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冶金工业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278
颗粒名称: 华安冶金工业简介
分类号: F407.3
页数: 5
页码: 24-2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华安县冶金工业的发展历程,从明代开始就有开矿、冶炼的历史,但到了清代矿业逐渐中落几近消亡。建国后,冶金工业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成就。1988年县属冶金工业的产值已占县工业总产值的21.21%,成为华安县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主要生产钨精矿、仲钨酸铵、蓝色氧化钨等产品,质量优良,深受用户好评,1988年出口创汇达120余万元。目前生产单位有一矿三厂。
关键词: 华安县 冶金工业 发展历程

内容

华安地质条件良好,矿产众多,早在明代就有开矿、冶炼的历史。到了清代,矿业逐渐中落几近消亡。建国后1958年,才开始复兴,又历经几上几下,曲折反复,我县冶金工业才由少到多,由弱到强地茁壮起来,改革十年来所取得辉煌成就,更是令人欢欣鼓舞。1988年县属冶金工业的产值,已占县工业总产值21.21%,成为我县工业重要支柱之一。主要产品有钨精矿,仲钨酸铵,蓝色氧化钨,三氧化钨,钨酸、钨酸钠、生铁、硅铁。其中钨精矿、仲钨酸铵,硅铁等产品,质量优良,畅销国内外,深受用户好评。1988年出口创汇达120余万元,或为我县创汇的重要工业产品。目前生产单位,有一矿三厂,现将其发展简况,分述如下:
  一、华安县钨矿
  华安钨矿是我省钨矿山中矿龄最长,开采最久的矿山。它经历着由小到大,由土到洋,发展成为我省三个机械化钨矿山之一。矿区位于高车乡〓头村洋德径千米高山之上。矿床属黑钨石英脉型,矿体品位高,有害杂质低,很有开采价值,开采后并有经济效益。
  原来在1958年大炼钢铁全民找矿报矿时,有关方面根据〓头村民报告,在凤瓯地方发现原生黑钨矿体。同年八月县抽调人员上马建矿,复在洋德径地方发现个矿床更大,品位更高,质量更好的黑钨矿体。1959年矿部迁往洋德径。在国民经济调整中,1962年底下马,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恢复,1965年8月重新上马。
  华安钨矿地处高山峻岭之中,不仅地理位置闭塞,气候也极为恶劣,全体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边基建,边生产,边积累资金,边扩大生产,利用本身劳力财力,开辟了矿山专用线,自制和购置机械和采选设备,初步形成了矿山规模。1969年以后,采选方面就逐步上半机械化生产。1979年省冶金厅投资110万元,把华安钨矿列入挖潜改造项目,改造为月采选100吨生产规模的矿山。1980年6月破土动工,1982年4月试车、调试,投产。在建设过程中,始终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这样做既切合矿情,又节约大量资金。冶金部矿山调查组前来检查工作时,对总图布置,工艺流程,尾矿处理作出“设计合理”的肯定。挖潜改造后,在采掘上有配套的采掘设备能力,在机械选矿上有流水作业线,在矿石运输上有电车道的设施,实现了采、选、运机械化,电气化。这座矿山是我省继北坑钨矿之后的第二个机械化钨矿山。
  二、华安县钨品厂
  华安钨品厂厂址设在华崶镇下坂龙凤坪。产品有仲钨酸铵、蓝色氧化钨、三氧化钨、钨酸钠。年产三氧化钨300吨。这个厂工艺先进,用钨冶炼离子新技术生产高纯仲钨酸铵,产品远销美国、西德、日本,是我县出口创汇的大户。
  1967年7月县经济委员会根据华安籍在外地工作的科技人员的建议,负责对钨加工创汇可行性的研究,认定发展钨砂深度加工是切合县情的,並拟引进株州硬质合金厂(601厂)80年代初研究成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钨冶炼离子新工艺。1985年7月县经委会与株州硬质合金厂签订了技术转让服务协议。株州硬质合金厂是50年代苏联援助我国142项目之一,是世界第二大钨生产企业。经过勘测、设计,是年11月动工,1986年11月试产,1987年正式投产。试产以后,就现出黑钨矿压煮——离子交换——蒸发结晶生产新工艺的优越性、先进性。这新工艺进度稳定,流程畅通,产品纯度高,质量优良。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厂方不断开发新品种,现在已由单种产品,发展为多种产品。
  钨品厂的产品价值高,创汇也高。1988年的产值,占我县冶金工业总产值62强,出口创汇占67.72%,成为我县工业上的拳头产品。这个厂没有享受过国家建厂的投资,而是依靠借贷起家的,从厂长到职工都有很强负债的经营意识,正从降低关键性的物耗入手,为提高经济效益早日还清企业债务而努力奋斗。
  三、华安金山铁厂
  金山铁厂的厂址设在金山桥火车站附近。这个厂设备齐全,冶炼经验丰富,产品有生铁、硅铁等种,产品销路好,目前是县属企业中经济效益最好的单位。
  金山铁厂的生长,有着上下反复,曲折坎坷的历程。1958年大炼钢铁时,八月一日首先在仙都流出第一炉铁水,县随即召开炼铁现场会议,布置给各乡镇建炉炼铁的任务。九月又在金山建炼铁基地,前后两个多月时间,全县就建起数十座大小不一的炼铁炉。这些土高炉,绝大多数是光吃粟不下蛋的跛鸭,只有金山铁厂四座用青砖砌筑的三立米土高炉,能较顺利地出铁,全县得以完成炼铁任务。此后我县炼铁势头减弱,属间歇性进行,且集中矿石在金山铁厂冶炼。1960年春地区下达建两座三立米小洋炉,三月在华崶动工,八月土建刚结束,转入安装阶段,就因国民经济困难,宣布下马。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所建的炼铁炉,都拆除得一干二净。1970年地区又下计划要我县在金山重建钢铁基地,在边具建边生产中,因我县县小,财政力量薄弱,1972年移给地区接管。所建起来的有3立方米高炉一座,13立方米高炉一座,垫压焦车间一座,並拥有破碎筛分、机械维修、汽车运输等配套能力。由于炼铁条件不具备,我区所需的原辅材料,均要依靠区外运进,等米下锅现象严重,开炉率极低。1976年建一座400KVA矿热电炉,利用区内铁屑配当地铁矿石冶炼生铁,生产状况虽然有好转。但人多、产量少,免不了亏本。1981年采取压缩人员措施,由原来423人,压缩至87名维持生产,从此经济效益上升,开始扭亏为盈。1984年地区又将金山铁厂下放给华安县办。在改革开放中,开创了新局面而逐步壮大起来。
  在改革开放中,金山铁厂职工创业精神好,对市场敏感性强。1985年增建一座1000KVA矿热电炉以生产硅铁。投产以来,经济效益显著,只用两年多工夫,就收回全部投资额。今年又建一座1.5吨无芯感应电炉,即将竣工,投产后就可实现炼铁——铸造一条龙生产,可以收到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的好处。近来硅铁市场已发生潜在变化,他们又有新的思路,正着手筹建一座1000KVA矿热电炉,开发黑刚玉新产品,作为应变的后备力量。
  四、华安铁合金厂
  华安铁合金厂是金山铁厂与华安水电厂合营的企业。厂址设在新圩乡柑仔园地方。它供生产用的3200KVA矿热电炉,是我省目前单座容量最大的电炉,以生产硅铁为主,产品质量稳定,很受用户欢迎。
  金山铁厂硅铁投产后,经济效益很好,在这情况下,金山铁厂与华安水电厂本着双方的优势,签订共同投资联合办厂的协议。
  1987年3月动工,同年9月底点火试产,前后仅用六个多月(常规要一年半),投资206万元(常规设计要400万元),就建起一座3200KVA矿热电炉的生产厂。基建速度之快,投资之省,开我省电冶建炉的先例。该厂矿热电炉容量大,具有单位耗电省,物耗低,产量高,各项经济技术好的优点,所取得经济效益也很显著。所需基建总投资206万元,除双方自筹108万元,还向银行贷款98万元,1988年投产第一年就盈利80多万元,当年还贷达89.56%,今年的盈利,预计可略高于去年水平。为巩固合营的成果,现在全体职工正满怀信心作出新贡献。
  编校拾遗
  编者
  古人云:“校书如扫落叶,随扫随生”诚然。查《仙字潭古文字探索》(即《华安文史资料》第六辑)内登故岭南大学教授黄仲琴《汰溪古文》一文。其第6页第19—20行,编者依《龙溪县志》补“(地)接天宝,时有伏莽”七字,“伏莽”下应补“其间”两字。又同书第6页第18—19行“吉洋、岭兜”下括弧内有“在龙潭以北六十里”字样,应删。吉洋、岭兜,据考均在漳州市浦南镇,属金沙村,已废。最近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的《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刊登黄氏此文,仍沿这里所说的两误,都应校正。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本资料分为经济概况、科技园地、文教撷英、人物春秋、游踪摘记、旧事稽补、古迹新探、政协之音、补白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蒋时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