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之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792
颗粒名称: 老人之家
分类号: D669.6
页数: 18
页码: 72-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的老人之家,其中包括了绥东老人协会规模为全县之最、慈善家李庭光与绥东老人协会、绥南老人协会“四个全县第一”等。
关键词: 漳浦县 老人事业

内容

绥东老人协会规模为全县之最
  林河清
  绥东老年人协会自1992年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重视关怀和香港同胞支持赞助下,会务迅速发展。会长张炳南、副会长李天生带领全体理事,同心协力,团结一致,认真贯彻上级指示,按照协会宗旨,努力开展“五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活动,成绩卓著。会员人数开始时200多人,至1995年发展到825人,包括农民、居民老人,其中有退离休干部、职工254人,成为全县规模最大,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村、街一级老年人协会。3年间被市、县评为老龄工作先进单位、老龄工作示范点,获“离退休职工管理之家”、“关心下一代”等光荣称号和表彰。
  具体表现在:
  一、修饰会所,购置娱乐设备。由该会名誉会长、香港慈善家李庭光献赠29寸彩色电视机、录相机、投影机、录音放音收音三用机、乐器等,并有康乐球、棋类、麻将牌等,达到“老有所乐”。
  二、订购报纸、书刊、创办老人学校,经常学习文化和法律知识、时事,并练习健康操、舞剑、太极拳、香功,达到“老有所学”。
  三、提倡敬老尊老。3年问举办老人讲座、儿女讲座25期,受教育者2600多人次,学习《福建省老年人保护条例》,要求共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取得效果,出现许多孝敬老人的事迹,尊敬老人成为风尚,如刘钦赐在春节贴春联:“家有老人家幸福,国有老人国强盛”,代表一般人心声。个别有不孝敬父母的,做好宣导、调解,使尽起扶养老人责任,确实困难的,给予补助,使“老有所养”。并且每年分四季各一次为老人集体祝寿,由名誉会长李庭光设宴款待,送红包和礼物。
  四、设立义诊室保健室,由李庭光捐赠各种医疗设备,聘请医师,专门为老人义务诊病、检查身体、不取分文,药费按成本价优待,确有困难的,给予补助,使“老有所医”。
  五、发动老人发挥余热,配合村委会、居委会,认真做好家庭调处工作,维护社会治安,协同宣传,落实计划生育,实行晚婚晚育,并及时为老年人排忧解难,会员“老有所为”,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做力所能及的贡献。1995年,绥东村、街有22户被镇人民政府评为五好家庭,有25人被评为好老人。村、街有很多幸福老人,至1995年,有“金婚”夫妇35对,“钻石婚”夫妇5对,有百岁以上寿星1人。
  慈善家李庭光与绥东老人协会
  林河清
  李庭光是香港著名慈善家,原广东省汕头市郊人,13岁时因抗日战争暴发,家乡论陷,到香港谋生。勤劳俭朴、艰苦创业,经半个世纪奋斗,终于事业有成。他致富后热心慈善事业,任香港普贤佛学基金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长。
  1984年冬,李庭光在漳浦找到抗战期间失散的胞弟李田生,李田生谈起,他退休后唯一饶有兴趣的事是参加老人协会。李庭光从胞弟口中得知绥东老人协会办得很红火,正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医”目标迈进。他深受感动,说:“爱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
  1993年春节前夕,李庭光从香港汇来港币3.5万元委托绥东老人协会给每个会员贺年送红包,并于元霄设宴送礼品,从此开始了对绥东老人的关心照顾。绥东老年人协会聘他为名誉会长,并推选他的胞弟李田生为副会长。
  李庭光平生行慈善、广济博施,惠利群众。他身居香港、心向祖国大陆,早年已在广东祖地投下大量资金,为贫困群众做了大量好事,深得各界群众赞扬。自获悉漳浦县绥东老年人协会是健全的群体组织,便决心通过这条渠道来实施慈善,支持和赞助老年人事业,自1993~1995年的3年间,先后汇款21万元,给绥东老人协会维修会址,购置桌椅、彩电、录像机和一批乐器、为老年人娱乐提供设备,大家经常欢乐一堂,看电视、录相,听音乐、合奏乐曲,笑语欢歌,其乐融融。
  李庭光先生为提倡敬老尊贤,自1993年冬起,每季来款来电,按春、夏、秋、冬四季为绥东老人举行一次集体祝寿,设宴为老年人“做生日”,还赠送寿面、蛋糕、布料等作为寿辰礼物,恭祝老年人健康长寿。广大会员笑逐颜开,如72岁的会员曾桂激动地说:“我吃到70多岁,做生日还是第一次”。她的子女知道后,感到羞愧,对她说:“娘,今后我也给你做好生日”。她的媳妇也更加孝顺起来,现在一家和睦,出现孝敬老人新风尚,使她过好晚年。在李庭光先生尊老敬老精神感召下,推进了社会文明新风,尊敬老人、孝顺长老蔚然成风。
  为关心老年人健康,李庭光在一系列关心老人的措举的基础上,1993年~1994年共汇来人民币共8万元,用于购置医疗器械和药品,翌年7月又添置一台日产106型心电图,以及其他先进医疗设备,供绥东老人协会建义诊室,聘请一名县医院退休主治医师和一名护士,专职为老年人诊脉看病、药费按成本价优惠,诊疗、检查、化验等均免费。义诊室成立后,即给全体会员作健康检查(其中有156人进行心电图体检),以后定期进行常规体检和跟踪检查,发现症状,立即开方配药,及时治疗。会员刘建和已80多岁,身患高血压、瘫痪多年,终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义诊室发现后,何医师即登门诊治,设家庭病床,经一段时间治疗,刘建和的长年固疾终于痊愈,不仅能走路,生活上也能自理。他激动地说:“李庭光先生真是救命恩人”。
  由于医生、护士精心为老人服务,赢得会内会外群众好评,如今外地农民也纷纷慕名前来求诊,义诊所一视同仁,概按会员优待。据1995年统计,应诊患者已达5000人次。共颂李庭光先生功德无量,心存济世,“李庭光义诊保健室”已成为漳州市第一所老协保健室,名扬各地。
  1995年4月2日,绥东老年人协会洋溢一股热烈气氛,在镇、县、市各界有关人士参加下,“香港李庭光先生扶助基金会”宣告成立。这个基金会采取长期扶助和临时资助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对老协会员中的鳏、寡、孤、独、无依无靠者26人给予定期补助,解决其衣、食、住、医、葬等问题。另有因遭天灾人祸的特困户也进行一次性的生活补助。单身汉会员林长安患病期间,老协会安排专人照料,理事会领导多次带领医师登门慰问和治疗,年初病故,基金会担起后事,并组织会员举行送丧仪式,体现“病有人看,艰苦有人帮,死后有人葬”。该会成立以来,已发放扶助基金23.5万元。1996年起基金会扶助范围从绥东老协会员扩大到社会上,县内石榴、官浔等地和归国难侨,省内云霄、南平和广东省的一些地方,受到基金会扶助人数达150多人次。
  李庭光先生举办扶助孤苦老人基金会,行善积德,声誉远播,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中华老人报》、《福建老年报》、《福建老年》杂志、《福建侨报》、《闽南日报》等报刊都以予报导,表彰他的功绩。
  绥南老人协会“四个全县第一”
  ·叶艺·
  漳浦县绥安镇绥南村(街)位于县城南隅,总人口5250人,60岁以上老年人486人,其中农民176人,居民310人(包括离退休干部职工)。1988年成立群众老年人组织——绥南老年人协会,当时会址在村委会,会员110人,会长詹坤玉。1991年老协会重整机构,修整在南街的“詹御史”祠堂,作为老协办公和活动场所,有四间平房一大厅,150平方米。现有会员392人,占村(街)老年人总数的80.2%。1991~1996年5年间,协会首先调整充实领导班子,选举退休的原村党支书柯炳坤任会长,原副支书黄秀梅、原居委会党支书曾美、原城关供销社经理陈竹林为副会长。协会为理事制,由会员大会民主选举65名会员组成理事会,选举11人为常务理事,主持协会工作,每天轮流值班和负责处理协会日常事务。设出纳、文书、保管各1人。聘请村支部书记王日清当名誉会长,退休县职中校长詹金龙为顾问。常务理事中共产党员5人,老村(居)干部5人,退休干部4人。他们都是热心老龄工作,有威望、有奉献精神的原领导干部。理事会下设4个工作组:民事调解组、福利事业组、财务计划组、文娱活动组。由正副会长兼组长。(1)民事调解组负责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调解老年人财产、赡养纠纷的事。单93年就调解14起,1994年下降到4起,1995年又处理两起“老大难”的赡养问题,做到老人、子女、亲属三满意。由于老协会做好教育、宣传,使全村基本实现无虐待、遗弃和赡养老人事件;(2)福利事业组:经常走访会员,关心他们的辛苦病痛,对长期病和特困户老年人进行慰间;探访住院会员;为逝世会员送葬送花圈。每年重阳节、春节登门为80岁以上老会员送红包、新衣。(3)财务计划组:负责把好财务关,勤俭理财,保证基金会增值部分70%资金用于老人福利事业,全心全意为老会员服务。(4)文娱活动组:负责每天早晚会员的“香功”锻炼,老年大学上课,老年人日常用字的教读,教唱革命歌曲及《老年协会好》等方言芗曲;排练文娱节目;放映录像,播映电视;组织弦管乐、击乐、弄狮等活动;组织节日文体活动等。
  平时协会的事务分工合作,各负其责。而财务问题,重大活动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集体研究。协会还按住宅区划分10个会员小组,各选出正副组长,负责召集会员开展各种活动。协会每年发展会员一次,有健全的入会程序:由个人填表申请,理事会审批公布,使每个会员树立当个协会会员的光荣感,加强组织观念,更加热爱协会。
  协会重视自身建设,做到有章程、有活动中心与设施,有活动经费。
  一、有规范的章程。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自我服务为总则,充分体现老年人自治群体的职能。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等“五个老有”为奋斗目标。把协会的宗旨、性质,组织原则、领导、任务和会员权利与义务用6章21条明确规定,由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执行,并公布上墙,民主监督。
  二、有自己的活动中心与设施。协会办公室做好建档工作,设立一卡(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二册(会员花名册、60岁以上老年人花名册)、四簿(会议记录簿、好人好事登记簿、重要活动议事簿及各种总结汇报簿)、活动中心厅上布置大方、美观、整洁、墙上挂上《条例》、《会章》和活动中心7条规范制度及全体会员团结争得的各级奖状。灯光、风扇、音响、电视录像设施齐全,《中华老年报》、《闽南日报》、《福建老年》、《法制报》等十几种报刊杂志供老年人阅读,乐器、娱乐用俱供老人演奏;还有象棋、扑克等老年人娱乐玩具。做好卫生和茶水供应,使活动中心真正成为老年人喜往的“老人之家“。
  三、有活动经费来源两基地。村两委重视老年人协会建设,于协会成立时即拨10万元人民币作为老人福利基金会的铺底基金,1993年拨30亩果林场作协会创收基地。每年又拨600元供活动中心茶水费。1994年4月,县第一个老人福利基金会“绥南老人福利基金会”成立,群策群力,使协会“两基”经济实体巩固,协会各种活动有经费保证。
  1992年3月,绥南老年人协会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简称关协),1995年3月改名关工委,充实领导力量,聘村委书记王日清和退休老校长叶美云为名誉主任、县关工委副主任吴锡鑫为顾问,小学校长和理事为领导班子成员。绥南关工委带领全会老人关心下一代,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1992年秋在绥南小学设立小学奖学金制度,属全县首创。3年间,共奖学179人(次)、3471.50元,获奖人数逐年增加,获奖项目从应试考分扩大到体音美比赛获优胜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出现许多在县、市、省、全国各种竞赛中的优胜者。以机智勇救人的学生柯金贤于1995年获漳州市“十佳好少年”称号。
  1993年创办“绥南家长学校”取得较好办学效果,办学经验于1995年在漳州市家教工作研讨会上作过典型介绍。为拓宽家教领域促进两代人教育,尽祖辈对子孙教育之责,1995年协会在老人中办“爷爷奶奶家长班”,通过家教知识学习,提高了家长的自身素质,使家庭教育工作有“五个转化”:(1)家长从片面追求分数向培养全面发展,支持子女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教育观念的转化;(2)家长从纵恿、迁就、溺爱向用“闪光点“正确鼓励教育子女方法的转化;(3)家长从不关心子女学习和变相体罚子女向关心辅导、耐心说教的教育方式转化;(4)家长从言行不检点向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教孩子做人的行为转化;(5)家长从反对买家教课本向自觉购买家教知识丛书行动的转化。学生家长们还经常帮教“违纪”学生和社会上的“违法”青少年。以参加绥安镇“少年法制学习班”的15个青少年为帮教对象,建档分工负贵,落实帮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还主动帮助班科任教师工作,使学校出现新面貌,校园治安防患也作了协调,创建良好学习环境。
  协会有自己的“老年学校”,为全县最早的村级老年学校,附属于县老年大学。在政治上、心理上、科技文化方面,帮助老年人学知识、炼身体、陶冶情操、保持晚节。提高老年人“为”的素质,丰富“乐”的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改善医养条件,让老年人晚年更有生命力。(1)讲政治、讲计生和老人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老年人思想觉悟和自护能力;(2)讲家教知识,认识家教的重要意义,学习家教方法,帮助爷爷奶奶学习正确教育子孙的办法;扩宽家教领域。(3)学法,学习《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福建省老年人保护条例》及有关法律条款。学法、懂法、用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使家庭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和睦家庭、邻里关系。(4)建立有线广播站,每周六、日两次播送《条例》、《纲要》。为扩大教育面,带动全镇宣传工作,协会无偿将转录磁带送给东、西、北和南门老协广播。(5)自编课本:A、收集印发《婚姻法》、《继承法》等等有关条款40条的小册,作为方法教材;B、编印日常用语文字识字课本;C、编写《老年协会好》方言芗曲;制订敬老、养老、尊老八条标准作为村(街)乡规民约,以丰富学校学习肉容。
  1994年6月,以老协为基层成立绥南老人体育协会,是全县村级第一个老体协,成立大会上,由县老体协授牌。结合老人卫生保健课开展体育锻炼,坚持两年“香功”活动,收到良好效果。1995年被省老体协评为基层老年体育活动先进单位。在1994年全省拳功操万人汇演和1995年县老年运动会上表演,得到好评。
  4年,绥南老协会不断发展,成为一套领导班子6个牌子的老年人自治群体,创建四个全县第一:村老年学校、老体协、老年福利基金会、小学奖学奖教金制度。还有绥南关工委、离退休职工小组都做了不少工作。老年学校创造性的经验在漳州市老龄教育会上作典型介绍,绥安镇老龄工作、关工委工作现扬会两次在绥南老协召开,由詹叶撰写的《办好老年学校造福桑梓》文章刊登在《福建老年》杂志上,也为市老年教育年会材料。老年基金会不断壮大,现拥有近20万万元元的活动基金,投放啤酒厂,收息作为协会活动经费利老人福利1992年至1995年连续5年被评为老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治安调解先进单位。1995年群众文娱活动连获三次奖。1996年被评为福建省老年协会先进单位。
  绥南老协会将再接再厉,做好“一老一小”的服务,为创办规范的“托老所”而努力,登上老龄工作新台阶。
  绥西老年人协会的发展
  曾永茂
  绥安镇绥西村村民居住在西街、麦市街、兴教巷、青年路、西门、西湖自然村、埔顶自然村一带,后来发展到龙泉路、仙阳路,既近在闹市,又在风光优美的好景山(虎仔山)之麓,西湖之滨。自改革开放以来,径济大有发展,1988年人均收入850元,村财收入20万元。同时,老龄人逐渐增多,1988年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2870人的7.8%,在所有580户中,有的每户有一两个老年人,有的因分家而几户共有一两个老年人。昔日为社会出过力流过汗的主要劳动力,这时进入老年人行列,村“两委”关心他们的晚年生活,逢年过节为他们送红包,但还没有一个安逸的老年人活动场所,热心的老村民和社会人士倡议成立老人娱乐室,村两委大力扶持,先拨款5000元维修驿内庙(宋“仙云驿”,元、明、清为“临漳驿馆”,至民国仅存驿庙,新中国成立后曾为绥西农业社办公处),后再拨款购置一些娱乐用具,成立老年人娱乐室。当时参加的老年人只37人。白天在那里闲谈、娱乐、消遣,晚上听说书。有的老人自献茶叶,供应开水,有的从家中搬来桌椅、茶具、煤油灯(当时还没有装电灯),就这样因简就陋地逐步开展活动。漳州市委宣传部吴玉辉等同志来县检查“一扫二反”(扫除丑陋习俗,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铺张浪费)工作,听说绥西村有老年人娱乐室,很感兴趣,由县有关部门领导人陪同来参观、指导,鼓励说“开拓老龄人事业,你们先走了一步,要发挥优势,加以发展。”他回漳州后即寄来许多书籍、画刊、杂志,供老人阅读。这给我们以很大的鼓舞。
  经过积极筹备,绥西村老年人协会于1988年10月5日正式成立,会址仍在驿内庙。这是较早成立的老年人协会,当时省、市、县、镇老龄委均未成立,村之上还没有老龄人工作的专门指导机构,我们初步组织老年人协会又缺乏经验,仅仅是“土法上马”。但我们宣告成立之后。即得到县人大及文化、体委、政法、新闻、广播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赠送各种不同的娱乐用具和读物,出生于绥西的寓台同胞蔡国达先生回乡探亲,见有这么一个老年人协会,即购赠彩色电视机、三用机、电风扇。
  村两委大力支持老年人协会,经常开支实报实销,每年为老人协会支付经费20000元左右,会员交纳会费专款用于老人福利,不足部分由村委会拨款补助。财务管理遵照制度,并按月公布。桌椅、用具由村委会拨款购置,连同各界捐赠的,都造册登记,并公布。
  驿内庙面积一百平方米。两边墙上辟有老人写作园地,供会员抒发感情,发表意见。阅览室有各种图书、报纸、杂志。娱乐室有彩电、三用机及其他娱乐用具,会员可按自己的爱好选择活动项目。
  由于其他各村未有老年人协会,所以许多邻村的老人和街道居民中的老人加入绥西村老人协会,会员数迅速增加到673人,及至各村相继成立老人协会,按照尊重其本人意愿的原则,一部份改入于所在地的老人协会,一部份仍留在绥西村老人协会,至1996年上半年,绥西村老人协会会员516人,其中退离休干部58人,退休职工125人,居民152人,村民181人。在所有会员中有知识分子106人。协会全称“漳浦县绥安镇绥西村老年人协会”简称绥西老人协会。设理事会,聘请名誉会长1人,顾间2人,设会长1人,副会长4人,秘书长、副秘书长、会计、出纳各1人,理事19人分掌人事组、理事组、文宣组、调解组,及老年人体育协会、关心教育下一代协会、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组、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妇女辅导组。名誉会长李松辉、顾向李林昌、林惠国(台胞),会长李传来(村支部书记兼)、副会长林树森、戴凤舞、陈清江、陈安成、秘书长曾永茂、副秘书长陈仲甫、会计余清溪、出纳蔡宗,理事李传来、林树森、戴凤舞、陈清江、陈安成、曾永茂、陈仲甫、余清溪、蔡宗、戴秋金、蔡良、蔡葛龙、曹耀九、蔡康惠、陈丽芬、陈素心、杨秀凤、蔡南华、朱惠。又按会员居住地点划分为10组,各设组长1人,调解员2人。
  省、市、县、镇各级老龄委相继成立,绥西村老年人协会在上级老龄委指导下,按照国情和本地实际情况,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为目标,展开老年人工作。关于“老有所养”,按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及法律,前辈负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后辈负赡养老人的贵任,按照《福建省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给予宣导,有因小事家庭不和睦的予耐心说服、调解,都能化解矛盾,共享天伦之乐。有少数孤苦老人,由村供养,或报政府给予救济。实现“老有所医”是目前农村没有公费医疗制度情况下一个比较不容易完满解决的问题,村里只能重点帮助解决特别困难的家庭为老人治病。平时结合敬老养老宣传,要求村民对家中的老人注意养护,使能健康安度晚年。村民经济情况一般不错,对一般医药费的负担大都没有困难。在老有所为方面,一般老人还是有所作为的,大都能从事一些田间的辅带劳动或家务劳动,有的还在经营小商贩,有的还在发挥专长,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老有所乐”方面,老人不过喜欢听音乐、看电视、听故事、下棋、玩牌,这些在老人活动室里都能解决。有时老年人协会组织会员出发旅游,村两委大力支持,发给租车和其他费用。在“老有所学”方面,阅览室的书报不断补充,每天均有许多老年人在那里阅读。1995年成立老年学校,每星期六、星期日两天利用绥西小学放假时间,借用其教室上课,学习文化、法规、卫生保健知识、国内外时事、音乐等,聘请退休教师前来授课,并于每天清晨集中到县体育场学习健身操(包括关节操、木兰剑、木兰扇舞等)。学员学习情绪甚高、成绩显著。老人学校一切活动费用由村委会负担。
  绥西老人协会得到各界支持赞助。特别使会员感动的是:浦一中校长何重印于每年重阳老人节带领师生来慰问老人,并送礼品,绥安镇中学、绥西小学常来为协会清理环境卫生,为老人祝福。
  绥西老年人协会自1988年8月成立至1995年底的8年间,主要活动有:
  1、不定期地举行多次大型讲座,宣传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破除迷信,反对铺张浪费。宣传婚姻法,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协助村两委推行计划生育工作,制止“普渡”陋俗。
  2、于各种节日发动会员,根据其爱好和特长,写字、绘画、作诗词、文章,张贴于《老人园地》,交流学习心得,发挥感情,起互相学习和宣导作用。
  3、发动会员创作书画、盆景、根雕等艺术品参加各处展览。
  4、选拔象棋能手赴县、市、省参加比赛,均得过一等奖。
  5、于传统节日由男舞狮队和女舞狮队、剑舞队、气功关节操队及男女古装戏曲表演队、乐队作文艺踩街表演。逢老人节,除老人这些自己的表演队伍外,并有绥西小学的学生铜鼓队、县实验幼儿园的幼童舞蹈队参加活动,老少同乐,极一时之盛。
  6、组织会员到漳州等地参观,参加文娱、体育活动。
  7、每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备有茶点、水果,以茶话会形式召集老龄妇女参加庆祝活动,欢聚畅谈。是日,女舞狮队、女剑舞队、女扇舞队作踩街游行表演。晚上由协会招待看电视或戏剧。
  8、为老人服务:如有会员生病,由组长到会报告,即备下水果、罐头、营养品,派出代表到病者家中或医院看望、慰向。如有老人病故,发动会员送葬、送花圈。
  为会员代写信,代办保险。
  为会员办“三优证”使出外旅游、参观受国家规定的优待。
  9、敬老尊贤:每逢春节、老人节,派人带礼品、红包登门向百岁老人拜年、间好。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庆祝大会,为全体老人送礼物,表彰“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奖励积极分子,为金婚、钻石婚老人送匾。
  绥西老年人协会受到各方面的关注,8年间,前后接待省、市、县有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及厦门大学教授和各地学术单位学者、新闻记者、省内同行、台湾同胞一百多人次的参观、指导、慰间、采访。活动事迹多次为福建日报、福州晚报、闽南日报、金浦乡讯报、省、县广播电台所报导。协会成绩前后受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表彰:漳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开拓老龄工作事业先进单位,授予红旗奖。省地震局评为科普先进单位。漳州市体委评为体育先进单位。县政府评为体育先进单位。县老龄委评为开拓老龄事业先进单位。县法院、县司法局评为调解先进单位。县文化局评为“芳草”文化示范点。漳州市评为开拓老龄工作市级示范点。工作人员和会员受各级表彰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好老人”的也不少。
  绥北老年人协会在前进
  陈育嗣
  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中央及各级政府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号召地方基层协助和支持老人组织成立老人协会,让老年人安度幸福的晚年。绥北党支部、村委会执行上级指示,动员原绥安镇常委(退休)程红婴筹备成立老人协会,经过一番努力,于1992年11月宣告成立。首任会长程红婴、副会长陈元亨、谢松家(兼会计)、秘书长黄以诺。会址暂设北街土地庙,会员100多名,成立大会在县实验小学会议厅举行,老县长柯永麟、县公安局长王作祥、县老龄委郑光星、镇人大会主任林炎辉、村支部、村委会领导及各界人士、代表300多人参加了大会。
  老人会在土地庙办公,人神共处实在是一种讽刺,但毕竟是暂时的。村支部、村委会早有计划建老人会场所,为老一辈造安乐窝。’书记、村委主任抓住县铸造厂停产,车间倒塌的机会,向铸造厂负责人协商收回一部分土地,并付出资金砌后墙筹建老人协会,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村财政拮据,只好暂告一段落。
  1993年10月间,旅台同胞林惠国先生回乡探亲。某日,应柯炳坤先生之邀,林惠国、林炎辉、笔者三人同行,路过老人会,林炎辉介绍老人会情况,并一同进入土地庙,林惠国面对这样穷相的办公场所,有点凄凉之感,林炎辉解释老人会已计划建办公和活动场所,已砌了后墙,因村财政困难,无法建造,您能不能助一臂之力;惠国生于绥北、长于绥北,虽然离乡别井四十余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但老人们的脸孔是熟识的,血浓于水,义无反顾,毅然答应筹集一笔资金,由老人会发倡议书,林惠国深知笔者在台湾有不少亲朋好友,有一定影响,所以要笔者在倡议书上署名,三人一拍则合。1992年10月5日绥安镇老龄工作委员会聘字(北)001号聘书正式聘任陈育嗣为绥北老年人协会名誉会长。老人会遵从林惠国先生意见,编印倡议书,由名誉会长、正副会长联名,交林惠国先生备用。不久,绥西旅台知名人士蔡国达先生返乡,笔者与林惠国一同造访,彼此深交故旧无话不谈,谈及绥北老人会缺乏资金问题,蔡先生问需要多少钱,笔者深知蔡先生在台湾是个慈善家,回家乡也做了不少好事,为联谊大厦个人就捐助20万元台币,向他求赞助的人不少,我说钱是多多益善,但不能开口就要大钱。绥北老人会房屋已由村支部、村委会筹建中,现在需要内部设备资金,估计3万元人民币则可,蔡先生为人爽直,答应半个月内回台湾,一个月后通报消息,蔡国达一言九鼎,返台湾后一个月内就筹足10万元台币,再次回乡时交给绥北老人会,笔者发现捐助者芳名中,蔡氏以子女三人名义各捐5000元台币,其余捐助者有东北籍、上海籍、本县籍,足见其为人慷概大方、交游广阔。台湾漳浦同乡会理事长陈建仁及陈汕、张缉熙等乡亲对绥北老人会也大力支持,林惠国为绥北筹集资金走南串北不遗余力,当人们踏入绥北老人会门槛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幅放大像,那就是陈建仁(中)、蔡国达(左)、张缉熙(右)、像片下镜框里书写“饮水思源”四大字,记录着捐助者芳名。悬挂墙上的影片,林惠国参加老人活动的镜头也不少,还有台湾同乡会“为善最乐”的巨匾,洪祥麟先生“硕德高风”墨宝,还有本县各单位的镜屏、锦旗,这些琳琅满目的一切都成为历史见证,台湾同胞的恩德既感动绥北老人,也给村领导一大鼓励。书记胡元龙、村委主任林金章在村财政困难下,立即动工建造老人会办公活动场所。
  1993年元月13日,在村支部、村委会、老人会共同主持下举行隆重的新屋落成典礼,蔡国达、林惠国、林炎辉、蔡启昌、陈万年以及各界代表400多人参加了盛会。在这次大会上正式宣告老人会成员:名誉会长陈育嗣、顾问蔡启昌、陈万年、正会长程红婴、副会长陈元亨、谢松家(兼会计)、出纳许寿山、秘书长黄以诺,秘书张鹏云,保管胡明火、胡明怡。聘请林仁富医师、陈素华二人为保健顾问,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最近因工作需要又新增程随元为副会长。会员400多人。
  经过多年来努力,老人会不断发展壮大,1995年加盖二间娱乐室,现有办公室、会议厅(兼电视厅)、娱乐室、台球、象棋、卜克、纸牌、麻雀牌等多种娱乐器具,还有一支如龙似虎的舞狮队,每日活动人数平均50左右人次。每年老人节、春节村支部、村委会备礼品向老人祝寿,每月补贴茶水费并负担全部电费。镇中学、浦一中学生每星期六主动为老人会洗刷地板、举行联欢会、敬老爱幼气氛十分浓厚。老人会为会员排忧解难、调和家庭纠纷、教育青少年走自学成才道路,取得良好效果。1995年老会长程红婴因身体衰弱,退居顾问,村支部推荐原支委陈风阳接任,给老人会注入新生力量,老人会朝气蓬勃欣欣向荣,齐心协力向光明大路前进。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本书记述了漳浦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了经济建设、矿藏开发、教育、体育、老人之家、社会事业、人物、自然灾害、风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