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宜楼远结台湾蒋姓宗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57
颗粒名称: 二宜楼远结台湾蒋姓宗亲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23
页码: 62-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华安县大地村蒋氏聚居,二宜楼见证两岸血脉相连,蒋氏乡亲回楼祭祖认亲,传承家族历史。
关键词: 华安县 蒋氏 家族历史

内容

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蒋氏聚居于此。全村现有蒋氏村民二千六百多人。其先民从清代乾隆中叶起,陆续迁移台湾嘉义、宜兰、高雄等地拓垦。当时,蒋氏宗族几百人原住在一个大圆楼里,开台先民是为生活所迫,才恋恋不舍地走出大圆楼,漂洋过海到台湾兴家立业的。他们生前不能回乡谒祖探亲,临终千叮万嘱,希望子孙后代要到大圆楼里拜祖认亲。这样代代相传,直到现在,他们还在心心念念:这大圆楼还在不在呢?
  大圆楼有个名字,叫“二宜楼”,还在,而且还住着三百多名蒋氏人家。1988年以来,台湾嘉义、宜兰等地几十名蒋氏乡亲,怀着崇敬的心情,陆陆续续走进了二宜楼。他们在这里祭祖认亲,如愿以偿,满意而归。
  查族谱、对堂号、海峡两岸蒋氏宗亲都以“乐安”为堂号,共尊伯龄为得姓始祖;大地村蒋氏和从大地迁台的蒋氏,则同祀蒋景容为开基始祖。据大地村《蒋氏族谱》记载:“吾蒋氏之先,周公第三子伯龄,食菜于蒋,盖乐安郡也,以国为氏”,(按:此种记载出自《唐书、世系表》)。蒋氏之发祥地,据考证,在今河南省固始县蒋集乡。族谱中还记载,蒋氏先民中,西汉哀帝时,有蒋诩任衮州刺史,以廉直著名。唐初,有蒋氏随陈元光入闽开漳。南宋绍兴年间,蒋雍教授于泉州。宋末,蒋景容从龙溪浮宫迁居宜招(即今华安仙都镇)大地村。成为大地蒋氏启基始祖。蒋氏先民迁台,主要在明末、清乾隆年间、道光年间以及本世纪四十年代四个时期。入台时,他们将村中奉祀的玄天上帝香火也迎请到台湾新居地。现在分布在台湾各地的三百九十六座玄天上帝庙,据考证,其中不少寺庙的祖庙在仙都镇大地村玄天阁。
  大地村里,有一座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的蒋氏祖祠“廷宗祠”。海峡两地的“廷宗祠”派下蒋氏,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都隆重举行谒祖庆典。廷宗祠曾修葺过几次,每次维修,台湾嘉义、宜兰等地的蒋姓宗亲,都踊跃捐款资助。祠堂里保存着一块修建宗祠碑铭,记载着迁居海外、台湾的蒋氏的芳名及捐款数额。
  大地村蒋氏世居的祖厝二宜楼,更是海峡两岸蒋氏血脉相承的见证。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系由开基祖蒋景容的第十四世孙蒋敦毅及其后裔蒋士熊,蒋惟汉等筹资兴建的。在闽南诸多土楼圆寨中,二宜楼以其独具一格的建筑艺术,历来为海内外人士所称道。楼的直径七十三点四公尺,分内外两环,内环一层、外环四层,内外环相益得彰。外环高十八公尺,底层高四公尺,墙厚二点五公尺、全部用花岗岩条石砌成,二层以上为夯土墙。全楼分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完全独立,自成体系,有各自的出入口和独用的楼梯,每个单元在四层均设有厅堂、厅背后靠外墙有一公尺宽的室内环形通道,把十二个单元联系起来。楼四周广留枪眼作防御之用。
  二宜楼历经二百二十春秋,至今坚如磐石。登楼凭窗眺望,一湾流水经楼前款款而过。不远处,玄天阁金碧辉煌,突兀峙立。社口龟蛇二山峰峦叠翠、林木葱葱,一派恬静的山野风光。楼的中厅两根红漆大柱上,有楹联一对:“依杯石而为屏,四峰拱峙集邃阁;对龟山以作案,二水潆洄萃高楼”,形象地描绘了二宜楼所在的山川形胜。楼内,各家各户窗明几净,门前摆设花卉盆景,春意盎然。楼中有小商店,白天有摊贩卖货上门,购买日常用品不用出楼。入夜,整座圆楼灯火通明,光芒四射,远远望去,恍若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本书分奉献在华安、华安贤俊录、桑梓情、科技园地、经济开拓、民国人物等栏目,收录了汤氏艺术家兄弟、三十三年坚持不懈的园丁、黄景川、亲老云望乡思深——记邹文谦先生故乡行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亚平
责任者
周伯龄
相关人物
蒋景容
相关人物
蒋士熊
相关人物
蒋惟汉
相关人物
蒋敦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