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学前教育的实验基地—县实验幼儿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429
颗粒名称: 华安学前教育的实验基地—县实验幼儿园
分类号: G618
页数: 5
页码: 96-10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华安县实验幼儿园是该县最早的幼儿园,前身为华丰幼儿班。自1953年秋季创办以来,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该园在园长裘慧珍的带领下,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师素质和幼儿教育质量。近年来,幼儿数激增,1994年秋季又增办一所幼儿园,成为一园二所的实验幼儿园。该园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园领导也非常重视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自制的幻灯片和教具多次获奖,该园培养出来的幼儿在各方面表现出色,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关键词: 华安县 幼儿园 实验基地

内容

华安县实验幼儿园的前身是华丰幼儿班,始办于1953年秋季,招收幼儿一个班38人,配备教养员两名。五十年代中期,学前教育发展很快,至1959年秋,幼儿班更名为县幼儿园,隶属县实验小学。1981年8月,与小学脱钩,成立县实验幼儿园。近年来,幼儿数激增,1994年秋季又增办一所幼儿园,成为一园二所的实验幼儿园,招收幼儿16个班,632名,共有教职工44人。
  华安县实验幼儿园创办十多年来,为华安学前教育做出很大贡献,取得斐然成绩,几乎年年受表彰。1982年被评为省“三八”红旗集体和市教育先进单位,此后连续六年被县市评为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园所,1987年被评为省优秀家长学校,1994年获市“三八”红旗单位和县文明单位称号。
  县实验幼儿园按照“出人才、出经验”和办成全县学前教育实验基地的要求,办园十多年来,经过全园教职工的辛勤耕耘,不负众望,在班子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及园所设施建设诸方面,为全县做出榜样。
  老园长裘慧珍于1962年从繁华闹市南京,到华安山城从事幼教工作,至1989年退休,在华安幼教岗位上渡过29个春秋。她195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幼师专业,到华安来,不仅带来严谨洽学的作风,而且带来十年的幼教经验。县实验幼儿园一建立,她就任园长,一开始,她醉心于传,帮、带,根据热爱专业,团结同事,以身作则,熟悉业务的原则,培养园领导。十多年来,在她精心栽培下,有八位老师走上园领导岗位,退休时,顺利完成新旧班子的交替,从园里调出的领导或教师,现出任副局级以上的干部2人,任外地幼儿园领导4人。
  办好园所,教师是关键。县教育局非常重视县实验幼儿园的师资配备,每年从幼师毕业的教师,首先保证实验幼儿园的需要,至1989年,园里的教师有85%以上是泉州幼师毕业的,在当时一段时间里,成为全市各园所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园所。上级业务部门和园领导更重视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采取了上岗前培训,送县进修学校短期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开教学观摩课,教育研讨,撰写论文和裘园长的言传身教等做法,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很多教师成为教坛新秀,有不少教师的优秀教案,通过评比,获奖的有:王阿绸老师的《角色游戏的作用摭谈》获市一等奖。苏志红老师的综合教案《小蝌蚪找妈妈》获市大班优秀“教育活动”二等奖,赵葵红等三位老师的教案,获市三等奖。蔡丽珠老师撰写的《浅谈幼儿园寓教于环境创设》等三篇论文,获市三等奖。
  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幼儿。县实验幼儿园教师大都能根据幼儿好动、好奇的特点,按照具体、形象的教育原则,注重德、智、体、美诸方面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做到每日活动动静搭配适宜,使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园领导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多添置教学设备外,还积极动员全体教师自制教具,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自制的《小公鸡吹喇叭》、《小熊举重》等幻灯片,配上录音解说词,获省级奖。1984年省电视台《教育之窗》,到园里拍摄自制幻灯片录像,进行播放,推广。自制教具二次参加市展出,有《电动军舰》等三件,经评比分别获市第一、二、三名。经过教师的潜心培育,每年向实验小学输送两百多名合格新生。有不少学生成为实小各方面的拔尖人才,有的成为小歌星、小画家、小体育健儿,他们在市参赛均获得好名次。有的成为学生尖子,三好生,有的被省、市评为优秀少先队员,有的随家长调动,进入漳州实小读书,任课教师夸奖说,从华安实验幼儿园培养出来的儿童,各方面能力强,技能技巧好,学习成绩突出。
  为密切家校联系和加强幼儿教育,从1986年起,园里开设家长学校,许多家长在家长学校里系统地学习怎样关心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积极开展教养儿童的研讨活动,有效地提高家长教养子女的水平。每年保持300名左右的家长在校参加学习。
  县实验幼儿园除及时总结自己办学经验,向全县推广外,还做到每学期都为基层幼儿教师,开设富有启发性的公开教学观摩课,每年暑期配合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幼儿教师理论、业务、技巧”培训班,做好民办幼师技能技巧专业考核和乡镇幼儿园(班)的注册验收工作,有力促进全县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幼儿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在不断发展,园的办学条件也日臻完善。座落在县剧场南侧的这所幼儿园,占地面积1666平方米,初办园是利用县剧场边一座双层楼房作教室,总面积580平方米。1983年11月,兴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教学楼,建筑面积620平方米。1994年6月又在平湖西路、县工商行政大楼东侧,兴建了一所幼儿园,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主教学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这项工程建设资金采用“向市教育部门争取一点,县财政拨一点,幼儿园自己挤一点,单位、个人捐资一点”的办法,共投资100多万元。在发动捐资时,县领导非常重视,县长张长岩和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张华南带头捐资150元和500元。从而促使许多单位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先后共捐资5.3万元。
  随着教学主楼的建成,园里的设施也逐渐完备。两所幼儿园共有16间活动室,十二间幼儿厕所,10个洗浴室,5间办公室,二间厨房及保健室,音乐室、电教室、235张幼儿双人床等。还有18架脚踏风琴、一架手风琴,一架高级电子琴,14架大中型三用机,29时彩电、录像机等,厨房配有绞肉机、高压锅。户外活动场所宽敝,配有游戏器材和运动设施,如攀登架、滑梯、转椅、摇船、千秋架等,另辟有沙池、游泳池、动物饲养角和种植园地,周围环境种养花草、树木,美化、绿化环境。华安县实验幼儿园,不愧为华安县学前教育的实验基地。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刊专稿介绍了邓小平诞辰九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同时关注了华安地区的经济开拓、社会公益、教育发展以及海外见闻等多方面内容。文章涉及了华安水力发电厂、公路建设、糖厂转制、华侨旅行社、木模厂等多个领域的开拓和发展,同时也介绍了农民土专家杨建设、热心公益事业的林文图先生等人物的事迹。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华安城关职业中学和实验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创办和发展,以及海外见闻和历史人物赵德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东武
责任者
杨丽瑄
责任者
裘慧珍
相关人物
王阿绸
相关人物
苏志红
相关人物
赵葵红
相关人物
蔡丽珠
相关人物
张长岩
相关人物
张华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