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粮食机构的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一缉》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232
颗粒名称: 华安县粮食机构的沿革
分类号: F259.21
页数: 8
页码: 39-4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华安县解放前后的粮食机构概况,包括解放前的机构设置、解放后的变迁和人员配备。
关键词: 华安县 粮食机构 人员配备

内容

一、解放前的粮食机构概况
  中国从来以农立国,历代政府对民食都非常注意。《书经·洪范》八政,一曰食。《史记》有《平准书》,《汉书》有《食货志》,都记载其事。《汉书》说:“食货二者生民之本”,又说:“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历代对粮食都有设官管理。“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舜命后稷以黎民阻饥。”后代县官都掌理粮政。例如宋制,建隆之年令天下诸县……总治民政,劝课农桑……凡户口、赋役、钱谷、粮济、给纳之事皆掌之。清代县设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无定员、典史一人,知县掌一县治理……劝农赈贫……县丞、主簿分掌粮食、征税、户籍……。在旧社会,地方官不能亲理钱、粮事务,便聘请专司会计、钱粮的幕友代为经办,这就是世俗所谓的钱粮师爷。钱粮师爷只办理粮政的规划案件,而实际任事的,明清乡有粮长,掌管粮税之事,以富户任之,俗称为粮胥,往往是世袭。
  华安在清代是龙溪县的二十五都,因为匪患频仍,县治鞭长莫及,所以在华崶设立分县,由县丞主管分县的政务。在田粮方面,上承龙溪县知县的指挥,再上则受漳州府同知、通判的管辖。民众所纳田赋悉纳于社仓。据光绪增修的《龙溪县志》载:二十五都桃源社仓,贮谷一百九十五石五斗零;浦西社仓,贮谷一百三十二石九斗零;升平社仓,贮谷二百零五石七斗零;龙岭社仓,贮谷一百八十七石;华崶社仓,贮谷二百零一石七斗零;宜招社仓,贮谷一百八十五石四斗;归德社仓,贮谷一百九十五石八斗。从此看来,当时二十五都地广民贫,积谷不过一千二百九十四石。
  辛亥革命后至1927年,华安尚未建县,史志无闻。到民国十七年(1928),华安始建县,据档案所载,县设财务委员会,职掌军粮,下设八个柜,各柜纳粮数额由地方绅士承包,每年负责催收钱粮。民国三十二年(1943),抗日时期县设田赋粮食管理处。处长由县长兼任,配副处长一人,主持日常工作。县田管处设会计室(会计一人,助理会计员二人)、第一科管行政及总务,第二科管稽征,第三科管调拨,第四科管保管。以上各科,各配备科长一人,科员二至三人。另设技士三人,办事员二人、雇员四人。全县下设二个征收处,即①春德征收处,主任陈鸿谟,配备稽征员一人,仓保员四人,公丁五人,负责收华崶、仙都、归德、迎春等分仓库的公粮;②建玉征收处,主任郑登志,配备稽征员一人,仓保员三人,公丁五人,负责收下樟、龙径、汰内、上坪、绵治等分仓库的公粮。各分仓库所收公粮完毕后,用封条封住,交地方政府(或保)看护。仓库员有时应进行检查,以防霉变或盗窃。民国二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华安县田赋粮食管理处缩编为华安县田粮管理科。科长由县长兼任,副科长柯成章,科内设课,各司其职。
  历任田管处副处长(副科长)名单如下:(材料残缺不全)
  李兴中 四川人 1932.3—1932.8 柯成章
  华松年 1932.10—1933.9 王封五1935.12—
  叶季霖 长泰人 1935.8—1935.12 李永良 广东人
  黄辑生
  二、解放后粮食机构的变迁
  1949年11月18日解放华安县城(黄枣),建立人民政权,遂由龙溪军管会任命南下干部牛万林同志为县财粮科副科长,负责接收旧田赋粮食管理处移交有关田赋工作,着手组建掌管粮食的机构,定名为华安县人民政府财粮科。其中设有农税组,配备干部四人,负责管理全县征收和支拨公粮工作。
  公粮的征收仍按旧政府移交税额办理,公粮的支拨主要是办理支前和我县剿匪部队、干部员工等所需用粮。
  1951年七月,由财粮科分出粮食科,配备副科长一人,干部若干人。郝晏朋任副科长。下设新圩、龙径两个粮库。
  ①新圩粮库:经管湖林、华崶、仙都、新圩、高安等乡镇公粮的储藏、收拨。粮库主任胡龙庆同志。
  ②龙径粮库:经管沙建、汰内、上坪、上下樟、绵治等乡公粮的储藏、收拨。粮库主任周瑞德同志。
  1951年为了掌握粮食,地区成立粮食贸易公司。县浦南购销站派刘水星同志移驻新圩,负责业务,在市场上收购粮食,就地供应和上调。
  1952年10月,粮食贸易小组和粮食科奉令合并为华安县人民政府粮食科,配备干部13人,勤杂1人,共14人。两个粮库共配备主任2人,会计2人,仓库员、勤杂12人,共16人(征收大忙期间,各聘请助手协助)。
  1953年1月,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需要,扩大粮食管理机构,粮食工作由单纯收(公粮)、拨(无价拨出)型转为购、销、调、存、加工、综合经营型,因此奉令撤销粮食科,设立华安县人民政府粮食局。局长郝晏朋。局设人秘、储供、计划、财会、经管等五个股,各配股长或副股长一人,股员若干人。
  1954年1月,全县根据五个行政区的划分,设立五个粮食管理站,以便统一行政领导。站长均由各行政区区长或副区长一人兼任,副站长(或负责人)主持站内日常工作,由县人民政府委派。
  一区粮食管理站站长,由区长刘树木兼任,代副站长杨振田;
  二区粮食管理站站长,由区长杨琛兼任,副站长胡龙庆;
  三区粮食管理站站长,由副区长黄石牌兼任,站长周瑞德,副站长蒋华生;
  四区粮食管理站站长,由区长韩惠民兼任,副站长邹木生。
  五区粮食管理站站长,由区长康阿党兼任,副站长林中鹤。
  各站均配有会计1人,购销员1人,连同保管员(含调运员),门市部营业员等共7—12人。5个管理站合计78人,另有助手113人。负担全县5个区粮站,5个门市部供应居民户以及农村缺粮户口粮工作。另外还负担46个收购点,279座仓库(计627间)管理任务,要做好收购、保管、调运等业务。
  1955年10月,鹰厦铁路开建,为保证华安段粮食供应需要,县设立粮食供应总站,下设涵口、西陂、绵良、罗溪、仙溪等5个粮食供应站,加设岛濑、草鞋潭、鹅山3个供应点,配备站长1人,营业员2—5人,直至1957年4月铁路竣工后才撤销。在这阶段,我县粮食部门对华安工段(自涵口至新圩)员工的粮油供应作出了一定成绩。这一工段员工有军工5800余人,民工8300余人,军属1100余人,伐木队1900余人,劳改队400余人,上下游船工2400余人,本县船工600余人,干部340余人,运输民工210余人,竹器工320余人,连同竹工、木炭工、码头工总计24,500余人。据现存数字,自1955年11月至1956年11月一年之间,供应成品粮(包括大米、面粉、黄豆、绿豆、马料等)达1119万余斤。
  特别应提起的,1955年11月,新圩粮站供应铁路开建军工粮食非常紧张,航运站从外地调入帆船200多艘,在两周内完成由沙建运至新圩250万斤的粮食运输任务,及时解决了这一紧张问题。1957年平和县下寨农民叶水涯为首自行组织劳力200多人,从上坪挑粮到大坑口,从高安挑粮至南靖的对仔坡,计运粮食250多万斤,供应军工需要。由于充分发动群众,我县粮食部门能够及时完成“粮草先行”的任务,对鹰厦铁路的建成立下一定的功劳。
  1955年,我县第五区并入邻区,粮站仍设在新圩,行政管理归属第一区。
  同年12月改称华安县人民委员会粮食局,其他一仍旧贯。
  1958年全县4个区撤销,改设10个人民公社。各公社设粮食管理站,改称粮食科,兼管公社集体粮食,及辅助食堂安排。翌年7月公社粮食科撤销,恢复粮食管理站职权及名称。
  1962年为适应战备需要,县局储运股改为调运股。县局改称为“福建省粮食总库华安支库”,10个基层粮站随着改称为分库。
  1963年,撤销高车、马坑两粮站,并入高安粮站;撤销湖林粮站并入华丰粮站;撤销良村粮站并入仙都粮站。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殃及粮食系统。揪打批斗,沸沸扬扬,造成职权紊乱,机构现出松弛局面。至1967年1月,县局领导靠边站,权力被剥夺。东革联和井冈山两个造反派组成大联合。驻军插手派代表以及造反派头头在县粮食局里组成三结合领导小组,把持我县粮政大权。所幸东革联与井冈山虽然发生矛盾,但在粮食系统还不十分激化,业务活动且常能够坚持,民食得以无忧。到了1967年7月,县粮食局又设一个“第二办公室”,负责办理战备所需粮油、马料等军供物资。
  1969年7月成立华安县革命委员会粮食服务站,包括城关粮站、城关粮食加工厂,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经济核算,连基层粮站,都受这服务站的调度、指挥。这站的主任由驻军代表徐志明担任。县局的人秘、储运、购销、统计、加工五个股全部取消,改设政工、业务两个大组。基层粮站也改名某某粮站革命领导小组。
  1973年3月,县粮油服务站改称为县革命委员会粮食局,局长陈秀龙同志。
  1976年2月恢复华安县粮食局名称,局内设秘书、人事、购销、储运、加工、财统等5股。基层组织改称某某(地名)粮食管理站。
  1982年在县局内部成立粮油议购议销公司,经营粮油议购议销业务,调剂市场,平抑粮价,提供信息,并配合粮站经营议价粮油。配备经理1人,干事2人。领导及核算纳入县局。
  1984年公社改乡建制,高车、良村两站仍恢复原来机构,独立核算。1985年又成立华安县饲料公司,行政归粮食局领导,配备经理1人,饲料加工厂副厂长1人,会计、出纳各1人,职工4人,共8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主要产品是鸡、猪等精粗饲料。
  到1985年底止,县局有秘书、人事、财统、购销、储运、加工等6个股,1个粮油议购议销公司,1个饲料公司,10个粮站,33个粮点,13个粮店,1个粮食加工厂,1个复制品加工厂,1个汽车队伍辆货车23吨位,所有机构均基本稳定,足以应付当前社会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一缉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一缉》

本辑刊登了20篇有关华安建设的文章。涉及华安商业、粮食机构、实验小学、广播事业、消防工作、学前教育、造纸厂等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游俊忠
责任者
李兴中
相关人物
李兴中
相关人物
叶季霖
相关人物
叶季霖
相关人物
叶季霖
相关人物
柯成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