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福建省民居古建筑之最华安的《二宜楼》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38
颗粒名称:
福建省民居古建筑之最华安的《二宜楼》简介
分类号:
K878
页数:
3
页码:
118-1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二宜楼是福建省民居古建筑中的佼佼者,位于华安县仙都乡大地村。这座圆楼建于清乾隆35年(1770),设计科学,防御力强,历经二百年风霜仍保存完好。
关键词:
二宜楼
古建筑
民居
内容
福建省政府1991年3月20日批准的第一座民居古建文物保护单位一一《二宜楼》,位于我县仙都乡大地村,是双圈圆楼,建于清乾隆35年(1770)距今二百二十一年,创建者蒋仕熊。
据国内外专家介绍,民居圆楼为福建省劳动人民所独创,世界上绝无仅有。它利于防御、宜于族居,有其独特之处,所以赢得各门类学者的青睐。
现有资料表明,福建圆楼多达一千余座,为何《二宜楼》能千里挑一,独占鳌头呢?这可从国内外考古学家,建筑学家的评语中得到答案,他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多方的对比,众口一词,认为:二宜楼体量大,保存最完好,设计最科学。
二宜楼是双圈圆土楼,内圈为平房,外圈为四层楼房,底层用花岗岩块石砌成,墙厚2.53米,二层以上夯生土成墙,通高近18米,圆楼直径73.4米,内有古井二眼,扣除门、厅、梯道之外,有居室192间,分12单元,为福建第三大圆楼。
从建筑结构看,二宜楼是圆楼所以没有角间,克服光线暗,通风差的差异。利于家族内部分配,因为“圆不亏方一”朝向差别小。二宜楼内院空间大,同样周长围合成的面积,圆形较正方形大1.273倍。从建筑材料看,节省木料,因为二宜楼房间成扇形,外弧长用土墙承重,而黄土在山区随处可取、取之不尽,内弧短且无角间故用木材少、木料构件尺寸统一,屋顶采用两坡顶比方楼九脊顶易于施工。从抗拒自然灾害看,圆楼对风的阻力小于方楼,抗震力强,因为圆楼能更好地传递水平地震力。二宜楼防御力强。明、清时代山区攻防多以冷兵器和鸟铳为主,而二宜楼至四层始设窗,广布枪眼、箭洞,圆形又消灭了射击死角,又利用特厚的墙体,内收一米为通廊,沟通12单元,战时可互为援,余80公分继续夯墙至屋顶。解放前曾多次依此躲过兵灾匪患。二宜楼结构功能分工清楚,其内圈平房共12套,为炊室,餐厅又设廊道过庭院连通对应的楼屋如轴承滚珠、单元内各备梯自成一阁。猪褴、牛栏、厕所远置楼外,在二百多年前能设计出“烟不入室”,“臭不及内”的合宜民居实属难能可贵。
二宜楼傍山依水而建,远观如一朵破土而出的蘑菇,与黛色山峦相映成趣。二宜楼大门朝西,门楣眉上的石匾勒有40公分见方的“二宜楼”三字,近赵体而无柔媚之态,类瘦金体又稍逊其劲拔,自成一格,北门眉勒《拱辰》以志北极星、南门眉勒《挹薰》以接香风。所谓“二宜”,有宜山宜水,宜室宜家之意。
新近回归省亲“三胞”称“二宜”还有宜内宜外之义,说是留驻故乡和远涉重洋者均兴旺发达。
走进二宜楼便有古朴雄浑,幽深宁静之感,坐于天井围廊边的长石板,背靠“三合土”墙,放眼望去心旷神怡,似乎到了另一世界。台湾学者庄展鹏等著文称“圆楼是民居古建的瑰宝”,说:“二宜楼是宝中之宝”。
由于上述诸因素,所以二宜楼一举夺魁,成为第一座民居古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本辑分为华安贤俊录、建国后史料、科教与文卫、海峡两岸情、民国史料考、历史人物传、古迹新探索、补白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焘
责任者
叶腾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二宜楼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