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旧貌换新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90
颗粒名称: 华安旧貌换新颜
分类号: K295.7
页数: 7
页码: 71-77
摘要: 本文记录了华安解放四十四年来的历史变迁,从新圩到浦南的航道变化、交通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也记录了华安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和变化,包括剿匪反霸、建立政权、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新民主革命和组织互助合作、开展大生产运动等的国民经济恢复阶段。
关键词: 华安县 历史发展 历史变迁

内容

历史是不断的发展,一转眼华安解放四十四周年,同时,我在华安工作也四十四年了。现在把我对华安的耳闻目睹的历史变化记载下来,作为我们的工作,及自身的行程来个回顾、总结,藉以发扬成绩,修正错误,不断前进。
  历史变迁的见证
  1949年11月16日,在卢炎和平浪同志的带领下,我们在漳州入伍的39位青年学生和23位南下干部,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1师272团三个营的兵力,从漳州出发日夜兼程,于11月18日和平接管了华安。解放初的一段时间内,在华安经历了剿匪反霸,建立政权,减租减息,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新民主革命和组织互助合作,开展大生产运动等的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参加华安接管的有平浪、孔繁智、贾文学、张天保、张克瑶、石振民、王炳仪、朱清亮、邹瑞德、蒋惠恩恩和我等62位同志,除了光荣牺牲、亡故和调离本县以外,如今健在仍在华安的还有20人,这些人都是华安历史和社会变迁的直接见证人,对于华安的变化有比较深刻的感受。
  去年,我参加华安县委、县府组织的开发山区、绿化荒山、建设农业大观园的参观,看了九龙江畔五个乡镇,三个国营林场和八个重点村,并乘坐汽船,从新圩上船,重履了三十多年前战斗过的,原来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土匪活动猖獗,剿匪斗争最艰巨、最激烈的九龙江(北溪)中游。看到了在党的领导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光辉照耀,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艰苦创业,把昔日的荒山荒滩,九龙江两岸建设成为林海、竹带、果场、工业原料林基地和水力发电站、公路、航道、铁路等。有人说:今日九龙江(北溪)畔,真是:
  林海竹带茶果场,车船运行成路网。
  文化设施红烂漫,商业贸易展新颜。
  处处水电放光芒,促进工业新发展。
  昔日荒芜一扫光,今朝两岸成良庄。
  自然界的造化建设,山区经济开发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
  昔日崎岖羊肠道今朝车船通四方
  九龙江中游,从北到南贯穿华安县境。解放前及解放初期,从新圩至浦南的四十多公里航道,不仅是华安通向漳州、厦门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漳平、龙岩、永安等地农副产品、土特产品运往漳厦的主要航线,而解放前是“江中船只行,江畔匪盗掠”。解放初,沿江的地霸、土匪头胡励海、邹海、邹章等,依托江岸灌木为屏障,不断在沿江树林里集结其喽啰罗,杀人、烧船、抢劫、袭击我来往干部、战士和过往船只,据不完全统计,在九龙江上被匪杀害的于部、战士共12人,被烧汽船三只,被抢工业品、生产资料等数十船次。为了保障生产、生活用品的顺利运输和来往干部、战士、群众的安全,1950年8月以部队为主,配合区村干部,成立“九龙江工作委员会”专门管理九龙江剿匪和护船,发动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军民联合剿匪斗争,先后歼灭了邹海、邹章、陈北斗等股匪,击毙了童满天、胡励海、等穷凶极恶的匪首。1951年6月,全面彻底地结束了历史匪患。1951年10月20日,全县土地改革胜利完成,从根本上铲除了封建地主的剥削制度。广大贫苦农民真正翻身作主人。
  在全面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党的工作重点是进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华安县委、县政府深入调查,科学规划,带领群众,掀起大生产高潮,大力开发九龙江两岸。特别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以来,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发九龙江两岸的生产活动更加掀起高潮和蓬勃发展。首先是交通建设,从零起步至目前止,有县城至漳州公路(105)公里,乡村公路42条(261)公里,县境内公路总长459公里,乡乡可通汽车,四通八达。内河75公里畅通机帆船,客货均可直达漳厦。鹰厦铁路贯穿全县南北,有十个火车停靠站。1989年经省立项批准,助资实施的兴建九龙江沿江公路通往漳州。于1992年全面动工,至1994年2月4日正式通车。彻底改革了历史以来华安群山阻隔,一水中流,羊肠鸟道,交通闭塞的窘境。如今已形成了一个有火车、汽车、机帆船的水陆交通网络线。电讯方面,有国内外直拨程控电话3000门及电讯图文传真的装置。
  荒山秃岭成林海沙滩草野变竹带
  九龙江两岸山脉连绵,土地肥沃,宜林宜果。由于历来没有开垦,解放前两岸长满杂草灌木,沙土冲积,江面狭窄。1955年县委、县府提出“充分利用九龙江沿岸沙洲地和山坡谷地插种名优水果”和“发展林业”,绿化荒山,发动群众,向山进军。1956年至1959年先后在沿江办起金山、西陂、利水等三个林场。然后抓林场带全面,共人工造林18.99万亩,乡办林场造林24.43万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创了一个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县委、县府提出“华安要致富,发展林电路”的建设方针。以国营林场为龙头,坚持以国营林场为核心,以乡村群众为基础,集体个人一齐上,林果竹茶齐发展,绿化致富一齐抓,采用专业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常年与季节突击相结合,向荒山进军,大规模开展林果工程建设,开发绿色宝库。目前全县到处满目青山,一浪葱郁绿海。四个国营林场经营22.3万亩林地,2300多亩水果:乡村集体林场98个,经营林地85.77万亩,水果2.96万亩,茶叶1300多亩,竹类5354亩:联合休和个体造林15.68万亩。初步统计二十多年来共人工造林67.67万亩,森林覆盖面达到63%,林木蓄积量295.86万立方米,年均生长20万立方米,种果6.25万亩,种竹5.6万亩,种茶1.3万多亩。在开发山区,绿化荒山中,涌现出一批值得学习的典范:金山林场总经营面积6.1万多亩,各类木材蓄积量42.3万立方米,年生长4.2万立方米,年采伐1.5万多立方米左右,1991至1993年经济效益均居全省首位,1993年评为“全国最佳国营林场”。利水林场于1974年开始,先后在九龙江畔种植湿地松6586亩,现已成材,蓄积量达1.56万立方米,长势良好。县人武部在北京林科院指导下。于江畔建立一个317亩的巨桉种源实验基地,是我国目前巨桉种源最多的实验基地。沙建镇官古林场,五年来共种杉木750亩,茶叶50亩,毛竹30亩,柚子、柑桔633亩。丰山镇投资44.8万元,兴办漳丰林果场,造林6471亩,种果710亩。绵治、高车、五岳三个村与国营金山林场联营造林7697亩。高车乡前岭村三年来共种竹1054亩。华
  丰镇草坂村群众集资9.5万元,开垦荒山建立300亩龙眼基地,生长茁壮,村办林场造林9.05万亩,木材蓄积量2万多立方米。如今,九龙江畔,基本呈映林海竹带,苍松劲杉,果茶葱绿,山清水秀。
  昔日江水付东流 如今水电照神洲
  华安城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水力资源丰富。但解放前电力资源几乎没有开发。1931年至1935年虽然曾经交替使用过八瓩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至1946年后停电。解放后城关还是使用油灯照明。1954年从漳州调来一台十瓩的火力机轮,供城关商店照明。1960年兴建云水溪104瓩水力发电站。1971年扩建为1139瓩装机容量。1976年云水溪电站提高水头,把流电源改成交流电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960瓩。同年沿江又新建五个小型水电站,并併并入云水溪联网运行,总装机容量达到6560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府组织各乡镇、行政村三级大办小型水电。1979年国家重点投资建成装机容量6万瓩的华安大型水电厂。十年来,利用九龙江及其支流的水力资源,新建水电站46座,与1979年前建设的总和,全县有水电站60座,发电机113台,总装机容量74720瓩,水电星罗棋布,全县七镇三乡,91个行政村全部通电,通电户占全县总户数99%,人均用量达314.4瓩瓩小时,户均年生活用电183千瓦小时。彻底结束了旧社会那种“机关点汽灯,店铺点煤油灯,居民点灯芯,农村点松茗”的落后状况。1992年全县水力发电量46280万千瓦时,比1991年增长33.5%。华安水力发电厂已成为闽西南主要骨干电站,电源输送漳州、厦门等地。1993年由省电力厅,漳平、华安合办投资3400万元,新建装机容量15000瓩,年发电量4650万瓩的浙溪水电站,已经动工,这个电站的建成,将使华安达到国家电气化试点县标准。
  城镇建设谱新景 工业生产日日兴
  解放前,华安城关地盘狭窄,占地不到0.4平方公里,只有一条长不到300米、宽5米左右用鹅蛋石铺成的弯曲狭小、高低不平的街道,两侧铺面破败,店堂简陋,参差错落,只有裕南、源昌、广隆泰等在当地称上较大商号建了三座三层,八座二层土木结构的楼房。解放后,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关建设大大改观,除了照明电气化和用水自来化外,现在城关有三所中学,两个医院,两间电影剧院,三个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七个录像放映点和文化馆,广播站、灯光球场,人工湖及革命纪念碑。全县农村共有4个芗剧团、11个文化站、78个广播室、36个电视差转台、21个电影放映点。城关街道有大同路、农林路、靖河路、平湖路四条大街等,总长8000多米,路宽都在12米以上。各条街路高楼大厦、矗立雄伟,房屋结构;混合结构占25.4%%,砖木结构占29%,钢混框架结构占36%。建筑层次:四层楼以上占35.4%,三层楼占45.9%,二层楼占18.7%。1992年城镇新建住宅1.12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4.72万平方米。房屋外型多样,新颖美观,造型壮丽,采光通风。从高处夜眺,拦河大坝,人工湖傍,湖心凉亭,灯光熠熠,璀灿夺目。今日城关摆布,基本形成教育科研中心;商业贸易中心;文化娱乐中心。
  电力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华安的工业生产从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发了高轻能、高效益的工业产品,开拓了炼铁、轧钢、黑刚玉、草酸等化工项目。目前全县有冶金、电力、机械、化工、森二、建材、塑料、印刷、食品、家具、九龙璧、工艺品等工业企业110个,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1291近年来,有钨制品、石墨粉、硅铁、草酸、黑刚玉、九龙玉枕及鳗鱼、脱水蘑菇、竹凉席等工业品、副食品出口创个璧汇
  改革开放搞活 人民生活提高
  1979年初,深入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工作重心转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81年贯彻(1980)年75号文件,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带动城市,工厂实行了承包责任制,有效的调动了农民、工人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与提高又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获得了工农业生产双丰收。1992年春,贯彻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人们的脑筋更活了,各行各业更活了,发展多种经营更活了,乡镇企业发展迅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生产的全面增长,财政收入超额完成预算任务,各项税收都有了增长。同时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实际提高,人均收入由1978年63.48元提高至1992年1082元。市场商品稳定增长。
  由远及近,由小到大,静思细鉴,九龙江畔确实变化巨大,变成绿色宝库,变成水电网络,变成更加富有经济实力,更加绚丽多彩!山城前景,雨后着笋。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华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辑分为本刊专稿、九龙大观园、桑梓情、经济开拓、人物春秋、科技园地、民间习俗、寻根问祖、古迹新探、委员风采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淳良
责任者
卢炎
相关人物
孔繁智
相关人物
贾文学
相关人物
张天保
相关人物
张克瑶
相关人物
石振民
相关人物
王炳仪
相关人物
朱清亮
相关人物
邹瑞德
相关人物
蒋惠
相关人物
林海竹
相关人物
胡励海
相关人物
邹海
相关人物
邹章
相关人物
陈北斗
相关人物
童满天
相关人物
林宜果
相关人物
林果竹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北京林科院
相关机构
华安大型水电厂
相关机构
华安水力发电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