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世代教师谱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264
颗粒名称: 华安县世代教师谱略
分类号: G45
页数: 5
页码: 128-132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三个教育世家的事迹,他们是华安县的“五代教师”林开基一家、“五代教师”李良筹一家以及“四代教师”李寿南一家。这些家族世代从事教育工作,为培养国家有用人才做出了贡献。文章介绍了他们的教育生涯和家族传统,赞扬了他们平凡而崇高的精神风貌。这些教育世家的事迹,不仅值得记载表扬,更是激励后人继续为教育事业奋斗的榜样。
关键词: 华安县 教育世家 五代教师

内容

学校教育是培养下一代成为国家有用人才之一重要措施。我国自古就重视教育,“尊师重道”,“乐育英才”为我国教育界的优良传统。
  在这全国努力于社会建设时期,提高教师待遇因国家财力有限而有所困难。所幸华安广大教师能够体谅时艰,坚持教学工作,为培育人才作出贡献,其间还有若干家族,世代以执教相传,延续半世纪以上不断。他们的平凡而崇高的事迹,值得记载表扬。现在采访一些资料分述如次。
  一、五代教师——林开基一家
  华安县的“世代教师”中有一家是五代从事教育工作的。现仍在泉州市城东中学任教的林开基先生,是这个“世代教师”的第三代。他五十年代初从福建师范学院毕业后,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度过了四十个春秋。
  林开基的祖父太学生林平港,于清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召集了24寨乡绅,定议在华安仙都岩墘村创建超英书院,并在院中执教,从此开始了这个家庭的教育生涯。
  林开基的父亲林仲谦,是清光绪年间的生员。他无意仕途,决心继承父志,在乡从教,先后在仙都的超英书院、清华堂、大地蒋、刘两姓祠堂,樵山学堂讲学。他治学严谨,其居室墙上,现尚留有他当年书写的五言诗云:“欲寡精神爽,恶多血气衰。少杯不乱性,忍气免伤财。贵从勤中得,富从勤里来。温柔终有益,强暴必招灾。善处真君子,教唆是祸胎。……
  林开基于1945年在龙岩师范学校普通科毕业后,曾先后在本县龙溪私立寻源中学仙都分校初中班、义昭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厦门市厦南区第一中心国民学校任教,嗣在良新中心国民学校任校长。1948年8月林开基考入福建师院中文系深造,于1952年毕业,在厦门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和厦门大学工农预科班担任语文教师。1963年11月调任省华侨学校(现址华侨大学)语文教师;1971年至1979年从泉州市五七干校调入泉州市城东中学任史地教师,直至1979年办退休后,现仍受聘为原校教师。
  林开基从事教育四十年,任劳任怨,勤于职责,不以私事妨碍教学。虽至晚年,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深受学校当局的信任和诸生的敬仰。
  他是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海外交通研究会会员,泉州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理事。第五女儿林杏美,当上山下乡回城安排工作之际,劳动部门决定把她安置在邮电部门工作。林开基为了让女儿接受世代教师传统,提前退休,让她补员,现在泉州市城东乡海淀小学任教。
  长女林上苑、五女婿许辉耀、侄儿林金盘、林贵春、侄孙林榜华、林山水、侄孙女林榜贤分别在中小学任教员。目前这一家及近亲在职从事教育工作的计九人。
  二、五代教师——李良筹一家
  李良筹,华丰镇草坂村兴洋坂社人,清代秀才,能文章、善技击。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创办兴洋坂馀庆堂“养斋书院”,任掌学老师,他是这一家世代教师的第一代。
  其子李义生,清代秀才,乳名和言,出生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及长继父业在养斋书院任教。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春,在修文学校任校长。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春,县农会创办钦明学校(修文学校并入其内),义生受聘任校长,民国十四年(公元1929年)卒。
  其孙李庆随,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在兴洋坂“积玉堂”内学任教。
  曾孙庆随长子李振江,华丰镇草坂村兴洋坂社人。高中肄业。1948年2月任教。先后在本县高石、银和、送坑等初级小学任校长,在罗溪、新圩、银和等小学任教导。一向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从事教育事业四十余年,1988年7月退休。
  曾孙,庆随次子李珠江,初中毕业。1951年任教,曾在银和、霞田初级小学任校长。1962年在银塘、下尾任教员,嗣因健康关系,离职回家。
  曾孙,庆随三子李三江,1962年云霄师范毕业,在本县高安、新圩、下坂等小学任教,现在华丰福津小学任教。
  长筹之子义生有子二人,一庆随,一庆章,庆章之子李福海1957年毕业于龙溪师范学校,先在高车、高安、良村任教,后在县实验小学任副校长和草坂小学校长,现在赤溪小学任校长。
  福海之女,即李良筹曾孙女李逸华,1987年7月龙溪师范毕业,现在下坂学区任教。
  三、四代教师——李寿南一家
  李寿南,1926年生于良埔,1946年毕业于龙溪私立寻源中学高中,同年九月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复先中心、义昭第二中心、良新第二中心、珍山学区、归德学区、吉土小学等校任校长、教导等职。1980年3月办理退休。
  自1982年起联任华安县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并参加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为《华安文史资料》编辑中之一成员。
  李寿南秉性温良,勤于所业。立身处世,以和为贵,不轻易臧否人物。在华安教育界和宗教界为一党外知名人士。
  其父,李锡麒,字国祥,生于1899年,原系漳平县桂东洋村人,后定居本县良埔村。1918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本县明新、良村、石宝小学任教,曾在安溪县龙涓崇文小学任校长,从教三十年。锡麒生前曾说:“教师一生要为学生成材着想。看到学生进步,就满怀高兴,以学生贤于自己为荣”。1954年病逝于良村,享年五十六岁。锡麒名不出闾里,但良村父老至今还怀念他。
  母,邹淑和,字玉贵,1908年生于华丰镇高石村,1924年从事教育生涯,先后在明新、良村小学任教二十一年。后退居良村乡良埔村。于1989年6月11日逝世,享寿八十二岁。
  弟,李仲南,生于1937年。1964年福建二师院毕业,任华安一中英语教员直至今日。长于英语教学,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有关英语知识文章66篇。现任华安县外语学会理事长,受聘为福建省级《中学英语报》记者。
  媳,黄火英,1976年华安县南海中学高中毕业,1978年参加小学教育工作,现在华安实验小学任教。
  孙女,李秀霞,1989年7月龙溪师范学校毕业,现在良村学区芹岭小学任教。
  长孙,李鹏志,现在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
  四、三代教师——李东波一家
  李东波,1931年出生于华丰镇,1950年7月初中毕业。1952年由文教科安排,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上坪、银塘、、草坂、高宅、绵治任教。1956年下半年起当上学校领导,1981年调入县职业中学,任教务员,至今在职。
  父,李成德,字玉清,1904年生于仙都乡下林村,自幼过继李氏,居住华丰。高中毕业,长期服务于教育界,当过厦门大学职员,与鲁迅先生共事。自1946年起,在华安县初级中学任职,至1955年,因老病引退,1962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东波之妻郭金莲,1961年7月华安一中高中毕业,同年8月由文教局分配到五岳小学任教。1962年8月下放,回乡务农。1963年由五岳小学聘为代课教师,1972年1月转为公办教师,曾到绵治小学任教,现在华安实验小学当教师。
  东波有子四个,三子涌杰,1986年7月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现在华安一中当体育教师。四子涌华,1986年考上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
  东波一家三代教书,甘当园丁,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祖国的花朵。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辑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华安县和平解放四十周年专栏,分前进中的华安、 人物春秋、土产小纪、史料丛锦、信息反馈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开基
相关人物
林仲谦
相关人物
林杏美
相关人物
林上苑
相关人物
许辉耀
相关人物
林金盘
相关人物
林贵春
相关人物
林榜贤
相关人物
李义生
相关人物
李振江
相关人物
李珠江
相关人物
李三江
相关人物
李福海
相关人物
李逸华
相关人物
李寿南
相关人物
李锡麒
相关人物
字国祥
相关人物
邹淑和
相关人物
李仲南
相关人物
李秀霞
相关人物
李鹏志
相关人物
李东波
相关人物
李成德
相关人物
郭金莲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