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水电辉煌二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455
颗粒名称: 华安水电辉煌二十年
其他题名: 1978—1998华安水电事业发展历程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13
页码: 83-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华安县水电建设成就显著,深化改革、发展水电产业,多渠道集资办电,完善水电基层服务体系。全县共有89座水电站,总装机14730千瓦,年发电量达4500万度。水电站的建设不仅提供了清洁能源,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华安县 水电建设 成就显著

内容

华安县地处九龙江北溪中游,全县面积13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96万亩。山地面积175.7万亩,水面面积7.1万亩。人口16万人。我县地形属典型丘陵地,地势北、西北部高,南部低,整个地势沿九龙江流势呈梯级状态,由西北和西北两侧向南倾斜,九龙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河床深切,河面狭窄,两岸成为两个濒江带,全县地处亚热带气候,年均降雨量1720MM,高于全省的平均值,境内河流众多,全县水系总长324.5公里,集雨面积1732平方公里,可利用天然落差2524米,江河川溪年径流量74.46亿立方米。
  河流多,河道弯曲,河床宽窄深浅不一,滩多水急,落差犬,加上雨量充沛,为我县发展电力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根据全县17条溪流及九龙江北溪干流计算,全县水电理论蕴藏量达31.85万千瓦,可开发水能的有156处,装机14.176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38.5%,可以说充分开发我县丰富的水力资源,是发展我县经济,提高城乡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前提条件。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县水电建设状况
  解放前我县电力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仅有城关李氏家族在牛屎岭下安装了一台木制叶轮3千瓦的发电机组,供族内几户人家的照明、碾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县水电事业发展迅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七十年代末我县水电产业已初具规模,全县已拥有小型水电站85座,装机容量4162千瓦,拥有高压线路758.3公里;低压线路1064公里;35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4000千伏安;10千伏配电变压器131台,总容量5475千伏安,县电网拥有3座水电站总装机4162千瓦,向两个乡镇和城关民用、工、矿企业、事业单位供电,年供电量690万度。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县的水电建设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县经济迈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发展步伐,根据中央提出建设与中国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中国式农村电气化思路,我县的水电业也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因而,电气化建设分成前后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1988年)深化改革,发展水电产业
  1980年5月成立县供电公司。1981年3月县供电公司改为县电力公司,实行发供电合一体制。1987年水电局开始在各乡(镇)设立水利水电工作站,水电基层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同年7月县电力公司拆分为电力公司、温水溪一级站、温水溪二级站3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国有企业。
  1978至1988年,我县大力改革水电建设投资体制,认真贯彻小水电自建、自管、自用的方针,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齐上,变单一靠国家投入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集资办电。县国有电力企业也实施一系列改革。经营方针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注重企业基础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制定企业上等级规划,大力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1978年经省审批同意兴建温水溪一级水电厂,该工程设计装机容量3200千瓦,流量9M3/S,水头51米,成为我县当时第一座大流量、高水头水电站。该工程由县水电局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勘测设计和施工,各公社组成八个民工连和雇用部份外来工参加工程建设,省火电安装公司负责水轮发电机组、配电设施和变电站安装调试、福州第二开关厂提供成套配电设备、平和县电力公司协助我县架设一条长5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县农械厂负责直径1.85米压力钢管制作和安装、县农具厂为水电站制造各种规格钢闸门、县建筑公司承担发电厂房和生活区基建工程。并同时调试发电。同时,各公社、村也兴建一批村办小水电站作为公社村财收入来源。1979年沙建铜尖一级站装机2×400千瓦,同年华丰仙溪电站装机2×400千瓦,丰山万世清装机2×180千瓦也相继建成投产。1980年后岭电站装机2×400千瓦建成投产。同年,新圩、马坑、高安、湖林等公社也相继建成一大批装机在百千瓦以上的社办骨干电站。1981年兴建的乌深坑水电站(2×125KW)、西陂水电站(3×75KW)。1982年兴建的天宫水电站(2×125KW)、溪峰水电站(2×200KW)、邦都水电站(125KW)、头水电站(125KW)、草坂水电站(125KW)。1983年兴建的上苑水电站(2×250KW)、铜尖二级水电站(160KW)、鹅山水电站(100KW)、黄枣水电站(125KW)。1985年兴建罗溪水电站(100KW)、岱山水电站(2×160KW)。1988年兴建赤溪口水电站(1×200KW、1×250KW)。至1988年底止,全县共有89座水电站109台机组,总装机14730千瓦(不包括华安水力发电厂4×1.5万KW)。其中500千瓦骨干电站有8座18台机组,装机8360千瓦,有调节能力电站3座10台机组,可调库容390万立方米,装机5760千瓦。1988年我县年发电量达4500万度,电站年平均利用小时3055小时,这些电站的建成投产,初步改变华安县电力匮乏的局面,使华安县用电水平接近初级电气化县标准。
  由于电源建设的不断发展,从1980年起我县开始出现了电力过剩,为寻找电力出路,县电力公司一面扩展供电范围,架设岩坪、良埔、半山、上雪、铁丁坪等村的农电专线和延伸金山线至华安钨矿,并降低电价支持华安钢铁厂电炉炼铁,1981年城关生活用电实行优惠电价,电炉用电每度5分,先后装用电炉243户,201.8千瓦,既卫生,又方便群众,给城关人民带来实惠,并增加了公司的收入,给邻近县市得到启迪,也深受当时城关群众的欢迎。1982年春,为解决多余电能出路问题,省水电厅批准华安城关电网联入省电网,交换容量2000千瓦,在县委、县府重视下,县水电局及电力公司全力以赴,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勘测设计,并由县电力公司负责突击施工,以自己的技术力量架设、施工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15公里,搬迁安装35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4000千伏安,经过半年苦干,当年十月一日投产。从此基本解决了城关电力过剩问题,同时提高了网中水电站经济效益。1987年元旦,又建成仙都变电站,容量1000千伏,安装架设35千伏线路一回路15公里。1988年全县已拥有城关、红旗山、仙都3座35千伏变电站,主变3台总容量7500千伏安,10千伏配电变压器212台,拥有高、低压线路1085公里,其中35千伏线路40公里;10千伏线路475公里;低压线路570公里,总容量13805千伏安。初步形成地方网络规模,电网结构稳定,且较为完整。
  由于县电力企业深化改革,实行电力企业工资总额与上缴利税挂钩的办法,做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兼顾,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年全县总供电量4124万度,总售电量3749万度,平均发电成本2.8分/度,供电成本2.23分/度,厂用电率1.03%,综合网损率16.7%,年利润92.5万元,年利税23.6万元。
  2、第二阶段(1989—1998年)电气化建设
  1989年7月,县水电局从水电厅获悉,同年9月要在德化县召开会议,选择第二批电气化试点县,县委、县政府得知后态度十分坚决,并指出“要全力争取”,同年成立了以县长王复兴为组长的农村电气化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事机构。水电局也集中全部技术骨干,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赶在德化会议召开前一天,才把规划及政府报告专人送到德化,初选榜上有名,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发(1991)12〕,我县终于正式被列入“八五”期间建设的200个农村电气化县之一,全县立即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办电热潮。
  为加快我县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1989年开始我县就对全县电气化建设全面规划,89年县政府把实行农村电气化这项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作为落实我县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重要任务来抓,明确提出了“华安要致富,发展林电路”和“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的战略决策。多次召开县农村电气化工作会议,1992年与各乡镇签订了电气化达标责任状。为了充分调动全社会办电积极性,鼓励多种形式集资办电,县政府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诸如:上网电价由0.05元,提高到0.2元;大力推行新电新价政策,大大提高了电力企业利润。从1990年开始县政府在县电网开征电力建设基金,每度电3分,用于华安电力建设,同时还利用“以电养电”、股份合作、银行贷款、国家补助、群众集资和利用外资广泛筹集建设资金,争取“县办、乡镇办、村办、场办、集资联办、个体办和外资办”多轮齐动的办电热潮,从1990年开始各乡镇建设小水电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工建设,如:高车桥下一级电站(2×320KW)、高车桥下二级(2×400KW)、良村大燕电站(2×125KW)、华丰湖底三级电站160KW、南山电站(4×400KW)、沙建飞水蔗电站200KW、金瓜坪电站200KW、白布蔗电站160KW、小坑电站100KW、仙都岭埔坝后电站400KW、后板格电站1600KW、县办浙溪电站3×5000KW。相继完成溪峰、邦都、乌深坑、岱山4站,配机组4台610千瓦,技改增容4处,增容225千瓦。1991年县水电局从电力公司乡镇水利水电工作站和局电力股抽调一批工作经验丰富、技术业务精通人员组成“试点村整改技术服务队”和“设备评定组”奔赴各乡村、工地一线,先后在十个乡镇完成12个行政村的线路整改工作及14座小水电站技改,以点带面抓好示范,带动全县电气化建设的全面开展。从1989年到1994年,县水电局、电力公司坚持每年举办二期农村电工培训班,共举办12期,培训电工543人,经考核发证539人,占我县乡镇电工76.1%,大大提高我县农村电工技术水平,电气化建设深入人心,广大农民也从电气化建设中得到了实惠。
  1989年底在局领导亲自带动下,全局干部职工苦干8个月建成了岭埔坝后电站(400KW)。1992年完成新建小坑电站(100KW),电站配套新增机2处2台325KW(高安溪峰200KW,邦都电站125KW),电气化重点电源工程浙溪电站也进入紧张的前期筹备工作,1993年完成新建电站1处2台,割山电站装机500KW。完成了电站技改2处:(1)县属温水溪一级水电厂技术人员研制“水轮机前端盖抗泥沙磨损”经省水电厅、市水电局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显著提高效益,可在全省推广,该成果后来被省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2)县水电局技术人员在高安镇溪峰水电站采用拱坝排沙新技术试验成功,该技术荣获市科技三等奖,该项技术目前在我县小水电站广泛推广,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农村电气化试点村,试点站整改工作全面展开。当年就完成了8个村、站整改任务,并完成对全县百千瓦以上电站和35KVA变电站的设备及线路评级工作。为提高水利水电管理水平,适应农村电气化需要,举办农村电工培训班四期237人创历史记录,全县上下掀起了电气化建设的高潮。
  华安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建设重点电源建设项目仙都镇后板格电站是我县最大镇办电站,该工程装机1600KW,工程投资600万元,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镇政府与仙都村按7∶3进行股份合作,镇村自筹200万元。向银行贷款300万元,向群众集资100万元,该工程由漳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县水电局前后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参加现场施工指导,由仙都建筑公司负责施工,永春水轮机厂协助安装水轮发电机组,配电设备,工程于1995年底建成发电。该电站建成缓解了仙都镇电力紧张局面。确保1995年实现全镇农村电气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气化县电源建设另一个重点工程华安县浙溪水电站(3×5000KW),工程1989年8月由华安县水电局委托漳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1991年2月省计委以闽计能(1991)033号文批准立项,当时由于工程建设涉及与龙岩地区漳平市在地界上的关系,工程一拖再拖,省水电厅多次组织有关单位协调,并取得双方认可。直到1993年4月20日省水电厅以闽水电(1993)201号文批复同意动工。工程以股份形式(华安6股、漳平3股、省水电厅地方电力开发总公司1股)组成董事会,成立福建省华安浙溪水电有限公司,履行工程施工建设计划,该工程全部实行投标承建,由省水电厅投标办向社会公开招标,10月份招标工作完成。1993年3月27日华安浙溪水电有限公司进驻工地,成立指挥机构,着手筹建开工前准备工作,5月19日工程全面开工。大坝工程由闽北水利水电资源综合开发总公司承建,工程队1993年8月20日进场成立现场管理机构,配齐管理人员及施工机械,工程队克服坝区施工工期短,任务重,坝址河谷狭窄,上游流域面积大的困难,为了按时完成拱坝砌筑任务,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管理,充分发挥机械与人工相互配合施工,于1996年4月高度为45米的大坝主体砌筑完成。(2)隧洞工程由宁德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局中标承建,工程队于1993年4月28日进场,5月19日正式动工,隧洞全长布置3个工作面掘进(包括进洞口,1#支洞和出洞口),但由于进洞口工作面与拦河坝基础开挖发生干扰,同时该工作面选择的施工队不妥,开始时工程掘进速度偏慢。工程局及时整顿施工队伍,增加机械设备,增开0#支洞,使工程进度加快,每个工作面日进3米,局驻工地管理人员跟班作战,克服施工中种种困难,终于1994年11月8日全线贯通(隧洞总长1821M),隧洞开挖后通过验收转入衬砌。(3)厂房开关站土建工程由华安县建筑公司承建,宁德工程局在1993年12月厂房基础开挖结束,经验收后,由县建筑公司转入紧张的工程施工。1996年6月主付厂房及开关站土建全部结束。(4)机电安装,由南平电机厂承担,于1995年3月16日进场,1#、2#机组安装工作全面铺开,10月安装完毕。1995年12月9日由省水电厅委托市水电局组织有关单位成立启动委员会通过对1#、2#机组的启动验收,认为设备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各项性能正常顺利通过验收,3#机组于1996年元月开始安装,6月1日试发电,同年7月19日也顺利通过启动验收。浙溪水电工程于1996年7月1日全面竣工,共完成土石方22.97万立方米,完成投资4852.4万元,使用水泥8480吨,钢材819吨,木材1744立方米,该工程1998年4月被省水电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评为优良工程。1996年实际发电量达4700万千瓦时,从此彻底改变我县枯水季节缺电的局面,至1995年全县电站装机21060千瓦,全县乡镇及行政村通电面达100%,户通电面达99.9%,人均装机234瓦,1994年全县总发电量6399万千瓦时,人均拥有发电量405千瓦时。
  在电气化建设中城乡电网规模也不断扩大,1993年5月建成了金山35千伏输变电站,主变一台,容量2500KVA,1996年金山变电站技改增容后,主变一台容量4000KVA,该站采用了“四合一集控台”和10千伏六氟化硫断路器新技术,1994年12月建成汰内35千伏输变电站,主变一台,容量3150KVA。1994年12月动工兴建城关110千伏输变电站将城关35KV变电站技改增容为110KV变电站,该站主变一台,容量31500KVA,该工程1995年底完工投入运行,至此,到1995年底全县已建成35千伏输变电站4座,100KV输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41650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7公里,35千伏线路49.9公里,10千伏线路674,5公里,低压干线805公里,全县以35千伏输电为主网架供电网络已经形成,并与省电网联网,网络布局合理,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明显提高,使全县10个乡镇,除丰山镇由省电网直接供电外,其余各乡镇均与县电网联网运行,随着电网不断扩大,调度专用通讯也日趋完善,1994年9月县电力调度大楼动工兴建,该调度中心采用现代化微机控制,对所管辖的水电站和变电站运行状态实现遥测及遥控,同时采用电力载波、程控电话、专用有线电话、无线电等先进通讯手段,与各骨干电站和35KV以上变电站及重要用户进行通讯调度,确保信息畅通,高度灵活,该工程1995年底竣工与城关110千伏变电站配套投入运行,大大提高了我县电网安全运行及可靠性。
  1995年5月我县迎来了福建省农村初级电气化县达标验收工作组达标验收,经过4年艰苦拼博我县电气化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初级电气化县验收标准,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成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的行列。农村电气化给华安山区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千家万户农家迈向致富的小康路,促进全县经济勃勃生机,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1996年以后我县以农村初级电气化县达标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实施农村电气化规划,制订了华安县“九五”水电能源开发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加强电网配套不断提高管理水平。1997年4月华安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罗必坑二级电站开发筹备小组,经达几个月努力至年底顺利完成野外勘探测量工作及工程初步设计,工程项目建议书经省水电厅审查通过,省计委已批准立项,该电站装机2×5000KW属年不完全调节电站,该站建成以后将大大提高我县枯水季节电网供电能力。1996年全县45个小康村用电户单项指标达标并通过了省、市验收,同年还建成了湖底三级电站160KW,高桥下电站(2×320KW),完成了仙都、金山两处变电站增容改造,增容3000千伏安,并完成2条10千伏输电线路架设(天宫一五岳,五岳一绵治)。
  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我县电力企业实行重大改革。6月份温水溪一、二级站、电力公司、浙溪水电厂4家国有电力企业重组合并,结束了以往发、供电各自为政的局面,成立了集发电、供电统一体的华安电力发展总公司,目前,总公司拥有职工320人,固定资产9816万元,年销售收入可达2520万元,实现税利372万元以上,成为华安县最大的国有企业及利税大户,总公司成立实现了资产合理重组,电力科学配置的目标。同年建成投产电站有4座,华丰仙溪一级电站,装机250KW,沙建豪盛二级电站装机2×200KW、湖林吉土电站装机1×200KW、仙都杨鼓山仙鼓水电站装机2×250KW,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7条29.4公里。
  截至1998年6月全县共有电站73座/114台,总装机37935KW(不包括华电6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55亿KWH,年人均拥有发电量达980千瓦时,建成35千伏输变电站4座,110千伏输变电站1座,主变总容量44650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7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71公里,10千伏线路727.3公里,低压线路850公里,形成了以110KV,35KV网络布局合理,91个行政村,村村通电,县网又与省网联网,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大大提高。水电产业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华安的水电事业,20年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和骄傲。华安的水电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将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增强责任感、事业感、使命感,以我县农村初级电气化县达标作为我们新的起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优势,抓落实,见成效,进一步发展农村电气化工作,为使水电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为我县新一轮创业振兴华安经济而继续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九辑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九辑》

本文主要介绍了华安县的历史照片、名人题词和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华安县教育事业发展史略、华安县金山林场科技发展史迹、华安县计划生育工作跨进全省先进一类县行列等。此外,还提到了华安县的交通、邮电、乡镇企业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龙华
责任者
王复兴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华安县电力公司
相关机构
福州第二开关厂
相关机构
平和县电力公司
相关机构
华安县农械厂
相关机构
华安县建筑公司
相关机构
华安县农具厂
相关机构
华安钢铁厂
相关机构
仙都建筑公司
相关机构
永春水轮机厂
相关机构
宁德工程局
相关机构
南平电机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