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字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213
颗粒名称: 仙字潭
分类号: K877
页数: 2
页码: 59-6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对闽南华安县仙字潭的印象和感受,以及对仙字潭古文字的研究和探讨。文章中涉及到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儿童画和人类率真感情的探讨。
关键词: 仙字潭 古文字 华安县

内容

仙字潭居闽南华安县汰溪下游。由漳州市乘车至此,三十四公里。我于前年夏秋之交游是潭,同行者曾在潭水中游泳。此次来,为隆冬季节。汰溪注入九龙江上游西溪,车沿溪岸上的陡坡、悬崖行,一路青山绿水,冬暖如春。想起远古年代,少数民族聚居于此,想起他们曾于此一带留下文字遗迹,心窃慕之。仙字潭两岸有山曰“笔架山”,曰“九龙岭”,俱不甚高。舍车登山,有一小径直通潭边。我觉得此次来,一至潭边,我的某些“文学的”心理活动便活跃起来。我想起柳宗元所描绘的钴〓潭以及潭西的小丘,想起湘西风景区张家界金鞭溪中的清潭和闽东屏南县白岩溪中的许多深潭;把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所领略的潭的风光,自己曾经目睹并赞赏不已的潭的风光,与目前所见的仙字潭相比,觉得各具一种野趣,又觉得有一种共同的野趣:即旷野如此深邃。此等野趣,往往引发作家的想象力和欲加以表达的创作愿望。
  潭之北、之南,山既不高,亦无嘉木。潭水泠泠然而流,汤汤然击石而响,境甚清。但是,在远古年代,在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十一一世纪,相当于我国的商周时期,这里曾经是古战场么?这里曾经是吴、越、番诸少数民族的部落繁居或竟相争夺的地带么?当原始的、地域性的战争兴起时,这山上的林木曾经为用燧石点起的火种所燃烧么?或者,在和平生活的时候,潭边以及林边的夜晚曾经点起他们的篝火么?对此潭作历史的考察(或考证,或设想)时,我立于潭边,则觉得此潭及其附近的小丘,具有某种引人遐想的历史魅力,这同样能够引发作家的想象力和欲以文字表达所感的创作冲动。仙字潭之所以美丽,之所以具有某种诗意和历史感,主要是在临潭山崖的岩石上有五处镌刻图象文字。据地方志记载,唐时有人持拓片至洛阳向韩愈请教,韩亦不解其意。又据称,近经考古家研究,已识其中八个字,在疑似之间者四个字。然耶?根据他们研究的结果,仙字潭的文字乃记述战争,乃记录吴族战胜越族、番族的战功,乃描绘部落酋长宴乐的场面。
  我颇不以为然。那些图象文字,在我看来,系单独的一个字一个字,不成句子。其图象近似蜥蜴、青蛙、黄鳝、甲鱼,亦有如经过文身的面庞者(似系女性的面庞)。我想起十九世纪末叶以来,考古学者曾在法国西南部、西班牙北部发现的旧石器晚期的人类洞窟,其中保存人类的美术遗迹,这些美术遗迹,画的多为兽类,如古象、野牛、鹿、马和牛等。我想,这是易于理解的,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岁月(例如旧石器时代),人类处于狩猎的生产状态,其美术作品主要描绘兽类,怡与彼等的“社会存在”相适应。聚居于仙字潭地带的古吴族(或番族,或越族)对于捕获鱼类以及爬行动物的喜悦,情不由己,在岩石上作最古老的镌刻。这里的五处图象文字,时间肯定有先后,最先镌刻者引发了后来者的镌刻(创作?写作?)冲动。至于其中有一个“字”:在我看来象是女性面庞的那个“字”,可能表达一种对于女性崇拜的感情。这些图象文字具有儿童画的美。因此,仙字潭的摩崖石刻,不仅具有考古学上的意义,亦具有远古年代我国东南少数民族美术遗迹(它们介于文字与图画之间》的价值。我有一个想法,为什么美术史上若干杰出人物(例如毕加索)追求儿童画的美?这可能是因为儿童画最能表达人类某种率真的感情,它诉诸直观,最不承受因袭和俗套的负担。原始人类的美术作品,与儿童画具有共同特点,在华安仙字潭的图象文字中可以得到这种认识。
  (原载于《中国作家》1987年3期)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本书内收“广西左江崖壁画与福建仙字潭崖刻的比较研究”、“福建华安仙字潭石刻新解”、“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再探”、“台湾高山族和华安仙字潭图象文字”、“ 台湾万山岩雕群与华安仙字潭石刻”等16篇文章及编者话。

阅读

相关人物

郭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