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高安地区岩刻画——星宿图、圆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81
颗粒名称: 华安县高安地区岩刻画——星宿图、圆穴
分类号: K879
页数: 3
页码: 23-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高安镇三洋村的浮山脚下有星宿图和圆穴岩刻画,反映了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和生殖崇拜。星宿图刻在自然石上,圆穴则落在公路之左。这些石刻对研究土著先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是重要的证据。
关键词: 华安县 高安地区 岩刻画

内容

星宿图、圆穴岩刻画,位于高安镇三洋村的浮山脚下。海拔为290米。浮山是一座小山包,相对高度为30米。华安至高安的公路从山左通过,高安溪则在山右流去。
  星宿图刻在高安溪畔;圆穴则落在公路之左。
  一、星宿图
  星宿图刻在高安溪畔,载体母石暴露面为二米见方,11颗小圆穴散落在未经修整的自然石上。面天小圆穴直径3—5厘米,深1—2厘米。其间有2厘米宽的直线相连形成星座,其工艺和画法与阴山岩画的星宿图一样。
  先民们由于对雷电风雨的形成不理解而存在恐惧感,以为对他们的惩罚。为求人畜作物平安不受侵害,于是他们常在风调雨顺,人畜两旺时,以为是天赐,对天膜拜、答谢、祈求明年再得。而时逢水、旱、风、雹之灾,也要顶礼膜拜,表示驯服,接受“天谴”。这种原始信仰风俗遍及全球,只是有的崇拜太阳,有的崇拜月亮,有的崇拜星星之别而已,并常刻于石上以代立庙,便于膜拜,直到现代科学能够准确预报气象才逐步废止。高安地区的星宿图石刻就是先民的遗留。
  二、圆穴
  圆穴则在浮山左侧,位于公路与民房之间的自然石上,穴口天,共16颗,大者直径10厘米,小者直径3厘米,深达3—5厘米不等,岩石暴露面为5平方米,筑公路前的情况无据可查。
  圆穴又称杯状穴或性穴。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杯状穴是反映:“归元思想”的“女阴”性穴雕刻。所谓“归元”则“母胎归还”的再生意识和祈求。是原始先民生殖崇拜的表现,反映了磨刻圆穴者对人、畜兴旺以及农粟丰收的祈愿和追求。唯物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高安地区的杯状圆穴反映了当地先民对人和动物生殖的渴望和崇拜。圆穴除了先民作为膜拜物之外,台湾地区先民还将从婴儿身上脱落后的脐带放置穴中,上面黄土封闭保存一旦脐带为动物或风雨移动,此圆穴可以重复使用。
  星宿图和圆穴对现代人当然没有什么实用意义,因而在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已遗存无几,然而它们对研究土著先民原始宗教意识,人类的生活、生产情况即是不可多得的证据,所以加以保存是必要的。
  星宿图与圆穴位置相距仅100米。一在浮山南面,一在浮山西边。离浮山200米是华安县第二中学操场,当年修筑操场时曾出土不少距今三四千年前的石刀和网纹陶片。星宿图和圆穴其制作方法都是凿打后加砂磨。未见铁工具痕迹。从二石刻都制作在不加修整的自然石面上,可知当时的生产力低下,这些石刻可能和石刀、网纹陶片的主人有关。是他们——远古先民对天体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文化遗存。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华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辑分为本刊专稿、九龙大观园、桑梓情、经济开拓、人物春秋、科技园地、民间习俗、寻根问祖、古迹新探、委员风采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焘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