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与台湾关系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89
颗粒名称: 华安与台湾关系简介
分类号: D618
页数: 2
页码: 69-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华安与台湾地缘相近,语言相通,习俗相同,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华安先民很早就到台湾开垦,在台裔孙约有几万人以至几十万人。解放前后华安也有一部分人因各种原因去台湾。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解冻和发展,台籍同胞得以返台定居与亲人团聚。
关键词: 华安县 台湾 两岸关系

内容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华安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同,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是台籍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
  华安先民很早就到台湾开垦,据有关资料和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华安先民过台湾的有陈、林、李、杨、刘、张、蒋、童、汤、邹、赵等十多个姓氏家族。五百多个去台祖分别在台北、高雄、台中、台南、彰化、嘉义、宜兰、中和、基隆、南投等地开基。在台裔孙约有几万人以至几十万人。据了解,华安林、李、陈、郭、张、童、蒋、汤、赵等姓迁台在台北、高雄、中和、嘉义等地尤为望族。
  这些渡台祖在华安的祖地,据有关族谱记载和已回来谒祖的台胞提供的情况看,主要有湖林陈氏,仙都林、李、张氏;高车童氏,沙建郭、邹氏。而明清时期迁徙台湾最多的当数沙建岱山村的郭氏,共三百多个男丁,其次是高车乡高车村的童氏,目前在台后裔有几万人口之多。
  解放前后(1949年一1952年)华安也有一部分人因各种原因去台湾,据普查有408人。这些人去台湾,相当一部分人在国民党的党、政、军界任职,也有从教、从商。
  定居在华安县境内的台籍同胞,经数十年繁衍分支,己发展到80户400多人,其中高山族20户120多人,我县是全省乃至全国高山族同胞定居最集中的县份之一。台籍同胞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他们的政治地位、经济生活、文化条件都得到较大的提高。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解冻和发展,台籍同胞得以返台定居与亲人团聚,到目前为止,返台定居8人。
  华安先民带去了祖家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耕作技术、作物种苗,也带去了祖地的民间信仰。仙都镇的玄天上帝信仰、高车的董将军信仰等,都在明清时期传入台湾。华丰九龙三公亭和台湾嘉义县九龙三公庙关系密切,都是华安和台湾两地同胞情同骨肉的见证。历史上华安与台湾两地往来频繁,交往密切,明清以来,就有通商、通邮,彼此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相互探亲、旅游。1949年以后,由于两岸隔绝,往来中断,使两地亲人咫尺天涯苦相思,盼望相聚。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发表后,海峡两岸开始出现缓和气氛。在台湾的华安乡亲,返回故土,与亲人团聚。在台湾的华安先民的后裔也络绎不绝回乡谒祖、旅游、观光及从事经贸活动。有不少台胞到华安投资办企业,办公益事业。据统计,从1981年至1993年7月,回华安探亲谒祖、观光旅游的台胞达880人次;探讨投资办企业的20多批120多人次,带回款物折人民币392.42万元;捐资办公益事业31.3万元。本县也有一批人到台湾探亲,共有65人次,旅台同胞重返故乡定居1人,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历史事实证明,华安人与台湾同胞血缘相亲历史悠久,同宗同族源远流长,经济文化渊源深远。海峡两岸的华安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使历史形成的密切关系代代相传。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华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辑分为本刊专稿、九龙大观园、桑梓情、经济开拓、人物春秋、科技园地、民间习俗、寻根问祖、古迹新探、委员风采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黄亚平
责任者
叶剑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