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的“石敢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767
颗粒名称: 漳浦的“石敢当”
分类号: K878.3
页数: 3
页码: 104-106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漳浦地区石敢当的起源与演变情况,涉及了其作用、形式以及在不同地区的表现特色。通过记述宋代至今的历史文献及现存情况,阐述了石敢当在漳浦的存留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关键词: 漳浦 石敢当 起源

内容

石敢当是一个古老而普遍的话题,也唯其古老,所以值得探源;唯其普遍,不同的地区必然有不同地区的特色,漳浦也自有漳浦的石敢当。
  关于石敢当的来源,最早见于记载的,是西汉元帝时的史游,在他的《急就章·一》中就出现了这个词。颜师古注道:“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所向无敌也”,可见石敢当起源于战国时期,可能是人们对势炎熏人的大家庭的敬畏,因立此三字于屋前屋后,表示本宅的主人也不是好欺负的,特别是住宅的方位正对着别家的屋角,确实令人感到刺眼,但又没有理由计较,只能以此进行反击和警告,久而久之,其最初的意义便有所引伸,形式也有所变化。
  宋代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福建路》中记载:“庆历中,张纬宰莆田,再新县后,得一石铭其文日: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这是一条最直接地指出石敢当全部功能的材料,但被王象之所载入,也说明这种近于烦琐的形式在宋代时也并不多见。因此还被历代不断引用。铭文所记述的这些厌胜功能,可以说是居家过日子的人共同需要的,因此受到认同,随着人口的迁徙,文化的播迁,成为中华大地上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唐代莆田的石敢当应是一种早期的罕见的形式,而最常见的是在住宅的拐角处,在正对着别家住宅的墙角的地方,立一石条,高0.5米至1米不等,阴刻“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可能为了加强这石敢当的厌胜功能,有的则于铭文上刻一兽头,或刻“王”字,“三”字,作老虎状。佛昙的东坂村就有几个用浮雕刻一个狮子头,雕工虽然一般,但虎虎生气,威风凛凛,非但百鬼惧怕,邪恶却步,就是小孩看了也未必敢走上前去。这种形式也见于厦门地区,被称之为“石狮王”,在厦门的旧街里头,甚至还有一座奉祀着一块虎头柱石的石敢当庙。以此而类推,单纯地用石狮为避邪物,也可以起到石敢当的功能的,正对着路口的地方,确实常常可以见到一座规模极小的庙宇,庙中的香火烛光很少中断。这与面对小巷的石狮子及“石敢当”一样到处可见,即使那石狮子已经断了半个头,缺了一支脚,也仍在那里挡住迎面而来的严风。漳浦县城西街与麦市街拐角处因为放一只石狮而得“石狮头”地名,石狮久不存在而地名一直沿用。
  在佛昙的港头村中,有一座建于明代晚期的土楼,高四层,规模极为宏大,称刁氏土楼,传说原楼主姓刁,后来林姓的势力渐渐扩大,刁氏只好迁走,楼也倒塌得只存一堵高墙,几条地基,楼门前有一座约建于清代的的民居,立着一通石敢当,正对楼门,除了刻着“泰山石敢当”外,上面有一个浮雕的八卦,八卦同样被认为具有避邪厌胜的功能,这两者的结合,作用将大大加强。但这种形式,却并不多见,笔者仅于87年7月在福州鼓岭别墅区边偶尔见到一件,后来多次提起,听者都以为难得。
  漳浦深土的埭厝城中,是石敢当保存得较多的地区之一,该城建于明末,重建于清初,设有四门,西城内侧建有一座通常城堡必建的关帝庙,而关帝庙东侧有一座正对着城门的民居,便赫然立着一通石敢当,如果沿着城中拥挤且毫无规划的民居中穿行,窄小的过道中时不时就会挡住一通醒目的石敢当,在这些大同小异的碑石中,唯有北门内的一通,最有特色,那铭文写的是“李广将军箭在此”。这位西汉文帝时抗击匈奴,奇功盖世,却终生未得封候的飞将军,曾在一次夜巡中一箭射穿岩石,这见于正史记载,却令人无法解释的事,一直是中国人的千古美谈。而以李广箭代替石敢当,实在是一个聪明无比的办法,但不知其效力如何。
  据说漳浦过去也有直接写“李广将军箭在此”于小纸条上,贴在某一适当的位置上,这当然是一种更简便的,适合于临时应急的办法了。可见李广将军箭在漳浦不是绝无仅有的。只是在漳浦之外,则尚未见于记述。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十四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十四辑》

本书记述了有关漳浦县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人物、政协委员风采、抗日记事、抗战时期学生生活、文物的发现和保护、研究以及金浦风情的内容的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文径
责任者
石敢当
相关人物
颜师古
相关人物
王象之
相关人物
张纬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
东坂村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
佛昙镇
相关地名
港头村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西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