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越总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215
颗粒名称: (一)百越总论
分类号: K877
页数: 4
页码: 64-67
摘要: 本文是一篇介绍中国东南百越族的历史和文化特征的文章。百越族在古代中国分布广泛,文章详细描述了他们的文化特点,如断发文身、契臂、食异物、巢居等。此外,文章还探讨了百越族的现代归属问题,提出了安南人和马来人等观点。
关键词: 百越族 历史文化 华安县

内容

编者按 林惠祥先生是厦门大学已故的教授,国际著名的人类学家。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一九三六年)著有《中国民族史》一书,内容丰富,足资参考。兹摘录其第六章百越系第一节总论,以实本刊。题目为编者所加。
  (一)越即粤字。林语堂云:“粤越二字通,以《史记》《南越传》、《东越传》,《汉书》作《南粤传》、《闽粤传》,可见古“粤”、“越”二字相通。古有百粤之目,粤(越)即一普通名词,为南部异族(应读为兄弟民族,下仿此)之通称”。(《闽粤方言之来源》)越以百称,明其族类之多,如在春秋时有於越,战国有杨越,汉有瓯越、闽越、南越、骆越,三国时尚有山越,杂居于九郡之山地,足证汉以前百越之多称为不诬也。
  百越所居之地甚广,占中国东南及南方,如今之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越南或至安徽、湖南诸省。吕思勉谓“自淮以北皆称‘夷’,自江以南则曰‘越’”(吕说兼吴越而言)惟湖南、贵州另有所谓南蛮者在其地。
  越族为华夏以外之异族甚明,外族常言之。《史记》言越王勾践夏禹之后,此不过越人托古之辞。南越王赵佗自言为“蛮夷大长”。《汉书·严助传》淮南王上书云:“越方外之地,赞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受正朔,非疆弗能服,威弗能制也,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吴越人相攻击者不可胜数……而陛下发兵救之,是反以中国而劳蛮夷也”。此可见越在汉时尚被目为蛮夷。
  (二)越族之文化越为异族之证据在体质方面无记载,在文化颇有特异之处(见罗香林《古代越族考》)
  (1)断发文身
  “越王勾践,赞发文身,无皮弁搢笏之服,拘环拒折之容。”(《淮南子·齐俗训》)
  “越王勾践,剪发文身”。(《墨子·公孟篇》)
  “夫剪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索隐》刘氏曰:“今珠崖、儋耳谓之瓯人。……断发文身,避龙。……(《史记》卷四十三)
  (2)契臂
  “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注:契、刻臂出血。……契字,《释名·释书契》云:契,刻也。《尔雅》云:契,绝也。郭注:今江东以刻断物为契断)中国歃血,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淮南子·齐俗训》)
  (3)食异物
  “东越海蛤(注:东越则海际,蛤、文蛤),瓯人蝉蛇,蝉蛇顺食之美,(注,东越,瓯人也,比交州,蛇特多,为上珍也。)姑於越纳,曰姑妹珍(注:姑妹,国,后属越。)且瓯文蜃(注:且瓯在越,文蜃,大蛤也。)共人玄贝,(注:共人:吴越之蛮,玄贝,照贝也)。”(《逸周书·王会解》)
  (4)巢居罗香林解为架木为屋如现在畲民上层住人,下层住畜之木屋,诚然,湿地之居人原多如是也。
  “南越巢居,北溯穴居,避寒暑也。”(《逸博物志》)
  (5)语言不同
  “怜职,爱也。言相爱怜者。吴越之间,谓之怜职。”(扬雄《方言》)
  “竘,貌治也。吴越饰貌为越,或谓之巧。”(扬雄《方言》)
  “煦煅,热也,干也。吴越曰煦煅”。(扬雄《方言》)
  “鄂君子哲(楚王母弟,官为令尹)之泛舟于新陂之中,……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鍖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坛秦逾,渗惿随河湖’。鄂君子析(下白)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攀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盖被好兮,不此(下言)诟耻,心几玩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说苑·说善篇》)
  又越语由汉字译之,颇不符合,如《左传》大夫种之“种”在《国语》谓之“诸稽郢”。此“种”“拼音不密的发音”,(罗君语)予谓或由汉语为孤立语而越语为胶着语,胶着语最不便以汉语译之,故汉字一字不足,三字又太多也。
  (6)使舟及水战越人因在中国东南近水之区,故与水狎,交通以舟楫,战斗亦以水胜。“习于水斗,便于用舟”。(《汉书·严助传》淮南王上书中言越人)
  “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淮南子·齐俗训》)
  (7)铜器越人善铸青铜剑,铜铎、铜鼓。
  “薛烛对曰:‘当造此剑之时,赤鸢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钝钩,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越绝书·宝剑篇》)
  “五岭之南,人杂夷獠,不知教义,以高为雄。铸铜为大鼓,初成悬于庭中,置酒以招同类。”(杜佑《通典》)
  “铜鼓古蛮人所用,南边土中时有掘得。……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极为工致,四角有小蟾蜍。”(《桂海虞衡志》)
  (三)百越实属现代何族?至今未有确说。
  (1)安南人说法国汉学家沙畹(E·Chavannes)于所译《史记》注,谓瓯即今安南人。
  (2)马来人说吕思勉谓“粤者盖今所谓马来”人。(《中国民族史》吕氏所谓粤包涵甚广,百越之外,凡古之东夷、今之南洋人、安南人(即今越南人)、暹罗人(即今泰国人)朝鲜人、日本人皆在内。
  (3)群蛮说梁任公谓“百越与群蛮可同系,故或亦合称苗越。”(《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
  (4》阿利安说梁任公又云学者有谓越中之闽人,“疑为一系之阿利安人自海外漂来者。”(同上书)(5)掸族说李济谓西南三大族一一蒙克麦群,藏缅群、掸群一一以外“除非尚有第四支人,而其人亦有文身之俗者,否则文身俗之踪迹亦即为掸族之踪迹。”(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People)
  (6)以上异说纷纷,莫衷一是。古代民族以越族之系统最为不明,至今尚有疑问甚多。略举于下:今之闽粤人之体质似颇有类于马来人之处,虽未经测最比较,无充分证据,然其人之中颇有色棕,面短,眼圆,颊骨大,身材矮者,一见即令人觉得与中原之人大异,而与马来人相似。故古代越放与马来人不知是否有关系?马来人在古代周亦由大陆南下者,谁其在大陆时不知是否有一部份遗留?今之台湾番族尚有文身之俗,而其人属马来族,其人之容貌亦颇有与今闽粤人相类之处。不知是否与古之越族有关系?台湾连雅堂等《台湾通史》,亦云:“或曰楚灭越,越之子孙迁于闽,流落海上或居澎湖。”今之闽粤江口亦有同于越族之蛋民,不知是否有一部分由越族入海而成。海南岛之黎人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本书内收“广西左江崖壁画与福建仙字潭崖刻的比较研究”、“福建华安仙字潭石刻新解”、“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再探”、“台湾高山族和华安仙字潭图象文字”、“ 台湾万山岩雕群与华安仙字潭石刻”等16篇文章及编者话。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惠祥
责任者
林惠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