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山女教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420
颗粒名称: 畲山女教师
其他题名: 记欧阳璇的办学事迹
分类号: G451
页数: 13
页码: 62-7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汉族女教师欧阳璇在华安县高安镇坪水村为畲族人民办学的故事。欧阳璇在解放前曾过着贫困的生活,后因机缘巧合了解到坪水村的畲族人民的生活困境,于是决定前往山区办学,为少数民族的文化翻身默默地奉献着。在办学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她始终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她的办学事迹在华安和龙溪地区广为流传。
关键词: 华安县 欧阳璇 教师

内容

华安县高安镇境内海拔800多米的腾云岭上,有个畲族聚居的坪水村。从前,这里山高势险,交通不便,只有两条羊肠小道通往外地。生活在这里的畲族同胞,解放前过着“糠菜半年粮,火笼当棉袄”的穷困生活、全村二百多人没有一个识字的,遇到信件来往,就得翻山越岭,跑到一、二十里外的地方,求人看信或代笔。
  1951年春,汉族女教师欧阳璇到坪水,为畲族同胞办起了第一所初级小学,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依靠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不怕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忠心耿耿地为畲族文化翻身默默地奉献着,与畲胞建立血肉相连、亲若家人的关系,尽力为畲胞服务。其办学事迹,在华安和龙溪地区广为流传(龙溪地区现在的漳州市)。
  上腾云岭
  欧阳璇,又名欧阳碧璇。1913年10月生于印度尼西亚的爪畦岛。襁袍中,父亲病故。1920年,随母回国,居住在龙海县角美镇桥头欧厝社,进过私塾。1920年,随母迁入漳州,在霞浦初小、文衡女子小学、进德女子中学就读,兼做纺织、刺绣女工,因家庭困难,中途辍学。1938年结婚,丈夫钟金田(又名钟志坚),是畲族后裔,靠肩挑小贩为生,家中常有畲族亲友来往,交谈中,使她了解到:旧社会,坪水人民受到双重压迫、剥削,加上种族岐视,畲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抓丁派款,畲民连续十三年不敢外出赶集,文化卫生非常落后。
  1951年初,坪水畲族同胞派人到漳州,聘请教师进山办学,住在她家,她听到这一消息后,主动要求前往,把自己的打算和母亲商量,母亲说什么也不让她去,漳州亲友知道了也来劝阻。她说:我去畲山教书,不为自己图什么,而是为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服务。她说服了母亲和亲友,收拾简单行装,买了一些教科书,偕同丈夫、儿女离开相依为命的母亲,离开生长31年的漳州,登上腾云岭。
  知难而上
  “哈罗鼓”(畲语:汉人)先生来了,畲族人民象办喜事一样,把她迎到村里。
  欧阳璇一来到畲村,就动手筹办学校。一切因陋就简,借一间楼厅当教室,用一块大木板涂上锅烟当黑板,找了十多条长木板用土块垫起,高的当桌子,低的当椅子;买不到课本,就发动学生把家里的纸张拿来订成本子,她逐字逐页地抄,一共抄完语文、数学各十九本。开学了,十九个小学生兴高采烈地来上学。欧阳璇不会讲畲语,第一天上课,学生听不懂汉语,孩子们闹哄哄地,不一会就一个个地溜走,她十分苦恼地望着空教室出神。正好,华安二区区长张纪信到坪水来,听了她的汇报,鼓励她说:只要虚心学习,边学边教,困难是可以解决的。嗣后,她就先当畲民的学生,备课时把课堂上要讲的话都写下来,一句一句地请教会讲闽南话的畲族人,就这样边学边教,经过三个月的学习,终于初步学会畲族语言了。
  一个困难解决了,新的困难又来临。1954年,她的丈夫病逝,留下六个孩子,大儿子又得重病,小女儿刚满五个月。这时,欧阳璇内心十分悲痛,母亲得知这不幸的消息,又来信叫她搬回漳州。她想:回漳州母亲可以帮助照料孩子,困难总会比在坪水少些,但自己走后,谁来接替呢?即使上级派新教师来,情况不熟悉,语言不通,困难会更大。回想丈夫病逝时,当地领导亲自上门安慰,畲族亲人把丧事全部包下来,我怎能把担子推给别人呢?这时,县长卢法书来坪水检查工作,听到她的不幸,亲自上门慰问。畲胞非常关心她,给送菜、送柴,帮挑水、煮饭、带孩子。党的关怀畲民的关心,让她下定决心,不辜负党和畲族同胞的期望,迎难而上。当即向群众表明了态度:“我决不离开学校,不离开坪水,决心在畲山干一辈子。”同时,她含辛茹苦把六个孩子培养成人,且皆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其中两人大学毕业,三个中专毕业,、一个初中毕业。
  1956年,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当欧阳璇满怀信心在畲山上传播文化种子,培养下一代之时,她的身体却渐渐衰弱下来。1961年11月,组织上不让她再教课,派一位初中毕业生来担任代课教师,要她回漳州好好休养。党和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欧阳璇十分感激,可是,她没有走,一面在校休养,一面帮助代课教师。病情稍有好转,就到校授课。县教育局提出办多种形式学校,她积极响应,在学校里办起“午班”、让进日校有困难的八名适龄儿童入学。
  教书育人
  欧阳璇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儿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使儿童从小树立良好品质,养成良好习惯。对顽皮生,耐心进行正面教育,循循诱导,多关心、多表扬、使其逐步转变。学生经济上有困难,买不起学习用品,她就发动拾石墨磨尖当铅笔,用小竹杆削尖当钢笔。替他们买纸张装订作业本,一切能够节省都尽量节省,同时自己省吃俭用,帮助困难最大的学生。如钟木花、钟树根两位学生,她连续四年为他们买课本和学习用品。有两位学生,没有母亲,她为他们缝补衣服。有一次上语文课,课本中讲的是解放军在作战中遇到缺水的困难,连长和战士互让一粒苹果的故事。欧阳璇以激动的心情,向学生讲解放军为什么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在战斗中能发挥高度的阶级友爱精神,就是因为解放军是党缔造的人民军队,爱憎分明。由于课内外加强教育,同学间出现了友爱的新气象。
  为了提高业务水平,教好学生。欧阳璇除自己认真钻研教材和参考书外,特别注意利用各种机会,虚心向学区内其他教师请教。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除患病外,不管刮风下雨,严冬酷暑,都背着孩子,翻山越岭,步行十多里路,到高安学区参加学习,并把下两周的教学笔记带在身上,以便请其他老师指正。在自己勤学好问和其他教师帮助下,欧阳璇熟悉了教学业务,提高了教学能力。
  二十多年来,她白天教小学、上“午班”,晚上教民校,实现学龄儿童、学前儿童、青壮年文盲、半文盲百分之百入学,成为全县一面旗帜。1964年,全县教育现场会在坪水召开。据统计:坪水畲族小学,培养了64名小学毕业生、18名初中生,4名高中生,5名大中专毕业生,这些人中,有11人成为国家干部,12人成为国家职工;有12人成为大队(村)主干,有23人担任了会计、记工员和民校教师;有14人到过北京。结束了目不识丁文盲村的历史。大队长钟金火,原是文盲,30岁开始进业余学校学文化,经过几年勤奋学习,已会看报、写信、曾在全县农村讲普通话比赛获得第一名。
  为民办事
  欧阳璇关心畲民的疾苦,善于做群众工作。她身兼十员(小学教员、夜校义务教员、保育员、接生员、宣传员、理发员、文书员、土地丈量员、调解员、卫生员)。全心全意地为畲族同胞服务,做畲民的知心人。
  欧阳璇到坪水不久,穷苦畲胞钟福盛的妻子难产,肚子痛了二昼夜,村里的人急得没有办法,当时到外地请一个接生婆要付一百斤谷子,还要用轿子翻山越岭迎送。她听后,立即赶去帮助,使产妇胎盘顺利落地。此后,村里妇女分娩,总要请她去接生,那怕是三更半夜、天气再冷,她从不推辞。
  解放前,畲村人民发生疾病,无钱请大夫,求神拜佛,听天由命。解放初期,人民政治上翻了身。但文化卫生落后的坪水畲村,患病请大夫,服药仍很费事。欧阳璇一方面宣传破除迷信和有病服药的科学道理,一方面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58年坪水大队被评为省卫生先进单位,她出席省的卫生先进工作者会议。村里没有理发店,她特地去学理发,购买一套理发工具,为学生理发,克服了学生常几个月不理发的不良习惯;她还学习医药常识,购买数十种常用药品,学生患了病,自己能治的,就及时给予治疗。有一次,学生钟树根患了腮腺炎,欧阳璇给敷上药,很快治好了,制止了这种病的蔓延。钟振兴的孩子发高烧,昏迷不醒,一家人啼啼哭哭,,欧阳璇凭她所学的医学常识,对病情进行诊断,认定是肺炎,配了药片给孩子服下,隔一二天,孩子的病痊愈了。这件事,大大地教育了群众,使大家明确患病对症服药的道理,群众称她家是“小医疗站”。她还抽出时间,教畲族妇女染布、裁衣,受到畲族人民的爱戴。
  欧阳璇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在畲村教书育人、为民办事,以毕生精力谱写了改变坪水畲村教育面貌的新篇章。她曾先后获得十三次的模范称号和奖励。1965年中央教育部派专人,到坪水总结欧阳璇的办学事迹,并带走她自制的教具——钢笔与鸟蛋。其办学事迹先后在《漳州报》、《福建日报》、《光明日报》等报上发表过。
  退而不休
  1978年组织上根据她身体状况,照顾其办理退休,安置在芗城区,她仍积极、主动参加街道工作。1978年4月,欧阳璇出席市少数民族工作座谈会,受到中央民族委员会领导同志的接见。
  欧阳璇是位称职的人民教师。她身体力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模范行为,力量无穷。其子女以她为榜样,使这一家庭,连续四代19人从事教育事业,其中5对夫妇双双从教,总教龄达187年。欧阳生有四子二女,有四子一女及三个媳妇从事过教育工作。现在还有6人在中小学任教,其中有2对夫妇。1992年,她被评为漳州市优秀“教师世家”。1993年11月被评为市“十佳”文明美好家庭。
  目前,欧阳璇已进入耄耋之年,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对来访者热情接待。她的可贵精神和动人事迹永远留在坪水畲族人民心中。坪水干部群众,只要有机会到漳州,都忘不了到她家探望。
  欧阳璇退而不休,仍孜孜不倦地活跃在邻里间,继续发挥余热。

附注

注:说文参阅《漳州报》、《福建日报》、《光明日报》关于欧老师事迹的报道以及访欧阳璇、坪水畲民提供的材料撰稿而成。 ②李文龙系欧阳老师任教期间的学区校长。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刊专稿介绍了邓小平诞辰九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同时关注了华安地区的经济开拓、社会公益、教育发展以及海外见闻等多方面内容。文章涉及了华安水力发电厂、公路建设、糖厂转制、华侨旅行社、木模厂等多个领域的开拓和发展,同时也介绍了农民土专家杨建设、热心公益事业的林文图先生等人物的事迹。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华安城关职业中学和实验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创办和发展,以及海外见闻和历史人物赵德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一民
责任者
邹文龙
责任者
欧阳璇
相关人物
钟金田
相关人物
钟树根
相关人物
钟福盛
相关人物
欧阳生
相关人物
张纪信
相关人物
钟木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