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育才的老寿星李克柔伉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807
颗粒名称: 一生育才的老寿星李克柔伉俪
分类号: K825
页数: 5
页码: 116-1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克柔老师是漳浦县马坪乡人,出生于1901年,与叶臻聪老师同龄,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他曾在“双十”中学和省立厦门中学任教务主任,后被聘为纯美中学首任校长。抗战期间,他组织全校师生成立抗战宣传队,并设法聘请品学兼优的教师来校任教。
关键词: 漳浦县 人物 李克柔

内容

李克柔老师,1901年出生于漳浦县马坪乡一个基督教家庭,至今年(1996年)已满95岁高龄。老伴叶臻聪老师与他同龄,俩人都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桃李遍天下。他俩今身体健康,在厦门安度晚年,人们都尊为老前辈,政府人员、老同事、学生们纷纷去拜寿,报社记者去采访,作出报导。我们在台湾的漳浦同乡出于对这一对老伉俪的敬仰,特由陈则蔡、黄秉心、陈建仁、陈茂春等二十多人致赠“辛耕勤耘,桃芬李芳,敬业乐群,福海寿山”大银牌,敬祝他俩福寿永康。
  李克柔老师幼受庭训,勤奋好学。1916年负笈于泉州培元中学,1922年冬毕业,1922年春应聘在漳浦逢源小学任教(陈达元是当时学生),1922年秋得培元中学助学金,入北京燕京大学深造。他深信“教育为立国之本”,以教书育人为职志,乃选修教育学系,经4年艰苦学习,于1929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从此,他一直站在教育岗位上。他不但学识渊博,富有教学经验,谆谆善导,而且亲历亲见清朝的衰败,亲受民国时期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阅历非常丰富。他常向学生述说这些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他的中学生时代,国家内忧外患深重,内有军阀割据统治,外有帝国主义压迫,每与同学们谈论国事,痛心疾首。1919年5月爆发五四运动,反帝国主义侵略、反军阀封建统治的热潮席卷全国,他出于爱国热情,激于民族义愤,与同学们热烈响应。暑假期间,与回乡同学组织宣传队,到各处宣传反帝反封建及破除迷信、废除缠脚等陋习和卫生防病常识。
  他在北京上大学时,发生过1925年的上海“五卅惨案”(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英国巡捕开枪屠杀声援的学生和工人群众)。1926年三月,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日本军舰掩护军阀张作霖的军舰开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冯玉祥的国民军,被击退,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向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执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通牒,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多人在天安门集会抗议,会后游行,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令卫队开枪,打死47人,伤150多人)。这次集会游行以大中学生为骨干,李克柔参加在内,险些遇难。
  他大学毕业后回家,国民革命军已经北伐入闽,厦门有一家由华侨集资创办,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日“双十”成立,因而以“双十”为校名的中学,他应聘任教务主任,后转训育主任(陈建仁是当时学生)。该校有尊师爱生风气,工作轻松愉快。在“双十”多年,以卓越的才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为福建省教育厅当事人所赏识,委任为漳浦县教育局长。任职四年多,增筹教育经费,进行了不少改革措施,诸如:1、改造私塾为初级小学十余所。2、开辟体育运动场,举行第一届全县小学生运动会。3、创设民众教育馆和规范幼稚园各一所。4、举办第一次学生成绩展览会和国语演说竞赛会。5、为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全县统一的教科书(当时教科书多家书局各有出版,虽是按部颁标准编写,经教育部审定,而内容各不相同,李局长经过详细对比,选择最优者为全县统一课本),考试由教育局统一命题,由全局人员分往各校举行测试,题目一律,同日进行。6、举行小学毕业会考等。以上各种措施大部分属于全省首创,教育厅以其成效卓著,特予传令嘉奖,并将其经验在全省推广。教育厅并于1931年1月派他前往教育较发达的江浙地区考察教育,惜因发生日军进攻淞沪的“一二八事变”而未成行。
  1933年全省各县教育局均告撤销,业务并入县政府(设教育科),李老师转任省立厦门中学教导主任(该校合教务、训育为教导处)。李老师对教学管理素极严谨,一丝不苟,处处以身作则,协助校长治校三年,成绩卓著。该校成为全省名列前茅的高质量学校。
  1934年,漳浦佛昙镇爱国华侨巨贾、国民政府侨委会顾问杨纯美携30万银元回国。在佛昙镇筹办纯美中学,特于1936年春到厦门礼聘李克柔回乡任首任校长。李欣然应聘,并受委托按照教育部规定标准,购置教学仪器、教具及大量图书。学校初办,校舍全部新建,自课桌以至各种器具,都按适宜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设计建置,大费精力,李校长有条不紊,都赶在当年夏季开学前赶办就绪,如期开课。杨校主见一切良好,才放心重返印尼。
  翌年(1937年)7.7全面抗战开始,李校长在佛昙区被各界推选为抗敌后援会主任,乃组织全校师生成立抗战宣传队,每星期六晚上到附近各村宣传,教唱抗战歌曲和抗战歌谣,表演抗日短剧,激发同仇敌忾的爱国情绪。
  抗战期间物资缺乏,师生生活都很刻苦,李校长仍然严谨办学,重视学生素质,一丝不苟。他总是设法遴聘品学兼优的教师来校任教。在学校基金(存于国家银行)因法币贬值而又侨汇断绝,学校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他开源节流,勉力维持。全校教师仅六七人,每个教师几乎每一节都有课,还要兼任总务、会计、文书等职务,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而教师们在李校长以身作则的刻苦精神感召下,都不畏艰巨,尽力而为。学校一度因避日本飞机轰炸而迁入湖西,因山区“瘴气”不服水土致病者甚多,学校又迁回佛昙,迁来迁去,十分艰辛,李校长都能任劳任怨,团结师生,维持正常教学活动。学生克服困难,勤读成风,在八年抗战期,历届毕业生参加全省中学生毕业会考及升学率都居全省前茅。
  抗战胜利后,杨校主于1947年春回国,李校长以不负所托,任务告一段落,向校主恳辞校长职务,获得允准。时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从内地迁到厦门,聘任李老师为训导处主任。他以在教育界素孚众望,被推选为厦门市中学教职员联合会会长。以其言行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一度说服学生,缓解了学生与校长对抗的局面。1948年转任厦门大同中学教务主任。又曾专教数学、英语。至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停职,时57岁。21年后平反复职,已经78岁高龄了。
  李老师自燕大毕业后连续从事教育工作33年,可谓毕生为教育而奋斗,令人钦敬。凡经他教过的学生,都怀念他那勤勤垦垦诲人不倦的长者风度及高度的责任心和务实作风。他道德高尚,不追求高官厚爵,不谋求生财致富,处事严谨,待人和善,以身作则,推已及人。
  他今(1996)年已95高龄,精神矍铄,仍每天轻松地健步行走。87岁时曾独自一人往美国探视其女儿。1990年厦门市离退休职工联合会举办全市健康老人评选,他荣获健康老人荣誉证书。1993年敬老节,厦门市教委协同有关单位为70岁以上离退休教职员举办敬老祝寿大会,90岁以上者2人,他年最高。他的养生之道自小养成好习惯,与烟、酒、茶一概无缘,对玩麻将和打扑克,从不沾边,他作息有序,动静结合,工作之暇,以音乐和读书报陶冶性情,虽然他只会拉拉手风琴,为孩子们的游艺伴奏,并无很探的音乐造诣;他喜欢体育活动,学生时代是排球运动员,在1921年第一届全省运动会中显过身手,至老年还经常走动。更重要的是,他心地善良,不与人争权夺利,故能经常心情舒畅。他说:我以“忍”植德,以“乐”益寿,以“动”健身,以“静‘养性,故得高寿。更为人们所仰慕的是,他的夫人叶臻聪与他同龄,集美女师毕业,前半生也一贯教书育人,至今(1996年)已结婚满70年,称为白金婚了,她现在除因青光眼失明外,身体同样壮健。这是现在全厦门市一对最高龄的人瑞。
  (本文部份资料由前纯美中学教师庄乃宜提供)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本书记述了漳浦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了经济建设、矿藏开发、教育、体育、老人之家、社会事业、人物、自然灾害、风物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建仁
责任者
李克柔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