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对漳浦人民的毒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673
颗粒名称: 鸦片对漳浦人民的毒害
分类号: K292
页数: 3
页码: 28-30
摘要: 本文讲述了漳浦地区的鸦片问题为主题,描述了鸦片的起源、制作过程、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在中国历史中的传播和影响。另外还描述了漳浦地区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鸦片禁烟运动、种植罂粟的情况,以及鸦片在抗战期间的走私活动等内容。
关键词: 鸦片 禁烟运动 罂粟种植

内容

鸦片也写作阿片,是英语oplum的音译,中国古代没有这个东西。到唐初才有少量输入,作为药用。到明朝也只有万历皇帝晚年享用,称为“福寿膏”,从此精神萎糜,不理朝政。
  鸦片取自植物罂粟的乳汁,经干燥而成干膏块状,呈黑色。主要成份是吗啡,有镇痛、止泻、止咳等效用。但长期应用就会成瘾,即慢性中毒,患者面黑目黄,骨瘦如柴,精神萎糜。瘾发的时候,呵欠不止,鼻涕眼泪流个不停,坐立不安,甚至在地上打滚,有的有脱肛、泄泻等症状,非吸食鸦片不能解除,烟瘾便一次比一次加重。如果一次大剂量服用,会造成急性中毒,立即毙命。为旧社会厌世者自杀的良方。
  一般人对这种东西深恶痛绝,由于一般用管道烧烟抽吸法,称为鸦片烟,漳浦人叫做“乌烟”,叫抽吸鸦片烟的人为“乌烟鬼”。鸦片价昂贵,一般平民成瘾,便会沦为窃贼,就是小康之家也要破产。
  罂粟原产欧洲,自从西方殖民者兴起,便在各殖民地推广。尤其是英国,1600年设东印度公司,诱使印度农民种植,制成鸦片输入中国。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年输入量竟达四万余箱。毒害中国人,並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有识之士,奏请清廷禁止,引起道光二十年至廿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从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五口通商给外商输入鸦片提供便利。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于咸丰八年(1858年)被迫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便以“洋药”名目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在中国更加泛滥。
  鸦片之害既如此严重,为什么为许多人所嗜好?一种情况是治病:一种情况是体力或脑力劳累,用来提精神;一种是闲极无聊,吞云吐雾,飘飘若仙,视为雅兴,甚至以鸦片应酬,以为阔绰;这三种都会久而成瘾,于是,吸毒之风愈来愈盛。清朝末年,已经在漳浦盛行,《漳浦县志》光绪十一年《再续志》将此风记入《风土志》。
  门户被迫开放,鸦片如潮水涌来,无法抵制。于是,有人提出我国自己生产鸦片的办法,来与舶来品竞一日之长。漳浦也开始了罂粟种植业,据李文治所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记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漳浦罂粟产量三百担,翌年跃升为七百三十担。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但政权被袁世凯篡夺,所以失败。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无不以种植罂粟为生财要道。闽南适宜罂粟生长,历来军阀都巧立“田亩捐”名目,用“种也捐,不种也捐”的办法,通过乡村封建族长摊给每一农户以一定数目,强迫种植罂粟。自李厚基主闽时期,于民国五年开始征收“田亩捐”,漳浦便由黄宝忠承包征收,设立了“田亩捐办事处”,由各乡封建族长二包,村头子三包,向农民收捐。据当时过来人陈阳山所写资料,全县田亩捐年包额为五十万银元。
  民国七年八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漳州建立闽南护法区,虽然办了一些整顿学校、扩宽街道等新政,而苛捐杂税,尤其是“田亩捐”的征收,永远为后人所唾骂。
  民国十二年,归附于皖系军阀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汀漳龙镇守使”张毅盘据漳州,漳浦承包“田亩捐”的绅士柯安邦不可一世,竟然自设“金谷银行”,发行钞票。
  以黄宝忠、杨士鹏为首的“乡约”民军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以反对“田亩捐”为号召。而北伐军入闽后,国共合作的革命局面昙花一现。不久,师长张贞从南京回军漳州后,又办起“田亩捐”来了,因而有“张毅换张贞,捐款加二升”的民谣。
  军阀统治时期,种罂粟与“禁吸鸦片烟”双管齐下,并行不悖,有人为这种事大惑不解。其实,军阀收捐是真,禁烟是假。只由于鸦片已被公认是毒品,名义上非“禁”不足以欺骗中外舆论,所以公开亮出“禁烟局”的牌子,目的仍然在收捐,巧立“寓禁烟于征税”的名目,表面上是用征重税的办法来限制吸鸦片烟,对鸦片商品征“膏厘”,又对吸鸦片者“封灯”征捐,实际是加以保护。对于种罂粟,除保护外,还要加以强制,但有损统治者的“声誉”,不敢称为“种罂粟捐”,而巧立“田亩捐”名目。这样一来,“田亩捐办事处”与“禁烟局”两块牌子便相映成趣了。即便是民间所说的“婊子立贞节碑坊”。
  军阀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国民党政府下令禁烟。
  到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廿一日,漳浦才有禁烟委员会之设,以原财务委员会委员长蓝长泽为禁烟委员会主任委员,各界代表人物为委员。从事宣传工作。
  同年九月,成立漳浦县戒烟医院于高东溪祠、朱汤铭(浙江淳安人)为院长,配备医师、助理医师各一人,护土三人。十一月,县政府成立禁烟科,朱汤铭为科长。对烟民进行登记,强制入院戒烟。不久,戒烟医院裁并,归县卫生院办理。戒烟科也撤销,行政归民政科办理,查禁由警察机构负责。施戒的烟民数为:民国廿六年431人,民国廿七年270人,民国廿八年255人,民国廿九年55人,合计1011人。
  民国廿九年进行一次检查,至三月止登记未戒烟民824人(其中妇女七人),月总吸量为烟土344.9市两。如不戒除,按法要科刑。据民国廿九年下半年至三十年八月《福建各地方烟案判处情形统计表》,漳浦县受判刑的初吸犯35人,重吸犯4人,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37人,判处一年至三年徒刑的2人。
  按法,运售者处重刑,但在这张统计表中,对运售者的判刑是一格空白。而事实上,漳浦城乡有不少半掩门的烟寮,还有人靠卖鸦片发财。其所以消遥法外,有的是贿赂当地有权势者庇护;另一种情况是,警察(尤其是刑事警察)每有破获,都私下勒财了结,或将毒品饱入私囊。保安队没有这个任务,但官兵也常找机会捞它一把。缴获归公的,是少数烟土、烟膏和一些烟具,如烟灯、烟枪、烟盒之类。据当时主管部门统计,民国廿六年缴获烟土7.17市两,烟膏80.25市两,烟具52件;民国廿七年缴获烟土70.40市两,烟膏30市两,烟具78件;民国廿八年缴获烟土26.60市两,烟膏74.03市两,烟具46件;民国廿九年缴获烟土20市两,烟膏0.50市两,烟具11件。县政府于每年“禁烟节”(六月三日林则徐虎门焚烟纪念日)大会上将这些烟具烧毁,进行一番宣传。而鸦片之害,积弊很深,总难消除。
  抗战期间,沿海走私商人将生猪、大米、花生油等重要生活必需品输往厦门、浯屿等日军占领岛屿资敌、换回鸦片毒害人民,如佛昙杨水城、杨南、赤湖陈向天、陈枝、六鳌陈雷等等,他们能在双方驻兵警戒的海岸线来去无阻,就是钱能通神。
  战后,我县的鸦片仍然大都从厦门、汕头二埠走私输入。夹带鸦片的商人神通广大,禁令徒成具文。直到解放后,人民政府于一九五二年进行一次全国性清毒运动,罪犯该枪毙的枪毙(如旧镇陈水宜),该劳改的劳改,对一般吸毒者集中教育戒除。来源既绝,烟毒之患乃告肃清。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本书收录“绥安县的兴废”、“旧社会漳浦金融杂谈”、“陈克仁传略”、“高登的崇高气节”、“天地会源自漳浦”、“墓坑图象文字石刻”、“浯江的文物古迹”等3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亚季
责任者
李文治
相关人物
袁世凯
相关人物
李厚基
相关人物
黄宝忠
相关人物
陈阳山
相关人物
陈炯明
相关人物
孙传芳
相关人物
汀漳龙
相关人物
张毅
相关人物
杨士鹏
相关人物
张贞
相关人物
蓝长泽
相关人物
朱汤铭
相关人物
林则徐
相关人物
陈向天
相关人物
陈枝
相关人物
陈雷
相关人物
陈水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淳安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虎门镇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水城区
相关地名
赤湖镇
相关地名
汕头市
相关地名
如旧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