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丰山、沙建、仙都三乡科技兴农纪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29
颗粒名称:
丰山、沙建、仙都三乡科技兴农纪要
分类号:
G307.72
页数:
10
页码:
65-74
摘要: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丰山、沙建、仙都三乡的科技兴农活动和产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华安县
科技兴农
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在1989年,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认真贯彻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进展。去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4910万元,比1988年增长4.8%,农业总收入1080.5万元,比1988年增长14.8%。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21.89万亩,比1988年增加3100亩;粮豆总产量达68242.6吨,比历史最好年景的1983年增产350.6吨,比1988年增产8208.7吨。这里除了靠政策外,就是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共投入64.8万元,还认真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利兴修2406处,恢复灌溉面积10500亩,改善灌溉面积5600亩,新增灌溉面积718亩,而最重要的是开展了科技兴农活动,促进我县1989年农业生产的光辉前景。
现就农村生产实践说明科技兴农的重要性,举几个典型乡镇作为例证。
一、丰山乡生产良性循环、产业发展
丰山乡人民勤奋,生机蓬勃,收入增加。
丰山人自豪地说:“我们这里,人无闲人,物无废物。”据我到这个乡调查所得,确实如此,一点不假。这个乡有14个行政村,两个林果场。全乡3364户,18158人,劳力6293人;耕地有19126亩,其中水田11631亩,人均1亩地。1989年全乡的粮食产量为1106.73万斤(5533.63吨),比1988年增长17.43%。种甘蔗5510亩,产量4500万斤(2.25万吨);种荔枝3000亩,产量80多万斤;种柑桔839亩,柚子414亩,橄榄463亩,桃李杂果619亩,香蕉1160亩,共计交售水果1100万斤;生产鲜蘑菇120万斤,西瓜750万斤,香蕉250万斤,柑桔杂果55万斤,还有鱼塘1113亩,产鱼73吨;养牛3980头,养猪9800头,家禽4.3万头。甘蔗、水果、畜牧、蘑菇、淡水养鱼五大商品基地,初见规模。全乡宜林荒山3.92万亩,已造林2.4万亩,其中种果7240亩,林果覆盖率85%。全乡果品收入达203.4万元,平均每个人口113.53元。
在这典型的多种经营事业中,我认为丰山乡的生产经营产生了五个方面的良好效果:(一)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破坏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平衡。例如“蔗基鱼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丰山乡位于华安县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南部,这里气温高、雨量多,水资源丰富。这种自然条件适宜种甘蔗、果树、蘑菇、养鱼、养牛、养猪。丰山乡的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地把一些低洼地挖塘养鱼,用挖出的泥土来填高地面形成“基”。“基”上可以种甘蔗和果树、种蘑菇等等。
乡政府向县里承包龙径糖厂,大搞综合利用,用蔗渣造纸、生产草酸、搞糖化饲料养猪、种蘑菇等。乡里自建日产3.5吨的草酸厂(产品出口创汇)。榨糖后的废料一一糖皮又可养猪,蔗尾养牛。不要小看养牛,养一头牛,一年收益可达350元,还不包括可以作肥料、种磨菇的牛粪。牛可以干农活,每条牛值千元以上。牛多繁殖小牛多。该乡一年出售小牛收入就达40万元。牛粪可用以种蘑菇、养鱼、肥田。塘里的微生物分解鱼的排泄物和基上落下的树叶使塘泥变得十分肥沃,然后挖塘泥种果树、肥田、种菜,真是一举数得,形成了良性循环。二是丰山乡与漳州市林业局签订了一份联营办万亩林果场,即在潭口山地开发基地,市林业局负责设施、技术投资,乡负责劳务投资,分三年完成造林种果任务。今已开始山地规划和苗木培育工作。如此,既可收造林种果之利,也可保持水土免于流失。三是丰山乡很重视和支持养殖业。发展养鸡、养鸭、养鱼、养牛、养羊和养猪,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经济收入,为发展农林业积累资金。在养殖业中,兽医和防疫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有一个以畜牧兽医师潘用定为首,严格推行“以防为主”彻底消灭猪瘟病的牧医技术队伍,分片包干,严格把关。实行兽医承包责任制,疫苗畅通无阻,供不应求,家畜病情迅速降低,农民群众说:交三块钱,养猪就可以放心了。现全乡平均两人养一头猪。当县科协播放科技录像时,人们一致要求播放《养猪成套技术》、《农村家庭养鱼》。他们看后说:“《养猪成套技术》科技录像;既实用又有趣,看了就能照着办,效果特别好。”又说:“电视连续剧、电影故事片,我们随时都有机会看,唯独要看科技录像,机会难逢。因为它内容丰富,很实际,看得懂,用得上,解决问题,收获大。”四是丰山乡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多种经营,慎重健康地发展乡镇企业。诸如:机砖厂、食品罐头加工厂、潭口铁路货物转运站、供电站、芹坂柑桔场以及内角村的杨进才三兄弟投资73万元,自建的果蔬脱水厂,1989年营业额达到130多万元。丰山乡草酸厂改进生产工艺,使草酸消耗硝酸量比原计划降耗64%,比国家规定消耗量还少40%。在蘑菇生产上推广二次发酵培植,每平方增收8元左右,提高产值70。1983年推广二次发酵培植占三分之一,1984年100%推广了,仅这项增加收入96万元。与此同时,丰山乡还建成了由省、市、县、乡四级投资200万元的丰山大桥。此外丰山乡创办了丰山中学,大力培育本地人才,不断涌现出养殖业能手。诸如:芹坂村的宋火山一户养牛六头,湖坪村的杨文美养鸭2000头,银塘村的赵炳文养猪40头、后壁沟村的杨文辉放养鱼塘8亩,养鱼效益高达年净产值4000多元。全乡出现了:养鱼、荔枝村(玉胜村)、养牛、种蕉村(下尾村)、柑桔村(芹坂村)、甘蔗、荔枝村(龙径村、玉兰村)等等。据1989年统计,全乡人均收入达566元。全乡
原种植荔枝树2000亩,由于在开花结果的关节上,技术管理跟不上,结果率很低,年产量只有几万斤。近几年来,他们聘请了漳州市荔枝协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县养蜂协会派人放养蜜蜂120群(箱),加强了科技管理,收到显著效果,1989年产量80多万斤,价值120多万元。五是由于该乡劳动人民的技术、收入和生活水平是全县之冠,因此该乡青年安心在农村扎根,不思涌向城市,劳力和技术人才不致外流。
二、沙建乡重视科普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发展农业的根本。沙建乡党委和政府很重视智力投资,努力提高农民素质。每年拨给专项经费2000元以上,作为科普工作之用。他们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班、科普讲座、宣传栏。仅1990年第一季度就举办了以柑桔、养猪、高产水稻栽培、再生稻等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共有333人参加学习,聘请本乡和漳州市的中、高级科技人员讲课,花费2200元。几年来,沙建乡曾连续两次荣获省、市科协农村科普先进集体,乡科协秘书长郑导生也同时荣获两次省、市农村科普先进个人。该乡主要产物粮食和柑桔、柚子。他们有计划地推广农业科研成果,采用了推广良种、高产模式栽培、优化施肥、综合治理中低产稻田、植保综合防治等9项增产粮食关键性措施,狠抓了杂交水稻、再生稻和间作套种等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在普及实用技术学习方面,他们把适用于当地的先进生产经验编成教材加以普及。诸如,采用五彩技术挂图96幅举办图展,又自编《柑桔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月历》和《几种常用农药使用技术》共35幅,在六个重点村和圩场进行讲解宣传,同时开展技术咨询活动,受教育群众达13000人次,技术咨询服务3000多人次,举办28期柑桔、柚子栽培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科学养猪、水稻栽培管理、再生稻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合计38个班,有各村的专业户、重点户、老果农、村干部、回乡知青、妇女等共2236人参加学习,并播放有关科技录像。还自编《柑桔病虫害预测》500册,供办培训班使用。大家反映:“培训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时间短,技术好,收获大。”“有技术,果树就是摇钱树,没有技术,果树只能当柴烧。”同时还印发资料2000多份,并自筹资金,既“开方”又“卖药”,从外地调入托布津、禾乐宁、硫酸锌、叶面宝等紧缺农药,值16500元,及时运往果区,指导果农进行防治,深得果农赞扬。据统计,1989年全乡粮食产量为13548.60吨,比1988年增产763.50吨,增长5.97%,种植业收入210.30万元,人均收入552.10元,比1988年增长10.18。
在果树植保方面,该乡的建美村、日新村的劳动人民利用先民的生产经验,以黄猄京蚁治果虫、效果很好。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官员黄兴宗博士、福建省农学院陈永骥教授的很高评价。
沙建乡有一个偏僻穷困的山村一一山溪尾,村里群众历来都是“以粮为纲”,很少种水果。只有一位20多岁的名叫邹茂林。几年来开荒10多亩,种植7个品系柑桔1000多株。1988年收12000多斤。他创业心强,能吃苦,肯钻研,舍得投入,自费到中科院重庆柑桔研究所实习。他把学来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县、乡两级科协举办短期培训和他认真的技术指导下,并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把科学技术传播到各家各户。全村实现了户户学会种水果。已种面积达215亩,人均种果0.7亩。全村人均收入由几年前的80多元猛增至500多元。从而由4个村种果遍及全乡13个村,村村种果,被县里誉为“柑桔村”。
三、仙都乡从事科技推广的示范乡
仙都乡位于华安县东北部,全乡有25797人口,稻田面积17500亩。
近年来,仙都乡党委、政府重视科技,被县科委、县科协分别定为全县科技和科普示范乡。该乡是我市最早成立的科普协会之一(1979年成立)。是全县积极引进推广新的科技成果之乡。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年总产超2351万斤大关。几年来,他们从当地实际出发,坚持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首先推广那些简单易行、见效快、收益大,且为农民乐于接受的技术项目,如选育推广良种,成立了以农技站为主体,有村干部、农民技术员组成的15人水稻专业研究会,并建立健全一个品种试验基地,13个科技示范村,120个科技试验、示范户,开展水稻品种、病虫害防治及新技术应用研究示范推广,技术培训交流、咨询服务,还有杂交水稻稀薄壮秧、田间管理、优化配方施肥、虫害的预报、病虫防治、根外施喷“叶面宝”、“快丰收”等新农药、新技术的推广等等;他们并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农业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其次是加强科技横向联系,引进推广新品种。在县科协支持下,该乡多次组织人员到市农校、农科所实地参观、考察,共引进新品种138个进行试验,经多次试验、示范,从中选出优良早稻品种“78130”、“8401”、78130”、“8401”“龙南早”等。其中“78130”从引进至当家种,只用二年半时间。并由此推广到全县。1987年引进的“8401”经试验、示范、推广,1989年种植7500亩“8401”早稻,经鉴定,每亩比“78130”增产8斤,为早稻增产100.9万斤立下一大功;同时还外调种子近10万斤。目前抗病良种“8401”已在全县推广种植1.73万亩。与此同时,仙都乡还积极推广杂交水稻早季1600亩,并及时组合更新,使单产从原来的445斤提高到574斤,还大面积推广“倒种春”晚稻5万亩,节省秧苗地5000多亩,增收粮食350多万斤。改造中低产田6300亩,推广优化配方施肥、“以田定产”、“以产定肥”、“定时定量”的科学施肥方法,据试验点调查,亩产增长稻谷13斤,节约肥本6.20元,亩净收益9.71元,全乡三年共增收近百万元。1989年全乡粮食产量11754.50吨,比1988年增产899吨,增长8.28%,人均收入486元,比1988年增长20%。
许多农作物的丰收关键在于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象蔬菜那样需要精耕细作的尤其如此。蔬菜还必须考虑市场因素,力求鲜、廉、续、均,除技术外,还需运输有方。为探讨这方面课题,乡里成立了蔬菜研究会。通过回乡台胞积极引进美国、日本以及台湾的西红柿、青豆、萝卜等蔬菜新品种达20多种,分别在10个村播种,进行科学试验,做出了成绩。还有草席研究会,开展了草席种植研讨、交流经验,使草席产量、质量大有提高。1989年草席播种了300亩面积,亩均产席草可制成草席300张,按每张15元的市价出售,每亩经济效益是4500元,实是大有可观,现已将部分草席运往首都参加展销。禽畜饲养研究会,今年已研究出鸡瘟疫苗,很受群众欢迎,供不应求;由县科协和厦大共同配制的饲养料添加剂也已生产近1万斤,在本县内有3600养猪户使用,效果很好,他们养的猪提前一个月出栏,同时该研究会还从同安县天马种猪场引进中约克种公猪7头,促进该乡养猪事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仙都乡发展起来的以科技示范户、科技人员、农民技术员、致富能手、能工巧匠为骨干,以专业户、种养殖户为主体,以乡科协为纽带的民办、民营、民管、民益为原则的农村专业研究会在探讨自然规律,促进生产是很有价值的。
如今,仙都乡(包括乡里的水稻等各种农村专业研究会)已成为科研部门的试验基地,种子部门的繁种基地、农业技术部门的推广示范基地。同时,它又是人才、技术、信息库和科普教育阵地。
从丰山、沙建、仙都三乡近几年来农村生产事业的长足发展看来,科技兴农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中国农业要现代化,尤非重视科技不可,自然科技的普及可以提高农民的素质。有科技水平相当高的农民才能使农村生产全面地,大幅度地发展起来。
我们应该提醒读者注意的:科技只是兴农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科技万能。丰山、沙建、仙都三乡近几年来的成绩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条件下取得的,是在地方秩序稳定的条件下取得的。我们不能想像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可以取得这些成绩。
我们的结论是:科技可以兴农、稳定压倒一切!
(作者单位:华安县科协)
编者按:本文原题是《从农村的实践中,谈科技兴农的战略地位》,原是论文,为适合本刊登载,文字有删节。
〔补白〕
更正
本刊第十三辑《美前劳工部长罗弗尔重访华安》一文,内载叶正芬书记曾予接见,查系误记。当时叶书记并未参与接见,特此更正。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本辑分为华安贤俊录、建国后史料、科教与文卫、海峡两岸情、民国史料考、历史人物传、古迹新探索、补白等栏目。
阅读
相关机构
仙都乡科普协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
仙都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