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农业机械厂的回顾与前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259
颗粒名称: 华安县农业机械厂的回顾与前瞻
分类号: S22
页数: 6
页码: 82-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华安县农械厂的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和产品情况。农械厂成立于1958年,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最终成为生产S195柴油机配件的厂家,并具备了年产10万件的批量生产能力。文章还提到了农械厂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以及工人们的技术革新和奉献精神。最后,文章总结了农械厂的经验和成就,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华安县 农业机械 农具

内容

一、概况:
  农械厂位于华丰镇寨坂。厂长杨西武。厂区占地面积3880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986平方米。固定资产214万元,净值130万元,全厂分铸造、金工、锻压三车间及技术质管、生产、供销、财务办公室等职能股室。现有冲天炉、摩擦压力机、冲床、车床、滚焊机、镗床、钻床、电焊机、五十铃载重汽车等84台主要设备。产品有S195柴油机配件8种、配用于农用运输车,1.5吨小汽车或叉车的制动器和手刹车。全厂职工203人,其中初中以上工人78人。中专毕业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20人(含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员11人,助理会计师1人)。年产值约200万元。
  二、成立农具厂一农械厂前身
  1958年4月,县工业科组织木器合作社和铁器合作社一些手工业者,在华丰镇六官公成立了华安县第一个国营工厂一一华安县农具厂,生产锄头、犁头、犁壁、岸刀等一些小农具。黄才美任厂长兼书记。1958年底,全国大炼钢铁,厂里以木炭为燃料,用西埔溪边淘出的铁砂为原材料,二米长的人拉大风箱为风源,筑土炉熔炼了一些生铁。1959年开辟公路需要大量车子,厂里利用简易皮带车床,土法制作滚珠,组装一些板车,支援工地运土“车子化”。1961年农具厂改名农业机械厂,扩建厂房1200多平方米,建立木工车间、打铁组、机加工组、修配组,除生产小农具、脱谷机、辗米机外,还制作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水轮机。这些农机多为木质结构,属试产试用性质。1962年初刘忠华接任厂长,这年六月间,因形势所需,农械厂下马,留厂人员廿多人,转产铁锅、修理自行车,自谋生活。
  三、农械厂的恢复与发展,
  1965年5月由厂长王永安、书记刘忠华、会计涂亚添等三人,筹办复厂工作。先召回陈槐文、吕锦章、陈文章、陈木水等十多名留厂老工人,在六官公旧址,恢复生产犁头、犁壁、脱谷机等农具;又先后从漳州收割机厂、龙溪机器厂接来了黄声民、胡云炉、林亚伦、徐茂坤、王滋生、林子程、范港泉等十一名老技工,组成技术骨干队伍,开发新产品。时处“文革”期间,到处纷扰,但厂里大部份职工能坚持日常生产,大量生产脱谷机,支援农业。1969年下半年农械厂从城关旧址迁往兴洋坂寨坂,利用原县委二座办公楼並投资七万元新建铸造、金工两座车间,建筑面积1327平方米。在“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思想指导下,结合华安水力资源丰富的县情,厂里大力发展启闭机、水轮机,农用水管等农机。但是当时的设备十分简陋,要生产启闭机、水轮机是颇有困难的。老工人陈文章是位革新能手,他先后搞出内旋风动力头,外旋风车床,解决了启闭机大螺帽和超长丝杆的螺丝加工问题;他又搞出镗床,解决了水轮机、粉碎机一些直径大,内径深另件的加工复杂难题。省下放干部黄根在到厂后,一方面向铸造车间工人传授铸造的操作、工艺等基本知识,又大搞技术革新,先后设计了二座冲天炉、5吨吊车、容量一吨的铁水包、退火炉,大大改善了铸造车间工人的劳动条件,也提高了浇铸能力,使铸造车间成了厂里发展生产的火车头。在这期间,农械厂生产了冲击式、混流式六种型号的水轮机,其中混流式10台,冲击式53台,装机容量达6500瓩;同时还生产配用于小水电站的各种导水管,接头、控制阀。这些产品除供本县外,还远销尤溪、永定等外县。为了利用农村大量有谷,粉碎成糠,发展养猪业,农械厂生产一批多用粉碎机,既可粉碎有谷也可磨豆浆改善生活。为了增强农村农机维修能力,还生产一批弹簧锤、钻床、砂轮机来武装社队农具厂。老工人蒋时根爱厂如家,数十年如一日为厂美化环境,他是修理枪械的高手,入厂后为全县民兵修枪在千支以上。1974年他仿造冲锋枪送到地区参展,受到与会者一致赞扬。这期间,厂里还生产一批台式砂轮机,立式钻床,立式砂轮机,台虎钳、机用虎钳。生产这一类机械,目的在探索农械厂独立的固定产品,避免单一狭窄的农机修配生产。
  为了发展本县工业,农械厂还为兄弟厂提供了一些专用设备,较大的有钨矿的破碎设备,机砖厂的制砖机,铜尖水电站、华安县温水溪一、二级水电站输水管系统,化肥厂的专用设备,龙径糖厂红糖改白糖的专用设备及西陂轮渡船。
  四、协作联合,扩大生产范围。
  1975年初,经陈洪元代书记与龙溪机器厂联系,做为配件厂开始试生产S195柴油机的油箱、三角皮带轮、限油座、油箱开关座、平衡轴盖、气缸盖罩、油底壳等七种配件,並成立了内燃机配件厂和电镀厂,所产配件除交售该主机厂外,还供应省内一些农机公司。为了能达到批量生产,厂里集中技术骨干,大搞技术改革,经二年努力,自我武装了三百吨摩擦压力机,多刀车床,多孔钻机,开关座专机,攻丝机,气缸盖罩生产线,还制作油箱专用模具七套,並引进滚焊机、点焊机。由此,内燃机配件厂已具有年产10万件的批量生产能力,1978年总产值首次超过一百万元,並摘掉靠国家补贴的亏损帽,开始有了盈利。内燃机配件的批量生产,扩大了农械厂的生产能力,从75年试产至今,配件生产已达186万件。1984年,有我厂提供配件组装的S195柴油机,获部优产品称号。
  1982年初,由曾元栋与平和农械厂联系,协作生产该厂组装的农用运输车。我厂生产制动器和手刹车。1982年10月样品试制成功,翌年投入小批量生产。当年生产H212型制动器872台套,手刹车619台套。为了向制动器专业厂方向发展,厂里制作各种工装模具、夹具和检测专用工具。1984年11月成立华安制动器厂,並着手进行制动器车间的技术改造。由於制动器逐年增产,1985年总产值达到205.6万元,首次突破年产值200万元,实现利润47.90万元。制动器车间的技术改造投资33万元,1988年改造完成,形成年产5000台套制动器的生产能力,产品又增加了配用于龙岩拖拉机厂生产的龙马牌运输车的制动器和手刹车。从1984年起,在原有制动器基础上又试制BJ-130型制动器,可配用于1.5吨小汽车或叉车。1988年新产品CPD1型制动器试制成功,已配用于南平叉车。到88年底累计生产制动器11735台套,手刹车7890台套。
  五、企业管理及其他
  农械厂的发展,加强企业管理是其重要因素,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改进工资报酬形式是其重要内容。这几年农械厂经营形式经历了五个阶级:
  1.复厂到1978年:固定工资加部份附加工资。
  2.1979年到1981年10月:成本核定及奖赔办法。
  3.1981年11月至1982年:成本核算,利润包干,超利润分
  成。
  4.1983年1月至1987年:定额工时管理加评分计奖。
  5.1987年至今:计件工资,联产计酬,核定成本。
  由于各任领导重视挖、革、改,並经常开展文体活动,科技结成果,並出现不少好人好事。
  1.新产品长油箱,获1980年度县科技三等奖。
  2.科技档案管理好——吴金凤获1980年度地区颁发的优秀
  奖。
  3.设备保养好——张翠莲获1981年度地区颁发的优秀奖。
  4.蒋时根1973年评为出席省工交系统积极份子表彰会,並多
  次被评为出席县、市工交系统积极份子表彰会。
  5.王天水获1985年度省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奖章”。
  6.农械厂获1984年度县群众歌咏比赛二等奖。
  7.顾六妹获1975年县女子乓乒球赛单打冠军。
  8.翁云鹏获1984年工人运动会5000米赛跑第五名(老年组)。
  9.王振兴多次获县象棋比赛冠军。
  10.1986年“三八节”获县女子拔河冠军。
  11.1987年“五一节”获县男子拔河冠军。
  12.1986年获县智力竞赛团体第一名。
  目前农械厂具备生产一般农业机械规模,並有较强的铸造、锻压生产能力,但面临原材料涨价,各种费用猛增,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存与发展已临困境,今后只有继续搞好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开拓新产品,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寻求新市场,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辑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华安县和平解放四十周年专栏,分前进中的华安、 人物春秋、土产小纪、史料丛锦、信息反馈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翁云鹏
责任者
杨西武
相关人物
黄才美
相关人物
刘忠华
相关人物
王永安
相关人物
亚添
相关人物
陈槐文
相关人物
吕锦章
相关人物
陈文章
相关人物
陈木水
相关人物
黄声民
相关人物
胡云炉
相关人物
林亚伦
相关人物
徐茂坤
相关人物
王滋生
相关人物
林子程
相关人物
范港泉
相关人物
黄根
相关人物
蒋时根
相关人物
陈洪
相关人物
曾元栋
相关人物
吴金凤
相关人物
张翠莲
相关人物
王天水
相关人物
翁云鹏
相关人物
王振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