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昙风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771
颗粒名称: 佛昙风光
分类号: K928.7
页数: 15
页码: 119-1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万隆侨胞蔡朝阳先生的著作《故里风光》,选录其中14首诗及其浅说,描绘了佛昙一带的风土人情,展现散发着爱国爱乡之情的画卷及对家乡故土的眷恋。蔡朝阳先生是一位文学、音乐和美术方面造诣颇深的侨领。文章通过诗歌描述了佛昙一带的自然风光、历史地理、民俗乡情等,充满着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关键词: 自然风光 历史地理 民俗乡情

内容

编者附记:本篇原名《故里风光》,为万隆侨胞蔡朝阳先生所作,原诗20首,都附详文浅说,爱国爱乡之情洋溢纸上。这里选录其中14首及其浅说,读起来也似欣赏一幅幅家乡风情画,对了解佛昙一带的历史地理及民俗乡谈有所帮助。
  蔡先生对文学、音乐、美术都有较深造旨。抗战初期任教佛昙纯美中学时,曾发动学生掀起抗战戏剧和歌咏宣传活动。抗战胜利后侨居印尼。1981年春,澳洲广播电台等6单位主办华文书法比赛,亚洲各国参加比赛者一万多人,蔡先生以楷书隽拔名列前茅,华侨同乡都引以为荣。
  蔡先生于1994年病逝万隆,特录其著作以传后世,并誌悼念之意。
  (一)
  闽海绥安有岛焉,沙丘迤逦景清妍;
  吾乡整美宅南岸,东望台澎海接天。
  祖国台湾海峡两岸,闽南有个古县绥安,就是现在的漳浦,建置于晋朝。
  县城东北七十里,佛昙东海面,有个小岛屿,虽是一片沙漠,但风景却很秀丽。岛上有九个村庄,六个座落在西岸,东南只有一个,是最小的。江口乡最大,在最北,我的故乡整美,是其次的,在最南。人口大约两千左右。
  整美古名金井,俗称井尾或井美。清末民初,有一初塾,但自塾师去世后,一直没有人再当塾师了。男女村童,几乎全部失学,状甚可怜!五十多年前,我目睹神伤,自告奋勇,行文上书,请准县政府教育局,开办一所乡小学,并定名叫整美,从那时起,乡村的名称也改用这两个字了。
  这小海岛没有高山峻岭,也没有湖泽川流,连硬土壤或大石头也不多,尽是晶莹不过的沙地。向东远眺,一望无际,汪洋浩瀚水连天,隔着海峡,可爱的国土台湾和澎湖群岛就在彼岸了。
  (二)
  长十里余广半之,西瞻内海尽旖旎;
  古桥跨港通南北,潮退涉滩两适宜。
  这弹丸小岛叫做整美半岛,全长只有十华里多,北部稍宽,约合长的一半,越是向南走,越见狭窄些。它的三角形轮廓,有点像南美洲地形的缩影。朝向西看,一片椭圆形的内海,就像是个内陆的大湖泊,风光很是旖旎可爱!
  岛的西北,有一道石桥,长不过百丈左右,不知是什么朝代架造的。跨过江口港,直透对岸侨仔头乡,连着南北,和大陆接通起来。潮涨时,安步当车桥上走,潮退尽了,也可足履平地涉泥滩,熙来攘往,两称便利。
  (三)
  松林郁郁拂青天,皇后乳峰映眼前。
  港上三丘成鼎足,名山枕首白云巅。
  故乡原为不毛之地,沙丘濯濯,树木稀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积极植树,沙漠变绿洲,岛上松林蔽天。栽植的树木,叫做木麻黄,树种说是来自越南。葱茏的林海,拂着蔚蓝的碧空,上下相映成趣。
  离开江口乡不远,两座悦目的大沙丘,映现在眼前,奶峰般地可爱,叫做皇后乳山,可能这是因为传说以前我乡出过一位蔡皇后的原故。
  港上有三座小土丘,鼎足分立着,其中两个,小到没有人居住。港的外围二三十里地方,有三大座名山,也是鼎足而立的。高高的山峰,好像欹着枕头,卧在白云缥缈间。春夏之交,被云雾笼罩的时候,仿佛蒙在一张薄纱帕里,露出抱着琵琶半掩面的羞态!
  (四)
  谪仙填海唤飚风,箍颔鸬〓变岱嵩。
  敲草鞋泥留赤屿,小嵩覆地畚箕同。
  这首诗是说一个民间神话。神话固然是无稽的,但可供茶余饭后的谈资。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时,有个谪仙下凡,游抵我故乡一带,竟被这么引人入胜的美景迷住了,连声叫好不绝,流连忘返不忍去。只是美中不足,引为憾事的,就是港水深了些,风浪太大了,行人渡江过海好危险,因而突发仁心,决意马上动工,内定当夜把它填平。于是乎,口里念念有词,呼风唤雨,调来无数虾兵蟹将,漏夜工作,拼命填江塞海,登时飞沙走石,尘土蔽空,山海雷鸣,四方震荡。说时迟,那时快,眼看就快填平,大功将告完成了。忽地金鸡一声报晓,大地曙光黎明,谪仙急急整队收兵,急返天庭报命。剩下一担泥土,连忙倒入海中,正待铺平,但是措手不及,变成一只“箍颔鸬鹚”站立水中,长守海上,这就是今日的岱嵩岛了。这岛离开我乡不过咫尺,春秋佳节,演唱社戏,台上灯光,闪烁可见,锣鼓钟声,隐约可闻。岛上东西两面,民房栉次鳞比,井井有序,可是地狭人挤,没有耕种余地,居民与港争土,视海如田,全数以渔为业。离国背乡到海外谋生的,不绝于途,直至近来,各地限制华侨新客移民入境,乃止。
  再说,这个謪仙喘呼呼地逃,挑在肩上的畚箕忽然意外地掉进海里去,一会才再浮起来,但已变成一座覆在海上的畚箕山了。这个畚箕山叫做小嵩,它比岱嵩还要小得多,小到没田没屋没人住。但是泥土层层分明,五色缤纷,令人目不转瞬地百看不厌。
  最后,谪仙又忙把草鞋脱下,敲掉了鞋底的泥土,然后风驰电掣,一溜烟儿掉头就跑,这一小撮赭泥土,立刻变为一座若有似无的小赤屿了。
  (五)
  北隅太武瞰金厦,玳瑁港西窥漳码。
  绵亘天南横灶山,葛洪炼药云端下。
  著名的南太武山,高踞内海的北方,俯瞰着厦门金门两大岛。太武山顶原有一古塔,雄视厦门港,听说抗日战争时期被占领厦门的日军用大炮轰坏了!
  港的西方,有座名山玳瑁,上有茶园,下有农场,夏凉冬温,风光娱人,是闽南不可多得的避署胜地。战前有漳泉厦鼓的英美人士,多喜于署天渡假于此。
  另一座,更是久负盛名的,叫做灶山,又名丹山,在港的南方,与太武南北遥遥相对。好几十里的山脉,绵亘在锦湖乡以南一带。传说晋朝名士抱朴子(葛洪仙)在此山中,修道制药炼仙丹。
  吾浦全县有四名山:一梁,二灶,三太武,四玳瑁。梁山在城南,从佛昙望去,因为视线给灶山遮住,所以不能直接看到。
  (六)
  南峰洞耸海边疆,整美鼻头镇水乡。
  灯火碗山誇独秀,孑然南碇海中央。
  南峰洞山耸起在南海边疆,从我乡向南眺望,极目可及,传说,古时杨文广平蛮十八洞,把这个洞也说成其中之一。
  整美有一条小丘陵如屋脊一般,由岛的中部隆起而成的。高出来的地方叫做望高山,一直向南延伸,及入港口的海中入海处陡了些,俗称整美鼻头,有如一列屏风,矗立海边,捍卫着港内大大小小的二三十个水乡。
  离开整美鼻头,偏南约十华里海滨,也就是在大坑和安角二地通路中间,有座叫做“灯火碗”的山,具有堪夸独秀的景色。它的上下两半山色截然不同。上半是岩石,黑色的,状如一盏灯火碗(油盏灯),下半全给细沙掩没着,白色的,形状像马鞍,所以也叫做灯火鞍山。
  孤零零地,孑身立大海中的南碇,是厦门港外的三碇之一,它正对着我乡的港口。另一个,正对着厦门港的,叫东碇。较小较平的一个,叫北碇,听说是在金门岛附近。南东二碇,形状略同,大小相若。三碇南北纵列,屹立南海,东海两个大海中。南碇富海产,品类多,有经济上的价值。岛的东面,峋岩壁立,怪石嶙峋,上下左右横铺直砌如蜂房。傍碇航行的轮舶,由此而过,便可亲眼看及。鬼斧神工。别处实在不易多见。
  (七)
  端午龙舟纷竟渡,芙南桥右屈原岗;
  鸿儒江左港头洞,墨客骚人引兴长。
  整美西面的佛昙,是环绕港边最大的乡镇,也是前清漳浦分县衙(分驻县丞,俗称分县)的所在地。它的北部一座芙蓉山,山南有一条贯通南北的石桥,叫做佛潭桥,或称芙南桥,或叫浮南桥。抗战时期,实行焦土政策,自行炸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建钢骨水泥的,汽车可以并驾齐驱,通行无阻了。
  桥东的浅港中,有一堆天然乌石山,寸泥不染,八面威风地巍然屹立,叫做屈原岗。年年旧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各乡举行龙舟联合大比赛,纪念爱国忠臣楚大夫屈原。五、六这两天,午刻,海潮回涨时分,男男女女,攘攘熙熙,万人空巷,壁立江边,鞭炮动地,锣鼓喧天,是整年中最为盛极一时的乡间佳节。
  夹在佛昙和港头两大乡间的一水长流,叫做鸿儒江,流经芙南桥下。江的入港处左侧,即港头乡附近,有个港头洞,是港内不可多得的风景区。良辰吉日,骚人雅仕,登临其间,心旷神怡,可以引发不少诗兴。
  (八)
  龙井甘泉王看印,佛头倒影芙蓉盛;
  龟蛇聚会猫瞧鼠,黄蜂出巢钟鼓鸣。
  龙井甘泉,景在吾乡,有一大古八角井,历代相传,古时深不见底,汲者不敢俯首探视,打水时,只好紧闭双眼,瞎把汲桶放下,然后闭目用劲,徐将汲桶凭栏揪起。久而久之,终把井栏磨得深陷,其凹痕宽狭恰好容下一条粗绳。古井由底至顶,全用花岗石叠成,片片如鳞。清水甘泉,日夜徐徐从沙渍石缝中渗出,其甘如饴,用以烹烧煎煮,香洌无比,有茶癖者,莫不大翘拇指,真是无人不赞,有口皆碑!夏天溽暑,来此牛饮的人,精神振奋,乐而不疲,津生渴止,凉沁心脾!
  讹传另在某滨海处,有井,潮起,井入海中,潮落井出,其水甘也如故,没有丝毫碱涩味。话虽如此说,但却无能道出其确处,显系以讹传讹而已。
  王公看印,景亦在吾整美。整美鼻头上,有神庙,祀某王公。潮落,海中暗礁,庙前可以看见。秋汛高潮退尽后。礁石露出水面,对着庙里的神像前。风平浪静的月夜,泛舟港口,亦隐约可辨。
  佛头倒景在下坑社芙蓉山脚。山上有危石如大佛头,山下有清水潭,石影刚好映在潭水里。(此潭已填平,上筑民居)。
  “芙蓉茂盛”这一景,也在下坑。社后有山,山有石笋,错综林立,丛聚一隅,就像怒放的芙蓉花盛开在树上似地一样美。
  “龟蛇聚会”这一景,在岑兜和下坑两村之间。岑兜社边有一小山,山上有石片隆起,活像昂然挺直的龟头。低平部份,小石点缀其间,好比龟甲一般,俗叫龟仔山。隔江对面下坑社海滨,横着一长石条,潮水回涨,拍石时,波光水影,上下荡漾,仿佛一条巨蟒的长尾巴摆动着,龟南蛇北,两相对峙,故名。
  “猫公瞧鼠”景在白石乡港口,那儿有两块巨石,活像公猫直对着一只老鼠,瞪住不放。可惜这美景,横遭无妄之灾,被残毁了!
  “黄蜂出巢”景在佛昙沙仔头海中。这儿有一堆赭色混凝土,坚硬如石,随着潮汐的涨落,时隐时现于海里,自古以来,任受浪潮冲击,造成层层条痕,就像是黄蜂飞出去了,留下来一个空壳的蜂窝儿。
  最后一景,叫做“钟鼓齐鸣”,景在康厝社的朱子祠。那儿有石,形如鼓。又有风动石,风吹石动,击之以小石或木棒,因回音共鸣的物理作用,彼响斯应,声似钟鼓齐鸣。
  (九)
  八景风光负盛名,四周山水共幽清;
  浦澄接境陈仓岭,二海连彼镇海城。
  故乡一带的八景,以及四周山水优美的风光,大抵有如上述。在东坂乡西北约十里,邻近马坪圩有一座山,叫做陈仓岭,以前是往返漳码厦必经的地方,也是漳浦和海澄(现龙海市)两县的接境。岭上两座界碑并立。所谓“一泡尿淹过两县”就是这个地方。岭上东顾,全港风光,尽收眼底。
  站在我乡望高石上,向北远眺,镇海古城,巍然在目。这儿就是东海和南海连波合流交界的地方。查看祖国海岸线图,山东半岛以北是渤海,以南是黄海,长江口以南起,是东海;东海止于厦门港南的镇海。由镇海圻起,直至我国与越南交界的北部湾,叫南海。镇海卫以前漳浦辖、后来改隶于海澄。
  (十)
  乡镇念余环海望,纵横阡陌接农庄;
  村前渔火星星亮,月下银澜闪闪光。
  环绕佛昙港沿岸的乡村,少数村落,杂姓共村而水乳交融,一向和睦相处,大部份村落都是清一色,聚族而居的,其中以弘农杨氏为最多,余如黄、蔡、林、陈、戴、庄、许、钱、江、董、谢等都有。村镇隔海相望,阡陌纵横相通。潮退,村民下海捞捕,夜间沿岸及海上,渔灯闪闪,明月斜照波澜上,映出银灰色的微光,别一有种幽雅宁静的光景。
  (十一)
  港□吾乡舟毕呈,三礁出水舶难行;
  番船撞毁番船坞,东碇塔灯始照明。前清时代,整美是海防上一个汛地,驻有守军。汛地遗址,历历犹存。地处港口,扼全港咽喉。大小船只出入,都须由此经过。港外偏北,离岸不远的海中,有三礁横卧着。乡人在头礁处,筑有捞鱼的石沪,配合起落的时间,驾小舟过海到“沪”里去捕鱼。鱼产之外,还有螺、蟹及紫菜、石花草等海藻类繁殖着。
  头礁稍大,露出水面,二三两礁,潮涨时,没入海中。潮退,三礁联成一线,自北而南,可以徒步往返。这时,港水淤浅,不利巨舶航行,这是唯一的缺憾!
  大约将近两百年前的时候,有艘大洋轮,说是浓雾蔽天,咫尺见不到人,竟然错了航,误把南碇认做东碇,折而西行,要进入厦门港,不料撞毁于整美鼻头海岸上,弄得船破人亡,损失不赀!结果,猛把海岸撞成一条大鸿沟,遗迹至今还在。这条鸿沟,叫做“番船坞”。据说,闯祸了后,才在厦门港口东碇岛上造起一座灯塔,安置照海灯,夜夜开光照明。从此以后,船舶航行出入,便得安全而万无一失了。
  (十二)
  登石云梯怀故垒,梳妆楼下面长流。
  探花簪鬓皇天妒,金首将军御赐头。
  佛昙下坑社西郊外,有一座古垒,旁连着一方千斛石,正面镌刻着“石云梯”擘窠三大字,书法十分道劲,不知是何时谁家的大手笔。石壁由下而上,凿成一道一二十级的梯阶,虽然没有扶手,但可攀登而上。顶巅坦荡荡地,可以高举足,蹁方步,依此寄傲,引吭高歌,遊目聘怀,逍遥自在。
  “梳妆楼”在下赵社海滨,相传是明朝进士赵范(号赵鸿台)的女公子起居室。堂皇壮丽,不可一世,不知掷尽几许民膏民脂而后建成的!危墙虽已倾圮可是其址犹存,巍峨宏伟之状,还是可想而知。高楼面海,内港风光,一目暸然。诚能身逢盛世,优遊息影于其间,桃源仙境,恐亦不过如是罢了!
  距离前亭乡不远地方,小小的白竹湖社,是一个神童杨某的故里。这个神童的名字,我记不起了。传说他还是在童稚之年,便已高中探花及第。古时大魁三及第,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都享有特殊恩宠,钦赐高车驷马,遊街之日,扬宗耀祖,煊赫过市。当出发前,例由皇后亲自为其簪鬓插金花,看他才华出众,赏识无比,摩其肩,抚其鬓,连声叫绝,说道:“杨小鬼呀,你这天寿仔,真是天上有,地下无的人间世聪明透顶的绝才!自古以来,那有像你的这么小小年纪就中探花了的。”不料这话一出,竟成谶语。遊街之后,皇帝赐假还乡,抵家不久,真的忽得急病,一命呜呼哀哉了。
  (闽南话“天寿”即短命,是妇人咒骂的常用语,但也作为“妙极”的形容词,显然属于闽南口吻,不可能出自皇后金口,故这故事必是当地人编造无疑。)
  金首将军的故事,又是另一个乡族。相传明朝有个将军,说是给倭寇打死了,首级惨被敌人砍了去。举国悲愤万分,朝廷从优抚恤,为着慰死安生,褒扬忠荩,御赐金头一颗,隆礼厚葬。为防不逞之徒劫棺取宝,谕令广造九十九座凝塚于家山各处。这些墓群,乡民叫它亭仔墓。因为墓碑上有亭子,碑文藏在亭檐底下,故名。近有从家乡观光回来的说:在六十年代,所谓大跃进期中,古墓大都被折毁,取砖供给造炉炼铁之用。
  (十三)
  困处状元林震屿,播迁帝裔赵家城。
  蛟龙得水翰林墓,白马翻沙国舅茔。
  漳州府状元林震,长泰县林墩社人。乡谈传说,他家贫,又不幸身染麻疯恶疾,全家人怜而爱之,不忍置之死地,把他放生在我乡附近的一个荒岛上。
  听说古时患麻疯的人,不得留住家中,与人共处,他须离群索居于荒陬僻壤间,任凭自生自灭。
  某大年夜前夕,他的老家酿酒迎春,嫂嫂忽见一条黑眼蛇,淹毙在酒坛里。乡人历代相信,蛇肉清血解毒,祛秽辟邪,尤其黑眼蛇,更是妙药中的至宝,毒攻毒,可以治麻疯。他那手足情深的哥哥,虽不知乃弟林震是否健在,一心一意想要治好他的病,不辞长途跋涉,梯山航海,携带这坛毒蛇酒,到荒岛上去。说是爱感动天,一息尚存的林震,忽见哥哥来了,欢同再世,兄弟抱头痛哭,淌下无数欢喜泪,这也不必细叙了。却说林震自从一连好几天喝下了蛇酒后,恶疾果然全好了,长出新肤嫩肉,洁白红润如幼婴儿。
  乡谈又说,林震因处荒岛上时,自力更生,捞拾鱼虾螺蟹以充饥。暗得鬼神阴助,朝朝暮暮,听见群童读书声,伊唔吟哦,不绝于耳。亏他博闻强记,朝斯夕斯,很快地满腹经伦,能诗能文了。兄弟俩欢天喜地,相偕返里。抵家未几,科场考试开始,他便报名入闱去应试了。
  一帆风顺,平步腾云。通了县试,再经省试,最后晋京会试,科甲联登,不费吹灰之力,殿试高占鳌魁中状元。这个蕞甭无名小岛真有幸,从此起名林震屿,今日故乡的人,连妇孺也早已皆知了。
  阅览吴吟世编撰《闽南名贤传》所载:林震事继母至孝。他是明宣德庚戍科(1430年)状元。是年,状元林震,长泰人。榜眼龚錡,建安人(今建瓯)。探花林文,莆田人。三及第都在福建省,真是未有之盛,传为科举场中的千古佳话。
  佛昙古时有赵家城,是宋室皇裔闽冲郡王赵若和建造的,址在今下赵,又有梅月城,址在今岸仔头,是宋帝昺崖山败亡时保护闽冲郡王赵若和逃到浦东的侍臣黄材后裔所建。而同是南宋遗臣的杨国舅(帝昺之兄昰的舅父杨亮节)因追寻少帝及杨太后不着,把因跋涉患病的小儿子寄养在佛昙,自己带着长、次二子出去再找,后来定居金门。而那个小儿子杨世隆流落大荟山脚,养鸭为生,徐徐发迹,数百年后,终于子孙繁衍,扩进至于梅月城与赵家城附近,形成三雄鼎立的局面。为了睦邻相安,忍辱求全,赵、黄两姓相继播迁,移族众于内地,明万历年间,赵鸿台重建赵家城于湖西,黄性震也于清康熙年间在湖西建诒安城。
  幼时,我随双亲定居佛昙,记忆所及,佛昙乡间有“剿黄灭赵”之一语。又有杨黄二姓誓不通婚的事实,这些都是封建遗毒,思想落后的有力证据,亟须彻底改革的!同是炎黄子孙,竟然分门别户,萁豆相煎,实在令人痛惜。
  但,幸亏乡中有一甚嚣尘上,脍灸人口的故事,可以助进亲爱团结、和睦相处的精神。
  话说明朝进士赵鸿台为要测验当地群众心理,特意于一个元宵节日,糊制纸屋一幢,内置泥土一团,蜡烛一对,银元宝四锭,欢迎如云的游人游春、观灯、猜谜,凑热闹。谜底四句,出自四书。时年尚幼的杨一葵(后中进士),挺身而出,不慌不忙地,伸手取下那一团泥土,放进自己的口袋里,边放边说:“吾土地也!”再把四锭银元宝丢弃地上,说:“迁其重器!”继而燃起了那一对蜡烛,说:“吾已点也!”最后,挪起蜡烛火,索性把这座纸屋付之一炬,说:“毁其宗庙!”这四句谜底,均出于四书梁惠王下篇。赵鸿台见状,不禁愕然,叹日:“杨氏人才,经已出世,这是鹊巢鸠占的先兆呀!”因此,后来遂与杨氏商议移城了。
  儿时所闻若是,姑妄誌之,姑妄言之。这个故事究系谁作,作于何时,均不知详,料系出自杨姓。而据赵、黄两姓族谱记载,他们迁入湖西,一为避海寇,一为明末的战乱。
  清初雍正朝蔡世远,号梁村。乾隆朝蔡新,字缉斋,号葛山。这两叔侄,漳浦南郊下铺社人,都是翰林,且是名相。洞野蔡村有座相爷墓,即是蔡世远的墓葬(守墓人衍成洞野村)。此墓负山面海,坐北向南,居高临下,离海不过数箭,风景优美,拟以“蛟龙得水”四个字,实很相宜。
  整美最近的邻乡是后蔡。后蔡的沙丘中,有国舅墓。六十多年前,我偶然有机会,跟先祖他们。前往造谒一次。后蔡的族亲,全都移居楼下蔡村去了,但是国舅墓,依然原封不动在旧址。最近调查所得,因为开荒造林,墓的全貌无从看到,完全埋没沙泥中了。依稀记得幼时所见,露出沙面的很小部份碑石是新月型的,碑文尚未出土。墓在沙丘,每逢朔风怒号的季节,沙尘漫天飞扬,称它是“白马翻沙”,没有不妥吧。
  (十四)
  荣膺天宠蔡皇后,姑嫂香消姑嫂礁。
  古迹洋洋垂世世,乡谈娓娓话期期。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要选皇后入官,特地召见钦天监:问道:“朕要选官,问卿正官出生在何方?”钦天监奏说;“皇后贵为人上人,应在人上人中去找寻,依照天象仔细看,准定出在南海滨。”皇上随即颁诏书,派出人马下江南,直捣金浦金井村。选美大会时,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水泄不通。村中农家女蔡氏,慧而孤,依姑嫂为生。生得沉鱼落雁,无异仙女下凡,只惜臭头烂耳,长年戴帽遮丑。相传古时,我乡金井是个桑麻地,每逢采桑季节,村女蠕动,结队而出,这个癞头女,自也不能例外,但她得天独厚,虽然烈日当空,未尝汗流浃背,为因有一朵乌云,到处跟她而行,盖在她的头上。
  选美大会那天,她也钻进人丛中去了,可是人材娇小,只好爬到土砻顶上去看热闹。不一会儿。忽给大员瞥见了,立即传令,请她下来。大员心中有数,相信极品皇后必是站在砻上的小女郎儿无疑。因为土砻的“砻”和人在人上的“人”,这两个字的闽南话,正跟国语“郎”字同音。人上人,就是砻上女郎的意思。大员和蔼可亲地对她赞赏有加,馈送多珍,催她回家沐浴,再来集队,等候移銮进宫。蔡氏女频频点首,恭敬如命。回到了家,嫂嫂为她烧汤洗身。她异想天开,告诉嫂嫂说:别把浴后的盆中水泼掉地上去!洗发时,头上铿锵有声,癞头皮如雪片纷纷下,痂落发生,其长过膝,乌油油地,光洁鉴人。但是浴盆中水。脏而且臭,嫂嫂迫不及待,把它丢得一干二净。夜深了,大家分头入睡,一宿无话。明早清晨,凉风入室,芬芳扑鼻,嫂嫂异之,开门欲知究竟,乍见浴盆底里,黄金闪烁夺目,弄得啼笑皆非,追悔莫及,自怨自艾,恨不得昨晚的洗澡水,全部给它留起来。
  “整美皇后”的故事虽然查无实据,但民间津津乐道,娓娓动听。
  整美东北岸有一个古迹,叫做姑嫂礁。有关的传说,是如此这般的:从前有姑嫂两个人,很是相亲相得。有一天,同到海里去挪海菜,这位嫂嫂是不久以前从内地迎娶过来的新娘子,不谙水性,还没懂得如何走在海岸边的滩石上。行行重行行,忽地踏到长满滑苔丛生的“鸡屎膏石”上面去,重重地跌了一大交,四脚朝天倒栽葱,扑通一声,掉进海底。小姑急得败坏,慌做一团,惊惶失措,呼天抢地,没力将她救起,直到海水四涨,终因援救无人,水从后头包抄过来,可怜弱女,双双香消玉殒,灭顶海中。
  此外,还有其他古迹,如畚箕山前苏厝港,白石海边小孤塔等,年代久远,迄今犹存。更有“破肚将军蓝理爷”,“横收路税叶进士”,以及“饮水思源蔡家儿,万里寻亲遭婉拒”诸美谈,脍灸人口,都是上下相传,乐道不疲的。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十四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十四辑》

本书记述了有关漳浦县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人物、政协委员风采、抗日记事、抗战时期学生生活、文物的发现和保护、研究以及金浦风情的内容的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朝阳
责任者
蔡朝阳
相关人物
景清妍
相关人物
葛洪
相关人物
屈原
相关人物
赵范
相关人物
吴吟世
相关人物
龚錡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赵若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澳洲广播电台
相关机构
佛昙下坑社
相关机构
南郊下铺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万隆乡
相关地名
佛昙镇
相关地名
绥安镇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东海县
相关地名
西岸镇
相关地名
金井乡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乳山市
相关地名
平背乡
相关地名
畚箕山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金门县
相关地名
梁山县
相关地名
南海区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
港边乡
相关地名
山南市
相关地名
石桥乡
相关地名
港头镇
相关地名
港头乡
相关地名
潭水镇
相关地名
白石乡
相关地名
马坪镇
相关地名
龙海市
相关地名
高石镇
相关地名
镇海区
相关地名
渤海镇
相关地名
桃源县
相关地名
前亭乡
相关地名
赵家城
相关地名
漳州府
相关地名
长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