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水果生产古今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882
颗粒名称: 漳浦水果生产古今谈
分类号: S66
页数: 4
页码: 53-56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漳浦水果生产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文章提到漳浦果树栽培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悠久,曾有贡桔送往朝廷。在元、明时期,漳浦已发展成福建著名的果区,尤其以荔枝、龙眼等著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恢复和发展果树生产,推动了果树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快速增长。漳浦水果以其优良品质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青睐,特别是荔枝、龙眼、香蕉、柑桔等水果品种。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漳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立了果蔬保鲜库,同时加强了果树的标准化种植和商品化生产基地建设,将水果产业化进程缩短。
关键词: 漳浦县 水果 生产

内容

漳浦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陈朝光禄卿顾野王《饯友之绥安》(为到绥安县做事的朋友设宴送行)诗已有“贡桔伟含滋”之句,可见漳浦县前身绥安县的柑桔已经是每年送到建康(南京)朝廷的贡品。宋代,漳浦的柑桔良种推广到浙江,淳熙五年(1178年),浙江人韩彦直所著《桔录》说:“柑别种有八,桔别种为十四,凡其类合二十有七,乳柑为第一,且极甘得名,又名漳柑,其种自漳浦来。”
  元、明时期,漳浦境内丘陵地带已发展成为福建著名的果区。据陈鼎《荔枝谱》记载,“漳州荔枝、漳浦为最”。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已能采用扦插,高压枝条繁殖,选择优良品种。到清代已能应用嫁接、修剪、客培土、熏烟等技术。民国时期,果品加工方法得到改进,使用蜜、糖、盐浸渍桃李、荔枝、杨桃、杨梅等果品,或用暴晒焙制成荔枝干、龙眼干、桔饼、柿饼等。干鲜果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内销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天津等地。
  漳浦素以“水果之乡”著称。境内分布着27科、65属、200多个品种果树,其中五大主果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桔、凤梨;其他果树有桃、李、杨梅、柿子、杨桃、枇杷、橄榄、西番莲、梨树等;此外,尚有小量果树,如葡萄、番石榴、番木瓜、菠萝蜜、人心果、蛋黄果、萍婆、莲雾、蒲桃、无花果、番荔枝、板栗、枣子、草霉等等。
  果树栽培经过长期的发展,曾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战乱频仍,交通不便,运销困难,果树生产每况愈下,到1949年,全县水果面积1.07万亩,总产只有2120吨。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为了挽救衰落的果树生产,采取一系列恢复发展果树生产的政策和措施,组织果农走集体化道路,发放贷款,减免税金,组织果品远销,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果树栽培指导机构,县经济作物站,配备果树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科学种果的指导和推广,不断地总结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经过三年恢复,五年发展,到1958年,面积7.44万亩,总产4730吨。分别增长6.95倍和2.23倍。1958年后,对果树管理不善,并出现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措施,不讲实效。后来甚至出现砍果树种粮之风,果树面积和产量急剧下降,损失极为严重。1963年以后人民政府加强了对果树生产的领导,并采取调整奖售办法,提高收购价格,减免果园征购粮食任务等措施,许多乡村创办果林场、耕山队,果树生产又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果树生产在“以粮为纲,全面砍光”口号下,又一次受到较大的挫折。
  1980年后,农村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农业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各乡镇认真落实果树业政策,果农有了因地制宜种植果树的自主权。1983年出现种植百万株荔枝的可喜景象,果树面积和果品产量得到迅速增长。1984年,柑桔、荔枝、龙眼、香蕉改为三类农副产品,可以多渠道流通,开放水果市场,价格随行上市,给果品生产带来了生机勃勃和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涌现出一大批果树生产专业户。此时,县花果中心也应运而生,对山地大规模开发,对调配种苗发展、果树种植,起到推动作用。1989年,全县果树面积15.23万亩,产量25521吨,随着农村改革不断,“要想富、修道路、种果树”在实行“谁种谁有”政策鼓励下,再次点燃了农民发展水果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热情,他们重新上山安营扎寨,办家庭果林场,开发山地,综合经营,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新路子。
  现在果园今非昔比,大都是标准化的果园,形成规模化生产,建成商品化生产基地。在品种安排上从当地生态和立地条件、市场需求出发,坚持适地、适栽的原则,加大品种结构和区域调整力度。既要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良种,又要因地制宜注意多品种配置,早中晚熟品种和加工、鲜食品种适当搭配,以延长鲜果供应期和增强销售能力。水果生产系列化服务体制日臻完善,产加销、贸工农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20年,漳浦果树生产发展势头迅猛,面积50万亩,产量30万吨,居全省水果生产前列。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山地开发先进县;1994年,被列入全国水果百强县第25位;1995年,获得省水果生产先进县;19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龙眼之乡”称号。
  漳浦今天的八卦芦柑、蕉柑、改良橙均为部优产品,漳浦荔枝面积产量居全省之冠。乌石荔枝“剥壳不流汁,掉地不沾沙”,具有肉厚、质脆、汁多、味甜特点,适宜鲜食、晒干、制罐。漳浦香蕉皮薄质软,香甜可口,尤以本地蕉品质最佳,倍受青睐。漳浦龙眼果肉凝脂,晶莹润泽,清甜爽口,百食不厌,晒干后,甘甜滋补,安神养血。还有果实硕大的棕包梨,东魁杨梅,更是名不虚传。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漳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果蔬保鲜库建立以及县罐头厂、大三保饮料公司等全面投入运转,将大大缩短水果产业化的进程。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书记述了回忆建国初期稳定漳浦地方秩序的情形、飞向光明、漳浦县土地改革运动、漳浦人民对东山保卫战的支援、1936年官浔“五月十三日事件”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董须光
责任者
韩彦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