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庙里话亲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31
颗粒名称: 将军庙里话亲缘
其他题名: 董将军庙貌照闽台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78-8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华安县高车乡的董将军庙和童姓族人,以及他们与台湾童姓族人的关系。文章还介绍了高车矿山米粉的制作方法和作为礼品的价值。
关键词: 华安县 将军庙 童姓族人

内容

华安县高车乡高车村,有一座古色苍苍的乡土寺庙一一董将军庙。庙内供奉的神明董将军,乃明代一位军功赫赫的战将。董将军的信奉者,以高车乡的童姓村民为主。据统计,高车乡六千五百人口中,童姓将近五千。
  无独有偶,台湾台北县中和市也有一座董将军庙,崇祀董将军的信徒,也是童姓人家。据了解,中和市及台北县、台中县等地,祖籍在华安高车的童姓,达一万多人。
  1990年4月,台北县、中和市十多名童姓宗亲,冒着绵绵春雨,抵达高车踏青揽胜,谒祖会亲。在高车乡高车村童姓大宗祠“慎德堂”里,海峡两岸童姓族人共谒祖宗,查阅族谱。祖宗神牌和世传谱牒上的记载,都在说明海峡两岸童姓本是血缘极亲的一家人。
  据慎德堂《童氏族谱》记载,华安高车和台北中和童姓家族,都尊四千年前的老童为得姓始祖(按:《姓纂》“童姓颛项子老童之后”)。以元代童学科为本族开基始祖。老童子孙以其字为氏,以“雁门”为堂号。到
  唐大中六年(852),有童其中从河南固始入闽,居于漳平永福陈村(今长春村)。至元二十四年(1287)童学科从漳平迁居华安高车。
  有关童学科开基高车的经历,族谱中记载了一段故事:相传,童学科有个女儿,名叫童娆金,长得分外标致。时有朝廷官员乌鲁不花入闽,听说童家有美女,便要娶童娆金为妻。但童姓家族有族规,不与异族人通婚。乌鲁不花依仗权势,非娶不可。童娆金抗拒婚嫁,自杀身亡。恼羞成怒的乌鲁不花不甘罢休,反诬童家犯叛国之罪,欲将童家满门抄斩。童学科在慌乱之中,求得童氏家族崇祀的董将军香火,只身逃到华安高车落籍定居。
  由童学科传衍的高车童姓,到明末已成巨族。族人又陆续向台湾、德化,大田、安溪、潮州、漳平等地迁徙。据谱载,明崇祯年间,童姓先民就已进入台湾北部拓垦。入台时,他们将家乡保护神董将军也分香到新居地供奉。有关董将军的事迹,高车《童氏族谱》也有记载:相传,董将军乃童氏先祖童学颜任松滋知府时的一员部将。一次,童知府率兵御敌,不慎跌落马下。董将军智勇双全,掩护童知府撤离战场,自己则跃马冲入敌阵,大败敌军,最后以身殉职,阵亡疆场。战后,童知府派人在战场上找到将军尸体。但见董将军睁着双眼,手执长戈仍不放松。童知府感动万分,奏请朝廷,追封“护国佑雄将军”。童氏乡亲感于董将军的不朽功劳,又因他尚未有妻室儿女,特意为之设灵牌,供奉于童氏宗祠中,当作本族祖宗虔诚祭祀。以后又立庙塑像,以董将军为童姓家族保护神,祭祀
  香火经年不绝。
  高车董将军庙,建于童姓宗祠慎德堂附近,至今已经七百余年。从高车分香闽南、粤东、台湾的董将军庙,均以此为祖庙。清末,迁居台湾台北的童为政派下裔孙,专程前往进香谒祖。近年,从台湾前来高车谒祖认亲的童姓宗亲,更是络绎不绝。
  补白
  华安小吃(续)
  刘汉兴
  矿山米粉
  仙都矿山(今招山)米粉,加工精制而成,富有弹性,不易断条,且蓬松不腻,煎炒咸宜,又有引人香气,喜食者多,所以畅销市场,为仙都名产。
  矿山米粉的制法:先用发酵米粉棵作母,羼入新米浆,揉匀压实滤水。其次、挲成一团团米粉球,逐一放入滚水锅内煮熟,然后捞出,放在石臼中捣烂,再挲成粒状,装入米粉筒里。筒前装有细孔圆盘,米粉粒受压榨而挤出圆盘孔,条条如细丝,溜进滚汤锅中立刻煮熟,捞出浸冷水,手披风干,用冷水捋两次,晒干即成。
  矿山米粉可作上仪赠送,惜体积蓬松,不易包装远运,尚待讲究。惟目前为增加产量,多改用机械生产,手工食品风味,未免有所减失。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本辑分为华安贤俊录、建国后史料、科教与文卫、海峡两岸情、民国史料考、历史人物传、古迹新探索、补白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黄亚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童学科开基高车
相关专题
矿山米粉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