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良村的十位新愚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300
颗粒名称: 六十年代良村的十位新愚公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108-10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十位新愚公在二十五年前组成耕山队,不畏艰辛,开垦荒山,创造出不菲的业绩,他们的精神值得人们钦佩和学习。文章强调了他们的事迹对当地群众的影响,以及对后人留下的基业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时代在前进,人们应该珍惜当下,开放改革,安定团结,做出最好的成绩。
关键词: 耕山队 开垦荒山 华安县

内容

古代愚公立志移山,六十年代良村有十位新愚公立志耕山。他们不认老,不怕苦,不计较报酬,不关怀名利,勇敢地爬上荒山,披荆斩棘,不断地开垦耕耘,创造出重大成绩,给大队,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基业,虽然他们的事迹过了二十五年,但仍流传在当地群众的口碑里至今不衰,他们的精神值得人们钦佩、称赞和学习。
  事情洄溯到二十五年前。一九六五年二月间,华安县良村公社良埔大队党支部、管委会和驻队工作组,乘社会主义大跃进的高潮,动员并组织了全大队所有劳力、半劳力从事农业生产。当时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如林杞、黄永板、黄溅生、汤龙投、黄永捧、黄柯昌、黄才天、黄心匏等八老就雄心勃勃,组成了个“八老耕山队”,开始天天爬上寨仔山,战天斗地。临行时,大队管委会各发给每人一把锄头,一把柴刀做生产工具。他们早出晚归,一点不叫苦。到了夏天,黄祖缴、黄三元两位老农觉得耕山队满有意思,也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八老耕山队实际成员是十老,生龙活虎般的十位新愚公!
  十人中,年龄最大的是林杞,八十岁;最小的是黄心匏,五十七岁,平均年龄六十三岁。
  他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发白了,头秃了,有时讲讲俏皮话,不输小伙子。
  仙人一局棋,枉花了世上几百年。十老在寨仔山,仅一年时间,就开了茶园10亩,种竹8亩,种桃、李、荔枝、栗子10多亩、甘蔗7亩,共35亩。此外还建个养猪场。直到1973年,他们每年平均养猪五头。他们的成绩愈益显著。1970年纯收入1463元,1972年纯收入2725元,1973年纯收入激增至6780元,为大队创造了可观的财富。
  在十个新愚公的精神推动下,1965年良埔大队群众性耕山运动也蓬勃开展起来了。南山坞开垦了标准茶园113亩。
  十位新愚公的事迹登载了当时的报章,吸引县内外许多于部、群众前往参观学习。就在1965年,新愚公之一,黄祖缴被选赴北京参加国庆节观礼活动。
  十位耕山老人,已有九人谢世,只剩下七十八岁的黄心匏还为文革前的社会主义高潮作历史见证。
  时代在前进,我们绝不留恋过去,更不愿返回到十老八老与天斗与地斗的激进年代,我们但愿开放改革,安定团结,人人坚守本位,做出分内可能达到的最好成绩。
  让青年人有充实光辉的前程,让老年人有安乐舒适的晚景!
  良村在前进。在全国范围内,村村户户在前进。中国在前进。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本资料分为经济概况、科技园地、文教撷英、人物春秋、游踪摘记、旧事稽补、古迹新探、政协之音、补白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东渊
责任者
黄超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