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漳浦二中(原纯美中学)六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837
颗粒名称:
漳浦二中(原纯美中学)六十年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10
页码:
52-6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第二中学是爱国侨领杨纯美先生创办的,以“公诚勤朴”为校训。学校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为社会输送了无数优秀人才。
关键词:
漳浦县
教育事业
第二中学
内容
漳浦县第二中学(原纯美中学)位于侨乡佛昙镇鸿儒江畔,校园面积52.8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环境幽美,人杰地灵,自创办至1996年的60年间,由初中至完全中学,不断发展,为社会输送无数优秀人才,遍布海内外,影响巨大。1996年有35个教学班,师生员工共1900多人。
漳浦县第二中学的前身纯美中学,是爱国侨领杨纯美先生所独资创办。杨氏出生于佛昙贫家,只读过两年私塾,为生活所迫,便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只身远渡瓜哇万隆,年仅14岁。先当学徒3年,然后当肩挑布贩,跋涉于穷乡僻壤,挨户兜售。勤俭粒积多年,成为坐商,始刻苦自学文化。至经营工商业有成,深感教育事业之重要,立志在故乡创办一所中学,1934年携30万银元回乡以完成其宿愿。这是他致富后第二次回乡创办公益事业(第一次是1928年,他鉴于故乡交通不便,影响经济、文化等事业发展,回乡投资公路建设,购汽车营运县城至象牙庄及旧镇至佛昙二线,并创办白竹湖农场和苏厝埭、纯美埭二水产养殖场)。
1934年杨氏回乡后,即与地方人士商量创办中学之事,定校名为漳浦县私立纯美初级中学,聘请杨早达、杨联元、杨玉麟、杨允立、杨慎徽、杨辉川、杨拔萃、杨文彪、杨清滣、杨廷英、杨炯民、蓝彰芳、蔡泽民、杨镇平、蓝德光等十五位校董,以杨早达为董事长,成立校董会。按规定存10万元于中国农民银行厦门分行为学校基金,凭银行证件请省教育厅为学校立案(没有立案的私立学校,教育厅不予验印毕业证书,资格无效)。择址请准在清代佛昙县丞署旧址营建校舍。杨氏亲往厦门礼聘教育界名士李克柔先生回乡任校长。李校长漳浦马坪人,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教育系,历任漳浦县教育局长、厦门双十中学教导主任等职,当时任省立厦门中学教导主任,学识和经验均丰富,乐意为故乡教育事业效力,欣然受聘。杨校主即委托李校长按部颁标准,在厦购置教具、实验仪器、图书、体育用品及其他设备,携回佛昙,并即赶制课桌椅、办公及生活用具等,均以适合于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一面遴聘学识及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蔡朝阳、陈铭勋、孙仲基、苏恩卿、叶致和、李继志、庄受福等来校任教。
杨纯美先生创办中学的消息一传出,即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孔祥熙、教育部长王世杰等寄来题词匾额,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人为题写校名。
1936年夏校舍基本建成,即向闽南各县张贴广告招生。当时闽南仅十多家中学,集中在厦门、泉州、漳州三都市,漳浦县城原有一所县立初中,因经费间题,于1936年夏停办,纯美中学刚好在这时创办,不但使漳浦县的中等教育不至中断,而且为闽南各县高小毕业生提供一个新的升学机会。佛昙有汽船通厦门,有汽车通邻县,因此,初期学生来自惠安、同安、长泰、龙溪、海澄、漳浦、云霄、诏安、东山等县。第一学期考取初中一年新生100多人,分两班上课。10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校主亲临讲话,训勉学生们刻苦学习,立志成为于国家社会有益的人才。
学校以“公诚勤朴”为校训,订立校规,严格执行,校风良好。校歌庄严雄壮,有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准备作为国家主人的意义。
开课后不久,杨校主见学校一切就绪,满意地再渡南洋。
学校每星期六晚上举行师生同乐会。第二年(1937年)7·7抗战爆发,改为每星期六晚上下乡宣传,星期日下午在镇内宣传,以演讲、演短剧、教唱抗战歌曲等方式,呼唤群众奋起抗战。当时,县成立抗敌后援会,佛昙区成立分会,公推李校长为主任委员,蔡朝阳教师为宣传委员,学生们个个成为宣传员。
1938年5月,厦门沦陷。1939年8月,敌机轰炸佛昙,纯美中学搬迁新庵,继迁湖西诒安城,学习环境较差,师生生活也诸多不便,而学习精神一直旺盛,是年7月,第一届毕业生参加在平和小溪举行的全省会考,翌年7月,第二届毕业生参加在云霄举行的全省会考,均名列前茅。从此,纯美中学声誉大著,各地学生徒步跋涉而来,有的还自己肩挑行李(公路已破坏,无车可乘)。为便利学生就学,校本部从湖西迁回佛昙,并于1940年,在海澄县岭后乡(今龙海东园凤山)和漳浦石榴坂西洋村设立分校,分别由郭守仁、黄士豪任分校主任。
太平洋战事发生后,爪哇被日军占领,杨校主及其长子玉树以支援祖国抗战而遭日军拘禁。侨汇断绝。早先存入于银行的学校基金10万元贬值得几乎成为废纸(民国24年实行法币制度,规定以中国、中央、交通、农民4家国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银元不准流通,法币不得兑换银元,起初币值稳定,抗战后期始大幅度贬值),学校经费困难,师生生活大受影响。学校请准拨给平粜的积谷200市担,渡过难关。
1941年,侵略东南亚的日军节节败退,侵略中国大陆的日军同时处于劣势,闽南各地不再受敌机轰炸,石榴分校撤回佛昙校本部。
1942年,岭后分校移设于松庄(当时属漳浦官浔镇,今属龙海白水镇)地点较适中,便利学生就学。松庄分校先后由叶致和、杨早达任主任。
自1941至1942年,有几位革命青年到校任教,其中有中共泉州中心县委青委委员林松龄(伯祥)来任教导主任,还有何建智、林建福等,许多学生受革命思想影响,有的直接参加革命工作。
抗战胜利后,学校规模扩大,学生增加到700多人,教室不敷,只得利用礼堂及借用附近祖祠为教室。
1947年,校主与长子玉树返乡,全体校董、师生夹道欢迎。在欢迎会上,校主表彰一批勤勉的师生。整顿校董会,原校董杨联元、杨允立已逝世,蓝彰芳、杨文彪、蔡泽民、杨清滣唇、杨镇平现居远地,改聘为名誉校董;新聘杨子廙、杨景山、杨肃芑、陈志谟、陈子中、杨老铮、陈金成等七位校董,增聘陈达元为名誉校董。
李校长应国立侨民师范学校(战时设漳平,战后迁设厦门)聘为训导处主任,辞纯中校长职,推荐已在厦门大学毕业的纯中第一届学生蓝利贞继任纯中校长。蓝只任一学期,便辞职出国,由杨加福、沈君泽先后任校长,后由董事长杨早达兼任校长,已大学毕业的纯中第二届学生陈长泰任副校长。
学校增建“玉树楼”一座,增办高中部。校主将白竹湖农场及二处海埭拨充校产,请为纯美中学改办完全中学立案。教育厅认为必须按规定再存入基金于国家银行始能立案。校主请省参议会驻会委员(同时任国民党漳浦县党部书记长)柯汉扬找省政府主席刘建绪及教育厅长梁龙光疏通,始得变通办理,准予立案(抗战胜利后,法币更加贬值,若再存入基金,势必与办初中时所存10万元一样成为废纸)。
1949年9月漳浦解放,纯美中学继续上课。1950年,原董事长杨早达任校长,由副校长陈长泰主持校务。当时海内外隔阂,学校经费自筹,经陈副校长申请,获人民政府补助。
1951年3月,台湾海峡局势紧张,因战备需要,特请暂并于漳浦一中获准后,陈副校长设法把重要财产封存于学校地下室,为纯中的复办打好基础。
1952年秋,纯中复办,政府收为公立,改校名为“福建省漳浦第二初级中学”,任命陈长泰为代校长,尽管师资、设备、经费缺乏,但学校却办得很有生气。
1954年,台湾当局的飞机经常骚扰沿海一带,并轰炸“水门”,为了安全,疏散学生到下楼、埭头、石门等自然村上课。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磨砺出一批国家的栋梁之材。1955年5月,上级选派吴锡鑫任副校长。
1956年后,为贯彻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校开展勤工俭学,一时,开荒种地,热潮滚滚,并在官埔和石碑办了二个校办农场,规定每星期,师生轮流到农场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
1957年10月,学校成立党支部,吴锡鑫兼任党支部书记。
1958年大跃进,为响应号召。组织师生参加全党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因中心工作多,此时期,学校经常停课组织学生修水库,筑公路,灭钉螺,抢收抢种等。劳动频繁,可教学丝毫不放松。做“既能提,又能挑”的红又专的劳动者,成了既定的奋斗目标。树立劳动观点,培养劳动人民的感情,蔚然成风。
1958年9月,经教育厅批准,学校增设高中部,改校名为“福建省漳浦第二中学”,吴锡鑫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并兼任支部书记。此期间,尽管教师的学历大部分没达标,可是,大家勤勉敬业,刻苦学习,学风教风端正,因此办学效益高,办学成绩显著。61届高考,升学率居龙溪地区第三名,漳浦县第一名,享有很高的声誉。
1962年,国民经济处于暂时性的困难,但全校师生却能与国家同命运共呼吸,克服困难,勤俭节约,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刻苦攻读,攀登高峰。
学雷锋,学王杰,学张高谦等活动,震撼校园,震撼师生的心灵。“学英雄,见行动”的风气浓厚,忆苦思甜更是常抓不懈。
体育工作,成绩喜人,五年蝉联县中学生运动会团体冠军。
为解决校舍紧缺,政府拨资建十二间教室和一座大礼堂,师生经常利用课外活动参加建校的义务劳动。是年,增派张海滨任副校长兼书记。
1966年8月,社教运动开始,吴锡鑫被借调参加社教工作队,梁统业曾任过短期的书记,学校搞清理阶级队伍和意识形态斗争,陈贻彪主持学校党支部工作。
1966年至1976年文革十年,学校免不了遭受浩劫的厄运。红卫兵串联,学校停课,批斗当权派……此期间,学校几经易名,1968年叫“漳浦二中革委会”,年底改为“佛昙五七中学”,1971年又改为“佛昙中学”。
十年后,先后由陈贻彪、邱木礼、郭威武、蔡地发和郑来喜主持学校工作。
粉碎“四人帮”,漳浦二中获新生。1977年4月,何庆云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79年恢复原校名——漳浦二中,1980年任命陈长泰为校长,1981年任命杨珠维为书记。此时,提拔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加强了学校管理,学校的面貌从此有了可喜的变化。学校稳定,师生拼搏,高考上线率逐年提高。
1983年“7.25”强台风袭击佛昙,学校的大礼堂等倒塌,校园一片废墟。师生奋力投入抗灾抢险,重建校园,精神可嘉。
7月26日,副省长温秀山、专员张全金、副专员黄长茂在县委书记黄步翔的陪同下到校慰问全体师生。
同年,学校被县政府授予“抗灾抢修先进单位”和“教育先进单位”。
是时,政府拨资新建一幢三层24套间的教师宿舍楼和一幢三层教学楼。
1984年8月,陈长泰调任县政协副主席,杨珠维兼任校长。
1984年9月,经教育厅批准,增设水产养殖职高班,当年招一个班40名学生。
1984年11月,与南京军区32851部84分队,佛昙边防派出所开展军警民共创共建文明学校活动。同年,学校少先队工作荣获全国的创造杯奖。
1985年4月,省教育厅批准二中为农村中学试点校。
同年春天,在石埕村的支持下,围垦一口56亩的对虾池,做为创收的劳动基地。
1986年11月11日,举行建校五十周年盛典,一千三百多名校友,欢聚一堂,共庆金秋佳节。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为五十校庆题词:“加强普通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为国家四化建设输送大批高质量的毕业生而奋斗。”
校庆日,宣布“校友会”成立。
1987年9月,杨珠维调离,吴银生任校长兼书记。
1988年5月,印尼侨胞柯汉杨先生捐资首创“纯美奖学金”,同年成立“纯美奖学金理事会”。
1988年9月,吴银生调离,杨珠维任校长兼书记。
1989年11月15日举行“纯美奖学金”首次颁奖,有200名师生获奖,柯汉扬先生的儿子柯亚轲,好友李松辉等出席颁奖仪式。
同年,柯先生又率先捐资倡建“纯美纪念馆”,并挥毫为馆名题字。
1990年11月11日,举行“纯美纪念馆”揭幕落成典礼,县、市统战部、侨办、侨联和各届知名人士、柯先生好友出席典礼,副县长杨玲、漳州市侨联名誉主席杨威廉为纪念馆揭幕。
1991年3月24日,东区校友分会发出了筹建校友楼倡议,同年11月11日举行奠基。县长康天厚、市委统战部长吴开云参加奠基仪式。
1991年11月23日,县委书记王良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翁福到校现场办公,当场拨资20万元盖二中食堂。
1991年,镇政府牵头,石埕、园东、岸头三个村支持,学校扩大校园14.1亩。
1993年10月29日,柯汉扬先生的夫人杨淑慧偕儿女一行4人在香港吴介甫先生陪同下回乡,参观学校,决定把先夫所创设的纯美奖学金延续到1997年(柯汉扬先生于1993年8月16日在万隆病逝)。
1994年9月17日,为病故的省劳动模范、高级教师吴祖恩召开追悼会,县教育局长巫宏毅、副局长杨少仁及吴祖恩生前的同事、学生一百多人参加。
在1992至1994年,因认真开展“强化管理,狠抓常规,加强教研,抓好窗口”的工作,三年上省专线合计总人数居漳州市普通完中第一位。1993年中考,成绩进步的幅度大,被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办好初中先进校”,同年通过文明校的达标验收,被市委宣传部、市教委授予首批“文明学校先进单位”。
1995年4月,杨纯美先生女儿杨丽玉女士回乡省亲,并参观二中。 1995年9月,杨珠维调离,上级选派许九山任校长兼书记。
1995年10月份,由佛昙镇政府投资一百多万元,建一幢面积为2300m2的教学大楼。
由于领导率先风范,公而忘私,教师奋起拼搏,不计得失,学校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突出一个严字,各项工作焕燃一新。1996年,中、高考均传捷报,高考上省专线率居漳州市普通完中第二名;中考上各类重点学校、普通中专中师人数比1995年超过59%,实现了拼搏一年创佳绩的奋斗目标,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社会的赞誉。
1996年11月11日举行盛大的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各级领导、各界人士、海内外校友数百人到校参加庆祝活动。香港漳浦同乡会派副会长杨锡富到校祝贺,当场献港币30万元为奖学奖教基金。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本文集收录了关于漳浦县城市变迁、海堤建设、教育、经济、政治、乡镇历史、人物、民俗和史海钩沉等各个方面的文章,反映了漳浦县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机构
校史编写组
责任者
漳浦县第二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