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潢派衍 玉牒传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99
颗粒名称: 天潢派衍 玉牒传芳
其他题名: 北溪银塘宋室皇裔赵姓源流
分类号: K810.2
页数: 8
页码: 110-11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赵氏家族的渊源、玉牒、南移以及对漳州的影响。赵氏家族源自颛顼,经过多次迁徙,最终入闽迁漳。在漳州,赵氏家族在南宋中兴时期最为鼎盛,出现了许多科举出身的官员。然而,在宋末国祚时期,赵氏家族遭受了灾难,元兵入侵导致许多族人惨遭杀害。幸运的是,居住在银塘的赵氏族人因地处偏僻而幸免于难。后来,赵氏家族在银塘定居,成为漳州的一支重要家族。
关键词: 华安县 天潢派 玉牒

内容

溯银塘赵氏渊源,据《银塘赵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载:赵之先,出自颛顼后,传大业,生伯翳,赐姓嬴氏,乃至造父为周穆王御,攻徐偃王,以功封赵城,其后子孙因以赵为姓。始居于涿州之天水(河北省涿县)。考其血缘,乃是二千多年前的天潢派衍。故俗以“天水”为赵氏别称,以前凡遇带有盛器上标着“天水”字样的人,人们便知道是赵氏人家。
  祖源
  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960)建立赵宋王朝,但赵氏家族传至太祖已是第五代。一世为僖祖,唐举进士赵眺;二世为顺祖,唐御史中丞赵廷;三世为翼祖,唐三州刺史,周显德赠右饶卫上将军赵敬;四世为宣祖,唐飞捷指挥使,折校司徒赠太尉赵弘殷,是赵匡胤的父亲,弘殷有五个儿子,长光济,早亡;次匡胤,即宋太祖;三光义,即宋太宗;四光赞,幼亡;五光美,改名廷美,封魏王。长房、四房无后,所有的皇族都分属于太祖、太宗、魏王三个支派,繁衍至今。银塘的赵氏族就是宋太祖第四子秦王德芳之后。
  玉牒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亲写御书:“为鼎分三派,各立《玉牒》十四字,以别源流,以示子孙,虽至疏远,亦知昭穆,不失次序”,并嘱“我族无亲疏,世世为思麻”。
  太祖派十四字号: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舆、孟、由、宜、顺。
  太宗派十四字号: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魏王派十四字号: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苟、光。
  以上各派各以本派字号世代相承轮用,及至明成化年间,太祖系后裔赵惟瑶、赵惟宪重修族谱时,曾把《玉牒》又沿续增加十四字,称为今十四字,仍按三派区分。
  太祖派今十四字:溥、纲、鼎、建、存、忠、厚;礼、义、谦、和、勖、永、循。
  太宗派今十四字:原、本、懋、兼、思、尚、实;式、景、均、中、庆、以、充。
  魏王派今十四字:先、贤、廷、辅、文、才、广;资、质、端、庄、盛、传、芳。
  而银塘属太祖派,则以十四字号用完,又重新从头开始,未再续用今十四字。这样从宋太祖开始到笔者的孙辈(伯辈),已经循环了二轮半,共一千零三十多年历经三十六代之多(详见银塘宗支赵氏世系表)。
  南移
  北宋时设宗正司管理皇族事务机构,后皇族子孙日盛,又置南外宗正司于南京(今河南商丘)、西外宗正司于西京(今河南洛阳),高宗南渡,先徙诸宗室于江淮,移大宗正司于江宁(今江苏南京),移南外宗正司于镇江(今属江苏),移西外宗正司于扬州(今属江苏),后来又多次迁徙,最后设西外宗正司于福州,设南外宗正司于泉州。自是三派宗室各散居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就遍布于江南了。银塘的宗支也与此同时随南移入闽迁漳。
  影响
  1、南宋中兴的赵氏鼎盛时期。据《族谱》载:“自南渡起,宗室许令入官,有宗学正奏名,有取应出官,有宗子覃恩,闽中以科目显者,赵为最盛”。据:(1)“入闽科第题名录”(1148—1274)共登科第452人;(2)“宗子取应出官录”(1148—1235),共取应出官10人;(3)“宗子覃恩录”(1122—1225),共宗子覃恩24人;(4)“赵氏漳泉守令诸司录”(1157—1241),漳泉守令诸司共181人。“游胄监入黉序者不胜枚举”,如晋江赵善镒与弟赵善鑉盖淳熙丁未、绍兴癸丑俱省试第一;龙溪赵希庠(银塘始祖父)与弟希商、及其子与倣放、其侄与偰契于庆元、嘉定、淳佑间父子兄弟四人俱登弟,成为一代显宦的“科举世家”。庆元间知漳州赵伯逖建江东虎渡桥,桥长二百余丈,石梁一块二百多吨,是古代建筑高超技术,为现代人所赞叹,它与洛阳桥、五里桥同是宋代建造,成为我省古代三大著名桥梁。
  2、宋末国祚的赵氏遭难时期。德祐丙子(1276)元兵入侵,京城临安(杭州)陷落,后元兵南下,杭州、福州宗室多数惨遭其害。时居住在漳州一带的宗室,“因元贼首陈桂龙,挟赵氏作乱袭漳州,元遣元帅唆都讨之,桂元逃入畲洞,唆都尽屠赵氏族,又徙赵氏于上都”。而当时银塘一派,因僻处村落,变易姓名,匿迹山林,幸脱锋镝。
  定居
  入闽迁漳定居在银塘的历史背境。太祖传下八世孙宋室将仕郎赵伯述由汴京护宋南渡居临安(今杭州)传及其子师诰于宋宁宗间(1195—1224)奉朝命携眷入闽迁漳(徙迁之年谱载不详)。至师诰长子希庠又于宋理宗宝庆二年丙戌(1226)间,带其子与倣放择北溪九龙里之银塘屯居,时与倣放年甫八岁,因其父希庠生、娶、墓、卒不详,乃立与倣放为银塘肇居始祖。当时为何择居此处?据《族谱》载:靖康二年(1127)一月,金人占领北宋首都开封,尽俘赵氏宗室,中原人民深受战乱流离之苦。南宋以后,“元愈猖獗宋日削弱”,“欲为存祀宁家之计”,乃择银塘这块依山阻水,距城四十里许,村背又是崇山峻岭、深山密林的险要地带,“无事可以养生,有事亦堪避乱”,实属漳郡一处较好隐蔽山庄。
  复兴
  明、清复兴时期的“乡贤名宦”辈出。在经历了七十至八十年元朝统治后,赵氏晦迹义不仕,在这时期赵氏皇族沦为普通百姓,但到了明朝以后,做为宋代望族的赵氏,也迎来了“乡贤名宦”的复兴时期,出了不少文韬武略之才。从始祖与倣放淳佑甲辰(1244)由宗学正奏名登留梦炎榜进士就在银塘发科;十二传赵德懋,明隆庆庚午(1570)科进士,拣选广东新兴县令,官终淮藩,后晋阶长史大夫,致仕归,其长子宗启、次子宗甲均郡庠生,三子宗成国子生。后起之秀,名宦辈出。
  播衍
  宗支繁衍瓜瓞绵连。银塘“赵氏祖庙”始建于明万历壬寅(1606)年,距今已七百多年,据祖庙“崇本堂”正厅一副楹联载:“宋南宝庆入闽漳远绍三百余年祖泽,溪北银塘由汴浙重光二十四代宗祊”。承先启后,宗系孙子远播海内外,省内有漳州、厦门、福州、建宁等地,省外有浙江温州平阳县,广西郁林州博白县,广东惠州、潮州府及海南岛等省,涉足海外的,始自明嘉靖至清嘉庆(1576—1796)年间,历六世远涉重洋,出居吧国(吧城,咬留巴)的有31人;出居柬埔寨的有5人;出居台湾的多达65人,特别在明末清初,郑成功大军东征台湾的这时期,往台尤甚,出现有的父子、有的兄弟、有的携眷,一同往台谋生。如今定居在异国他乡的传裔,无疑枝繁茂盛,俊才辈出。
  银塘赵姓祖源,源远流长,远承宗系,一脉相承,不论经世沧桑,兵革风云,还是奕世昌盛,精英挺出,传裔海内外,都凝聚着深重的历史意义,具有其史迹探索和研究价值。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华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辑分为本刊专稿、九龙大观园、桑梓情、经济开拓、人物春秋、科技园地、民间习俗、寻根问祖、古迹新探、委员风采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潮初
责任者
赵为
相关人物
赵廷
相关人物
唐三
相关人物
周显德
相关人物
赵敬
相关人物
唐飞捷
相关人物
赵弘殷
相关人物
赵匡胤
相关人物
赵惟瑶
相关人物
赵惟宪
相关人物
于江宁
相关人物
于泉州
相关人物
于江南
相关人物
赵善镒
相关人物
赵希庠
相关人物
陈桂龙
相关人物
赵伯述
相关人物
赵德懋
相关人物
郑成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