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窑古址在华安东溪发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08
颗粒名称: 漳窑古址在华安东溪发现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132-13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福建省华安县高安乡三洋村的下东溪找到了漳窑古址的经过。漳窑创建于明中叶,其产品从月港出口运销东南亚以至欧洲,现在国内外博物馆及收藏家都不乏其珍品。漳窑和某些名窑一样,难定产品产地。近年来有人认为漳窑在潮汕,或说在北方,但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调查和鉴定,认为漳窑在龙溪东溪。古龙溪地域广阔,有许多地方叫东溪。然而有的根本没有窑史,有的查无漳窑出土的器件。因而揭开“漳窑址所在之谜”成为当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的重大课题。本文介绍了漳窑的发现过程和鉴定结果,并探讨了漳窑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 古窑址 文物考古 华安县

内容

文物考古工作者查找五十多年的漳窑古址已在福建省华安县高安乡三洋村的下东溪找到。
  漳窑创建于明中叶,其产品从月港出口运销东南亚以至欧洲。现在国内外博物馆及收藏家都不乏其珍品。
  漳窑和某些名窑一样:难定产品产地。近年来有人认为漳窑在潮汕,或说在北方。但《福建通志》载云:“漳窑在漳州”。《闽书》则把其范围缩小在“龙溪东溪”。古龙溪地域广阔,有许多地方叫东溪。然而有的根本没有窑史。有的查无漳窑出土的器件。因而揭开“漳窑址所在之谜”。成为当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的重大课题。
  1985年我们根据漳窑在龙溪东溪的线索,指示高安文化站邹才金同志带队到古龙溪县25都内溪保的下东溪古窑址采集到“糙米黄”等颜色的不同器型的大量残件,1985年冬经龙溪地区文物普查验收队负责人叶井毕鉴定。认为从下东溪采集的标本中有不少漳窑残品。1986年秋省文物普查队到华安。看过存品后由栗建安副队长率领邹才金等同志再次到下东溪采集大量标本,也有原漳窑残件。1989年夏,省文管会文物鉴定组黄汉杰等专家也认定我馆的存品中从下东溪采集的糙米黄残件不论是颜色或是器型都是现在通称的“漳窑”典型产品。后来得知漳州各县以及潮汕地区均无漳窑出土标本。近来,故宫的有关专家又来信查询。于是,漳州市文化局文物科长曾五岳邀请漳浦县文化馆王文径同志于11月29日到达华安县高安乡,会同华安县文化馆、站和乡干部一行九人又到下东溪采集到大量标本。
  史料记载“漳窑”是私营民用窑。以生产生活用瓷为主,也生产摆设品。这次我们除采集到大量生活用的青花瓷如:碗、盘、碟、匙、盒之外,更可喜的是找到糙米黄色的竹节香炉。它和漳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漳窑珍品——竹节香炉一样;还有送子观音小座像、花瓶、笔架、鼻烟壶、金鱼等物品,还找到糙米,黄、影绿、青、酱色、白釉等碎片,与史料记载吻合。
  漳窑遗址规模巨大,沿东溪北岸连绵数里。当年的客栈、店、民居旧址历历在目。据查;明初,现华安县沙建乡庭安村内溪自然村苏姓二房到东溪头居留耕作。后分一批到下东溪烧碗,因月港的兴起,经济繁荣,下东溪的产品又可从陆运二公里许至苦竹溪小瀑布处,装平底小船运出永丰溪到保林进入九龙江的西溪,由于水运瓷品安全,运价低廉,原料燃料、丰富方便,利润甚丰,使得东溪窑有余力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成为一代名瓷——漳窑,被国外瓷器专家定为中国名瓷,收入《中国瓷器》一书中。
  东溪窑于一百多年前关闭,原因传说不一,有说打死税丁,或说与太平军有牵连,官兵进剿,逃散了,但无从稽考,当年上下东溪居民三千余口,现多数住在沙建内溪和高安三洋,小量流落在南靖境内。苏氏祖祠在内溪。
  我们认为:“漳窑在龙溪东溪”的记载是准确的。1928年前华安全境归龙溪县25都,现永丰溪靠南靖方向岸边尚保存“靖溪交界”石刻,足可资证:“漳窑在漳州”,“漳窑在华安东溪”的结论,从而填补了瓷史上的一页空白。作者:林焘,华安县文化馆干部。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本资料分为经济概况、科技园地、文教撷英、人物春秋、游踪摘记、旧事稽补、古迹新探、政协之音、补白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焘
责任者
邹才金
相关人物
叶井
相关人物
栗建安
相关人物
黄汉杰
相关人物
曾五岳
相关人物
林焘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漳州市文化局
相关机构
漳浦县文化馆
相关机构
漳州市博物馆
相关机构
华安县文化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