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教育事业发展史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446
颗粒名称: 华安县教育事业发展史略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7
页码: 33-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华安县的教育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教育经费管理处、教育会到解放后的接管学校,再到后来的整顿、精简和压缩办学规模,以及在“文革”期间的教育质量严重下降。之后,教育恢复了生机,各中小学恢复了原校名,为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创造了良好环境。华安一中、实验小学被省定为重点中小学,之后创办了多所中学,实施了分级办学责任制、成人教育等措施。在1979—1987年期间,全县筹措资金用于新建、扩建和维修校舍,添置设备,同时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成绩显著。
关键词: 华安县 教育事业 发展历程

内容

教育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华安教育源远流长。
  1928年5月,华安建县,成立教育经费管理处、教育会,推行小学办学模式,旧学陆续停、并、转,边远山区仍办私塾。这时,全县仅有一所完全小学,开设4个班,学生近百人;私塾初级小学2所,学生近50人;教师9人。
  1938年县政府致力兴办国民学校、民众夜校,以普及国民教育。钦明等8所小学改为中心国民学校,14所初级小学改为国民学校,学生1500多人,教师51人。这一年,龙溪私立寻源中学,为避战乱,内迁华寡藻苑(草坂),学生百余人,教师10多人。寻源中学的内迁,为华安培养了一批高、初中毕业生。1946年春,寻源中学迁回漳州,3月,县正式成立华安县立初级中学,址在下坂龙安岩,招生2个班,学生102人(其中寻源中学转入58人),教职员工11人,至1948年首届初中毕业生39人。此时,文化教育很落后,县内知识分子屈指可数,只有50来人,在教育界服务的则更少。
  1949年11月华安和平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县立初级中学,5个班,学生130人,教职员工12人;公立小学32所,私立小学一所,学生1005人。
  1950年华安县经过剿匪反霸斗争,社会秩序逐步安定,中小学校数、生数得到恢复与发展。1952年贯彻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教育必须向工农开门,改造旧教育、发展新教育的办学方针,大量招收工农子女入学。1956年贯彻以农业高级社建校的精神,大力发动群众办学,民办小学得到较快的发展,全县民办校增至51班。1957年创办丰山民办中学。1958年增办高安、南海两个初中班,华安中学始办高中,招收1班,学生47人;小学做到社社有初级小学,乡乡有完全小学,掀起群众性的办学热潮,小学校数增至132所,学生增至9336人,还有半日制小学,隔日制巡回小学,午班、晚班、青少年混合班等;幼儿教育有新的发展,实验小学与仙都、沙建两所中心小学附设公办幼儿班,开设3个班,共有幼儿133人,其他各地纷纷开办民办幼儿班,计开设39个班,幼儿986人,教师40人。
  尔后,教育经过多次整顿、精简,压缩办学规模,至“文革”期间,各地小学附设初中班,举办“五·七”学校。学校简易上马,教师层层拔高,遭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解放20多年,教师严重短缺,靠漳州、厦门、石码以及邻县支援。至1978年全县有中学7所(其中完中6所),在校生6049人(其中高中生1746人),教职员工371人,培养了12010名初中毕业生,3671名高中毕业生;1975—1978年的三年中,向各地输送大学生243人,中专生150人,小学142所,在校生19756人,教职员工1036人,培养小学毕业生33675人;幼儿教育处于时办时停的状态,仅有3个班坚持办学,幼儿在学150多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经过拨乱反正,教育恢复了生机,各中小学恢复了原校名,为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创造良好环境。华安一中、实验小学被省定为重点中小学。1980年创办城关初级中学。1981年创办华安城关职业中学(1998年5月6日升格为福建省华安职业中专学校)。1982年9月中共华安县委,出台“关于加强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10条,1983年推广井仔口小学办学经验。1984年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全县有80%的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被省评为先进单位。1985年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福建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暂行条例》,重新调整初等义务教育规划,实施分级办学责任制。县普及初等教育经省、市验收合格。1986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提高小学“四率”水平。成人教育抓职工文化、技术的“双补”,合格率达80%以上,举办成人中专,中国农业会计函授华安县辅导站被国家农牧渔业部授予办学先进单位。1988年创办丰山、南苑中学。抓好“管理、改革、师资、经费”四项工作,致力培养“四有”人才。这一年,全县小学177所,在校生数达15548人。入学率98.3%,巩固率98.69%,毕业率100%,普及率97.4%,“四率”达省颁一类县的要求。1989年县在集资办学,实现“一技一地”,优化学校管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成绩显著,获得省市奖励。
  1979—1987年,全县多渠道筹措资金达1084.7万元,其中群众集资518.9万元,占总集资金额的47.84%,这些资金用于新建、扩建校舍64幢,建筑面积达46946平方米;维修校舍72幢,面积达35881平方米,添置课桌凳7230副,与前30年的建筑面积相比增长148%,总投资增长308%,同时还添置教学仪器、音乐和体育器材、图书及其他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990年创办华丰中学,使学校布局趋向合理。这一年,教育工作以“团结、开拓、进取、求实”的精神,端正办学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沿着稳定、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华安被省评为农村中小学实现校校有劳动实验基地的先进单位,荣获“建立校产,发展教育”的锦旗,县政府荣获省教委、财政厅表彰,获“重教办实事”锦旗。
  1991—1992年,教育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进一步落实教育分级管理体制,开展教育“六项”督导工作,提高办学效益;贯彻《义务教育法》,举办文艺“踩街”活动,进行执法大检查,依法治教逐步深入人心;开展“二史一情”教育,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增强爱国心,建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党的十二届八中全会精神,落实“科技兴农”战略,大办兴农教育,修教育之渠,引科技之水,灌农业之田。农科教三结合,三教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中小学“四率”和教育质量名列市前茅,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挤身于省先进行列,省教委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在华安召开,省教委主任亲临会议做指示。
  1992年,全县中学11所118个班,学生5299人(其中高中生761人),职业中学1所14个班,学生504人;小学193所729个班,学生16090人;幼儿园5所134个班,幼儿3120人。1990—1992年,三年计集资185.98万元,新建、扩建校舍5116平方米,添置课桌凳1250副,购置教学仪器11万元。1979—1992年,全县培养初中毕业生17557人,高中毕业生6388人,为大专院校输送1117名新生,为中专(含中技)输送1628名新生;培养小学毕业生39737人,特别是职业高中毕业生,都能在社会上发挥一技之长。
  1993年教育以改革为龙头,围绕“教育质量和勤工俭学”两个重点,狠抓十个转变,落实四项工作,促进全面发展。提出运足内力,巧借外力,狠抓“两基”,服务经济,全面改革,单项突破的措施,学“纲要”,促九年义务教育,促教育改革与发展。县政府实施县直机关与乡镇领导挂钩56所中小学,一挂五年,掀起尊师重教热潮。1994年宣传、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纲要”的实施,按“两基”工作要求,学校实现“一无十配套”。学习《教师法》,解放思想,转脑筋,抓机遇,大胆改革,抓三教统筹,抓实用技术教育,培养建设人才。县委、县府下达“关于实行县直机关单位与学校挂钩责任制”的通知和发出“关于制止中小学流生若干规定”文件,有力制止流生,促教育走上法治之路,跨上科技兴国的轨道。
  1995年召开教育盛会,传达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优先发展教育的认识,县委、县府做出“关于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决定,按照“转脑筋、抓机遇、打基础、创优势、增效益、上台阶”和“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狠抓“两基”,推进改革,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确保1997年实现“两基”和全面完成县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县出台十二条措施,保证教育经费的增长,增加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学习贯彻《教育法》,动真格,抓教育,办实事,尊师重教,促教育优先发展。1996年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狠抓“两基”工程,抓住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两个关键,解决教师住房、职称、医疗保健三个热点问题,处理好四个关系。199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华安“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和国家教委的督查,“两基”十七项主要指标中,有六项达到了省“高水平、高质量”要求,即初中阶段入学率,初中年辍学率,小学、初中教师达标率,94—96年中学生均教育经费三年平均数,1996年中学生均公用经费,受到国家督学、国家教委督导处赞扬。喜迎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极大地鼓舞着教育工作者,全县教育由追求升学率向素质教育转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年,全县中学10所180个班,学生9498人;职业中学1所17个班,学生683人;小学123所699个班,学生22426人;幼儿园6所123个班,幼儿3081人;全县教职员工计194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5人,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幼儿高级教师387人,中、高级职称占总教师数的22.19%,学历达标,超过省平均水平。一年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2800多万元,新增校园面积12万平方米,新建、扩建校舍6万平方米,新增图书25万册,添置教学仪器、体育器材50多万元。7—12周岁正常儿童入学率达99.64%,13—15周岁正常少儿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8.扫盲7000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7.31%;改善教师居住条件,新建、扩建教师宿舍达14187平方米;高考大面积丰收,上省专线117人,上线率达39.8%,“上线率”与“万人口上线率”均居漳州市第一名。
  1993—1997年,是教育辉煌的五年。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被认可,并付诸行动。这五年,高考是丰收年。考上的“人数”、“上线率”、“万人比”均超历史,达高标准;考上大专院校达909人,中专905人。社会多渠道集资达5579.5万元,新建、扩建校舍15552平方米,改造旧校舍达30965平方米,目前,全县中小学校貌焕然一新,90%的村建起了新校舍。培养初中毕业生8550人,高中毕业生1316人,职高毕业生201人,小学毕业生13445人。
  纵观华安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要发展,必须依靠党的领导,走群众路线,实践证明:人民是历史真正的英雄。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科技兴国,教育先行。只要全县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就能描绘教育的锦绣春天,迎接新世纪的明天。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九辑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九辑》

本文主要介绍了华安县的历史照片、名人题词和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华安县教育事业发展史略、华安县金山林场科技发展史迹、华安县计划生育工作跨进全省先进一类县行列等。此外,还提到了华安县的交通、邮电、乡镇企业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剑津
责任者
林一民
责任者
李东渊
责任者
邓小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丰山民办中学
相关机构
华丰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