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奋进中的华安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437
颗粒名称: 开拓奋进中的华安县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5
页码: 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华安县是位于闽南金三角的山区县,建县以来在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华安积极发展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公路、改善电力和通讯网络。全县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华安被授予多个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批科技兴林示范县、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等。
关键词: 华安县 经济发展 开拓

内容

华安地处闽南金三角的西北端,是沿海地区的山区县,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县之一。面积1315平方公里。全县行政区划分为6镇4乡、7个国有农林场、91个行政村。总人口16.02万人。
  华安山青水秀,文化昌盛,人杰地灵,资源丰富。建县以来,尤其是解放以后,华安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扫清匪霸,艰苦创业,重建家园,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一曲曲时代的壮丽诗篇。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上下群策群力,开拓进取,二十年苦心经营,面貌焕然一新,相继被授予全国首批科技兴林示范县、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全国教育“两基”验收达标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林业生产先进县、全省农村能源建设试点县、全省计生工作一类先进县、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示范县和省级复明工程先进县。贡鸭山被列入省级生态森林公园;二宜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竹牌竹凉席被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评定为名牌产品;华安玉被评为全国名特石材;坪山柚荣获全国早熟柚类金杯奖;华安玉雕、摇星牌儿童睡袋获全省乡镇企业精品展销会金奖;山绿珍牌中国藤茶、绿珍牌脱水苦菜、绿珍牌蕨菜、华安玉笋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995年被授予“中国坪山柚之乡”。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巨桉母种园、全国最大的竹类植物园、全国规模最大的美国湿地松人工林和珍稀树种肉桂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华安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辉煌的业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经济发展成绩显著。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92036万元,比1992年增长1.95倍,年均递增24.18%,比1978年增长9.36倍,年均递增12.4%;工业总产值(90年价)75078万元,比1992年增长3.1倍,年均递增32.6%;比1978年增长22.7倍,年均递增17.1%;乡镇企业总产值(不变价)13.38亿元,比1992年增长7.16倍,年均递增52.2%;财政收入5506万元,比1992年增长2.38倍,年平均递增27.56%;职工平均工资收入5748元,比1992年增长1.6倍,比1996年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2495元,比1992年增长1.7倍,比1978年增长38.3倍,年均递增20.1%。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漳州市前列。农业得到加强,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加快。粮食总产年年创历史新高潮,1997年达到76970吨,比1992年增长8.91%。农业综合开发形成热潮。竹木、水果、食用菌、蔬菜、烟叶、糖蔗、养殖业、绿色食品等农业主导产业迈上新台阶。资源型、加工型企业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充,企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县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总数达到4952家。食品加工、林产品加工、水电业、建材、建筑、运输和旅游等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方向,综合配套改革实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农村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市场体系发育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经、投资、价格、流通、住房等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展开。转变政府职能,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继续扩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对外经贸合作水平有新的提高,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1997年全县新批办三资企业4家,合同外资金额41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0万美元。已有16家三资企业开业投产,实际利用外资金额782万美元。同时,全县向上向外争取各类资金1.6亿多元,其中,无偿资金3340万元。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交通网络更加完善,电力更加充足,通讯更加便捷,环境更加优美。全县修建等级公路102公里,无等级公路7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5.33公里,实现全县村村通公路。现有电站73座,总装机容量9.8万千瓦,年发电量5.6亿度,成为闽西南重要的电力基地。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近万门,10个乡镇已全部实现通讯程控化。移动电话、无线寻呼覆盖全县10个乡镇所在地。市政建设步伐加快,城镇面貌有较大改观。旧城改造、城区立面装修以及绿化、美化工程进展迅速,城镇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建设了一批居民用房和公共设施,初步建成整洁、优美的现代文明县城。同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制定优惠政策,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咨询服务信息中心等,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至1997年,全县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任务,有6个乡镇,67个村,27960户基本实现小康。1997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495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8.3倍。通讯、交通工具广泛进入家庭,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市场商品丰富,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上升,人民的衣食住用行条件明显改善。
  ——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可喜成绩。新建成一批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基础设施和阵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更加牢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可喜成效。“团结务实、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开拓争先”的华安精神深入人心,全县上下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改革的春潮又将在神州大地上涌起,古老的北溪,再次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向未来,华安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从山区实际出发,继续实施“依山兴县,兴农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发展优势产业人手,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在科技进步上求实效,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增优势,在可持续发展上添后劲,在开拓市场上提高竞争力,着重发展八大高优农业基地(竹木、水果、食用菌、蔬菜、烟叶、糖蔗、养殖业、绿色食品),培育五大支柱产业(林产业、水果业、养殖业、华安玉加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三大重点产业(电力工业、建材业、旅游业),努力建“三县”(即巩固发展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争创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全国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县)、创“三城”(即建设玉石雕刻城、竹木加工城和香料城),把华安建设成九龙江北溪经济繁荣带。
  今日华安,商机无限,前景广阔。我们将以更加主动的精神,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灵活的措施,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迎接广大海内外朋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我们相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有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有海内外各界朋友的鼎力相助,一定能够建设一个富庶、繁荣、文明、小康的新华安。
  1998年8月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九辑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九辑》

本文主要介绍了华安县的历史照片、名人题词和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华安县教育事业发展史略、华安县金山林场科技发展史迹、华安县计划生育工作跨进全省先进一类县行列等。此外,还提到了华安县的交通、邮电、乡镇企业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晓峰
责任者
钟禄贵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