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巍峨绵长的梁山山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814
颗粒名称:
巍峨绵长的梁山山脉
分类号:
K928.7
页数:
5
页码:
142-1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梁山山脉位于漳浦县,是闽西博平岭山脉的延伸。梁山山脉和石屏山山脉之间是广阔的鹿溪流域平原。梁山山脉有多个峰名,其中最高峰是莲花峰。莲花峰下有白石庵,为宋朝名士高东溪读书处。
关键词:
漳浦县
风物
梁山山脉
内容
梁山山脉绵亘于漳浦县西南150多公里,上(西)与平和矾山、笔架山衔接,所以说梁山是闽西博平岭山脉自平和向东南的延伸。博平岭山脉向漳浦西北方向延伸的则有石屏山山脉。梁山山脉与石屏山山屏南北对峙,以鹿溪为分野,两山脉之间是广阔的鹿溪流域平原。鹿溪中游的一段古称李澳川(是溪名也是地名),在唐朝已成一大聚落,以其地理优势,自开元四年(公元688年)起被选择为漳州治及漳浦县治所在地(70年以后因漳州辖境扩大到闽西的龙岩、漳平、宁洋一带,为了地点适中,才将州治迁到龙溪县,即今芗城区),漳浦县治一直沿袭到现在。所以旧俗以石屏山山脉逶迤到县城北面10多公里处的后到山为县城的背山,以梁山山脉逶迤到县城南面20多公里处的金刚山为县城案山。由于梁山的巍峨壮观,不但漳浦人以她为生我养我的大地母亲的象征,就是在全省,梁山也为人们所瞻仰,所以《古记》说“梁山,闽之望也”(望,名望)。
古代《名山记》只载梁山十二峰,唐朝怀思县尉钟绍京增为二十四峰,宋吴伟诗云“梁山重回首,翠峰三十六”,都不过就最重要的山峰而言。明黄道周作《梁峰二山赋》说“梁山九十九峰高峭遐邈,一一与九华相似,或有过之,当无不及“,但他也只就已有的莲花、狮子、金刚、力士、双髻、长剑、七星、八柱、观日、临海、晋亭、青阁、双凤、玉乳、锦石、月桂、寿星、紫云、金鸡、丹灶、香炉等峰名以外增加金光、爵目、瑞屏、隼立、鸟翔等峰名而已。“九十九峰“其实只是一个概数,形容其多,大大小小的山峰是数不清的。据现有资料,梁山山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900米以上的有6座。
莲花峰,在沙西镇与云霄东厦镇交界处。旧县志认为是梁山的中峰,但它不是梁山最高峰,海拔960米,仅居第三名。整个山峰由巨石构成,状如佛像的莲座。其中有一个突兀的奇石,称齐帝石,这是由于南北朝时的齐武帝萧颐(公元483年至492年在位)原是刘宋的赣县令,刘宋皇族晋安王刘子勋任江州(今南昌)刺史,发动叛乱,萧赜不从,被拘禁。当时萧赜的父亲萧道成是刘宋的禁军将领,乘刘宋皇族内战的机会掌握军政大权,主持平叛。族人萧兴祖攻破江州,救出萧赜,萧赜率部下一百多人起兵,因寡不敌众,避屯梁山(当时绥安县属郡治设在揭阳的义安郡管辖,故《南齐书》记为“揭阳山中”),聚众至三千多人,出兵打败子勋。萧赜的父亲萧道成利用平叛的机会篡夺刘宋政权,建立萧齐(即南齐)政权,即齐高帝,在位四年,由子萧赜承位,即齐武帝。因为莲花峰为齐武帝当初生聚教训之地,故称莲花峰的突兀奇石为齐帝石。
莲花峰东北边有天然石洞,可住二百多人,可能便是一千五百多年前齐武帝避屯之处。革命战争期间,红军游击队曾住此洞,故称红军洞,今尚遗存有石椅、石桌、石砌灶等生活用具。
莲花峰东北五华里处有合水潭,渊深数丈,白沙溪瀑布泻入潭中,激起浪花一丈高,响声闻于一里以外,为一大奇观。此水流经“海金刚”山边,汇入祖妈林水库。
莲花峰下原有白石庵(已废),为宋朝名士高东溪读书处。高东溪,杜浔宅兜人,到莲花峰仅十多华里路程。
莲花峰之西为水晶坪,在盘陀镇界内。元朝大德年间曾派太监来监督民工大量开采。今为水库,库区附近仍有人挖采水晶。
莲花峰东南为吴公坪,因宋末元初有一位姓吴士人隐居于此得名。后有杜浔丘姓人迁居于此,成为农村,为革命老根据地,后被国民党移民并村,田园抛荒,解放后杜浔文卿村在此建农场。
吴公坪之南为吴公山,在杜浔镇界内,海拔579米,与大南坂农场界内的金刚山相对。
莲花、金刚、吴刚三峰之间的山谷地带即吴公坪,曾经是“世外桃源”,山民有终生不曾到过县城的。盛产药材。杜鹃花布满山野,明末清初陈祖虞诗云“三月吴公春,杜鹃红于锦;七月吴公秋,杜鹃凄已甚”,形容其锦绣却荒凉的情景。
玉里尖,即玉女峰,海拔986米,在沙西镇与云霄东厦镇交界处,与云霄将军山的余脉仙人峰隔漳江遥遥相望,玉女峰余脉则延伸到云霄大臣山,故有“将军对大臣,玉女对仙人”之谚。
网棋石,海拔947米,在沙西镇界内。
鸟嘴山,海拔996米,在沙西镇与云霄东厦镇交界处。
鸡笼山956米,在沙西镇与云霄东厦镇交界处。
(另一鸡笼山,海拔680米,在盘陀镇界内)。
金公山,即金光山,一名海金刚,又名老人峰,海拔886米,在沙西镇西北,距土楼村5公里处。整个山体由大小不同的乱石构成。南面陡峭,高不可攀。北面较平缓,也少有人登上顶峰。东南有一石洞,洞口狭窄,仅容一人侧身而入,洞内宽达60平方米。清乾隆漳州知府金城在所著《浣摸心记》里说:梁山袤延至海滨,有一高峰名海金刚,层峦叠嶂,路径丛杂险要,内可通陆,外可通海,有石洞可藏千余人,一向为盗贼渊薮。
狮子峰,海拔714米,在海金刚之北,沙西镇境内。远望像一头猛狮,近看才知道是由四块大石构成,故又名四粒石。
狮石尖,海拔627米,也状如猛狮,在盘陀镇界内。
梁山,海拔530米,在盘陀镇界内,南麓属云霄东厦镇界。山内原有内曾、中周、口黄三个自然村,因建水库移民于盘陀其他乡村。
六齿山,海拔562米,在盘陀镇界内。
笔架山,海拔479米,在盘陀镇界内。
雀目山,海拔644米,在盘陀镇界内。远望山巅巨石形状似雀,头部有一空隙如雀目,故名,又作爵目山。其西为盘陀岭,是盘陀镇与云霄县火田镇的分水岭。
笋石尖,海拔655米,在盘陀镇界内。
洞仔山,海拔824米,在盘陀镇与石榴镇交界处。状如古代妇人发髻,故旧县志雅称为婆髻山。旧县志认为,梁山“脉自平和矾山,经大尖、小尖、婆髻诸山而至。”
兵乓山,海拔699米,在石榴镇界内。
金刚山,在县城西南方,距城15公里,大南坂农场界内。从县城角度望去,以为是梁山最高峰,其实它海拔只891米。金刚峰是一整块钟形大石,端立伸入山体的巨大盘石上,其周围山体海拔仅300多米,显得它格外突兀,状如金刚屹立,故名。但它的极顶并不似远望那样尖峭,而是一个30平方米的平台。它的东北面故然纯属峭壁绝崖,而西南面彼度55度左右,可缘石缝攀援而上,迂回经过几个平缓处,约一小时可从基部上达极顶平台上。峭壁间生石衣(石耳),为珍贵药材,以前有人结伙合作,择天气晴和无大风时辰,在平台上钻孔立桩,用大绳将有胆量者吊缒到半壁采收。
香炉石尖,海拔742米,在金刚山之西。
黑山尖,海拔567米,在金刚山东北。
梁山,在古代是热带丛林的神秘世界,成书于汉代的《尔雅》说:“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汉朝以梁山为界,分属闽越和南越两个诸候国,在盘陀岭南北交通孔道上设关(因山间有许多蒲葵树而称为蒲葵关),对南北交通不无阻碍。
然而为期不长,两个诸候国都为汉武帝所统一。
自晋朝永嘉之乱以后为东晋朝代,中原贵族、官吏、人民大量南迁,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设立绥安县,辖梁山南北。隋朝将绥安县并入龙溪县,至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平乱,就原绥安县地建立漳州和漳浦县,同样辖梁山南北。(唐、宋漳浦县辖域与绥安县相同,包括今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平和一带)。
由于绥安县治所设在梁山北麓的盘陀平原之东绥安溪边,梁山深处开始为人们所游赏。山上有凉亭,称晋亭,所在的山峰叫晋亭峰。传说葛洪曾到此山炼丹。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本书记述了漳浦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了经济建设、矿藏开发、教育、体育、老人之家、社会事业、人物、自然灾害、风物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林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梁山
相关实物
莲花峰
相关实物
玉里尖
相关实物
网棋石
相关实物
鸟嘴山
相关实物
鸡笼山
相关实物
金公山
相关实物
狮子峰
相关实物
狮石尖
相关实物
六齿山
相关实物
笔架山
相关实物
雀目山
相关实物
笋石尖
相关实物
洞仔山
相关实物
兵乓山
相关实物
金刚山
相关实物
香炉石尖
相关实物
黑山尖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