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王公信仰初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861
颗粒名称:
三王公信仰初探
分类号:
K892.2
页数:
9
页码:
162-17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三王公源于潮州三山神,是当地民间信仰中的鬼神。
关键词:
漳浦县
民间信仰
潮州三山神
内容
漳浦民间信仰多崇拜鬼神,其中有不少的“王公”,这些“王公”都是历史上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物,死后被百姓奉祀纪念,后来逐渐神化,各成为民俗所崇拜鬼神中的一员。在诸多“王公”中,较古老的有三王公。
一、三王公的由来
三王公源于广东潮州“三山神”,也称“三山国王”,现据有关资料综述如下:隋代有三勇士,佚其姓名,曾救过隋文帝杨坚,后又助隋炀帝杨广征辽东,有功不受封,隐居广东潮州揭阳三山中,自称三兄弟。所谓三山是巾山、明山、独山。三勇士死后,百姓称为三山神,并在山中建庙奉祀。
唐永隆二年(681年),陈元光再次进潮平乱,道经揭阳三山神庙,祭祀三山神,并写下《祀潮州三山神题壁》诗三首,载《龙湖集》,中有句:“孤隋不尊士,幽谷多豪英。三山亦隐者,韬晦忘其名。”“岭表开崇祠,辽东建神帜。六字动天威,九重颁岁祭。相期翊国忠,我与三神契。”“孤征东岭表,冒雨一登临。再拜烟霞霁,群峰奎璧森。独山峰耸阁,中谷水鸣琴。明山卉木翳,遥林云雾深。”表明陈元光对三山神的崇敬。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任潮州刺史,曾写下《祭界石神文》,载《韩昌黎集》,界石神历来被认为是三山神,经韩愈的拜祭,确定了三山神即社神(相当于土地公)的地位,各村社均建祠崇祀。
北宋初期,宋太祖封三山神为大王、二王、三王;宋太宗诏封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明山为清化盛德报国王,独山为惠威宏应丰国王,敕赐匾额为“明贶三山国王庙”。从此,三山神就改称为三山国王,其庙也称为明贶庙;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加封为广宁王。
漳浦古属潮州,语言相通,民俗风情大体相同,唐初,陈元光多次进潮平乱,并在隋朝以前曾属潮州的故绥安县地建立漳州,漳浦附州为县。因而,漳浦县应是在唐代就信仰三山神。后来,三山神被封为三山国王,民间习惯把封王的神称为“王公”;又三山是潮州揭阳的山,漳浦后来已不属潮州,因而就把三山神转称为三王公,成为漳浦本土一坛三尊的山神,把对大自然威力的原始崇拜形式加以形象化。
二、漳浦的三王公
漳浦信仰三王公的历史悠久,其祠庙遍及全县各地,庙的规制较小,与土地公庙相似,有的仅用几条石板构筑成小石室。初步调查,漳浦的三王公庙如下:
1、大南坂农场第四作业区三王公村的三王公庙。庙在村东北小山丘上的古官道边。自古以来,受到过往客商的参拜,以祈求旅途平安,生意得利。这是漳浦最古老的三王公庙,名闻遐迩,以至自古就把附近的村社称为三王公社。今庙已荒废,仅存遗址及庙后“狮咬剑”石堆,而三王公社名也讹称三王宫。
2、盘陀镇梁山脚下盘陀内村三王公庙。此庙原建在梁山上的中周社,因建梁山水库,梁山的口黄、中周、内曾三个村子移民到梁山下,原村中三王公庙也随迁至此。庙虽新建,庙中一副对联和三尊骑虎神象却十分古老。其对联为:“策杖扶鸠,善功铭钟鼎;贻谋绵世,泽虎帐延厘。”据说此联是原梁山三王公庙对联,从字面上看,山村居民已把山神三王公作为“策杖扶鸠”的土地公。庙中三尊骑虎神象十分威武,按中、左、右排列。居中者白脸,左手执弓,右手持箭,坐骑头朝前,尾向后;左边者黑脸,两手执双剑,坐骑横站,头朝中,并转向庙前方;右边者红脸,双手执双锏或鞭,坐骑也横站,头朝中,并转向庙前方。从神象来看,三王公是三位武将,与记载中的“三勇士”相符,以老虎为坐骑,充分表现其为降伏老虎的勇猛山神,与峨冠博带,手持元宝的土地公大不相同。
3、石榴镇澎水三王公庙。庙原在山凹中,建水电站时,移建在山上。
4、中西林场内过溪三王公庙。
5、中西林场外寮三王公庙。
6、宫浔镇横口三王公庙。庙在近山处,今已无存,而“三王公”地名沿用。
7、赤岭乡南坑后学三王公庙,原倾圯,今已重建。
8、湖西乡坑仔尾三王公庙。庙制较大,今修整一新,香火兴盛。清乾隆间,香火传往台湾蛤仔难(今宜兰),现三王公庙遍布台湾,其匾额为“古公三王”。据台湾传说,此“三王公”系南宋末元初在湖西抗元的三勇士柳信、叶诚、英勇,也许是另一种“三王公”,也许是传闻讹误。此三勇士名字、事迹未见史志,又与《漳浦县志》所载北宋三勇士:蔡青、邹进、熊保者不同,今并存以待查考。
9、马坪镇溪东三王公庙。庙在山间,今已荒废,仅存遗址,今已重建。
10、佛昙镇石门村三王公,与帝君等神合祀。
11、赤土乡水磨村附近三王公庙,原有村以庙得名,今庙与村均无存,仅留地名“三王公”。
12、赤土乡万安村三王公庙,庙制较大。
13、旧镇镇山兜东行村附近三王公庙。庙在海云山(俗称乌石岩山)下,规制很小,只用几块石条筑成石室,与崇峻巍峨的海云山成强烈的反差。庙已荒废,仅存地名“三王公”。近来少人去祭祀,只有狩猎者每次上山时才去拜祭一番。
14、旧镇镇东厝村西边三王公庙。庙下原有一村,名为庙仔下社,今庙与村均废,尚留遗址,附近狩猎者偶尔去拜祭。
15、旧镇镇埔尾山边村三王公庙。庙在村外近山处,庙已废,尚遗地名“三王公”。
16、旧镇镇甘林村三王公庙。庙在甘林村外路边。前几年,台胞回乡认亲,曾以此三王公庙作为家乡村社的标志。
17、石榴镇梅林白石头村三王公庙,村中多狩猎者,均崇拜三王公。
18、石榴镇山边村村东路边三王公庙,已废,今仅存地名三王公。
19、石榴镇长兴庵中三王公,与佛祖等神同祀。原有白脸、黑脸、红脸三尊骑虎神象,后被猎户请回家中奉祀,今仅存空殿。
20、石榴镇胜利村宪台山三王公庙,在溪边,庙较大,为土木建筑。
21、石榴镇东山大帽坑九曲溪三王公庙,庙已久废,今仅存地名三王公。
22、官浔镇溪坂顶埔村(马口)三王公庙,在顶埔村内,隔公路即为三王公山。有三尊神象,文官打扮,坐交椅,双脚各踩狮、虎,村民用以问药医病,至今香火不断。
上述这些汉是漳浦三王公庙中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遗漏。总之,三王公庙几乎作为社神来崇拜,民众在山间采伐竹木、采药、烧木炭等大都要祈求三王公保佑;靠近沿海一带尊三王公为山神,虽也祈求保佑村社坪安,但主要为入山作业者所崇拜,尤其是进山狩猎者,每次狩猎必祭三王公,祈求把“大头的”(老虎)赶得远远的,并能获得更多的猎物。
三、三王公信仰的衰落
漳浦的三王公信仰不如潮州,至今已日渐衰落。
潮州的三山神经韩愈写祭文拜祭后,其地位由山神转化为社神,其功能与土地公相同,每个村社都有祠庙,有的一村有好几座,如潮州斗门乡在1934年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乡里有神祠10座,其中有三山国王庙3座,土地公庙仅2座,三山神不但作为社神,百姓对其信仰超过任何神,所以三山神的信仰在潮州能长盛不衰。
漳浦三王公信仰却日趋衰落,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1、三王公主要被作为山神来崇拜,其祠庙大部分在山脚下,拜祭的人越来越少,庙也渐趋荒废,至今,有的仅存村名或地名。个别村社如盘陀的梁山三村,中西林场的内过溪、外寮、湖西的坑仔尾,赤岭的后学,佛昙的石门,赤土的万安,石榴的长兴庵等,都把三王公作为社神来崇拜,因而,这些庙才得以长期保存下来。
2、由于年代久远,神的来源失记,未明三王公为何神,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不去盲从崇拜。信仰范围越来越小,社会影响也越淡薄,尤其是入山狩猎者越来越少,有的山间虽尚有三王公庙,但已无人问津。
3、被其他神灵信仰所取代。自南宋以来,民间除了信仰佛教外,普遍崇拜广惠尊王,开漳圣王、天上圣母、关帝君等等。广惠尊王是东晋宰相谢安,有指挥淝水之战的功绩;开漳圣王是创建漳州并首任刺史的陈元光;天上圣母是妈祖林默;关帝君是三国蜀将关羽。这些神都是历史上功勋卓著或救民危难的人物被神化,在民间有较深的影响。神庙的规制较大,且都建在人烟密集之处,又都有专业庙祝管理,因而逐渐取代三王公的信仰。
四、三王公与梁山明王
在漳浦诸多“王公”信仰中,梁山明王与三王公有着密切的关系。梁山明王俗称梁山王,是梁山山神。如果说三王公是外来的山神,它对于全县每一座山都适宜崇祀,那么,梁山明王就是道地的漳浦的山神,它只适宜在梁山及其附近崇祀。梁山是漳浦的主山,崇祀梁山神也在情理之中。据《漳浦县志》庙宇篇记载:“梁山明王庙,在汤坑,宋帝昺(应是宋端宋帝是)时,文丞相(文天祥)过此,尝祷于庙,夜梦神授方略,是日军容大振。”足见梁山明王庙历史之悠久。
据初步了解,漳浦县有6座较大的梁山明王庙,4座在盘陀镇,2座在霞尾镇,都是建在梁山脚下。
1、盘陀镇汤坑庙埔村梁山明王庙。这就是《漳浦县志》所载的那座明王庙,是漳浦县最古老的梁山明王庙,祀梁山明王。庙旁形成一个村社,名为庙埔社。
2、盘陀镇雀仔埔太公明王庙,祀梁山王。
3、盘陀镇龙福王公庙,祀梁山王。此庙规制较大,前后两进,与其他王公庙相同。
4、盘陀镇盘陀内太公明王庙,祀梁山王,此庙随梁山口黄、中周、内曾移民迁到梁山下,其历史十分悠久。
5、霞尾镇过田村梁山祖庙,祀梁山祖。
6、、霞尾镇巷内王公庙,祀梁山尊王。
梁山明王与三王公虽同是山神,但有几点不同之处:(1)三王公是三尊骑虎神象,而梁山明王是一尊坐轿神象;(2)三王公是武将,而梁山明王是文臣;(3)三王公是单身汉,而梁山明王有夫人丁氏;(4)三王公庙小,多建在山间,而梁山明王庙较大,多建在村社间。
虽然梁山明王与三王公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仍可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1)在盘陀村新建庙中有一副门联:“浩封太公明王,卓著传四海;威振邻臣辅翼,神光照三山。”据说这是原梁山庙中的对联,如果此说真实,那么对联中的“三山”就不单纯是与“四海”成对偶作用,而是直指潮州揭阳的三山。又对联中有“诰封”的字样,从未见漳浦梁山山神曾受某朝皇帝诰封的记载,这分明是借用曾受宋朝皇帝诰封的潮州三山神的故事;(2)《漳浦县志》没有注明梁山明王是何神,也没有说明“明王”的含义,在“王”的前面冠以“明”字,应作如何解释?很令人费解。初步查考,“明王”应系“明贶”之误。潮州的三山神被诏封为三山国王,其庙敕赐匾额“明贶三山国王庙”,简称“明贶庙”。“贶”是生僻字,音不易读,字义也较难解,在移用到漳浦梁山的过程中,把“贶”讹音为“王”,明贶庙就成为明王庙,以至历代沿用;(3)梁山明王称“太公明王”,与台湾三王公庙称“古公三王”的提法相似。从上述可知,梁山明王是潮州三山神所衍生出来的山神,崇祀梁山明王应是在北宋以后,此时,漳浦崇祀三王公已有很长的历史,以至梁山三个村子两种神都建庙崇祀:三王公为社神;梁山明王配上“王妈”,成为与广惠尊王、开漳圣王等同类型的“王公”。
总之,漳浦三王公信仰历史悠久,它与梁山明王都源于潮州三山神,同是作为山神来崇拜。只不过三王公是漳浦普遍的山神,而梁山明王仅是梁山山神。三王公信仰已被其他“王公”所取代,渐趋衰落,而梁山明王成为漳浦“王公”中的员,梁山脚下的村社尚在崇祀。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本文集收录了关于漳浦县城市变迁、海堤建设、教育、经济、政治、乡镇历史、人物、民俗和史海钩沉等各个方面的文章,反映了漳浦县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