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城关职业中学创办发展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428
颗粒名称: 华安城关职业中学创办发展史
分类号: G718.2
页数: 7
页码: 89-9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华安县城关职业中学是一所职业中学,创办于1981年。该校采取联合办学的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开设多个适销对路的专业班和培训班,为华安县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初、中级专业人才。
关键词: 华安县 城关职业中学 学校

内容

华安县城关职业中学(以下简称城关职中)创办于1981年秋,位于县郊西南3公里处的华丰镇下坂村白望山,依山傍水,环境宜人,交通方便,是华安培养初、中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办学时,学校设备简陋,教室多半利用华安水电厂原一工区的工房,照明用煤油灯。开办初按照全日制中学的模式办学,开设缝纫、医药、木工等3个专业。1982年学校与有关单位挂钩,购置一批缝纫机、木匠工具,建立木工、泥水工场。9月增办土建、茶叶2个专业。学校开始在维艰的道路上爬涉。
  1984年秋,贯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提出“发展职业教育,走联合办学的道路”的指示,县城关职业中学与林业、卫生等有关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相应的各类专业班。联办的企事业单位,为学校选派科技人员,兼任专业课教师,拨给办学经费,提供部份实验设备公实习场地,比较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学校得到发展。
  1986年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兼任校长,县委宣传部、财政局、教育局、劳动局、林业局等主要领导组成顾问小组,为学校排优解难办实事。县劳动局规定:县城关职业中学毕业生参加招工时,只要专业对口可以免试,其工资待遇比招收其他同等学历的职工高一级,以激励学生到职中就读。
  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劳动局三家联合实行“三位一体”的办学形式,使职业教育增强活力,教育质量有明显提高。1987年,乡企、财会等专业毕业生93人,参加漳州会计人员统考,百分之百获得合格证,得满分的占参考人数的9898。
  1988年,县城关职中与市林业局联办的林业财会,试行跨县招生,原计划招生50人,经报考录取94人,超额完成招生任务近一倍。县城关职中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县城关职中确定:为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又有专业知识的中等技术人才的办学宗旨后,于1989年,经省、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举办林果、林财中专班,在全市10个县(区)统招统配。县城关职中办学模式开始转变,既有职业中专,职业高中,亦有实用技术培训班。招生办法,既有向县内和全市招生,也有面向兄弟地、市区招生,也有由乡(镇)推存。学校采取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根据社会的需求,灵活多样的办学措施,显示出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990年,在办好林果、林财中专班的基础上,又增办林业采运专业班。这一年,县城关职中在联办单位的支持下,共同筹集部份资金专门作为奖学金,每年由县职教领导小组、联办单位和学校组成考评小组,除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评级奖励外,还举行1—2次专业考核,分等级适当奖励。奖学金的设立,提高了师生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991年,学校又与市水电局联办水利水电专业班,培养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的形势下,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困难。县城关职中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改革办学模式,1992年和1993年,学校不囿于“我办学,你求学”的旧模式,而是敏捷掌握市场信息,实行“开门办学”,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这一举措,已成为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即采取“点菜”与“三结合”的方式展开,根据社会的需求,拟开设的专业、课程和培养目标列“菜谱”,请社会各界来“点菜”,学校据此进行“烹饪”,为社会献上“佳肴”。“三绪合”即学校正规办班与函授、短训结合;在质量管理上把提高学生知识质量与培养自谋职业能力结合;培养与安置结合。学校以办好林果当家专业,先后增办乡企、乡医、,电脑、电工、兽医、美术、服装等23个专业,并把课堂延伸到各行业、农村乡镇。还采用送教下乡,送教上门的办法,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专业人才。
  这所学校坚持走联办道路,发挥联办威力,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不仅与市林业局、水电局联办还与县劳动局、卫生局、林业局、农业局、华安水电厂部门联办,与漳州市第一职校、永安水利电力学校挂钩。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技术训练,并建年以龙头山苗圃场、金山、葛山、利水林场,县农械厂,县医院等10多处为见习、实习基地,让学生走进社会锻炼,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水平。学生到实习基地,通过听介绍,参观,开展调查研究和专业实习活动,学习到许多在校内无学到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热爱所学的专业,热爱劳动,遵守职业纪律,增强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1990年至1993年,县城关职中不仅连续4年在校学生数保持500人,而且举办“适销对路”的各种专业20班,招生771人。珠算定级培训,4期206人。举办一年制的黑荆树种植技术专业班49人,农经类函授班40人,初级电工短训班,2期计188人,实用菌短训班1期21人,举办电脑培训班,1期32人。使学校成为各行业的“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1994年,县城关职中党支部书记、校长主动走出校门,多次到闽西的部份市县(区)人才市场调查研究,寻找联合办学的新伙伴,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目标,大胆改革老专业,开辟办学新路子。;该校针对本市林业财会与水利水电人才的饱和现状,主动调整联办专业,开设水电财务微机和林业办公自动化2个职业中专班,与永安水利电力学校结为姐妹校,并借助姐妹校的办学力量,实行跨地、市招生,招收普通职业中专班和成人中专班各一班。学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今年秋季,又开设福建水利电力学校《水电站电力设备》华安教学点,向龙岩地区、:漳平市、泉州市、漳州市等地招生49人。还创办水电财务微机专业,水电财务与微机专业,,向本市招生48人。林业办公自动化、玉雕工艺专业等职高班,并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电工等专业技术短训班,全方位开发职教的多功能效益。全校现有教师78人,14个教学班,520名学生。城关职中发展势头好,师生教与学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长进。历年来有不少学生参加县级以上的学科知识考试竞赛,大都获奖,其中有12名学生在参加市级以上知识竞赛获奖,92级水电班许丽琴同学,参加中华青少年文学基金会等十一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中学生文学夏令营选拔营员征文赛》,荣获优秀奖。
  为适应学校发展要求,学校各项设施逐年充实与完善。省、地、县拨款16.7万元,兴建一座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大楼,建筑面积1820平方米,1984年,再兴建一座二层教师宿舍楼420平方米,修缮房屋26座,全校建筑总面积达到4559平方米,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设备日臻完善,设有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物理、化学实验室、电脑室和各种专业仪器室;有一座印刷厂,年产值10万元;一座机械制茶厂,还有校办食用菌场,开辟科技实验基地120亩,已种茶30亩,种柚、柑桔、龙眼、荔枝等果树共90亩。
  十四年来,华安县城关职中,经过不断探索。辛勤耕耘,学校培养出一批批祖国四化建设人才。历届毕业生考上林业学院等大专院校有17人,毕业后回校任教的7人,自1984年开办林业班以来,共有六届毕业生415人,全部就业,他们分别被分配到全市各林业系统各部门和21个国营林场工作,在工作中都很吃苦,有的干得满出色。如林财(1)班毕业生沈毅鹏回东山县分配工作后,严格要求自己,进取心强,成绩显著,于1992年被提拔为杏陈乡团委书记。历届水电专业毕业生388人,除少数人自谋职业外,多数人都在全市各水力电力部门和单位工作。历届医药专业毕业生300人,虽大都数自谋职业,但凭着自己在校学到的知识和医术,或回乡里开诊所,或到厦门,广东开医药店,並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华安城关职业中学的办学实践证明:只要办学方向明确,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成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有用人才,学校就越办越好,受到有关单位和群众的欢迎。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刊专稿介绍了邓小平诞辰九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同时关注了华安地区的经济开拓、社会公益、教育发展以及海外见闻等多方面内容。文章涉及了华安水力发电厂、公路建设、糖厂转制、华侨旅行社、木模厂等多个领域的开拓和发展,同时也介绍了农民土专家杨建设、热心公益事业的林文图先生等人物的事迹。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华安城关职业中学和实验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创办和发展,以及海外见闻和历史人物赵德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东渊
责任者
陈德和
责任者
陈福春
责任者
许丽琴
相关人物
沈毅鹏
相关人物
项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