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老云望乡思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55
颗粒名称: 亲老云望乡思深
其他题名: 记邹文谦先生故乡行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43-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邹文谦是出身福建华安县的法律人才,曾在台湾多个政府职位任职,退休后回到故乡绵治村,展现深厚的故乡情感,积极参与家乡事务。
关键词: 华安县 邹文谦 故乡情切

内容

邹文谦先生于1911年9月出生在福建省华安县绵治村。据乡亲们讲,他自幼资质聪明,好学上进,童年时在家乡读私塾,继而在漳州读完小学,初中课程后,即到福州修完高中。1931年(廿一岁)就远离家乡到北京(原北平)考入朝阳大学,选修法律。在校期间,他专心钻研,成绩优异。文谦先生自我介绍说:1935年(廿五岁)期满毕业时,应冀察政务委员平津保大学毕业生考试,以优异成绩得到录用,被派任冀察绥靖主任公署军法处军法官。抗日伊始,公署裁撤,邹文谦先生返回福建,先在福建省政府财政厅就职,后调省政府秘书处法制室任编审。抗战胜利后,文谦先生到台湾省,受聘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法制委员会委员,1947年5月公署改制为省政府,他被聘为省政府参议,具体在法制室工作。同年秋天,返回华安参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事后又去台湾。1957年任台湾省政府法制室主任。1974年任台湾省政府法规委员会主任委员。1978年兼任台湾省诉愿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1979年调升台湾省政府委员。现已退休,住台北市。
  思乡情切 八旬赋归
  文谦先生历来热爱故乡。退休之后,思乡倍切。1991年7月来信说:“我很想回去看看有了进步的故乡。”文谦先生讲:“人是感情的动物,有一种念旧的习性,同是一样的月亮,总觉得月是故乡明,我对于所生长的故乡——华安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1991年10月13日,八十一岁高龄的文谦先生夫妇从台北起飞,经由香港,于当天下午五时许抵达厦门机场,下机后乘汽车到漳州,在“漳州市前锋忆芗新村”过夜,次日匆匆离开漳州,直奔阔别近半个世纪的故乡——华安县绵治村。刚放下行李,文谦先生顾不得旅途劳顿,立即同来自四面八方的亲友们热情拥抱纵谈,以至深夜。
  10月15日,文谦先生夫妇祭扫祖墓之后,特安排出时间巡看村容村貌,分访年老及患病亲友,并特意莅临绵治小学参观、看望。邹文谦先生见了教师和学生,殷殷亲切致意。
  10月16日,仍在绵治村接待亲友的访问,一直到下午才偕同夫人赶赴漳州市应漳州市政府领导人士的遨宴。
  10月17日,文谦先生夫妇随参观团从州出发,先后到永安、三明、武夷山、福州、莆田等地参观,……。10月27日又回华安到高安乡、马坑乡,看望乡亲、宗亲。10月28日从高安乡来到华安城关。到城关后,书记王复兴、县长孙孔强等领导人,同邹文谦先生一行进行轻松愉快的座谈,在座谈中,文谦先生说:“这次回来,亲眼看到了故乡有很大进步,福建省发展得很快。印象甚为深刻。”座谈后,王复兴书记孙孔强县长等同志请邹文谦先生一行共进午餐。
  10月29日,邹文谦生先一行带着故乡亲人的深情厚意飞回台湾。1992年2月,即春节前夕,文谦先生托其胞弟邹木坤先生带回一首记录他这次故乡行的诗句,全文如下:
  亲老云望乡思深,
  绕舰今喜赋归林。
  先人坟墓虔诚谓,
  故里宗朋快意寻。
  统一全凭形势易,
  成功取决向离心。
  时潮殷鉴诚非远,
  且趁轻鸿寄客吟。
  (原诗见插页)
  春风传播 海峡信息
  10月13日文谦先生回故乡的消息一夜间传遍了绵治村的每一个角落,也传到了临近绵治的许多村庄。当天晚上,第二天,第三天许多乡亲父老闻讯而至,纷纷来到文谦先生那简陋的旧居,同文谦先生聊述别后之情。
  为了答谢众位乡亲,文谦先生请全村六十周岁以上的老人一起在家吃饭,闲话家常,在饭余茶后之间,甚至在饭桌上均有接踵而来的来访亲友争看文谦先生,向文谦先生打听久居在台湾的亲人的消息。嘱咐故乡亲人的问候。对待众多的询问,文谦先生总是认真听,细心想,不厌其烦地解答,尽力满足询问者的心愿。但由于一些早年离家去台,几十年来都没有同故乡亲人联系的人,文谦先生也不知道他们的情形,实在无法作答。对于这类问题,文谦先生都一一记在本子上,並反复告诉询问者:“我回台湾后会想办法,尽力帮大家打听你们的亲人的消息,我应该为大家服务,力求让大家找到去台的亲人,让他们也早日回故乡来同家人见面。”
  1992年5月底,邹水成先生从台湾带回来文谦先生寄的卅二封亲笔信,邹水成先生说:“文谦叔回台湾后,几乎天天在为乡亲寻找亲人而奔走。他根据本子上的记录,就近的询问对象,即亲自登门拜访转达故乡亲人的问候;远的,只好托他人帮忙或用电话联络,再有些实在无法找到的,文谦叔便自己掏钱,在中央日报上刊登寻人启事,然后把查找的情况,一一写成信件,托我带回来,并要我一一分送到每一个询问者家里。”邹水成先生感慨地说:“文谦叔为家乡人寻找在台湾的亲人,切实够认真了。”
  重视教育 捐款学校
  文谦先生回乡期间,看到故乡各方面的进步很是高兴,尤其是看到老家农民文化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更为高兴。他说:“抗战前后,我们村的读书人很少,这次在城关看到不少工作人员都是咱们村里人,我很高兴。”
  10月15日,文谦先生到绵治小学参观,当他看到因教室不够,。还有一班幼儿班学生在绵治邹氏祖庙里上课时,他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阵子。当即,村里的干部告诉文谦先生说:“我们村正在设法筹措资金,决定尽快扩建四间教室,待你下一次回来时,小孩子就不必在这个祖庙内上课了。”文谦先生闻言,高兴地会意在心。想不到于1992年春节前夕,文谦先生从台湾寄给绵治村二千美元。附言:捐赠给绵治小学,作为增建教室之用。,区区之数,聊表微薄,以期集腋成裘而已。其爱乡兴学之热情,甚为故乡人所称赞。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本书分奉献在华安、华安贤俊录、桑梓情、科技园地、经济开拓、民国人物等栏目,收录了汤氏艺术家兄弟、三十三年坚持不懈的园丁、黄景川、亲老云望乡思深——记邹文谦先生故乡行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邹水阁
责任者
邹文谦
相关人物
王复兴
相关人物
孙孔强
相关人物
邹木坤
相关人物
邹水成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台湾省政府
相关机构
绵治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