代石椅蓝姓第十六世蓝明从吴山社迁居蔡坑开始,蔡坑成为蓝姓聚居地。蓝明传蓝蒲,蓝蒲之子瑞德、瑞芳,为苌坑(今赤岭乡)蓝姓第十八世。蔡坑距白水营镇很近,白水营有船经常往返厦门,瑞芳便是于同治元年十三岁时经白水营到厦门搭船往台湾的,至今一百多年,村里仍有老人在传说这事。
  我们查清蓝焕长先生的祖地,即用电话通知已回台湾的蓝焕长先生,蓝焕长即偕同堂兄仁义等人搭飞机到厦门。1994年6月30日下午,乘车来漳浦,下榻漳浦宾馆,受到县和赤岭乡领导热情接待,并商谈拜祖会亲等事宜。次日(7月1日)上午,由我陪同,乘专车往赤岭乡,先在石椅“种玉堂”总祖祠祭拜列祖列宗,后到蔡坑社拜祖会亲。一到村口,即见到“欢迎台胞蓝焕长、仁义先生回乡谒祖”的红布长条标语横跨大路,小学生挥动小彩旗,齐喊“欢迎,欢迎!”并有邻近各村的群众闻讯赶来,主动排列在大路旁,投以亲切的笑容和眼光,一时间鞭炮、锣鼓齐呜,热闹非凡。
  蓝焕长先生事先已按风俗,请人备办了全猪、全羊及各种祭品,摆在蔡坑祖祠大厅上,他身穿长袍礼服,虔诚拜祭祖先。祭事完毕,与族亲们坐谈,他激动地说:“我终于找到祖家,见到了亲人,感谢政府和乡亲的关心、协助,使我了却寻根认祖的心愿,我太高兴了!”他又说:“蔡坑就是我的祖家,我会经常回来同乡亲们会面叙谈的。”说到这里,他拿出红包献给村负责人,说:“游子初次回故乡,为表达爱乡心意,今捐献二千美元给前园小学添置教具。”村负责人接受捐献,致以衷心的感谢。中午。蔡坑父老兄弟的代表和县、乡领导与蓝焕长、蓝仁义等先生共进午餐,热情洋溢。
  前园村在蓝焕长先生所献二千美元的基础上,村民自愿集资补充,政府拨款补助,为前园小学建一座教学楼,于1996年落成交付使用。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书记述了回忆建国初期稳定漳浦地方秩序的情形、飞向光明、漳浦县土地改革运动、漳浦人民对东山保卫战的支援、1936年官浔“五月十三日事件”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翁镇南
责任者
蓝瑞芳
相关人物
蓝焕长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