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山林考察仙字潭等地古石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214
颗粒名称: 盖山林考察仙字潭等地古石刻
分类号: K877
页数: 3
页码: 61-63
摘要: 本文介绍了盖山林同志对福建省华安县仙字潭摩崖石刻的考察和研究,以及他对这些石刻属性和含义的新认识。文章提到盖山林同志对仙字潭、草仔山、蕉林、墓仔墘、小谷和石门坑等六处石刻的考察和研究成果,认为这些石刻皆属岩画范畴,产生年代大致属于商周、秦汉时期。
关键词: 仙字潭 古石刻 华安县

内容

福建省华安县有许多着名的古代摩崖石刻,对其内容的研究,许多专家各有己见。今年3月31日,被国家科委批准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年专家”盖山林同志应邀到此,对仙字潭等地的六处古石刻逐一进行考察,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对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仙字潭摩崖石刻,过去,自唐代文豪韩愈始,至当代专家学者,众口一词,皆认为是“字”。而盖山林同志则通过与国内外许多岩画的比较,经过细心深入的研究,作出了仙字潭摩崖石刻应当是古岩画而不是古文字的新看法。他认为这些岩画是闽越族的文化遗产,是原始社会某一阶段的作品。他对岩画中某些女性形象的夸张造型、优美姿态赞叹不已。并指出整个画面的基本图像是由“群舞”、“人面”、“兽面”所组成,表现了闽越族先民对自然界中某些现象(诸如洪水、干旱等)的不理解,为祈求神灵帮助时所举行的跳舞献媚活动。它反映了当时人和自然的矛盾。
  随着盖山林同志的考察,我们在仙字潭崖壁上还新发现了六组岩画(共十二个图像),其造型有别于其它。原先以为早已湮灭的“人形”、“兽面”等三个图像又被重新找到,这组岩刻实有四个图像,当年只描拓了三个,下边还有一个状似浮云或水浪的图像。盖山林同志兴奋之余,挥毫赋诗一首,概括了他对仙字潭石潭的属性和含义的认识:
  峭壁岩刻仙字潭,
  闽越先民舞翩跹。
  古画悠悠数千载,
  敬祭水灵娱神仙。
  盖山林同志还不辞劳苦,冒着蒙蒙细雨考察了草仔山石刻,如图(一)。他认为这个石刻既不是某些学者所认为的蛇形石刻,也不是古阿拉伯文字,而是由五个大小不同的蹄印组成的岩画。
  至于蕉林石刻,如图(二),他则认为是蛇形石刻,并指出是由三种不同的蛇形所组成:几条蛇在悠闲活动,几条蛇抱团打给在交配,又有几条蛇盘成圆豳在休息。他还指出这个石刻可能和闽越族信奉蛇神有关,。接着,我们又请盖山林同志到官畲民族村的墓仔墘,如图《三)和石井村的小谷(如图四)看了两个石刻,他认为这两个石刻虽然风格不同,但所描绘的都是“骑者”的姿态和朴素的兽形。对石门坑的石刻,如图(五),他认为是和草仔山石刻不同风格的另一种形状的蹄印岩画。
  在盖山林同志着来,华安的这六处石刻皆属岩画范畴,产生年代大致属于商周、秦汉时期,其中有三处是用石器磨制成的,另三处是用金属工具勒刻成的。他认为这些岩画的保存与其它岩画的不断发现,将对我国美术史、民族史、宗教史以及闽台亲缘关系史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原载于1987年5月29日《文物报》)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本书内收“广西左江崖壁画与福建仙字潭崖刻的比较研究”、“福建华安仙字潭石刻新解”、“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再探”、“台湾高山族和华安仙字潭图象文字”、“ 台湾万山岩雕群与华安仙字潭石刻”等16篇文章及编者话。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焘
责任者
盖山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仙字潭石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