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元英雄陈都尉的“忠孝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新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613
颗粒名称: 纪念抗元英雄陈都尉的“忠孝亭”
分类号: I276.3
页数: 2
页码: 65-66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漳浦县赤湖滨海的“亭里”大队和“忠孝亭”的传说,以及在明朝时期为纪念南宋末代武翼都尉陈源霖镇守东山岛、与元军血战并壮烈牺牲的事迹而建立的“忠孝亭”。
关键词: 漳浦县 民间传说

内容

赤湖滨海有一个大队名叫做“亭里”,有顶亭、下亭、草坑三个自然村。据说,从前那里有一个“忠孝亭”,在清朝“红白旗”封建宗族械斗时被毁。而“亭里”的地名留传沿用到现在。从这里过去,临近海边本来还有“将军墓”、和“状元山”、“皇帝城”。将军墓早已被飞沙湮没。“皇帝城”可能只是海口要隘驻兵防守的小城,被传说成南宋末代小皇帝丙南逃时的临时都城。“将军墓”则传说是抗元壮烈牺牲的陈将军之墓葬。至于状元山不知状元出自何许人?
  南宋亡国后,那些忠臣的碧血浩气永垂青史,在民间更留下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元亡明兴,人们追念往事,纷纷为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树碑立传。据说“忠孝亭”就是明朝开国之初的热心者、赤湖人、进士陈隆照为纪念南宋赤湖人、武进士、武翼都尉陈源霖镇守东山岛,与元军血战,壮烈栖牲的事迹而建的。亭中立碑记载其事,末后署:“进士及第、户部湖广布政使司、署郎中事陈隆照顿首拜题。大明洪武五年岁次壬子年十月初八日撰。”这些文物在“红白旗”械斗中毁没,只留下署“乾隆四十二年丁酉东偶庠生陈进禄记”的抄文为后人所保存,可是保存到“文化大革命”时又被毁,现在为赤湖文化站所掌握的是抄文的抄文。现加以标点断句,转抄于下:
  “诰进士及第,敕武翼都尉,乡讳陈源霖。陈都尉生居福建省漳浦县锦城(注:锦城即赤湖),长于临安,自幼好技击,十四岁,十八般武艺件件皆精,年十九,武场科试,录及二甲进士,加敕武翼都尉。故宋气数已尽,元虏以蚕食鲸蚕中原故土,朝中奸臣当道,终日歌舞升平,边报日急,如沉大海,幸有大忠臣文天祥、陆秀夫,元帅张世杰,吏部李仕通,都尉陈源霖等一班文武统辖军兵,主战拒敌,因寡不敌众,于德祐丙子年,元番突破北塞,直抵临安,倾城而入,太妃谢氏,幼帝赵显陷阵被俘,囚辙北都,张元帅、陈都尉等挥军奋力血战,冲破重围,分乘战船十六只,夺港而出,至闽北侯官城,拥立赵是为帝,号日端宗,改元景炎。历时二年,幼帝暴疾夭折,再立赵昺年八岁为帝,改元祥兴。元番主将巴氏,率兵二十万,水陆並进,大举南侵,宋室君臣料难力拒,陆续下撤,至闽南浦东太武山下,拢岸招兵御敌,元番倾巢而来,势如排山,直下漳浦,向浦北东西三面猛进,张元帅扶帝出海,下撤广崖,陈都尉奉旨领水路军务,镇驻铜山,卡住咽喉水道。祥兴二年四月,元番大举猛攻,陈都尉因少兵缺粮,浴血死战捐躯,时年二十有八岁。尸首飘回屿江口箕尾澳,葬于锦城南十里处状元山下,后人为悼念陈都尉忠勇壮烈,于屿江口北岸建一忠孝碑亭,改箕尾澳为将军澳,以垂千古。”
  (编者按:抗元英雄陈都尉的事不见于史料及地方志记载,此文所说为陈都尉树碑立传的明朝进士陈隆照也在县志的《选举志》进士题名录中查无其人,亭、碑、墓又都不存在,无从稽考,而民间有这一传说,传抄的碑文有一些疑点,尤其最后几句,分明不符合撰碑文者的口吻,其真实性有待研究,仅载之以供参考。)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新第三辑

《漳浦文史资料新第三辑》

本书收录了革命史资料、民国史资料、海峡两岸血缘探索、艺苑之花、地方史探讨、人物、风物、风俗、民间说、自然灾害记录等20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石基
责任者
陈源霖
相关人物
文天祥
相关人物
陆秀夫
相关人物
张世杰
相关人物
李仕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忠孝亭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