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浦台农业合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841
颗粒名称:
浦台农业合作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5
页码:
72-7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是福建省东南沿海的县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适合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该县积极引进优良种苗和先进技术,拓展与台湾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
漳浦县
农业资源
农业产业化进程
内容
漳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一水之隔,旧镇码头距台湾仅146海里,是闽南“金三角”开放富饶的县份。这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四季花卉争妍,常年佳果飘香,堪称为“鱼米花果之乡”。历来有“金漳浦”之称。全县土地面积19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7万亩,其中水田30.4万亩,农地20.3万亩,全县人口7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7万人,占总人口89.4%,有20个乡镇、11个农林茶场、285个村民委员会,全县农村劳力32.3万个,人均耕地0.66亩。
漳浦县地处亚热带,位于东经117°35′,北纬24°06′,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1度,年降雨量1533.72毫米,平均日照2118.7小时,积温7400度至7700度,每平方厘米太阳辐射为132.74千卡。充足的光、热、水是漳浦县发展农林牧渔生产的优势之一,也是福建省热带、亚热带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番薯、大小麦、黄豆、花生、甘蔗、芦笋、烟叶、荔枝、龙眼、香蕉、柑桔、菠萝、桃李、玫瑰茄、蔬菜等。作物品种丰富,名优特品种初具规模。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专业化、区域化、商品化轨道。是福建省农业大县。1996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0.99万亩,总产30.64万吨,比1995年增长2.8%,实现持续12年增产,居福建省第四位,被列为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甘蔗面积6.15万亩,总产25.86万吨,居福建省第一位,为全国百强县第51位,被列为全国糖料生产基地县,水果面积48.8万亩,总产27.04万吨,比1995年24.1万吨,增长12.20%万吨,居全省之冠,水果总产居全国百强县第25位,被命名为“中国龙眼之乡”,肉类总产3.7万吨,被列为全国秸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漳浦黄牛》是全国四大肉牛良种之一,水产品总产量13.23万吨,居全省第八位,居全国百强县第40位,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总产20多万吨,食用菌栽培面积350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粮蔗、水果、水产、畜牧、蔬菜、食用菌六大农业支柱产业,农业总产值18亿元。已形成22个品种,35个万亩片的优高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全县兴办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业,带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化。
1985年以来,漳浦县在大搞山海资源开发的进程中,利用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缓和的机遇,从引进农业优良种苗入手,不断拓展同台湾在农业领域里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确定大南坂、万安、旧镇、古雷等四个浦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立了全省首家乡镇级的大南叛闽台农业经济交流中心,作为对台农业引进合作的窗口。据统计,全县共引进农林牧副渔优良品种100多个,先进种养技术30多项,已大面积推广的41种,推广面达12.5万亩。随着合作交往的日益加深,许多台商带种苗、带技术(设备)、带资金、带市场,以独资、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到漳浦租用土地办场办厂,搞种养、搞加工、兴办开发型和加工出口型的“三资”农业企业。至1996年已创办台资农业企业67家,其中种植业8家、养殖业12家,种植加工业16家,养殖加工业6家,加工业25家。注册资金6488.81万美元,实际到资3806.9万美元,占58.7%,投资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上有17家。投资兴办的领域涉及水产育苗养殖、果蔬花卉种植,林果开发,畜牧业养殖加工、饲料生产加工、生产有机肥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保鲜和市场销售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水产养殖方面,不仅引进种苗从虾苗拓展到虾鱼贝蛙,而且从种苗繁育、养成到饲料生产以及冷冻保鲜加工出口,形成一条系列链;果蔬业,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种植、出口,也开始形成一定规模,浦台农业引进合作由沿海重点乡镇场逐步辐射到内地、山区,遍及全县各乡镇场,投资的趋势方兴未艾。
浦台农业引进合作给漳浦县带来了三个变化:一是通过优良品种和先进种养技术的引进推广,开发了新产品和新产业,优化了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在水产方面,引进台湾草虾、九孔鲍、金目鲈、遮目鱼、珍珠魶内、斑节对虾、吴郭鱼、美国青蛙等13个品种,使水产养殖业高潮迭起;在蔬菜方面,引进芦笋、莴苣、小胡瓜、牛蒡、青花菜、日本野菜、长茄、胡萝卜、野泽菜、东生菜、大根、徘堤菁、西番莲、大肉姜、台湾2号四季豆、台中11号荷莲豆等30个品种;水果方面,引进台湾杨桃、台湾北蕉、剥粒凤梨、改良沙捞越、破布籽、台湾矮木瓜、印度秋芒、洋香瓜、新世纪梨、草莓、巨峰葡萄、无籽西瓜等30个品种;在甘蔗方面,引进推广新台糖10号高产高糖良种蔗,种植面积达1.5万亩,占全县甘蔗面积的25%,正逐步成为我县当家品种,使甘蔗生产自1993年以来居全省前列;此外,台湾珍珠稻和台薯6号在漳浦试种示范也表现良好,万安农场1996年引种台湾珍珠稻,亩产达500公斤,这种稻子抗寒抗倒,米质优良,色香独特,出米率高,正在扩大示范推广。二是促进了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快了资源开发步伐,已引进的64个项目,均实行“自带良种、自建基地、自办工厂、自行营销”的一体化生产经营项目。在引进品种、技术、资金、设备、经营管理的同时,一步到位,与国际市场接轨。如1992年盘陀镇引进“天福茶庄”,以本地资源为依托,进行精加工辐射闽粤两省及海峡两岸,促进了茶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三是促进闽台两岸科技合作与产业化的形成。1995年10月,台湾农业专家一行12人到漳浦考察水果生产,首家浦台合作农业产业化模式企业——漳浦金果有限公司在马坪镇投建。该公司首期投资100万美元,征地22亩,主要从事香蕉等农作物的生产、加工、经营,公司为农户垫支购买香蕉苗、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资金,并统一对农户的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和实行保护价收购,同时投建示范种植园、肥料厂、包装厂、气调库,实行产供销一条龙。
漳浦县由于开展对台农业合作,台资农业企业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产值年年增加。1991年台资农业企业产值1800万元。1992年3600万元;1993年4900万元;1994年2.16亿元;1995年2.23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15%,1996年全县三资农业企业总产值50050万元。农副产品加工业创产值2.74亿元,大大提高农业经济外向度,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1996年11月漳浦县人民政府出台《扩大浦台农业合作交流的若干规定》(19条),浦台农业合作交流更加发展,至1997年上半年,有原已投产的协展农牧公司、同正食品公司、香泰果蔬发展公司等8家台资企业为进一步发展而增资,共增资833.3万美元,新批准的浦台农业开发企业16家,总投资额2294万美元。其中,德全农业开发公司开发土地1200亩,从台湾引进龙眼、莲雾、草霉等22个品种。至此,全县拥有浦台农业开发企业78家,总投资额2294万美元,企业发展情况甚好。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本文集收录了关于漳浦县城市变迁、海堤建设、教育、经济、政治、乡镇历史、人物、民俗和史海钩沉等各个方面的文章,反映了漳浦县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蔡一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