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地震事业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60
颗粒名称: 华安地震事业概况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7
页码: 72-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华安县位于政和-海丰主干断裂东侧,地质背景复杂,存在多条主要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5.2级地震,被列为福建省主要重点监视区之一。华安县地震机构自1976年开始建立,目前已有完善的地震测报站和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关键词: 华安县 地震机构 应急预案

内容

一、地震地质背景
  1、我县位于东经117°17′—117°40′、北纬24°38—25°11′之间,总面积1315平方公里。地处政和——海丰主干断裂东侧。
  我县出露岩性以侵入岩、中生代火山岩为主;还发育有震旦系第四系的沉积岩。侵入岩绝大多数属酸性,中酸性花岗岩类、基性岩类和碱性岩类甚少。火山岩以熔岩为主,还有火山碎屑岩,次火山岩等。
  2、我县境内几条主要断裂带
  (1)华安——宝斗褶断带
  位于东经117°24′—117°34′北起漳平四目坑、官田一带,南至南靖宝斗,长约40公里,宽3—10公里。
  a、官西——牛脚坂南北向压性断裂
  位于潭平官西至华安牛脚坂,长约17公里,近南北向延伸,倾向东,倾角60度至直立,破碎带宽5—30米。
  b、平林——井仔口南北向压性断裂
  位于漳平平林至华安井仔口,长约20公里,其北段倾向西,南段倾向东。倾角60一80度,断面呈舒缓波状,断裂带岩石挤压破碎,破碎带宽10—30米。
  c、和目坑——金山林场南北向压性断裂。
  位于华安和目坑至金山林场,南北向断续延伸15公里,倾向东,倾角50—70度。
  d、大埔——岭兜南北向压性断裂。
  位于华安大埔至岭兜,南北延伸17公里,倾向东,倾角50—60度,宽十几米至数十米。
  (2)福德——新圩——上坪东北北向压性断裂。
  自安溪福德经华安新圩至上坪,全长约75公里,断裂以压性为主,亦有压扭性,倾向北面和南东均有,倾角50度至直立,破碎带宽数米至30米不等。沿断裂带分布安溪路口、华安上樟、下樟、利水、仙溪、岭兜等多次温泉、它们构成北东向展布的地热异常带。
  (3)沙建——北坑北东向压性断裂。
  北自华安沙建往南西至南靖北坑,长约14公里,倾向北向,倾角70—90度,挤压破碎带宽10—25米。
  3、地震危险与区划
  (1)华安51/2—53/4级地震的危险区。
  本危险区范围北自华安新圩,南至南靖,西起高车,东到利水。该区位于北东向福德——新圩—上坪断裂的西南端,从南北向华安——宝斗褶断带及局部的东西向构造新复合,而有利于应力集中的构造部位。北东向断裂为第四纪以来有强烈活动的断裂,1968曾发生过51/2级强震,从七十年代以来弱震频繁,频度高,但强度较小。根据原福州地震大队研究(1977年),在未来的100年内:我县可能发生51/2—53/4级报震的危险区。从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观测资料分析的结果,我县已列入省主要重点监视区之一。
  (2)地震烈度区划。
  根据我县及邻区历史上各次强震综合资料,地震烈度区划为七度区。
  二、破坏性地震的记载
  1968年4月1日17时5分5秒,我县新圩——绵治之间,即东经117°32′,北纬24°54′,发生震级ms=5.2级地震,中烈度六度强。这次地震是我县有史以来震级最大的一次破坏性。
  这次地震极震区在新圩乡境内。震时区内多数人惊逃户外,新圩乡黄枣村有些墙角裂开1—2厘米,天宫村有的房子屋脊倒塌三分之一。绵治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的)一座石楼六条石墙(长约5米、高约2米)震塌三处。县农行新圩营业所的围墙震倒。新圩乡礼堂的二根石柱与墙相对错位2厘米。田水起浪溢出埂外,人站立不稳。县城和高车乡房屋亦有轻微损坏的现象。以上地区烈度为Ⅵ度以上。
  V度区包括高安、仙都、长泰坂里、南靖龙山及漳州市西北部地区。高安村个别土墙墙角裂开1—2厘米,抹灰层微裂,瓦片少数错动,个别掉落,田水起浪,劳动的人感到晃动,少数人跑出屋外。仙都乡中圳村房屋摇晃厉害,个别房屋中脊裂缝约2厘米,灰尘掉落。饭里个别房屋土墙的墙角从墙顶到墙基裂开1厘米。龙山旧抹灰墙裂缝约1毫米,长近1米,二屋土楼屋檐瓦片个别掉落,有人用木炭涂抹灰墙上写出:1968年4月1日下午五时十分地震。
  地震时,区内地声鸣鸣,绵治群众听到地声从北而南传来,断圩群众听到地声由南向北传去,高车听到地声自东而西,南靖龙山听到地声从东北方向传来,沙建听到地声来自西北方,安溪内灶村听到地声自西东去。
  三、地震机构与地震工作
  1、机构建置与沿革
  我县于1976年9月上旬在城关召开群测群防地震工作会议,成立了县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黄福州任组长,郎壮保、林秀土任副组长,委员11人,下设办公室,郎壮保兼任主任,李芳林兼任副主任,工作人员李银水。10月,各乡镇(原公社)也相继成立了地震领导小组,各村设立了地震宏观点,初步建立了各级地震领导机构,加强了各级党委对地震工作的领导。1978年下半年开始筹建地震站,1979年7月建成并安装仪投入观测。1980年2月韩仁和任地震办公室主任。1981年7月李银水任地震办公室副主任。同年5月县编委以〔1981〕华编第2号文正式通知成立“华安县地震测报站”,8月,县委组织部委李银水兼任地震站站长。1984年6月韩仁和病故。1989年12月李裕辉任地震站副站长。现有技术干部3人观测人员3人。
  2 地震工作
  地震监测方面:我县地震工作始于1973年,当时工作由县计委兼管,并在一中、高安中学、仙都中学、六中、汰内中学、丰山中学、城关学校、沙建学校、良村学校、马坑学校等十所中小学成立了地震测报点,安装了土地电、土地磁等仪器。其中一中向省地震局提供了十点的土地电观测数据。随后1977年恢复了高考,各个学校大抓教学质量,地震测报和教学工作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多数测报点处于半瘫痪的状态,加上各学校的地震测报组观测手段简陋,难于适应地震工作的开展,为了弥补我省地震台网控制能力的不足,提高我县的地震监测能力,1978年4月经向县委请示汇报,同意筹建地震测报站,同月至10月地区地震办刘国平同志率人携带仪器来我县测选站址,经反复测试,确定站址在县机砖厂后面大鼓仑山腰脚,县机砖厂给予大力支持,11月份破土动工,建筑面积142平方米次年7月完工。1979年5月招收四名原一中地震优秀测报员到地震站当观测员,并随即派他们到漳州地震台。平和县地震办学习测震和土地磁。8月份在市地震局刘国平同志协助下,安装简易地震仪和陶瓷磁偏角仪,9月1日正式开展观测工作。
  县地震站(包括汰内水化观测点)现有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办公室、仪器房和宿舍共500平方米。地震站还投资3000多元开发荒山种果6亩,现有龙眼树86株、橄榄树30株,预计今年龙眼可部份生产。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全省唯一县办地震观测站。
  1984年8月份,,省地震局派地震综合队周泽等三位同志来我县测得地震站地处东经117°31′7.2″、北纬25°00′39.7″,海拔高度为105米。为地震站纳入省地震测台网,做好了前期的基础工作。
  本站于1982年安装了单分向维开克地震仪,1984年安装DD—1地震仪,1987年省地震局从南昌地震台调拨一台B73熏烟地震仪交付我办使用,9月份在漳州地震台的协助下,安装投入观测,撤下了单分向维开克地震仪,1991年9月安装了DD—2地震仪,撤下B73熏烟地震仪。由于不断地更新仪器,从而促使我县地震站测震作逐步迈向专业化、正规化的轨道。1985年5月测震正式纳入福建省地震区域台网,弥补了有地震台网监测地震能力的空档。1985年底测震观测资料参加省地震局质量评比,获得“良好”的成绩。1986年11月台湾发生大地震群,我县地震站地震速报工作在闽赣二省台站中名列前矛,受到省地震局的通报表彰。1986—1991年测震观测资料参加省地震局质量评比中,连续五年获得省地震局优秀奖。1990年获省地震局大震速报优秀奖。从1979年9月地震仪开始投入观测至1992年4月止;地震站记录到我县及邻区(震中距≤6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的地方震共943次,最大震级为3.6级。
  我县地震站1981年5月安装FD—105K水氡仪,对城关后坑新村冷水泉进行试测。1983年上半年对后坑水点进行整理论证,发现该点受外界自然条件严重干扰,不宜继续观测。随后市地震局派李国华、汤合和来我县协助选点,经过了深入调查研究,初步确定和目坑附近的冷水泉为试测点,进行了观测条件粗略改造,並投入试测,经过一年的试测,认为该点属于上升泉,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氡含量较稳定,适宜地震观测的需要,应投资进行改造,后因财力困难无法进行,也就放弃对该点的的观测。1983年上半年完成了对汰内温泉水点改造,并安装了FD—105、FD—105K等二台水氡仪,投入正式观测,纳入省地震局水化观测网点。1987年4月汰内水化观测点更新了两台FD—125型水氡仪。1992年3月安装三洋冷暖空调机一台。水氡观测资料从1986年开始参加省地震局观测质量评比:1986、1990年获优良的成绩。1987年至1989年获得优秀奖。汰内水化观测点1989年被省地震局评为肯定地震测报单位。
  1991年9月,地震站安装了短波无线电台一部,改善了通讯条件,提高地震快速反应能力。在省地震局1990年首次工作环境评比中夺得优秀奖、1991年获得省局台站综合管理优秀奖。
  宣传工作方面:我办根据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开展地震知识宣传工作,先后共出刊墙报300版、发放《中国地震报》2000份、《地震与防震抗震》宣传墙报5000份。其它口头的宣传材料等1800份。还利用《唐山地震》等影片、自制幻灯等对群众进行宣传,受教育达7万多人次。在一中、五中举办六次讲座,使地震知识宣传做到形式多样化,宣传群众化,提高了群众的防震意识和抵御地震谣言的能力,当发现水井水位突然上升、烂泥田冒、地裂缝、山体滑坡等异常现象,能及时向地震办反映,以便于地震办迅速赶赴现场调查研究,保障了人民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
  地震科研方面:建立地震站以来,主要完成的科研成果有:1981年《用倍九法推算发震时间初探》获县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并编入市地震科研成果集。1982年《几次小震前地磁偏角的变化》,1984年《草坂冷水泉水氡试测报告》,1985年《管理好DD—1地震仪的一些做法》,1985年《华安汰内水氡与气象因素关系初探》,1986年与市地震办合作《华安汰内井清理报告》等篇文章获省观测手段清理成果三等奖,《华安地区的地震活动》获纪念奖。从1981年至1991年每一年度向市地震局提交年度《华安及其邻区地震活动趋势研究报告》的震情会报材料均获得市一、二等奖。
  1984年4月在我县召开“福建省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会上我办做了《在地方党政的领导下,建设好县办地震站》的经验介绍。,还多次在省地震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广东省、厦门市、长泰县、云霄县地震部门还分别组织来我县参观学习。建立地震站以来,我办于1982年、1986—1988年度、1989年被省地震局授予先进单位,198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1990年被国家地震局授予“全国地方地震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先后有8人次获省地震局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测报员。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本书分奉献在华安、华安贤俊录、桑梓情、科技园地、经济开拓、民国人物等栏目,收录了汤氏艺术家兄弟、三十三年坚持不懈的园丁、黄景川、亲老云望乡思深——记邹文谦先生故乡行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裕辉
责任者
黄福州
相关人物
郎壮保
相关人物
林秀土
相关人物
李芳林
相关人物
李银水
相关人物
韩仁和
相关人物
李裕辉
相关人物
刘国平
相关人物
周泽
相关人物
李国华
相关人物
汤合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华安县一中
相关机构
高安中学
相关机构
仙都中学
相关机构
华安县六中
相关机构
汰内中学
相关机构
丰山中学
相关机构
城关学校
相关机构
沙建学校
相关机构
良村学校
相关机构
马坑学校
相关机构
福建省地震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