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721
颗粒名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其他题名: 记李松辉委员
分类号: D627
页数: 10
页码: 120-1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松辉先生艰难历程与奋斗故事。他在长期的生活中经历了战乱、政治迫害和人生困境,但始终不放弃,经历了种种坎坷,努力奋斗,最终迎来了转机。通过持续的努力和艰难的磨炼,他在晚年时迎来了幸福的时光,充满信心和乐观。现阶段的他作为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学习、调研和社会活动,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度。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和为人民做出的贡献,为他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这段文字中充满了关于个人奋斗与社会关怀的真挚情感。
关键词: 李松辉 艰难历程 统一战线

内容

越过78年曲折坎坷历程,砥励和磨难,教诲与反思,炼就身板硬朗健壮,心性乐观豁达,如今夕阳晚景,喜逢好时光,时来运转,古稀之年感恩知报,精神焕发,大有“不用扬鞭自奋蹄”之状,活跃在爱国统一战线的工作中,这就是李松辉先生。
  旧事钩沉,足迹一斑
  李松辉先生系漳浦城关人,家住三房巷,1916年10月生,8岁读私塾,14岁培英小学毕业,17岁县立初中毕业,考入集美师范学校,一年后因家境中落,辍学回家,1934年9月(18岁)经人推荐,到杜浔区下寨村梁峰小学任校长,该校处于创办阶段,经费由当地自筹,收不敷出,他艰苦创业,惨淡经营了两年,学校经费来路每况愈下,难以维持正常办学,便辞退回家。时下,省政府主席陈仪推行新政,广泛选拔使用新人,设立县政人员、警官、保安干部训练所,招考具备高中、大学或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进行培训,毕业后派充各县县政府科长、科员、区长、区员、警官、保安团队尉官。1936年7月,松辉先生以高中同等学历报考县政人员训练所区政班,同年12月毕业,由省政府派充云霄县第一区区员兼巡官,主办辖区警卫事宜。1937年“7.7”抗日战争爆发,省政府为抗战需要,分两批在全省各县建立新的警察机关,急需大批警官人员。松辉先生遂于1938年4月应调带职到警官训练所培训,同年8月,调任漳平县警察局巡官、学警队长、永福警察所长。其时抗战正酣,日寇飞机疯狂滥炸闽南沿海各地,学校纷纷内迁,设在漳州的基督教闽南神学院、省立龙溪中学先后迁到漳平永福办学,山区小镇一时增加成千名学生,学生住宿、供给、医疗等基本条件十分困难。国难当头,每一个有民族正义感的热血青年,其抗日情绪每每沸沸扬扬,有一次,省立龙溪中学发生有六百多名学生反对学校不合理管理的罢课学潮,引起省政府关注,驻闽绥靖公署、省保安司令部、省教育厅正策划派员带队到地镇压,松辉先生作为当地警察所长,平素便以篮球会友,与该校球队师生关系甚密,学潮一发生,便主动积极斡旋于校长、训育主任、学生领导人物之间,协调化解矛盾,学生恢复上课,一场学潮风波得以平息。省派要员到永福视察,对松辉先生妥善处理这次学潮,十分赏识,特为嘉奖。同年,在省政府公报发表的《福建省县政人员候选名册》上,年轻的松辉列为警政甲级人员之候选人(当时县政人员以局长、科长、区长为甲级人员、股长、所长为乙级人员、科员、区员、巡宫为丙级人员,办事员为丁级人员)。同年10月,松辉先生24岁,便被委任南靖县警察局长。1943年2月调任长泰警察局长。1946年1月调任诏安县警察局长。1948年11月调任漳浦县警察局长,至1949年9月漳浦解放前夕,率部起义为止。自巡官晋升局长,松辉先生在国民党政府中从事警察工作13年。期间任靖、泰、诏、浦四县警察局长9年整。在维护国民党统治,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尽职尽力。例如在南靖县,参与剿抚被省政府枪毙的匪首张河山残部;在长泰县,参与剿抚被省政府枪毙的土皇帝叶文龙残部等,都是于官于民都有益的。他作为国民党的警察局长,当然也配合军队对当地共产党革命根据地进行过“围剿”,如在诏安参与“围剿”乌山革命根据地,双方发生过枪战。也正由于松辉先生的“有为”,国民党中央铨叙部铨叙委任一级,内政部加发委任状(1947年晋升荐任十级)。本来国民党政府有“公务员迥避原籍”的规定,后期不再硬性执行这一规定,由于实际需要,松辉先生被破例从诏安调任原籍漳浦县警察局长。调任原籍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漳浦治安较乱,原警察局长张怀三纵属闹事,受到地方人士和民众的反对,省主席刘建绪到漳州视察,下令将张怀三撤职,调县政府军事科长翁化清暂代警察局长,尔后,又发生军统特工人员暗杀三青团漳浦分团干事长陈秀夔误毙其妻邵蕙君事件,国民党地方派系明争暗斗,武装竞选,血案迭起,县长郑有泰畏难辞职,松辉是在这种局面下奉调赴任的。而这时期国内解放战争形势大好,国民党败局已定——1948年下半年,经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共丧失173个师,154万余人),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挥师渡江。23日南京解放,6月,人民解放军进军福建。……大陆的全部解放指日可待。这一切,对作为漳浦县警察局长的李松辉,何去何从,有着一番审慎思考和痛苦的决择,便频频与朋友柯汉扬商议(时柯为省参议员、驻会委员,与议长丁超五有过关于这问题的磋商,由福州回乡与朋友商议)分析时局,选择出路,认为,除起义投诚或出境去港台之外,别无他路,他们对北平傅作义将军率官兵25万众接受和平改编,泉州325师副师长陈言廉率官兵起义,共产党不但不计前嫌,而且加以重用,很受教育和启发。为了免漳浦人民遭受战祸,他们决心选择和平起义的光明大道,便派人秘密与中共靖和浦边区县工委取得联系,确定率属相机起义,迎接漳浦和平解放。
  1949年9月22日夜晚,人民解放军前头部队已从龙海进入漳浦境内。21日刚刚接任县长的翁化清,急召李松辉商讨部署防务,松辉借此契机,紧急调集早已集合在县城训练的全体官警,破格提拔,当场宣布,指定警士李广博为城关本驻所巡官,选20名警察交其指挥。其余一百多名官警由李松辉率领,连夜急行军开到溪南村,23日与柯汉扬在溪南村宣布起义,当即拿出自筹白银380元(李松辉300元,柯汉扬80元)为起义奖金,警官每人赏银4元,警长、警士每人赏银2元。
  留守在县城的李广博等20多名官警,按李松辉事先的授意,维护社会治安,迎接共产党漳浦工作团及解放军进入县城。解放军首长丛德滋接见柯汉扬和李松辉,高度称赞说:“你们和平起义,为人民立下大功,应得到我党的宽待。”
  三波三折,历尽坎坷
  起义后的李松辉,由于工作需要,随人民解放军某部在闽南开展工作。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他思想上进,情况熟悉,工作积极,充分发挥作用,多次受嘉奖、表扬。1951年土地改革时,说服其父,将其与人合股,刚刚建成的杜浔和埭埭田三千余亩交人民政府处置(由此,土改评定其父家庭成份为开明地主)。1952年,李松辉按照部队首长的指示,在厦门开展工作,公开身份是某船务行副经理。由于当时待遇是供给制外加特别津贴30万元(旧人民币,折合新人民币30元),对养家糊口深有不足,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对随军工作的动摇。1953年获准请长假,留在厦门,被聘任私营民生酱色厂经理、私营外轮建大、民兴、长山、合顺船务行副经理兼会计,专心工作,待遇明显好于随军,家庭生活来源有了着落。然而好景不长,1954年受一案件的牵扯追究,旧帐新算,被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特务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遣送内蒙古劳动改造。初投入建设包兰铁路行列,四个月后转到营盘湾煤矿,为并下钻眼采煤工。度过了整五年的劳动改造磨练,炼就一身强劳力的体魄。1959年4月刑满释放,自愿留矿就业,获得新生,当上煤矿工人,工资待遇矿山井下三级。
  1960年,国家面临经济困难。煤矿号召工人要以煤为业,以矿为家,鼓励职工家属到内蒙古安家落户。李松辉当即登记申请,获准后,妻与孩子便北上内蒙,一家团聚于营盘湾煤矿,长子在矿上就业,次子在矿上学校就读。他在内蒙安了家,尽管这是大垮度迁徙,内蒙的生活习惯、气候环境与闽南差若天渊,然而家庭团聚的温暖远远超过自然条件所带来的不便,李松辉又火红了一些日子。1965年、1966年,在老家的庶母赵氏和82岁的老父相继去世。身在内蒙的李松辉,手持报丧的电报,悲痛欲绝,遥望南天八千里,即有双翅难回还,只有将悲痛埋在心头,把眼泪流进肚里。今天,已逾古稀之年的他,讲述到这一情节时,言不成声,深感作为人子,活着未能为父母丧葬,不孝之罪,遗憾终生。
  不算红火又胜红火的团聚日子,也没能维持多久。1971年8月,在内蒙的李松辉,对照政策,出于自愿,获准偕老伴回原籍定居,企盼叶落归根,骨埋故土,但归不逢时,正好碰上“文革”的“清理阶级队伍”阶段,其时人们的阶级斗争观念特强,政治嗅觉敏锐,对李松辉夫妇的突然出现,免不了同“国民党四县警察局长”联系起来,一日之间,再由煤矿工人变成专政对象,参加四类分子、专政对象的政治学习和义务劳动,亏得还有那么一些好人和解放初老首长、老同志主持公道,消除误解,户籍问题得到解决,“专政对象”得到澄清,五十又五,始学农耕,执鞭牧牛,兼治蔬菜,自食有余时,肩挑菜蔬到市场交易,换得油、盐、柴火,老夫老妻,艰苦渡日,又是十年之久。
  时来运转,夕阳红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历史时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翘首期盼的时刻,也是李松辉时来运转的时刻。中共这次全会,“结束了1976年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以及以前的左倾错误,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根,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口号;作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俱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自这一会议之后,拔乱反正,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在全国各条战线全面铺开。1979年,漳浦县委贯彻中央“关于落实对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指示”文件精神,成立“落起办”(落实对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办公室的简称),组织人员对李松辉1949年9月率部属和平起义事件作全面深入调查,核对取证,原接受李松辉起义的人民解放军首长,地方游击队首长均出具书面证明,充分的证据证实,李松辉率部和平起义无疑,中共漳浦县委根据上级文件规定,作出结论。1980年,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李松辉1954年“反革命特务罪”作了落实,3月,该院予以撤销原判,改判无罪,对反革命特务罪作了否定,彻底平反。1985年10月,福州军区发给起义人员证明书,该证明书明写:“李松辉同志原系国民党漳浦县警察局长,于1949年9月23日在浦县城率领全县官警参加集体起义,特予证明。”至此,李松辉的历史问题,完满地划上句号。
  1980年10月,漳浦县委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向县政协委员会推荐李松辉为委员人选,尔后,经组织程序为县政协委员。从此,在县人民政协活动舞台上,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增添了一名上了年纪的“新兵”。十四年来,松辉先生由遇时、感恩、思报而进发出来的工作自动性和热情,坚持始终,从未松懈。新时期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他开创了有为有位的广阔领域。
  松辉先生注重学习,时常与同仁们交心说“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就做不了工作,就会落伍掉队”。他除了公费订阅人民政协报外,每年自费订阅各种报刊,并钻研一些专著,通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一、二卷正中研读中),学习人民政协章程,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基本知识,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党和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从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提高政策水平,增强参政议政、“三胞”联谊的工作实力。松辉先生是政协委员、社会人士学习组的骨干,风雨无阻,每次必到。在每周半学习活动中,他是“一周要闻”,国内外政治、时事学习的辅导者,且时常将自已学习心得在学习会上交流,每每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参加学习的各界人士好评,达到与大家共识共进。
  组织委员视察,深入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基本功。松辉先生是这一活动的热心者之一,凡是请其参加的视察调研活动,他都积极响应,细致查询,留心思考,积极建言。如在1991年间,他与部份委员视察县公安看守所,他对监狱设施不完善,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县政府及时拨款加以解决;1992年他参加视察法院工作,对法院以多方集资建设基层法庭的做法,予充分肯定,建议要逐年在全县各乡镇铺开。同年,他接受政协社会法制组的分工,就我县社会治安和公安队伍建设问题作调查研究,准备在全体委员会上发言,他深入到公安分局、派出所,以及村、街,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经过认真整理修改,在县政协第八届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上作“如何重视公安干警思想作风建设”专题发言,这一发言,由于材料翔实,分析入理,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引起与会者的好评,赞其懂行。1993年,在县政协第八届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上,就反腐倡廉工作建言,铮铮直言,情真意切,引起委员们共鸣。新近两年来,松辉先生通过视察调研活动,写调查报告两篇,提议案、建议六条,都有一定份量,铮友之心,可见一斑。
  “三胞”联谊活动,是松辉先生的“优势”。海峡解冻,两岸“三通”,闽台经济技术交往,港澳回归日近,“三胞”回大陆寻根问祖,经商办企业、办公益事业日益增加。松辉先生在台、港、侨的旧同事、旧同学、旧朋友甚多,几年来,鸿雁传书,银线传话,频频书信电话往来,使他们增进对祖国、对家乡的了解,沟通感情,阔别家乡四十多年的诸多游子,踏入故土故园,又通过会面述旧,陪同参观考察,牵针引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几年来,我县“三胞”捐资、投资建设项目,如赤湖达志中学、南峰小学、长桥幼儿园、四中图书馆(万卷楼)、一中柳园、春晖亭及春晖奖学金、二中纯美纪念馆及纯美奖学金、县海外联谊大厦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促成与落实,都有松辉先生的一分情,一分力,一份心血,一份功劳。例如松辉先生等受老友柯汉扬先生(印尼侨胞)委托,在漳浦一中建设柳园、春晖亭,以改善学校环境,美化校园,并促成汉扬先生自1983年起每年捐资2.5万元港币在一中设“春晖奖学金”自1989年起,每年捐资人民币1.4万元(后增加为1.6万元)在二中设“纯美奖学金”,汉扬先生于1993年8月病逝,这两个奖学金能否延续下去?这是故乡的人们在痛悼之余所关心的问题,汉扬夫人杨淑蕙女士毫不含糊,在向故乡报丧的同时即提出:两个奖学金继续坚持。这固然由于淑蕙女士有志气,也由于汉扬在故乡的家属及松辉先生等旧友平时的联系有促成作用。杨女士今年清明前夕回大陆扫祖墓,并到一中、二中参观,亲手将奖学金送到校领导手中,一中、二中奖学金金额都有所提高。1994年度的一中奖学金也已托香港吴介甫先生带来,由介甫和松辉送到校领导手中了。二中奖学金直接汇来。历年来,漳浦一中、二中共有4000多位师生获得奖学金,每次颁奖大会都由松辉先生代表捐资人致词,博得与会师生的热烈鼓掌。
  松辉先生还笔耕不辍。自工作以来,不间断地将其解放前后亲历、亲闻、亲见的事件、人物,回忆编写成文,向各县政协文史资料投稿,他的文章,已刊载发表的有:漳浦文史资料第一辑《漳浦县警察局起义记实》;第七辑《我所知道的漳浦警察局》;长泰文史资料第九辑《我在长泰警察局的回忆》;南靖文史资料第十辑《民国时期南靖县警察局史略》;诏安文史资料第八辑《回顾国民党军警对乌山革命根据地的“清剿”》;漳州市文史资料第十二辑《“围剿”乌山游击队片断回忆》。在与侨、港、台友人交往中,有诗词唱和,有文章见诸海外。
  松辉先生1981年7月办理退休手续(1987年1月改为离休待遇),因工作要,自1980年至今连任县政协第五、六、七、八、九届委员,第八、九届常委,除政协工作任务之外,是漳浦具旅台同胞亲属联谊会顾问,漳浦一中春晖奖学金评委会副会长、县人民法院廉政建设监督员,绥安镇绥西村老人协会名誉会长,漳浦海外联谊大厦筹建理事会副理事长等,身兼数职,而且会议称职,这都取决于松辉先生热心事业、无私奉献精神和健康的体魄。对松辉先生的工作成绩,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连年荣获表彰。1989年评为对台工作先进工作者,1991年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1992年评为政协委员积极分子,1994年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对奖励和表彰,松辉先生一向视为鞭策,时时自以“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勉,老当益壮,生命不息,效力不止。
  笔者祝愿松辉先生健康长寿,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更大贡献。也拾得一佳句敬赠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十三辑收录了关于漳浦县妇女社会地位转变、投身革命的漳浦妇女、下垵女民兵、在外地工作的漳浦女英、台北的两位文学科学姊妹卢慧贞和卢慧兰等内容。此外,还包括金浦晚霞、教育、乡(镇)村春秋、政协委员风采、民间艺术、文物古迹等方面的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桂味
责任者
李松辉
相关人物
陈仪
相关人物
张怀三
相关人物
刘建绪
相关人物
翁化清
相关人物
陈秀夔
相关人物
邵蕙君
相关人物
郑有泰
相关人物
柯汉扬
相关人物
丁超五
相关人物
傅作义
相关人物
陈言廉
相关人物
李广博
相关人物
丛德滋
相关人物
杨淑蕙
相关人物
吴介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漳平县警察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