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女学者陈勤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900
颗粒名称: 归侨女学者陈勤娘
分类号: K820.857
页数: 3
页码: 146-148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陈勤娘女士的生平事迹。文章首先介绍了她在印尼出生的背景,以及家庭对于华文教育的重视,其中包括她在困境中仍坚持努力学习的情况。随后,文章描述了陈勤娘女士在厦门大学从教的职业生涯,她勤勉执教、忠于职守,并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她发表了多篇论文,并参与国家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一些研究成果获得了奖励。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她在丈夫逝世后整理并出版了大量遗著的事迹。最后,文章描述了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包括为归侨单位组织医疗义诊等活动,并获得了多个荣誉称号。通过对陈勤娘女士的生平事迹的介绍,文章展现了她的学术成就、社会贡献和个人品格。
关键词: 漳浦县 陈勤娘 学者

内容

陈勤娘女士,厦门大学教师,中国致公党党员。在厦门大学任教三十多年,历任生物系助教、讲师、高级实验师(副教授);兼任致公党福建省妇委会委员、致公党厦门市妇委会主任,致公党厦门大学总支委员,以及厦门市印尼归侨联谊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陈勤娘祖籍漳浦县马坪镇马圩村。1932年5月,出生于印尼万隆,父亲系旅居印尼的爱国侨领——民国政府华侨顾间、抗日“南侨总会”执委陈添兴先生;母亲是泰国侨生蓝碧柳女士。她兄弟姐妹共9人,在4位姐妹中她是四妹。
  陈添兴先生夫妇深知华文教育是华人文化的“根”,为捍卫自己的“根”,应让子女回国学习华文,以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于1939年底护送父亲陈文矮、发妻蓝碧柳带年幼的子女们回国定居,让发妻奉养父亲并教督子女们学习好华文。翌年,陈勤娘与姐弟们启蒙于顶圩育源小学(初小);毕业后又成为马坪中心小学学生。后逢太平洋战争爆发,侨汇断绝,侨眷生活费用来源被切断,苦不堪言。在困境中,陈勤娘女士仍发愤苦学。抗战胜利后,进入佛昙纯美中学就读;1952年,又毕业于海澄中学高中部。同年考入厦门大学生物系就读。四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成为马坪镇有史以来第一位归侨女大学教师。
  陈勤娘女士勤勉执教、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忠于职守,潜心科研。她参加国家科研课题有:“巴戟天野生转家种”、“南药”羊角藤、水仙花等项目的研究。发表于《植物》、《植物研究》、《武夷科学》、《植物分类学报》及《中国植物学会五十五周年学术论文摘要汇编》等杂志的论文十多篇。其中,1984年完成《巴戟天野生转家种栽培技术》,获国家三等奖,《羊角藤属叶表皮毛和气孔器的电镜扫描观察》于1991年获1987—198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陈勤娘女士的丈夫曾沧江系厦门大学生物系副教授,于1982年因病不幸逝世后,陈勤娘夜以继日为亡夫整理了大量遗著。于1983年整理出版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五加科)第二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继又整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冬青科、卫牙科)第二册(补编),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接着,又整理了其丈夫大量的科研论文,发表于有关的科学杂志刊物上,其中《中国五加科、冬青科植物分类学基础理论研究》荣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五加科分族新纲要》和《中国冬青科植物志资料》均获1984年福建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三等奖。
  陈勤娘在教学和科研之余,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振兴中华,为两个文明建设而不懈努力。她经常组织致公党的成员医师到归侨单位义诊;组织致公党党员参加体育、歌咏比赛。她还参加老人大学学习,1990年,被评为厦门市老人大学优秀学员。又荣获致公党福建省委“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服务”先进个人及厦门市“三八”红旗手、优秀妇女干部等称号。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书记述了回忆建国初期稳定漳浦地方秩序的情形、飞向光明、漳浦县土地改革运动、漳浦人民对东山保卫战的支援、1936年官浔“五月十三日事件”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芳浦
责任者
陈勤娘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