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人士陈万年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857
颗粒名称: 民主人士陈万年先生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143-147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陈万年先生是一位热爱家乡、有深厚爱国情怀的民主人士,为沟通海内外同胞情谊,为争取和平统一祖国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 漳浦县 人物传记 陈万年

内容

已退休的漳浦县政协副主席陈万年先生久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7月13日在赤湖家中逝世,享年81岁。18日出殡,县党、政、人大、政协领导到现场主持追悼会,以隆重的仪式悼念这位为沟通海内外同胞情谊,为争取和平统一祖国而鞠躬尽瘁的民主人士。县各界人士和当地群众几百人参加追悼会、送殡,哀思之情绵绵。
  陈万年先生早年毕业于福建师范(简称闽师,三十年代全省只设这一所普通师范于福州,抗战期间迁永安,各地区只设简易师范)。万年先生师范毕业后任赤湖、湖西小学教师多年,1942年任小溪双十中学教师时,于暑假被调到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福建支团举办的团干班受训。当时漳浦同乡陈建仁在支团部任职,缘这位同乡的关系,万年先生于受训结业后留在支团部工作。翌年,三青团漳浦分团筹备处成立,调建仁回漳浦任分团书记(相当于秘书长),万年任组训股长。不久,漳浦同乡蓝畏三任云霄简师校长,聘请万年先生,他便辞退三青团职务,到云霄任教。抗战胜利后,万年与同乡陈井方同往台湾,在漳浦同乡黄秉心先生任总经理的台湾省产物保险公司任职。
  万年先生对故乡的感情非常浓厚,几次离乡不久便思回乡,到台湾后也是这样。他于1949年初回赤湖家乡,自己出钱买书报办一个阅览室。下半年漳浦解放,赤湖成立第六区,区长胡爽吸收他参加工作。
  第六区范围包括赤湖、深土、湖西一带,地处灶山周围,前临台湾海峡,解放初,退守金门的国民党军派出许多武装特务潜入灶山活动,杀害人民政府的区乡干部和革命群众。新来的干部人地生疏,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开展工作十分困难。万年先生一向得到群众的好感和信任,他利用旧关系,协助区干部开展工作,功劳不小。1950年初,县筹备成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胡爽认为让万年去参加这工作很合适,就把他推荐给县委会。万年到县里后即参加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筹备工作,县委书记吴越飞、组织部长张存友、县长柯永麟经过与万年先生共事之后,感到他忠实可靠,做事认真,加以重用。
  县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0年4月16日隆重召开,出席各界代表二百多人,选举十多人为常务委员,成立常务委员会,选举吴越飞为主席,柯永麟为副主席;陈万年为驻会常委,在正副主席领导下主持日常工作。万年先生不负重托,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代表会议,他都认真做好自会前至会后的后勤工作,休会期间,处理代表及人民来信,接待人民来访,将各界代表和群众的意见转达领导或有关部门,并答复来信和来访者。
  第二年(1952年),各界代表增加到四百多人,增加专职副主席和秘书各一人,万年膺选为专职副主席。12月15日改选,成立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县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柯永麟为县长,暴占昌为副县长及人民政府委员15人,报由省政府任命,陈万年当选为各界代表会议副主席,又当选为县人民政府委员。
  1954年3月,全县普选完成,选出代表二百多人,成立第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4月4日召开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柯永麟为县长、吴运琳、陈国俊为副县长、陈万年等十多人为县政府委员,并选举张存友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柯永麟、陈万年、林成章三人为副主任。
  1956年4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浦县委员会,中共漳浦县委书记李光兼任县政协主席(后易阎观文),陈万年、林成章二位民主人士转任政协副主席,其中陈万年为专职副主席。
  当时县政协的专职办事人员只有秘书一人,加上一位编外人员协助工作,很多事务由万年先生自己做,他时而伏案执笔,时而奔走联络。许多可办可不办的事,他认为有必要,仍办得有声有色。召开大会,举办各界人士学习会,这些属于正常工作,有统战部人员协助。而他为使学习会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自己动脑筋,隔一段时间便举行一次文娱晚会,发动参加学习的各界人士各尽所长,有的讲故事,有的唱歌,有的朗诵诗词,则是他主观灵动性的发挥。在每星期四例行的各界人士学习会上,他井然有序地按期分发给每个与会者一份学习资料,由水平较高的林庆余、陈犀锋、朱全春、林进道等先生及陈万年自己,轮流作重点发言,然后按医务、教育、宗教、工商、社会人士等界别分组进行讨论,参加者感到既严肃又有乐趣,收效甚高,这都是万年先生精心布置的结果。他还于每逢节日主持举办灯谜晚会,寓宣传爱国主义于文娱活动之中。
  万年先生还是《漳浦文史资料》的创始人。周恩来总理兼任全国政协主席时,号召政协委员们就亲历、亲见、亲闻的历史资料记录下来,编辑成书,公诸于世,地方政协竞相仿效,各县政协做得不错。当时较重要的县份才有县政协,上级并没有要求县政协一定要编写文史资料,而许多县份的政协还是自发地做起来,以至形成全国性的自全国至省、市、县政协的系统文史工作。也就是说,起初,县政协的文史工作并非一定要做,一部分人不支持县一级的文史工作,万年先生则对文史资料工作极为热心,他克服种种困难,开创文史工作。
  当时漳浦县政协按照委员的界别和联系面组成华侨、工商、医务、文教、台胞台属等工作组。还有一个不分界别的学习委员会。有一个文史组,从属于学习委员会。万年先生为学习委员会主持人,他就是在学习成员中发动组写文史资料的。学习成员中如阮瞻仰老中医(县政协常委)、黄荣昌老师(县政协委员)、林进道牧师(县政协常委)及社会人士徐晓峰(县政协委员)、郭祖柴(县政协委员)、柯宝山(县政协委员)、李序宾、杨子廙、林占雄、丘迪康等老先生都是历经清朝、民国至解放后还有写作能力的“活辞典”,尤其林庆余先生,是漳浦最早的大学毕业生,学问渊深,见识广博,由他担任文史组长,其他各位也都经历丰富,在万年先生发动下,都认真地、毫无保留地将“三亲”(亲历、亲见、亲闻)资料忆写下来,贡献给《漳浦文史资料》。经万年、庆余二先生作必要的文辞修改,编成《漳浦文史初稿》,先后分辑油印,内部发行。县政协第二届期间(1958~1961年)大鸣大放,接着整风、反右派,万年被错划为右派,降职为一般干部,保留政协委员,留在政协工作,他还是坚持文史工作,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政协停止活动,共编印《漳浦文史初稿》五辑。其中有一些宝贵资料如清末小刀会起义、白扇会起义(漳浦教案)、民国初年黄桃起义、乌石果树捐血案、“乡约”与北伐战争等等,都是“三亲”之作,填补了自清末以来因为没有编修县志造成的史料空白。
  “文化大革命”期间,万年坐牢一年多,回家劳动,以后平反,下放到南浦公社工作。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万年调回县里,安排在统战部做华侨工作。1980年县政协恢复活动,万年已退休回赤湖老家,为工作的需要,经统战部长陈柳枝建议,县委调他回县政协工作,选为第五届常务委员,由他主持,恢复了文史工作。工作环境改善了,物质条件也比较优越了,《漳浦文史资料》用铅印出版,每年一辑。他遴选社会人士李林昌来协助文史工作。第六届县政协(1981年12月~1987年11月),陈万年恢复为副主席,并选为漳州市政协委员。他以政协副主席分管文史工作。第七届县政协(1988~1990年),他虽不再担任副主席,还是以市政协委员担任《漳浦文史资料》主编3年,并为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台湾同胞、去台人员及其家属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做了大量工作。1991年,他被推为“漳浦海外联谊大厦筹建理事会”副理事长。后又被推为“漳浦陈圣王会”会长。他不搞迷信活动,而是以海内外同胞对“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敬仰情怀为联系感情的纽带。他用几年时间,编成《漳浦与台湾陈氏综合族谱》,请在台湾的漳浦乡亲陈瑞和及在国外的漳浦乡亲陈壬水二先生赞助出版,起到炎黄子孙怀祖念祖,热爱祖国故乡的促进作用。对侨胞、台胞回乡寻根认祖,他都不辞劳苦,亲自引导,为侨胞、台胞、港胞回乡投资办企业和献款办公益事立下一份功劳,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本文集收录了关于漳浦县城市变迁、海堤建设、教育、经济、政治、乡镇历史、人物、民俗和史海钩沉等各个方面的文章,反映了漳浦县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林昌
责任者
陈万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