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万山岩雕群与华安仙字潭石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208
颗粒名称: 台湾万山岩雕群与华安仙字潭石刻
其他题名: 读《迈向原始之路》书后
分类号: K877
页数: 9
页码: 41-49
摘要: 这篇文章是一篇关于台湾万山岩雕群的考古研究文章。文章介绍了该岩雕群的发现经过、位置、内容形式和制作技术,并探讨了岩雕的问题和意义。作者通过对比锦屏山石刻图案和福建华安县石门坑的涡纹石刻、仙字潭的人面石刻,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关键词: 台湾 万山岩 雕群

内容

台湾学者高业荣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迈向原始之路》,副题为《记万山岩雕群发现及意义》,登载于《艺术家》第十八卷第六期。作者对岩雕的发现经过、位置、沿路情况、内容形式、制作技术以及问题和意义,有频为详细的叙述,特别附有三十六幅插图,真是洋洋大观。其中有多幅涡纹图、人面图,体大思精,令人悚然惊异。我细察这些图像,和江苏省连云港锦屏山石刻图案,以及我们华安县石门坑的涡纹石刻、仙字潭的人面石刻相比较,觉得它们之间,虽规模大小不同,但其形象、气魄显然有延续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我认为对台湾海峡两岸的岩雕确有加以探讨的价值和必要。
  现先让我简要地介绍该文内容:
  高业荣先生是以艺术家观点来写《迈向原始之路》这篇文章的,首先他宣称说:“在这之前,假如你宣称台湾有台雕艺术的存在,必定会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神话。可是,由于万山岩雕的现踪,不仅证明鲁凯族古谈中的两座岩雕确为事实,而且就在二月底发现了第三座,笔者相信还会有更多的资料出现,对本地艺术的研究,不可讳言地具有重大的意义。”
  他介绍鲁凯族(高山族的一支)的一期故事。该族分布在高雄的前林、万山、多纳三个村社,崇拜百步蛇。近古时代,万山社的鲁凯族祖先娶布农族一个女子为妻。这个女子用蛇和甘薯共烤,自己专吃蛇肉,却留下甘薯给家人吃。家人身体日渐虚弱。因为渎神,她不为家人所容,就怀着百步蛇出走。临行时约丈夫在祖布里里和孤巴察峨大石处相见。丈夫终没履约,她一面在岩石上雕刻,一面大吃其蛇。最后自己也变成岩雕。
  岩雕有三座,一个叫孤巴察峨,一个叫祖布里里,最后一个叫莎娜奇勒娥,都在万头兰山东北方。高先生于公元一九七八年、一九七九年、一九八四年(原作用民国纪年)二月初、中旬采访岩雕四次。
  莎娜奇勒娥岩雕在一个相当足球大的缓坡上,岩雕面积约有22平方米,和祖布里里岩雕大小略同,后者也在一个缓坡上,附近都有断崖。孤巴察峨却在绝壁之上,面积近50余平方米。雕满了密密麻麻的图形。
  采访的路途是艰险的,不必细说。
  孤巴察峨岩雕的内容,有人头、全身人像、重圆纹、圆涡纹、对称倒挂式的曲线纹、蛇纹、曲线、凹坑以及密密麻麻的凹点,连岩块的侧壁也雕有图案。它是三座岩雕中内容最丰富的一个。(见图一、图二、图三)
  祖布里里岩雕的内容,只有二十七八个脚掌纹,呈带状自左而右分布着,其间夹杂了许多凹点和一个凹坑。最后绕过岩面进入侧壁留下一个脚印。
  莎娜奇勒岩雕的内容,岩雕的顶端有两三处琢制的凹坑,凹坑以下有十余条曲线自顶端蜿蜒而下。其他仅有少数三角形纹,方格纹、以及数不清的凹点散布各处,有时呈星群状态排列着。
  孤巴察峨岩雕图象伟大壮观,应是长时间雕琢的结果。
  高先生认为鲁凯族娶布农族女儿的故事和这三座岩雕的关系反映以下的事实:
  1、鲁凯族原始宗教的神圣信仰是百步蛇,百步蛇是贵族们的始祖。
  2、岩雕不是鲁凯族所制作。
  3、异族联姻经常存在现实冲突。
  他进一步作出几点推测:
  1、岩雕的共同点
  ①岩雕都座落在接近水源,倚靠在绝壁的平缓坡地上,是一群人或一个部落共营生活的理想环境。
  ②岩雕的制作方法,以琢制法为主,有极多凹点和二个到八个凹坑散布着。
  ③岩雕的本身都具备雄伟、神秘的外型,是视察最佳的集中点,适宜做某种宗教仪式或集会的场所。
  2、岩雕的相异点
  ①孤巴察峨人头、人像、重圆纹、圆涡纹、蛇纹等。
  ②祖布里里同方向排列的脚掌纹,其间伴随凹点。
  ③莎娜奇勒峨多为抽象抒情式的曲线、三角纹、方格纹、墨群状分布的凹点。
  综合这些情况,他认为三座岩雕可能是属于三个不同部落或人群的创作品,分别在记述种族源流或神话故事,且与他们的原始宗教密切相关。而他们都具有相同的工具和技术,显示他们具有共同的文化特质。
  最后,高先生认为在亚洲地区,北自韩国(指南朝鲜)、日本,南至菲律宾,印尼群岛,没有得到岩雕文化的报告,而亚洲大部分内陆地区的学术情况,又非常不明显,因此不得不寄望于将来新材料的出现,再做比较研究。
  很可惜,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已经隔阂了四十年。双方学术文化的交流、观摩都受了很大的障碍。近来台湾同胞大批回国探亲,但高业荣先生是否前来大陆,我还没了解。他那篇文章对大陆的岩画、石刻的发现和研究完全没提起。我读了他的文章,感到有很大的启发,坚信台湾万山岩雕文化是大陆岩画、石刻的继承和发展。台湾原始居民,无论鲁凯人、布农人、泰雅人、排湾人、阿美人等等都是在远古时代,从大陆迁移过去的。一九八三年身为台湾高山同胞泰雅族一分子的廖守臣,曾撰写出《泰耶(雅)族的文化》一书,明确指出台湾泰耶(雅)族先人是从亚洲大陆迁来的。迁移的路线有两条,一条从闽粤渡海赴台,一条从长江中下游先迁徙到大陆西南山区,再循中南半岛辗转到台湾。这一说法,稽诸中国古籍是信而有征的。远古时代,大陆上的东夷、东越以及苗人迁居到台湾的为数不少,成为台湾最早的居民,并不止是泰雅一族而已。就东夷来说,早在三千年前,甲骨文就有“夷方”一辞。其由来一定更古。这夷方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所称的东夷。东夷活动的范围是现在山东、江苏、安徽等省自淮以北沿海一带地区。《后汉书》卷一一五载:“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畔……。桀为暴虐,诸夷内侵。殷汤革命,伐而定之。至于仲丁,蓝夷作冠,自是或服咸畔,三百余年。……”在长期战乱杀伐之中,东夷族有的被杀戮,有的被俘虏而逐渐与征服部落同化,很大部分却分别南下或向海外逃亡,其南下的由陆路到闽再走向大西南转向南洋发展,其由海道逃亡的则到达澎湖和台湾,更远的到日本和北海道。《后汉书》、《三国志》都称台湾为“夷州”,可见其根源所在。现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距市区十多公里的锦屏山,桃花涧一大磐石上就有四千年前东夷巫师祭坛石刻图案古迹的遗存。(见图四)其中有很多变形的人头像和凹点,它们的形态是和台湾高雄万山岩雕中孤巴察峨岩雕类似的,同时显得更古朴简略,说明连云港的石刻可能年代更早。我们如果把孤巴察峨的人头岩雕和华安仙字潭石刻的人头图象对比起来,就发现它们有惊人的相似。在仙字潭石刻上也凿有很多个凹点,正可证明仙字潭石刻和孤巴象峨石刻存在一脉相传的关系。再说东越:福建古代居民原本是闽(蛮)族,属于现在苗族的系统。后来古越族南移,混合留居,到西汉建立闽越国,实是两个部族组成,学者往往合而为一。古越人后来因受他族的压迫,大部逃到海外,其遗存在大陆的文物极少。我颇以为华安石门坑的涡纹石刻(石钟健教授认为雷文石刻)和古越人的习水有关。在台湾孤巴察峨岩雕既有巨大的涡纹,又有巨大的螺旋纹,看来和华安石门坑石刻图象不无关系。从远古氏族来说,东夷、东越不过地域不同,种族并无二致。夷越不过一音的长短读而已。有人主张殷人也即是夷人。所以孤巴察峨岩雕的凿成,可说是大陆古代夷、越移民长期共同创造的成果。
  高业荣先生在其所著《迈向原始之路》一文中,认为万山岩雕群的三座岩雕可能是属于三个不同部落或人群的创作品。我在《华安古石刻探索》一文中,开头就明白表示:“远古时代,华安居民是少数民族,即闽(蛮)族和越族,为长江南北及闽、粤、桂、滇百越民族之组成部分。由于山岭重叠,洞穴众多,山上有峒蛮的聚居,又由于海侵时期,华安濒海,水上有蛋民的停泊。峒溪沼泽之间,遗存着不少图象或文字石刻。它们的结构和钩划也各异其趣,显示各部族文化程度高低的不同。”台湾高山族有泰雅、赛夏、布农、曹、排湾、鲁凯、卑南、阿美、雅美等族,可能是大陆古代东夷,东越以及苗、闽(蛮)等族迁台分化而成。因为文化交流,族外联姻,情况复杂化了,民族识别就难以确实论定,但总的看来,台湾高山族是大陆古代移民的后裔,则为许多考古学家所肯定。当然不排除其中一部是从他处迁来的,但这情形,在年代上应该晚得多。
  回头谈谈台湾鲁凯族的娶亲故事(古谈)。鲁凯族的崇拜对象是百步蛇也是闽族的图腾。《说文》谓:“蛮,南蛮,蛇种,从虫燮声”;“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蛮、闽都是蛇种,,都以蛇为图腾,属于同一部族,不过所居地不同而已。值得注意的是,虫字无论是甲骨文、篆文,都象一条蛇挺身吐信,鼓大颈部,俨欲噬人的形象。一看就明白它是条毒蛇,是眼镜蛇,土名饭匙倩,或叫百步蛇。虫在门内,不管是弄蛇为戏,还是养蛇守家,养蛇捕鼠,养蛇护蚕,一直到制造蛇蛊,都表明古代福建居民是和蛇打密切交道的。鲁凯人崇拜蛇,可能和古闽人有同一的血缘关系。鲁凯人的祖先娶了布农族的女人。她喜欢吃蛇,又能召蛇,使鲁凯人的身体逐渐瘦弱,象征着古代氏族间有和亲也有斗争。《山海经·海外东经》:“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齿),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高诱注《淮南·坠形训》云:“其人黑齿,食稻啖蛇,在汤谷上。”古越人的风尚是雕题(即搭青)黑齿(即漆齿),断发文身,习水便舟,喜食赢蚌,以鸟为图腾。《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又《山海经·大荒南经》:“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反映古代东越与南蛮部族不断有斗争,而古越人恒居优势。在目前台湾布农人分布很广,人口有三万多,鲁凯人仅有一万人。在古代布农人比鲁凯人势力可能也较强大。
  我很高兴能有机会读到高业荣先生的文章,得益不少。我所从事的不是考古专业,也缺乏考古专业知识,只能就我所知提供一些不成熟的意见。至中国大陆的考古事业,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不断有辉煌的成就出现,震动了国际上考古学界。高业荣先生不妨趁台胞回归大陆探亲的热潮,亲身到大陆着看,必定大广见闻,满载而归。一九八八年七月急就章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本书内收“广西左江崖壁画与福建仙字潭崖刻的比较研究”、“福建华安仙字潭石刻新解”、“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再探”、“台湾高山族和华安仙字潭图象文字”、“ 台湾万山岩雕群与华安仙字潭石刻”等16篇文章及编者话。

阅读

相关人物

黄云
责任者
高业荣
相关人物
廖守臣
相关人物
石钟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
石门县
相关地名
高雄市
相关地名
万山区
相关地名
兰山区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太康县
相关地名
南洋镇
相关地名
澎湖县
相关地名
连云港市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习水县
相关地名
巫山县
相关地名