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老导演的乡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03
颗粒名称:
老导演的乡恋
分类号:
J9
页数:
3
页码:
116-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老导演汤晓丹回到家乡华安县的情景。汤晓丹曾因闹学潮离开故乡,投身上海电影事业,成为著名导演。在回到故乡的旅程中,他参观了新圩渡口、汤氏祠堂和云山村等故居,感受到了故乡的巨大变化。汤晓丹的一腔纯情和深厚的乡情,让人感受到他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关键词:
汤晓丹
电影事业
华安县
内容
八十年代最后一个秋天,老导演汤晓丹回到了家乡华安县。六十年了,这是第一躺返回故里。
老导演从上海飞抵厦门机场,我就以地方报纸记者的身份随同采访。汤老一路寡言少语,是在默默品味久违的风土人情,或是细心地搜寻着几时甘涩甘涩的记忆,谁都不清楚。
同行的人说,汤老性情敦厚,只要不在导演场地,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他的夫人兰为洁说,我从来没有听老汤在背后说过谁一个不字。不少乡亲私下不解地问,都解放四十年了,怎么到今天才回来?我想到的却是他导演的那部叫《渡江侦察记》的影片,它曾多少次激起人们为新中国奋斗的澎湃之情。报社才二十出头的通讯员也说:“《渡江侦察记》的许多对白我都背出来”。
汤老回到华安次日的早晨,县里派车送汤老一行回仙都乡,途中车队先拐到新圩渡口。六十年前,汤晓丹就是从这个渡口登上大帆船,沿北溪顺流而下,到厦门再换船前往上海。这个渡口是汤老人生路上一个刻骨铭心的起点站。
夜里罕见地下了一场雨,空气湿润清新,一棵古老的榕树从岸上拔起,高高地探向溪面,碧绿的溪水平静地流经这里,依恋地转了个弯,又往夹峙的远山奔去。岸边用花岗石砌了一个平台,系着一只小木船。这就是码头了。
汤老从岸上顺着石级缓走下平台,不声不响地看着,只是当有人问起,才简洁地答道:“这棵榕树还记得”。“码头变样了,当年是木板的”。他目光滞留在波纹涟涟的溪面,滞留在溪巾裸露的沙滩,他举起吊在胸前的照像机,瞄了镜头。周围的人三五成簇,有的跳上小木船,充满新鲜地摆弄着。眼前这一切,能引起汤老什么样的记忆呢?他举起右手在空中拔了拔,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请求口气说:“来,让让,我拍几张照片”。几天来,我都没听到汤老这么凝重的语气,不由得惊诧地看了看他,他四方脸膛上什么表情也没有,那双圆圆的温厚的眼晴甚至是淡漠的。然而就在这层淡漠的底下,翻腾着怎样的思绪呢?六十年前,当他拖着闹学潮后大病未愈的身体告别故乡,投向上海这个大都市,能想到日后竟成为一个盛名的电影导演吗?人们让开了。汤老摄下了这方牵动了他情思的山和水。
仙都乡和云山村的乡亲得知汤晓丹要回来,出动了十多辆手扶拖拉机,将曲折攀山的简易公路修整了一遍。乡里村里欢迎的盛大场面,过年过节不能及。路面粘湿,小巴士已经不灵,我同汤老夫妇一道挤上一辆吉普车,颠颠簸簸地驶向汤氏祠堂。
古旧的汤氏祠堂坐落在虎形山的山腰,山上是高大葱郁的林木,祠堂打扫得干干净净,祠堂外的坡地满满匝匝地围了一圈人,汤老夫妇一起走进宽敞的祠堂,在祖宗的灵位前站定。汤老喃喃道:“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两人一起弯腰鞠躬,恭恭敬敬地拜谒了先人。围观的乡亲没有了嘻嘻哈哈,没有了窃窃私语,有的只是庄重和肃穆。噢,老导演原来也是我们中间的普遍一员。他哪曾忘记过自己的小山村!
上了年纪的乡亲要汤老回自己的故居云山村宝中自然村看看。汤老连连答应“好”。虽然车子开不进去,虽然山间小路泞滑难行,虽然要走十几分钟,汤老还是要去,兰为洁挺身而出,委婉劝阻了,毕竟是八十老人,万一有个闪失,如何交待得了。最终还是踏上了归程,老人没有回到自己的故居。吉普车又颠颠簸簸地返回,汤老留恋地注视窗外,带着满足,也带走遗憾。他少年时曾在这里的山岭打柴火,尝过生活的艰辛;曾在村边的那座庙宇看民间画工作画,受到最初的艺术启蒙。这里,浸透许多老导演难以忘却的时光。
汤老的一腔纯情,使我想起在他上海寓所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老人穿着宽松的衣服坐在沙发上,额头扎着一条浅色的带子。我们随便地叙谈着,老人突然冒出一句话:“家乡的人不知道欢迎不欢迎我回去?”我楞怔了一下,立刻应道:“当然欢迎!”过后,我曾几次回味老人的这句话。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家的这句话,缠结着多么厚重的情感!我还想起他赠送给我的条幅,条幅上浓重深郁地写着:“唯真实最感人”。它是否浓缩了老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呢?
在华安县影剧院亮如白昼的舞台上,汤晓丹登台了。他手持麦克风,对着父老乡亲们,对着掀起不息的声浪激动说:“我是仙都人,今年80岁,我回到家了”。他讲的是有点走了样的闽南话,带着广东白话口腔。话刚落音,掌声暴风雨般响起,久久滚动。
我坐在前排,注意到汤老的喉头哽咽着,眼睛蒙上晶亮的泪花。我清晰地感受到汤老宽厚胸腔里那涌动着深深的乡情。
本文原登在1990年2月10日《厦门日报》,转载时,作者略有修改。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本资料分为经济概况、科技园地、文教撷英、人物春秋、游踪摘记、旧事稽补、古迹新探、政协之音、补白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西北
责任者
汤晓丹
相关人物
兰为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华安县影剧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